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慧;朱玉杰;姜海;吴革
目的:尝试应用改良手术治疗严重髌骨粉碎骨折,以更好复位髌骨关节面,减少髌骨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方法:沿粉碎髌骨下半周缘2cm切开,将髌骨翻转朝上,直视下复位固定髌骨关节面.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髌骨正侧位复位佳,疗效满意,明显好于常规手术治疗组,近期随访髌韧带无断裂发生,髌骨均获骨性愈合.结论:翻转复位法可应用于严重髌骨粉碎骨折的治疗.
作者:李正维;王伟;李合;吕德成;王鹏;郭文希;孙庆仲;慈元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之损伤机制,预防措施,手术方法及康复体疗中存有的问题.方法:对39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1)既往曾经为运动员,一度中断过锻炼的机关干部于打篮球时致伤率高.(2)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手术方式改进及康复训练后29例中优良率100%;此前优良率70%.结论:纠正不正确踏跳角度利于预防跟腱断裂发生.手术方式的改进及术后功能康复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毕海勇;张树栋;刘可贵;赵中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足下垂的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与预后.方法:对有2年以上随访结果的18例(20足)患者作回顾性总结,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结果:总优良率80.0%.治疗结果与病程长短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术前肌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下垂的腰间盘突出症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彻底减压.术式以椎板开窗为宜.
作者:吴其常;苗旭漫;卞传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发生于肌肉或结缔组织中的非典型骨形成的现象,它可发生于脊髓、大腿、肘关节损伤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随着全髓关节置换(简称THA)技术的广泛开展,髋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现象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对HO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作者:李书纲;翁习生;邱贵兴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11例均为男性军人,年龄39~57岁.病程1d~19月.非手术疗法治疗10例,手术疗法治疗1例.
作者:石朝琼;李东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拉力螺钉及钢丝对骨折区域内骨折块进行有限内固定,恢复骨折块正常解剖几何关系;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固定经有限内固定后胫腓骨骨折区域,外固定范围不超出膝、踝关节.结果: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2d行主动膝、踝关节活动锻炼;术后2~3周行走负重;随访12~18个月,骨折骨性愈合时间20~24周,平均22周,无骨感染、骨外露、内固定物外露、肢体肿胀、关节僵硬.结论: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复杂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克敏;王少飞;张伟;李光全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评估改良关节囊旁髂骨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切开关节囊,加深加宽髋臼,复位股骨头;股骨近端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短缩截骨,降低关节囊内压力;关节囊旁髂骨截骨骨块及短缩截骨块嵌入髋臼上缘,增加股骨头的包容.结果:经1.6~5.6年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4例,良19例,可5例,差2例,手术优良率88.3%.结论:改良关节囊旁髂骨截骨术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一慧;朱玉杰;姜海;吴革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囊内压力与股骨头血供的关系.方法:测定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囊内压力变化.运用髓内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关节囊压力增高时股骨头血供的变化.结果:髋关节囊压力在骨折后明显升高,其中髋关节在伸直内旋位时压力升高明显,屈曲50°时压力下降,外旋位与中立位之间无显著差异血管造影显示关节囊压力升高会影响股骨头的动脉灌注和静脉的回流.结论:传统的骨折复位方法可能加重股骨头的血液循环的损害,导致不良的预后.髋关节囊内压力升高是导致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原因之一.
作者:伍凯;张明贵;曹云;马金忠;朱力波;高伟;陶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加强对中青年肩袖撕裂的认识,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6例中青年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及手术前后情况,观察McLaughlin法肩袖修复加Neer氏前肩峰成形术的疗效.结果:应用McLaughlin法肩袖修补加Neer前肩峰成形术治疗中青年病人6例,术后随访3~20个月,恢复情况:4例优,2例良.结论:中青年肩袖撕裂多由创伤暴力引起,肩袖退变轻,早期手术(McLaughlin法肩袖修补加Neer前肩峰成形术)远期效果良好,应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官士兵;史其林;陈德松;刘强;顾玉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前交叉韧带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股骨与胫骨在负重时半脱位,可以导致半月板后角撕裂、膝关节不稳定、退行性变、功能丧失.为了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前交叉韧带损伤必须及时处理.近年来,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半腱肌得到广泛应用,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学金;王立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 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的发展与现状1964年Bohler[1]报道了首例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应用于下颈椎骨折之后,随着研究深入,骨科医师更加认识到颈椎损伤的治疗中颈椎复位、脊髓及神经根的减压和颈椎稳定均同样重要.虽然颅骨牵引及单纯颈髓减压对某些病例能达到复位及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效果,但对颈椎稳定作用弱,病人需要长时期卧床和外固定,对康复十分不利.颈椎外伤后,颈椎局部稳定因素对神经功能的保护及对病人预后均十分重要.七十年代后,国外开始研制颈椎前方椎体间钢板螺钉固定椎体.
作者:林明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3 骨与关节创伤骨与关节创伤包括四肢骨折、特殊部位骨折、手外伤、血管及韧带损伤,全年共刊登这类文章45篇,占论著刊文总数的27%.
作者:郭秀婷;赵汉平;宁志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感染性人工关节生物膜中细胞外多粘质物质(Extracellular Slime Substance,ESS)对抗生素抑菌或杀菌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人工关节的动物模型提取ESS,通过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测定ESS对抗生素菌环直径大小的影响.结果:含有ESS的试验组的抑菌环的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的抑菌环的直径.结论:ESS能明显降低抗生素的杀菌或抑菌作用.
作者:吴宇黎;李晓华;钱齐荣;吴海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介绍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方法:对22例髋臼发育不良的患儿施行改良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其中男6例,女16例,手术时年龄6~15岁,平均12岁,随访1~10年,平均5年.部分患儿进行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的同时施行关节囊成形术、股骨近端短缩或/和旋转截骨术.结果:根据Mckay临床疗效评定和Severin X线片评定标准,对本文病例进行疗效评价,其临床优良率为86%,X线优良率为78%.结论: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是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确实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顾章平;赫荣国;李浩宇;许瑞江;王浩;卢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式,讨论采用节段性潜行减压这一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对35例病人,根据术前X线、CT、椎管造影等检查,针对性地对一个或两个或多个节段进行潜行减压,对伴有侧隐窝狭窄者同时给予扩大成形.结果:32例病人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30个月,优良率93.75%.结论:节段性潜行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通过有限的椎板及关节突切除,能够潜行扩大椎管狭窄的中央部及侧隐窝,并能摘除增厚的黄韧带和退变的椎间盘,较好地保留了腰椎的后部结构,既能解除对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又能保持后柱的稳定性.该方法对于后柱的稳定性优于传统的椎板切除术.
作者:杨云平;王宇飞;杨轲颖;陆晓涛;李光全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因临床髋部体征不明显易导致股骨颈骨折漏诊及不同类型的骨折为减少骨不连等骨折并发症的发生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方法:对不同的股骨干骨折分别采用普通钢板、AO加压钢板、鹅颈丁钢板固定,对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三刃钉、鹅颈钉、经皮折断式加压螺丝钉固定,对粉碎性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并行肌骨瓣移植.结果:8例病人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严重复合伤病人,特别是纵向暴力所致股骨干骨折病人要仔细查体应考虑到有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性,对不同的病人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尹占民;刘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2.5岁,38例均有腰骶部疼痛伴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伴下肢麻木及感觉功能减退26例,其中足趾背伸肌减弱者12例.病程5~36个月,平均12.8个月,均经影像学检查(CT或MRI)确认:双节段椎间盘突出2例,均为L5~S1,单节段36例,其中L3~L4 4例,L4~L5 19例,L5~S1 13例,后外侧突出27例,偏中央型9例,除4例合并侧隐窝狭窄外,其余均为单纯椎间盘突出.
作者:郭来洲;朱道信;肖诗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DCS)在股骨粗隆周围骨折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原因.方法:对20例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粗隆间骨折12例,粗隆下骨折8例.其中粗隆间骨折根据Evans分型方法:Ⅰ型10例,均为不稳定型;Ⅱ型2例.)采用间接复位DCS内固定治疗.结果:经8个月~3年(平均2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尚存1例轻度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是DCS的一种新用途,是其他内固定的一个补充.适用于不稳定型的粗隆间骨折和特别靠近近端的粗隆下骨折,当术中其他内固定造成大粗隆游离,影响固定效果时,可改用DCS固定补救.应用间接复位技术,不需要固定小粗隆或内侧小粗隆植骨.术中反复穿钉、术后过早负重,可能是引起髋内翻的原因.
作者:叶韶晖;陈鸿辉;梁伟国;王文;莫子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在治疗关节内骨折后产生交锁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一例膝关节内骨折后选用可吸收钉治疗的临床经过和结果分析.结果:二期行关节镜检查和治疗术后,随访4个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关节腔内骨软骨骨折,尤其位置较浅的骨折,选用可吸收钉应慎重,术后要注意残钉松脱.
作者:张羽飞;王立德;王福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 引言1811年,法国科学家H.Braconnot从菌类中提取了一种类似纤维素的白色物质,当时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新型纤维素,直到1843年,才由法国人J.L.Lassaigne发现该物质中含有氮,证明它不是纤维素.
作者:覃昱;裴国献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