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皮针在儿科临床上的三种用途

段明霞

关键词:头皮针, 儿科临床, 药物灌肠, 氧疗效果, 吸氧, 面罩给氧, 临床工作, 输氧管, 急诊科, 弹性带, 制作, 压迫, 吸痰, 缺氧, 面积, 面部, 简易, 患儿, 多用, 鼻腔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将头皮针用于小儿吸氧、吸痰和小量药物灌肠,使用方便,现介绍如下.1 用于小儿吸氧小儿鼻腔小,临床多用面罩给氧,弹性带固定,对面部压迫面积大,小儿易烦躁使其滑动,影响氧疗效果.我院急诊科对轻、中度缺氧的患儿采用头皮针制作的简易输氧管输氧法.
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提高病人满意度的作用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提高病人满意度的作用,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我科326名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增加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我科的病人满意度每月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健康教育的满意率直接影响到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毛应梅;李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浅谈门诊输液病人的用药安全问题及防范

    门诊输液室是门诊病人进行输液治疗的集中场所,病人多,护士少,用药复杂,较易出现一些差错及纠纷.如何做到安全、有效的用药及如何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我科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吕碧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一次性尿壶在肠造瘘病人灌肠中的应用

    普通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肠造瘘术后病人因肠梗阻、肠造口狭窄或术前肠道准备等原因需要灌肠.肠造瘘病人由于造瘘口失去括约肌的控制,易使灌肠液不自主地从造瘘口流出,使用便盆接肠液不完全,严重时灌肠液喷溅而污染病人衣物、身体、被褥、周围环境和操作人员.2003年以来,我科对25例肠造瘘病人应用一次性尿壶配合一次性气囊导尿管灌肠,经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艳;吴海英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80例0~4岁需输液7 d以上的小儿随机分为静脉留置针组(A组)和头皮针组(B组),研究连续输液7 d患儿的情况.A组患儿在第1 d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后静脉留置针予以保留供以后6 d使用.B组患儿在第1 d静脉输液后拔掉静脉头皮针,以后每天输液时都重新穿刺.记录两组患儿第1 d静脉穿刺的次数、每天输液后两组患儿的针眼数量和穿刺部位肿胀情况、输液时哭闹情况,7 d后对两组患儿的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患儿第1 d静脉穿刺的次数、针眼数量、穿刺局部无差异,随着输液天数的增加A组患儿的针眼数量,穿刺局部肿胀基本不变,除第1 d穿刺哭闹外,以后很少哭闹,患儿家长都满意或基本满意这种输液方法,都表示以后愿意接受该方法.而随着输液天数的增加B组患儿的针眼数量、局部肿胀在不断增加,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需要多天静脉输液的小儿静脉留置针较头皮针有明显优势.

    作者:郭锡素;鲁婷华;陈武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1例面颈部严惩湿疹伴感染患儿的护理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并与变态因素有关的表皮炎症反应性皮肤病,损害具有多形性、渗出性、对称性、慢性复发倾向以及剧烈瘙痒等特点.我科于200r7年1月收治1例面颈部严重湿疹伴感染的患儿,经过8 d临床治疗及护理,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美英;孙丽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巧用一次性引流袋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压疮,尤其是骨伤科的病人.如颈椎损伤需行颅骨牵引的病人后枕部、高位截瘫的病人双外踝部位、行下肢牵引病人的足跟等部位,这些部位不宜或不便翻动易发生压疮.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临床上巧用一次性引流袋(内盛适量的水),并将其置于上述部位,通过临床观察可避免压疮的发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梁璠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手术室术前访视中应用不同方法及作用的探讨

    手术室是病人通过外科手术途径解除病痛的场所.手术对每一位手术病人来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经历.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常有焦虑、紧张、恐惧、无可奈何的心理,这种心理应激反应过于强烈,就会影响麻醉和手术的顺利实施.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术前访视作为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化整体护理向纵深发展的标志.

    作者:张琴;罗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产时人性化服务对分娩的影响

    产时人性化服务是由一名责任助产士自临产至第四产程结束采取全产程一对一陪伴,进行心理安慰知识讲解、精神鼓励,严密监护产程中母婴情况及产程进展情况并负责接生[1],探讨产时实行人性化服务,对孕妇分娩方式、产程以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宋秀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试论产科健康教育的实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开展高水准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产科,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因为,产科工作时刻关系着母子的生命安危,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美满.加强和规范产科的健康教育是实现优生优育、科学围产、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是产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作者:门风清;刘梅;赵秀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头皮针在儿科临床上的三种用途

    在临床工作中,将头皮针用于小儿吸氧、吸痰和小量药物灌肠,使用方便,现介绍如下.1 用于小儿吸氧小儿鼻腔小,临床多用面罩给氧,弹性带固定,对面部压迫面积大,小儿易烦躁使其滑动,影响氧疗效果.我院急诊科对轻、中度缺氧的患儿采用头皮针制作的简易输氧管输氧法.

    作者:段明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10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术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对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解除其思想顾虑.完善各种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严密监护,并做好手术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体位活动的指导,同时注意术后病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及并发症的防治和观察护理.结果:所有病人心律失常所致症状明显缓解,起博完全成功;有6例出现并发症,经及时治疗护理均治愈.结论:做好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症状,对防治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有临床意义.

    作者:朱小翠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重症肺炎合并ARDS的护理1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其表现为肺水肿的产生、肺内微血栓形成、低氧血症生成,临床特征包括呼吸频速、窘迫和进行性低氧血症.ARDS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作为连续的病理过程,其早期阶段为急性肺损伤(ALI),重度的AIJ即ARDS.

    作者:刘琼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出现瘀点和脑膜刺激征.冬春季节发病率高,我国是流脑的高发地区,每8~10年出现1次周期性流行高峰,发病率比国外高4~25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说明A群菌一直是我国流行的优势菌,发病率在非流行年为3~10/10万.现将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36例脑脊髓炎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徐秋姣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激励机制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我院强化激励机制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根据教学质量评选出优秀老师,并给予激励;另一方面根据护生平常工作表现、护理理论和操作技术考核情况、带教老师的评价以及毕业前我院组织的面试、护理理论和操作技术考核情况,再根据我院工作需要.择优录取部分护生到我院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我院输送了优秀的护理接班人.

    作者:王苏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社区护士在产后访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体会

    目的:分析社区护士在产后访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社区护士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后3次随访中,提供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结果: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纯母乳喂养,同时也增加了社区与社区家庭成员的接触,提高了沟通的能力.从而减少或消除了有害因素对母婴的伤害,保证了母婴健康.结论:健康教育可指导产妇母乳喂养及平衡膳食,保证了母婴健康及母乳喂养的结果.

    作者:陈双双;易红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左肝内胆管结石行左肝外叶切除后再手术护理

    报道了37例左肝内胆管结石行左肝外叶切除后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护患沟通及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再手术的恐惧和疗效的担心;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以及出院后T型管的管理.本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35例Ⅰ期愈合,1例发生胆漏经充分引流后治愈,1例切口感染经换药延期愈合.随访34例,无残石发生,有3例失访.

    作者:张砚梅;周长秀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应用一次性套管留置针行心包穿刺引流护理

    心包穿刺术是心包积液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常规心包穿刺术进针时不易掌握深度,尤其在心尖部抽液时受呼吸、咳嗽、体位等因素的影响,使穿刺针损伤心肌或冠状动脉,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气胸或穿刺失败.为克服上述缺点,我院自2002年2月~2007年2月,应用一次性套管留置针对80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引流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曹晶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

    目的:探讨如何使骨折患者术后更快更好的恢复功能,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将286例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46例和对照组140例.实验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方法护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促进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团秀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护理文书质控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护理记录单、病区病人病情报告以及护理病历[1],是护士执行医嘱和对病人的病情在住院期间的客观记录,在医疗争议时有着重要的举证作用.随着病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纠纷的不断出现,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对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尤显重要.现将我院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吴贵妆;李艳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护士长的个性特质与有效管理

    护士长的有效管理,除了具备吃苦耐劳的表率作用和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作用外,还应具备自信、柔韧、坚强、沉稳、冷静、热情、开朗、宽容等个性特征.因此护士长要认识自己的特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炼,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认为护士长的个性特质与有效管理密切相关,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文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

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