吕原;姚建祥;王秋泰;张宁;郭海燕;张庆彬;赵立新;张伯勋;王继芳;朱盛修;卢世壁
臀肌挛缩症多由反复臀部肌肉注射引起臀部肌纤维化挛缩所致.不典型病例由于未能早期诊断而贻误治疗.1994年3月~2000年3月收治不典型臀肌挛缩症病例15例,采用沿大转子后上入路松解手术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周国顺;陈成冬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因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不同可分为:颈椎间盘膨隆、突出、脱出症.表现为颈椎神经、脊髓、血管等受压的症状、体征.
作者:买尔旦·买买提;欧阳甲;艾尔肯·萨德尔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程中股骨头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8只.模型组用内毒素加激素注射造成股骨头坏死.两组动物分别于造模后6、10、14周各处死6只行股骨头组织学检查和VEGFmRNA原位杂交观察.结果:光镜观察示模型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空骨陷窝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减少,这些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软骨下血窦计数减少,各时段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原位杂交显示,模型组兔的股骨头6周时血管周围有VEGFmRNA阳性表达,10周时血管、成骨细胞的表达逐渐减少,14周时稍有所增加.结论:股骨头坏死后血管修复能力下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受到破坏影响,增加股骨头局部VEGF可能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作者:樊粤光;徐传毅;何伟;方斌;李雄;刘少军;曾意荣;袁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对腰椎间盘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29例腰椎间盘初次术后疗效不满意患者分析其原因.结果:在129例术后疗效不满意的患者中,需要再手术治疗的有98例(75.9%).初次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有椎间盘摘除不彻底或复发、合并有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的患者未能同时进行彻底地椎管减压、远期继发腰椎不稳以及选择了一些不恰当的手术病例等有关.结论:腰椎间盘术后症状复发原因较多,应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再手术目的是解除疼痛,恢复功能,包括彻底减压和腰椎稳定性手术.
作者:滕红林;贾连顺;叶澄宇;杨胜武;钱列;羊明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下腰痛作为一种多发病,病因一直未明.本文通过对腰椎小关节解剖的回顾,从而对引起下腰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詹玉林;范家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以破骨细胞展平面积为功能活性指标,探讨不同浓度阿伦膦酸钠对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含破骨细胞的骨髓细胞取自出生24h内的新生大鼠,以1×105/ml的浓度种植于4个35mm培养碟中,其中1个为对照组,3个为含有10-11M、10-10M、10-9M 3个浓度阿伦膦酸钠的实验组.每组随机选取6个破骨细胞为观察对象,定时观察拍照,并将照片扫描输入计算机计算破骨细胞展平面积.结果:10-11M阿伦膦酸钠对破骨细胞展平面积无明显影响(P>0.05).10-10M、10-9M阿伦膦酸钠降低破骨细胞展平面积(P<0.01).10-9M比10-10M阿伦膦酸钠降低破骨细胞展平面积的程度大(P<0.01).结论:破骨细胞展平面积是与骨吸收功能密切相关的形态指标.展平面积的测量方法简便、迅速.10-10M以上浓度的阿伦膦酸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活性,随阿伦膦酸钠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作者:吴宗键;王继芳;卢世璧;黄靖香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椎体终板在脊柱椎间植骨融合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犬为实验动物,用自身对照,随机在L4、5和L6、7制成保留终板(实验组)和不保留终板(对照组)的脊柱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模型,比较术后4、8、12周植骨间隙抗扭转的情况;用未手术之腰椎间隙制成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的植骨模型,比较其抗压性能.结果:(1)抗压实验:引起保留终板间隙出现1mm位移的应力显著>对照组(P<0.05).(2)抗扭转实验:4周时实验组抗扭转强度<对照组;8周时两组趋于相等;12周时两组完全一致.结论:(1)保留终板椎间融合的抗压强度明显优于不保留终板者.(2)保留终板椎间植骨融合早期的骨愈合强度<未保留终板者,但手术稍后阶段,两组骨愈合强度趋于相同.
作者:焦文仓;任先军;周跃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对1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12例患者术中均获得良好复位,平均随访19.4个月(6~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瘫痪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疗效满意.结论: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复位理想、固定牢靠,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雷光华;李康华;胡建中;龚家琳;周江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兔Perthes病模型的结果.方法:抽取5~7ml自体骨髓,结合钻孔减压植入Perthes病模型.结果:自体骨髓移植组坏死骨修复较空白对照组活跃,骺板损伤处可见少量软骨细胞,单纯钻孔组以纤维修复为主.结论:自体骨髓移植对Perthes病模型的坏死骨修复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能修复钻孔所造成的骺板损伤.
作者:严军;董天华;杨照耀;董启榕;郑祖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治疗体骨颈骨折采用三枚双头空心加压钉的生物力学原理和临床应用.方法:采用8具尸股骨股骨颈骨折用三枚双头空心加压钉固定,并比较三种不同器械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生物力学试验和临床应用表明,该术式不仅使股骨颈在抗压、抗弯和抗扭等生物力学性能上特别优越,而且使骨折断端嵌插紧密,能加速骨折愈合,应力遮挡少.病人能早期下床活动和减少并发症.结论:三枚双头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比其它内固定更具有生物力学优势,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术式.
作者:秦步平;王以进;黄圣达;高峰;汤健;刁振鸿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对前臂节段性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对12例前臂外伤性骨缺损患者采用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进行治疗.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由脱抗原大块牛松质骨载体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复合而成.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8~36个月,平均16.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术后无免疫排斥、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和再发骨折等并发症,治疗效果优6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75%.植骨术后7、14和21d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术前及自体骨移植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为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的良好替代材料,应用中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组织相容性良好.
作者:郭征;刘建;罗卓荆;胡蕴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为了研究本法的实用性,在组织学和定量方面评价巴斯德处理小白鼠坐骨神经后的神经溃变和再生.方法:将Wistar糸雄性小白鼠左侧坐骨神经10mm的长度,进行60℃,30min的巴斯德处理.评价了对照部、处理部以及末梢部.评价时间在处理后1周(1周群),6周(6周群),各群分别为11只.结果:(1)有髓轴突数:末梢部的比较中,6周群的数比1周群显著增加了(P<0.01).(2)有髓轴突直径:末梢部的比较中,6周群的直径比1周群显著增加了(P<0.01).(3)有髓轴突面积比:末梢部的比较中,6周群的面积比比1周群显著增加了(P<0.05).(4)透射电子显微镜所见:1周群的处理部中,髓鞘陷入凝固坏死,雪旺细胞基底膜发生溃变.6周群的末梢部中,发现了多数的再生有髓轴突.结论:从以上结果足能证明,巴斯德温热处理小白鼠的坐骨神经一旦发生溃变但是再生是可能的.因此,在恶性骨、软组织肿瘤的手术之际,巴斯德温热处理法作为神经保存的方法是极为有用的.
作者:刘远禄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总结30年诊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收集1970~1999年完整住院资料1551例进行分析.其中手术860例,非手术691例,男1096例,女455例.年龄15~79岁.结果:非手术治愈率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分别为10.0%、13.6%、38.4%.同期手术治愈率分别为79.9%、92.4%、99.3%.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青壮年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演变过程、诊断措施、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多种多样.程序化系列诊断措施能避免漏诊、误诊和误治.经过正规系统训练,掌握临床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技巧以及术后康复.实践证明,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吕原;姚建祥;王秋泰;张宁;郭海燕;张庆彬;赵立新;张伯勋;王继芳;朱盛修;卢世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和评价高温灭活、骨粒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治疗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对20例骨巨细胞瘤采用高温灭活肿瘤组织,保留骨的原有结构,用自体或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恢复患者肢体的完整结构和功能.结果:经过2~3年随访,按Enneking's肢体功能评价优良率85%,并发症为10%,关节退变为10%,局部肿瘤原发率为0%,无转移.结论:高温灭活、骨粒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世炳;云才;张晖;李文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肱内翻是一种病因不明而少见的骨骺发育畸形.其病理变化为肱骨头内侧骺板早闭,而外侧骺板继续生长,肱骨头逐渐内翻旋转变形.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短缩和肩外展功能受限.
作者:张建河;赵玉芹;武进华;冯志彬;高雅滨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髋部骨肿瘤的全髋关节置换和保肢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9例29髋髋部骨肿瘤病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32~67岁,平均43.7岁.骨巨细胞瘤14例,软骨肉瘤4例,骨成纤维细胞瘤2例,骨肉瘤4例,复发性软骨瘤2例,骨囊肿骨折3例.27例采用肿瘤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2例采用人工半骨盆全髋关节假体置换.股骨切除长度14~21cm.结果:29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获平均4年10个月随访,除2例髋骨肿瘤人工半骨盆全髋置换术后分别于2年后急性肺炎和1年7个月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外,其余27例均存活,并从事家务和工作.结论:根据髋骨肿瘤的类型,切除后选择适当假体和治疗方法,对重建髋关节功能、保留肢体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毛宾尧;应忠追;胡裕桐;王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介绍并讨论膝关节旋转成形术治疗股骨骨肉瘤的方法和随访结果.材料和方法:对4例股骨远端的骨肉瘤患儿施行了肿瘤广泛局部切除、膝关节旋转成形术.其中女1例,男3例,平均年龄10岁,平均随访3年.结果:目前所有病例均成活,肿瘤局部无复发,术后佩戴义肢,下肢的负重和运动功能好.结论:踝关节代替膝关节旋转成形术对于膝关节周围的原发恶性肿瘤、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等也是另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顾章平;赫荣国;马承宣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尺骨发育不良所至的前臂畸形的手术矫正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单臂肢体延长器对短缩的尺骨进行渐进性延长.共治疗5例患者,其中4例尺骨发育不良是由尺骨骨软骨瘤造成,1例由内生软骨瘤所至.结果:5例尺骨分别延长3.5~5.2cm,平均4.2cm.脱位的桡骨小头全部复位,肘内翻及腕关节内收畸形均获得不同程度矫正.结论:对尺骨发育不良造成的前臂畸形行尺骨渐进性延长是一个简便且疗效颇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振武;刘玉昌;王汉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的临床应用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治疗近关节骨肿瘤切除后遗留大块骨缺损.就随访资料完整、且随访时间超过5年的70例进行临床分析.异体骨移植长度8~25cm.普通髓内钉固定25例,交锁髓内钉固定21例,螺栓固定22例,钢板固定2例.结果:70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5年(5~22年).异体骨愈合68例,不愈合2例.主要并发症:肿瘤局部复发8例,感染7例,骨折3例,关节面塌陷6例,关节强直2例.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23例,良19例,中12例;满意率78.2%.结论: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是修复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有效手段,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作者:纪方;刘植珊;孙庆斌;蔡郑东;陈舰;顾雄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术中小腿后深间室压力观察,比较两者对小腿筋膜间室压力的影响.方法: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33例.扩髓组17例,非扩髓组16例.记录麻醉后牵引前、牵引后、术前、进钉、锁钉、锁钉后、手术后小腿后深间室压力.扩髓组记录插导针、依次扩髓时的压力.健肢在麻醉后、术后测压对比.结果:受伤后肢体的后深间室压力均大于健侧肢体(P<0.05),扩髓时小腿后深间室压力急剧升高(33~109mmHg).扩髓后压力有所下降,但进钉时由升高至高峰(31~114mmHg).非扩髓组进钉时小腿后深间室压力相比较小.髓内钉进入髓腔后锁钉时,扩髓组压力比非扩髓组压力低(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小腿后深间室压力都下降至接近术前.结论:虽然闭合复位、髓内钉插入、扩髓时会导致小腿筋膜间室压力增高,但是短暂的.同时扩髓与非扩髓对小腿筋膜间室压力的影响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林研;董天华;印心奇;李国风;李旭;唐淑惠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