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酸酯类在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病人中的晚期缺血预适应模拟作用

关键词:硝酸酯类, 冠状动脉, 血管成形术, 病人, 缺血预适应
摘要: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粥样硬化中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内皮功能的保护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脏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心脏受到机械刺激时,会引起心肌细胞膜电活动的改变而导致心律失常,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心脏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的特性及其与心律失常关联性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对该领域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周利龙;王兴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硝酸酯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硝酸酯能有效控制心绞痛的症状,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GISSI-3和ISSI-4研究结果证明硝酸酯长期使用,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近年的研究发现,硝酸酯还有非抗心绞痛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孙宝贵;陈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048 升主动脉瘤自体主动脉瓣再植入:瓣膜功能早期衰败的危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脏围术期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治疗和预后

    目的:探讨心脏围术期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的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心脏术后3个以上系统器官衰竭患者29例,其中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患者22例。给予解除病因,改善循环,呼吸机辅助,血液透析,预防感染等措施,持续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29例中22例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患者有11例治愈出院,治愈率50%,剩下18例患者仅1例治愈出院,死亡17例,总死亡率58.6%。结论:及早解除病因,有效呼吸机辅助,改善循环及早血液透析和预防感染是降低心脏围术期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葛飞岭;邱兆昆;张翔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051 FMD和IMT在检测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049 Amplatzer装置关闭房间隔缺损与手术治疗的对比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植物雌激素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植物雌激素是一种杂环多酚类化合物。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具有降低血脂、抗脂质过氧化、抑制平滑肌增殖及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对心血管疾病产生有益的影响,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徐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肌缺血梗死区的交感神经支配及其临床意义

    心肌缺血或梗死可引起局部交感神经的失支配及失神经超敏反应,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在心肌供血改善的情况下,缺血梗死区域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再生。同位素显象可评价交感神经失支配及神经再生。交感神经的再生对抑制心梗后心律失常及促进局部心肌功能恢复均有一定作用。

    作者:胡建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053 补救性PTCA术患者应用阿昔单抗6个月后的疗效评价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055 胆固醇强化治疗降低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大动脉硬化的程度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硝苯吡啶控释片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肾衰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硝苯吡啶控释片联合卡维地洛对慢性肾衰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对肾功能、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49例慢性肾衰高血压[血肌酐(Scr)>265μ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1)用硝苯吡啶控释片30~60mg/d+卡维地洛20~40mg/d;B组(n=18)硝苯吡啶控释片30~60mg/d,两组均连用8周。治疗前后测血压(BP)、血液尿素氮(BuN)、Scr、24h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内皮素-1(ET-1)。结果:两组患者均可有效降低血压,A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01),24h尿蛋白下降(P<0.01)、Scr下降(P<0.05),ET-1下降(P<0.01)。结论:硝苯吡啶控释片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肾衰高血压可显著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安全,病人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作者:郑烟萍;滕舰;袁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硝酸酯类在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病人中的晚期缺血预适应模拟作用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普伐他汀对9014例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及平均胆固醇水平:LIPID试验随访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的价值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9例UA患者入院时分别测定CRP、心脏肌钙蛋白T(cTNT)、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随访三个月,观察终点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源性猝死。结果:在109例UA患者中,CRP升高37例(34.2%),正常72例(66.1%),三个月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0例,心源性猝死5例,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15例,冠脉搭桥术(CABG)6例。其中CRP升高组AM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但死亡率无明显差别。CRP的敏感度(83.33%)较TNT、CK-MB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P升高、cTNT升高、陈旧性心梗和胸痛次数是预测近期AMI、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P对UA患者的近期预后和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危险分层的良好指标之一。

    作者:张维;曹奕;张煜;邱朝晖;焦青萍;陈阳;谈中茹;郑柏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是一种新近开展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而且病变弥漫不能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晚期冠心病患者。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可明显缓解病人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本文就其作用机制的几种假说作一综述。

    作者:陈红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微型辅助泵在微创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随着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需要,新型的微型辅助泵也得以不断发展,本文介绍几种当今世界上正在使用和研究的微型辅助泵,结合微创冠状动脉外科阐述其应用。

    作者:李智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脂康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血脂康与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脂康组30例,口服血脂康0.6g,早晚各1次。辛伐他汀组30例,服辛伐他汀20mg,晚餐后顿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下降,HDL-C升高;组间无差别(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脂康与辛伐他汀疗效相似,均为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物,但血脂康比辛伐他汀价廉。

    作者:席蓓莉;任建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后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体外循环后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表现为术后早期全身性水肿、胸腹腔渗液、低血氧等。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为体外循环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内皮受损,以及体外循环期间胶体渗透压和静水压平衡改变,使大量液体渗漏到组织间隙。

    作者:俞建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052 阿斯匹林抵抗、血栓素生物合成与高危心血管病人发生心肌梗死、中风或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