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国伊《本经经释》及其学术思想探析

陈居伟;郭玉晶;刘更生

关键词:本经经释, 神农本经, 姜国伊, 版本, 以圣解圣, 经学思维
摘要:<本经经释>由清代医家姜国伊所著,为注解姜氏所辑<神农本经>的专门著作,全书分上、下册,上册注解<本经>上品药120种,下册注解中品药120种及从下品药中移入的连翘一味,全书共释药241种.姜氏以经释经,撰用<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等经典著作对<神农本经>药物逐条注解,具有一定特色,尤强调药性功效.姜氏注释对于读者了解古代医家对于药物、病症等理解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即是笔者对<本经经释>研究心得,对作者生平著述、版本及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揭盖式切除加中药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探讨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肛周化脓性汗腺炎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全部病例均采用揭盖式切除手术,术后治疗组用中药熏洗及中药换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坐浴及抗生素条换药治疗,疗程35 d,观察比较各组术后疼痛、水肿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3个月后复查,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创面疼痛时间、水肿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83.33%,对照组治愈率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30.00%,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医治疗,且有疗程短,疗效持久,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冯六泉;宋伟平;石淑敏;孙小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通督正脊术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李建仲教授通督正脊术对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腰肌劳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李建仲教授通督正脊术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10次1疗程,隔日1次)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体征积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总积分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正脊术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效果较佳,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裴志勇;李建仲;刘昌盛;李志贵;李晋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郑伟达教授治疗胆石症经验探析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郑伟达教授注重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与疾病、证的发生有莫大关系,临证时应注重患者体质,辨质与辨证相结合.郑教授认为胆石症的发病与体质关系密切.根据患者体质及其证候,临证时常将胆石症患者分为气滞型与湿热型,以疏肝理气、清热泄利立法.临床辨证用药注重胆胃相关,忌用苦寒攻伐,败坏胃气.郑教授治疗胆石症尤器重木香、枳壳,每逢结石患者,必用此二味药物.常用经验方气滞型胆结石效方与湿热型胆结石效方,以此为基础加减治疗胆石症,疗效显著.

    作者:郑东海;郑伟鸿;郑东京;郑伟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足三里注射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足三里注射胃复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2012年8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胃复安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胀发生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术前、术后第1、2、3天血清胃动素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次肛门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胃动素水平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辅以足三里注射胃复安治疗可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效防止术后腹胀发生.

    作者:张波;谭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祛银汤对血热证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清热凉血中药--祛银汤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时相表达的影响.方法 观察30例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予祛银汤口服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血清TNF-α、IL-8的水平.结果 祛银汤能明显改善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PASI评分、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8周后TNF-α、IL-8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NF-α、IL-8分别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6,P<0.05;r=0.37,P<0.05).结论 祛银汤可通过降低血清TNF-α、IL-8水平,从而起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且两者与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张春红;张春敏;杜锡贤;魏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六味地黄汤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另对比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0%,不良反应率为3.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0%,不良反应率为7.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周旭升;戴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藤平健并病论对潜证认识初探

    藤平健并病论中多处论及潜证,认为潜证作为一种阴阳虚实错杂证的病态,实际就是慢性病中的并病,其治疗法则当依循并病的治疗原则.研究发现藤平健与小仓重成不同的并病观是并病论与潜证分歧的根源.并病与潜证,都是对复合病证的一种解释,小仓重成并病观外延狭窄,藤平健的并病概念宽泛.潜证建立在针灸治疗原则基础上,对<内经>的不同认识是藤平健并病论与小仓重成潜证理论基础差异所在,<伤寒论>方证体系与针灸治疗相融合构成了潜证区别于其他理论的特质.潜证与并病一样,都是对方证相对体系中复合病证的有益补充,丰富了汉方医学理论.

    作者:林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癌34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2年8月肝癌患者68例.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1个月后,碱性磷酸酶、γ-GP转氨酶、肝功转氨酶、总胆红素的水平和肿瘤体积大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碱性磷酸酶、γ-GP转氨酶、肝功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幅度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4%(27/34),对照组为52.9%(18/3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癌患者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作者:刘同刚;宋荣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苦参碱对不同中医证型乙肝肝硬化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苦参碱治疗不同中医证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55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型和非湿热型,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湿热组有19例(79.17%)好转,非湿热组有12例(38.71%)好转,湿热组好转率优于非湿热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均有明显下降,湿热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改善明显(P<0.01).结论 苦参碱治疗湿热型乙肝肝硬化患者,总体较非湿热型患者更有效,为临床选择适合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苦参碱治疗提供参考,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色.

    作者:羌韧;王越;茅志娟;达坤林;秦刚;章幼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益气健脾法治疗F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MOT、GAS及SS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胃动素(MOT)、胃泌素(GAS)及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予对照组患者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健脾中药治疗.两组均连用4 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及检测血浆血浆MOT 、GAS及SS.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MOT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SS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益气健脾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军;闫建玲;李向东;翟春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骨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和增生性关节炎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以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及丧失,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边缘骨赘形成和关节面硬化为基本病理改变.其显著的症状是疼痛,还可伴有无力、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存质量[2].该病的发生率占各类型关节炎发生率的40%左右,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好发,全球约有3.5亿该病患者,仅中国就已经超过大概过亿患者,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3].据调查研究显示,骨关节炎发病占全身关节发病率的首位,所引起的功能障碍是使老年人致残及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本文就骨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武敏;黄传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局部应用中药控释药条治疗急性冠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盲袋内局部应用中药控释药条治疗急性冠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有急性冠周炎疾病患者100例,治疗组初诊用3% H2O2溶液、0.9%NS交替进行冠周冲洗,盲袋内局部放置中药控释药条,5 d后复诊;对照组用3% H2O2溶液、0.9%NS交替进行冠周冲洗,盲袋内局部放置碘甘油,每日1次,连用5 d后复诊.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盲袋内主要厌氧菌的杀灭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对四类盲袋内主要厌氧菌的细菌杀灭率分别为54%和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中药控释药条治疗急性冠周炎与每天冠周冲洗、碘甘油上药疗效相当.但副作用小,复诊次数少,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冠周炎用药.

    作者:李立芳;张勇;杨士杰;张志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针刺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运用针刺联合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运用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HAMD与CSS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针刺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作者:宋书昌;卢智;陈华;王利春;贾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调肝益气通络方药物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肝细胞的研究

    目的 探讨调肝益气通络方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 分离、纯化并鉴定大鼠骨髓MSC,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灌胃调肝益气通络方后提取药物血清,用含药血清,对照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MSC向肝细胞的分化若干天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1.各浓度含药血清在加入1、7、14 d后,其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常规培养组.2.含药血清诱导MSC分化7d后,高剂量组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与白蛋白(Albumin,ALB)的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HGF组,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的阳性细胞率与HG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MSC分化14 d后,高剂量组AFP、ALB、CK18的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HGF组.结论 调肝益气通络方具有诱导MSC分化为肝细胞的能力.

    作者:韩海啸;李军祥;孟捷;杨晋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祛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祛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肾病(DN)Ⅲ~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单纯口服降糖药或合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配合降压、降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祛痰通络汤,每日1剂,分早晚2 次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祛痰通络汤能降低痰瘀阻络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患者尿蛋白,对其肾功能、血脂及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作用.

    作者:贾建营;于俊生;孙云松;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祛瘀解毒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索祛瘀解毒方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祛瘀解毒方,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BODE指数、疾病疗效、肺功能的变化,初步评价祛瘀解毒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综合疗效有效率(87.1%)明显优于对照组(60.0%),CAT总分两组均有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睡眠、信心评分两组均有降低(P<0.05,P<0.01),治疗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BODE各项指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祛瘀解毒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张文江;苗青;张琼;姚明江;张旭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健脾补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3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健脾补肾通络方治疗脾肾亏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脾肾亏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片口服,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健脾补肾通络方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等变化以及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补肾通络方能有效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留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曹玉山教授治疗消渴病经验

    消渴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该病多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及劳欲过度等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而致,其发病以阴虚燥热为始,病程日久,耗气伤阴,气阴两虚,晚期阴损及阳,乃至阴阳两虚.曹玉山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现代医学诊疗方法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治疗消渴疾病,根据消渴病不同病程及临床表现从虚、瘀入手,确立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的消渴病治疗大法.文章从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方面介绍曹玉山治疗消渴病的经验.

    作者:余臣祖;张朝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壮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壮医药综合疗法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测指标与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将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壮药,同时辅以壮药熏蒸外洗,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综合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测指标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组总有效率68.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其他血液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壮医药综合疗法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显著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及延缓病程进展.

    作者:李浪辉;秦祖杰;李凤珍;唐金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谢鸣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撷萃

    谢鸣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三十余载,在疑难杂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用药灵巧,配伍精究,治疗效果显著.文章整理总结了谢鸣教授关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相关经验,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机复杂,以先天体质为本,气火痰瘀为标;治疗上以灵活运用奇经辨治之法为特色,标本兼顾,周期用药,中西互补,重视后天;强调专病专药可提效,心理疏导不可缺,制方严谨,临床效佳.

    作者:李红梅;谢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