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氟醚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

张光明;瞿涤;蒋豪;薛张纲

关键词:异氟醚, 细胞因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凋亡, THP-1, 流式细胞术
摘要:目的:检验异氟醚是否诱导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凋亡.方法:培养THP-1细胞于RPMI 1640培养基中,检测THP-1细胞与不同浓度(0.5、1.0、2.0 MAC)异氟醚接触不同时间(0、2、4、6 h)的细胞凋亡率,同时检测接触异氟醚6 h后再继续培养至24 h的细胞凋亡率.细胞用碘化丙啶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THP-1细胞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方式增加,在接触异氟醚6 h为12.62±4.56%[1.0 MAC],16.02±4.31%[2.0 MAC]),对照为2.50±0.66%;在接触异氟醚24 h为35.49±5.89%[1.0MAC],37.50±5.36%[2.0 MAC]),对照为7.71±1.36%.THP-1细胞凋亡率也呈时间依赖方式增加,在接触1.0MAC异氟醚为1.14±0.34%[0h],8.55±1.44%[4h],12.62±4.56%[6h],35.49±5.89%[24 h],对照为1.11±0.35%[0 h],1.27±0.18%[4 h],2.50±0.66%[6h],7.71±1.36%[24h];在接触2.0MAC异氟醚为1.20±0.25%[0h],9.30±1.78%[4h],16.02±4.31%[6h],37.50±5.36%[24h],对照为1.11±0.35%[0h],1.27±0.18%[4 h],2.50±0.66%[6h],7.71±1.36%[24h].结论:吸入0.5 MAC以下浓度异氟醚对THP-1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当吸入浓度大于1.0MAC时,异氟醚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THP-1细胞凋亡.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囊实性肿瘤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4例CSTP常规作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结果:4例患者手术后均无复发.肿瘤较大,平均直径6.25 cm,有包膜,由囊性与实性区混合组成.镜检: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排列成假乳头突起为其特征,细胞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相罕见.免疫组化:4例AACT(+),3例AAT(+),3例NSE(+),2例Vimentin(+),2例PR(+),1例Keratin局灶(+),Des、ER、S-100蛋白、Syn均(一).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较高的手术治愈率;应视为交界性肿瘤.

    作者:孙希印;高虹;吕德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凝药治疗静脉血栓

    动脉血栓形成是心肌梗死、中风、下肢坏疽常见的原因.因为在急流条件下由血小板聚集形成的动脉血栓附有少量纤维蛋白,抑制动脉血栓形成的策略主要集中在阻断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但也常包括抗凝剂来预防纤维蛋白的沉积.相反,能引起静脉炎综合征或导致肺动脉栓塞和死亡的静脉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和红细胞组成,在血流缓慢的条件下在小腿深静脉处形成.这些部位的凝血由血管的损伤开始,随静脉瘀滞而扩展.可选择抗凝剂来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和心脏栓塞.

    作者:徐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EA、CA125、CA211、NSE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CEA、CA125、CA211、NSE浓度对肺癌的诊断、病理分型及分期的意义.方法:选择经组织学和细胞学确诊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检测组,23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清及BALF中CEA、CA125、CA211、NSE的浓度.结果:肺癌组血清及BALF中CEA、CA125、CA211、NSE浓度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BALF中4种肿瘤标志物浓度与肺癌的病理分型无显著差异(P>0.05);Ⅲ~Ⅳ期肺癌BALF中CA211水平明显高于Ⅱ期,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肺癌的诊断CA211的阳性率高,假阴性率低.BALF中CEA、CA125、NSE与肺癌的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测定肺癌患者BALF中CEA、CA125、CA211、NSE的浓度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CA211浓度检测有助于肺癌的分期,而CA125、CEA、NSE浓度检测对肺癌的分期意义不大,检测BALF中4种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病理分型无意义.

    作者:温雪萍;颜志军;李艳;王忠慧;丁梅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基因的突变分析

    目的:探讨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基因突变和分子诊断.方法:应用基因测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1例经临床与病理诊断为2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及100名无血缘关系正常人NF2基因编码区的17个外显子及其邻近内含子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和分析.结果:家系中的所有患病者存在内含子13剪接供体位点(1446+1位)g→a的杂合性碱基点突变,而正常人和家系中未患病者无此突变,并排除了该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可能.结论:该突变为国内外新发现的NF2基因内含子13剪接供体位点突变,突变导致的剪接异常影响了Merlin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使其失去对正常神经细胞生长的调控,导致2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发生.

    作者:廖慧娟;廖二元;蒋波;魏启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患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人数逐年显著增多,上海地区历年的流行病调查的数据有力证实这种状况.

    作者:姜林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拉力螺钉1/3管状钢板在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5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拉力螺钉1/3管状钢板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随访1~3年,优17例,良4例,可4例,其中3例患者复诊时拉力螺钉断裂,但功能均优.结论:拉力螺钉1/3管状钢板固定牢固,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张才龙;陶昊;李长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以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0岁.因双下肢无力、呕血、便血4 h,于2004年3月11日收入院.患者于2004年3月11日18时活动中突发双下肢无力,遂摔倒在地,继之出现呕血、便血、腰部痛.无头痛及发热,无外伤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间断服药治疗.查体:T 35.6℃,BP 70/40mmHg,P 90次/min,R 24次/min.神志清,精神差,表情痛苦,面色略苍白.心率90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听诊无异常.腹稍胀,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明显,轻微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上肢肌张力、肌力及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张力稍低,肌力减退,痛、温觉减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作者:时均文;刘春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量子医学在恶性肿瘤监测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量子医学在恶性肿瘤的筛查及治疗后病情随访等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量子共振检测仪(QRS)测定95例正常体检者,15例良性肿瘤患者和130例恶性肿瘤患者头发中的新生物及恶性新生物的代码量值.结果:新生物及恶性新生物的代码量值在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体检者之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此检测手段检测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5.6%,特异性为98.5%,假阳性率为1.47%,假阴性率为14.42%,符合率为91.8%.结论:量子共振检测作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及治疗后病情随访的一种手段具有较大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陈亦欣;文飞球;徐敏;周妮亚;白桦;王树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上腺钝性损伤的CT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伤所致肾上腺损伤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15例因腹部钝伤而行CT检查示有肾上腺损伤的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6例平扫;11例行CT随访.结果:15例肾上腺损伤均为单侧性损伤并伴同侧胸腹部损伤,位于右侧11例(73%),左侧4例,1例伴肾上腺肿瘤.10例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67%),3例(20%)表现为伤侧肾上腺增粗,1例(7%)表现为肾上腺区较弥漫的出血,1例原有肾上腺肿瘤存在.10例(67%)肾上腺邻近脂肪内出血呈条束状或局限性密度增高影,3例(20%)后肾周间隙的出血表现为类似膈脚增厚改变.结论:肾上腺损伤右侧远多于左侧,常伴有同侧胸腹腔和腹膜后损伤,肾上腺血肿有时需与肾上腺原发肿瘤相鉴别,鉴别主要方法是随访及增强CT检查.

    作者:吉学生;强金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氯硝安定治疗70例耳鸣

    耳鸣是耳科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人群中约有17%的个体有过耳鸣的感觉,4%~5%的人因此而就诊[1].其治疗也十分棘手.我科自1994年12月开始用抗惊厥药物氯硝安定选择性治疗经常性耳鸣的成年病人70例(84耳),并观察疗效,探讨氯硝安定在治疗耳鸣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探讨(附17例报道)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国内外资料及本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明确诊断13例,误诊为肝破裂1例,腹膜后血肿1例,肾挫裂伤1例,宫外孕破裂1例.16例手术治疗,1例非手术治疗.行脾切除术10例,其中保留副脾1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术1例,脾缝合修补术3例;脾部分切除术3例.治愈16例,死亡1例.结论:本病由于腹腔内出血与受伤时间间隔长,容易误诊.诊断除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外,应及时进行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治疗以脾切除为主,可根据病情、脾破裂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合并伤等情况采取保脾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作者:张陵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周围型肺癌16层螺旋CT征象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16层螺旋CT征象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的关系.为将16层螺旋CT作为一种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鳞癌27例,腺癌21例).术前行16层螺旋CT扫描,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标本的微血管密度.结果:周围型肺癌中腺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明显高于鳞癌,分别为61.57±10.29和52.46±11.32(P<0.05).肺癌MVD值与16层螺旋CT影像上肿瘤直径、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16层螺旋CT征象与其微血管密度值有密切关系.可用于预测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和评价其恶性程度.

    作者:张惠英;王国臣;李秀霞;侯静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VATS 7例,VAMT 12例.结果:手术顺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9 d,胸腔置管平均3.5 d.无手术切口感染及再次开胸手术.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靠.

    作者:陈季北;火旭东;王文才;仇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的难点对策与分析

    目的:总结近2年来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根治的肝门部胆管癌8例的临床资料、手术难点对策与分析.结果:8例均行根治性切除,其中配合行肝方叶切除3例,左外叶切除1例,尾叶切除1例.8例中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于术后8个月,7例健康存活.结论:提高手术者的操作技巧,可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及病例数量的积累.

    作者:罗地来;傅华群;王刚;邹书兵;黄明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腕尺管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腕尺管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腕尺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7年3个月,尺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80%.结论:临床上对有症状患者应仔细检查,确诊后应及早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杨立民;李秀华;张基仁;齐勇;肖强;周宏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胰性脑病的临床护理

    胰性脑病(pancreatic encephlopathy,PE)是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为特点.1995年1月~2004年10月我科收治急性胰腺炎(AP)76例中并发胰性脑病10例,发生率为13.2%,其中临床治愈5例,死亡5例,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认真、细心的观察和护理是预防胰性脑病,提高急性胰腺炎治愈率的重要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京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2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这一临床重症的认识,结合临床分析阐明推广先进DIC诊疗措施的必要性,以求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方法:DIC患者22例,分析其基础病变、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和预后;基于白血病引发的DIC在病生方面有别于与其它病因所致的DIC(以纤溶亢进为主),故比较白血病组和其它病因组在出血情况、器官损害及预后等方面的区别;并就肝素治疗组和非肝素治疗组间存活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DIC的基础病变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59.1%)和严重肝病(18.2%)多见.白血病组DIC的出血倾向较其它病因组略突出;器官损害则相对较轻,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的机率及预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肝素治疗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非肝素治疗组.22例DIC的病死率高达59.1%,确诊后平均生存期仅19.6 d.结论:DIC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发疾病引起.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所致的DIC因纤溶活跃表现较重的出血症状,而感染、肿瘤等所致的DIC则器官损害较多.去除原发病是DIC治疗的关键,早期小剂量肝素治疗有望提高DIC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渊;陈倩;祝墡珠;冯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老年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特征及其经导管封堵治疗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特征,并评价其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9例40岁以上PD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导管封堵治疗结果,并与76例年轻患者(≤40岁)比较.结果:中老年组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Ⅲ-Ⅳ级发生率高于年轻组(分别为84.2%vs 50.0%,P<0.05和31.6%vs7.9%,P<0.05).19例中老年人PDA患者,18例经导管封堵成功,成功率与年轻组无显著差异(94.7%vs 94.7%,P>0.05),无1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封堵后15~30min复查主动脉弓降部造影,13例无残余分流,6例微量到少量分流;封堵后肺动脉收缩压峰值与封堵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32±12 mmHg vs.49±28 mm-Hg,P<0.05).18例封堵成功的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主-肺动脉水平均无残余分流,肺动脉收缩压峰值进一步下降至26±4 mmHg.结论:中老年人PDA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心功能差,经导管封堵中老年人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作者:王箴;张峰;葛均波;周达新;王晓彦;管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移植肝胆管并发症的超声、CT、MRI诊断比较

    目的:探讨移植肝胆管并发症超声、CT、MRI诊断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8例移植肝患者超声、CT、MRI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行超声检查,超声诊断胆管扩张25例,胆管壁回声增强7例,胆漏5例,胆管结石3例,胆泥5例.15例行MRI检查,MRI诊断胆管扩张9例,胆泥1例,肝内胆漏1例.39例行CT检查,CT诊断胆管扩张15例,胆漏4例,结石2例.超声与CT、MRI相比,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别.结论:超声、CT、MRI诊断移植肝胆管并发症效果相当,超声适合肝移植术后定期随访,CT、MRI对肝外胆管病变诊断优于超声,介入超声有助于胆漏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作者:刘利民;黄备建;张晖;张韵华;丁红;齐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成人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附7例报告)

    目的:评价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成人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二维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或实质回声光团;3例彩超显示2例为肿块内丰富血流,内为高速高阻动脉频谱;4例CT显示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1例MRI显示T1加权稍高信号,T2加权明显高信号.结论: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结合有利于成人肾母细胞瘤的术前诊断.

    作者:袁海霞;黄备建;周易;王文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