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伟;甘跃力
目的 研究抑制素prohibitin(PHB)在肝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肝癌患者和健康人各82例血清PHB浓度.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HB在30例肝癌患者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HB表达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HB在肝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分别为227.97 pg/mL和55.78 pg/mL,肝癌患者血清PHB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Z=-4.532,P=0.000);肝癌患者血清中的PHB浓度与ALT、TBil、AFP呈正相关(r=0.337,P=0.034;r=0.431,P=0.006;r=0.319,P=0.045).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H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和86.7%,与正常肝组织(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HB 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织亦明显升高;肝癌组织中PHB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和AFP含量相关,即肿瘤低分化、TNMⅢ~Ⅳ期、AFP≥400 μg/L的肿瘤组织中PHB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HB在肝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均高表达,分别与肝脏损伤的程度和HCC恶性程度相关,提示PHB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石娟娟;杨宁;吴凤萍;杨颖;李梅;张欣;贾晓黎;尹佳锋;党双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评估围手术期量化康复锻炼对肝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以期提高肝外科患者的护理质量.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肝肿瘤外科住院、拟行开腹肝癌手术的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纳入标准包括:①年龄18~70岁;②手术方式,开放性单纯肝段(叶)切除术和(或)胆囊切除术;③术前麻醉ASA评级为Ⅰ级或Ⅱ级者;④患者神志清楚,无精神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加入本研究.⑤肢体活动自如,无肢体、关节功能障碍.排除标准包括:①手术方式,联合手术(包括胃、肠、肾);②重度贫血及严重心、肺、肾等功能障碍等;③肿瘤破裂或出血可能;④伴有严重视听障碍或精神障碍;⑤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作者:张晓春;肖文洁;徐嫣嫣;俞静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磁珠吸附定量检测HBV DNA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检测效率.方法 将病毒载量为107IU/mL的血清样本,倍比稀释成不同浓度的HBV DNA作为血清标准品(理论值),分别用磁珠吸附定量法(试剂1)、磁珠法(试剂2)、煮沸法(试剂3)3种方法提取HBV DNA,从灵敏度、定量线性关系方面比较本实验方法与国产磁珠法核酸自动提取法和传统煮沸法的提取效果,并对本实验方法进行稳定性验证.结果 灵敏度:HBV DNA定量的检测下限理论值为101IU/mI,试剂1为3.520×101 IU/mL,试剂2为9.123×103 IU/mL,试剂3为6.195×101IU/mL.相关性:试剂1、试剂2、试剂3提取HBV DNA定量与理论值相关性分析的r值分别为0.986、(0.950、0.979(均P<0.01).稳定性:3种方法检测的相对偏差均值分别为0.243±0.405(试剂1)、1.189±0.855(试剂2)、-0.439±0.618(试剂3),试剂1对同一样本在不同时间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值为0.505±0.659.结论 本实验所设计的血清HBV DNA提取方法灵敏,定量线性关系好,结果稳定准确,为定量检测HBV DNA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程;王宇;聂棱;马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 cholangititis,PBC,原名原发性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以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肝内小胆管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发生在中年女性.随着对PBC认识的深入,目前发现该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很多患者在无症状期或在疾病较早阶段就被确诊,肝硬化只是该病进展到晚期的表现.PBC患者的总体生存寿命显著低于一般人群,但是基于个体而言,疾病的进程和预后变化甚大[1].目前熊去氧胆酸(UDCA)是唯一被认可的治疗PBC的药物,而肝移植仍然是终末期PBC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2].准确地评估PBC患者的预后对于临床病情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至关重要.本文为阐明PB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介绍常用的评估PBC预后的模型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陈丹丹;梁庆升;孙颖;邹正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双环醇对大鼠口服他克莫司和阿托伐他汀后血浆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为双环醇与其他临床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双环醇组,分别口服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CMC)和双环醇200mg· kg-1·d-1,连续给药7d.实验第8天两组动物分别口服给予他克莫司(2mg/kg)和阿托伐他汀(10 mg/kg).应用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各组动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进行非房室模型分析,计算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双环醇给药组大鼠(200 mg· kg-1·d-1,7 d)口服他克莫司及阿托伐他汀后的血浆血药峰浓度(Cmax)及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环醇多次给药后对合用药物他克莫司和阿托伐他汀在大鼠体内血浆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燕;扈金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肝细胞癌是全球第六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三位[1].据统计:中国每年新患肝癌人数为46.61万,每年死亡人数为42.21万[2].肝癌的主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化学致癌物和环境因素等[1].治疗方法主要是肝切除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肝移植.索拉非尼是晚期肝癌患者全身化疗的一线用药,只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3个月左右.
作者:陈洁;曾庆磊;李晶晶;胡秋月;余炎;余祖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小板参数在CHB患者肝脏组织病理无创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787例CHB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血小板的相关参数,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计量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 不同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组在样本量及性别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年龄差异上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1).不同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组在PLT、MPV、PDW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993、3.208、-3.344和-6.955、5.812、-6.503,均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PLT、PCT、PDW呈负相关(r=-0.37、-0.16、-0.25,均P<0.01),与MPV呈正相关(r=0.22,P<0.01);肝纤维化程度与PLT、PCT、PDW呈负相关(r=-0.37、-0.15、-0.17,均P<0.01),与MPV呈正相关(r=0.22,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LT(OR:0.987,P=0.008)、PDW(OR:0.833,P=0.01)为影响肝脏炎症活动度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OR:1.017,P=0.049)、PLT(OR:0.989,P<0.01)、PDW(OR:0.801,P<0.01)为影响肝脏纤维化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外周血小板参数与CHB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肝脏组织炎症、纤维化情况、创建肝脏组织病理评估的无创模型提供了一项简便、有用的观测指标.
作者:欧宏杰;潘业;刘家俊;吴晓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羧肽酶E(CPE)在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肝胆手术患者术中留取肝标本39例,以其中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以未患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胆汁中胆汁酸、磷脂和胆固醇含量和胆固醇饱和指数,并检测肝脏CPE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胆汁中胆汁酸、磷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79,均P>O.05).观察组胆汁胆固醇含量(11.42±1.24 mmol/L)和胆固醇饱和指数(1.31 +0.14)明显高于对照组(8.72±1.05 mmol/L和1.06+0.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421,均P<O.05).观察组肝脏CPE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341,P<O.05).相关性分析表明,肝脏CPE表达水平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r=-0.532)和胆固醇饱和指数(r=-0.614)具有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 胆囊胆固醇结石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患者胆汁胆固醇含量和饱和度,肝脏CPE表达水平下降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肝脏CPE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胆汁胆固醇含量和饱和度的改变.
作者:何志伟;甘跃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分别应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为A组(n=40例),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为B组(n=40例),然后A组根据4周时HBV DNA下降再分为2组,下降>2 log10为A1组,下降<2 log10,为A2组,A2组加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24周、48周时对4组患者的HBsAg、HBV DNA血清阴转,HBsAg、HBeAg血清转换,ALT复常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3/40),8.0% (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24周、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1组患者24周、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A2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降低HBV DNA载量后再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好,其疗效受到HBVDNA载量下降水平、继续治疗方法的影响.
作者:臧玮;田立峰;邱芳;兰彦;李萍;田旭杰;唐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LAM)和替比夫定(LDT)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性孕妇9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LAM组42例、LDT组36例及对照组20例,LAM组及LDT组自孕28周至分娩后3个月口服LAM或LDT.观察入组患者在治疗前、分娩即刻及分娩后3个月的血清HBV DNA水平及婴儿出生时、6月龄及12月龄血清HBsAg及HBV DNA的阳性率.结果 分娩即刻及分娩后3个月,LAM组及LDT组血清HBV DN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LAM组与LD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M组与LDT组孕妇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6月龄及12月龄时,外周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2月龄时,LAM组及LDT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7.7%、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AM组与LDT组之间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在妊娠晚期接受LAM或LDT治疗均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发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的黄疸,CG、ALP、ALT、TBil和DBil等均可明显升高Ⅲ.ICP的出现对妊娠期预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死胎、产后出血及产科并发症等.该病的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常以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苯巴比妥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来减轻孕妇的临床症状,降低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改善围生儿的预后等,但较多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近年来,我们对ICP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总结并报道如下.
作者:胡小玲;李美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显示效果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PHC患者60例,均应用TACE治疗,术后3个月至6个月,每个月时点均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MRI进行检查,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CT和MRI检测结果的评判标准,对PHC患者TACE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显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60例PHC患者中,有73个病灶.我院应用DSA后,显示51个病灶为肿瘤残余或复发;22个病灶无异常情况;而使用CT和MRI,分别显示36个和50个病灶有肿瘤残余或复发.MRI的准确性、敏感度均高于CT(x-2=6.245,P=0.012;x2=6.468,P=0.011)且判断术后肿瘤包膜病灶能力较高(x2 =13.567,P<0.01).结论 MRI能够较准确地检测PHC患者TACE后肿瘤残余或复发,更好评价肝脏情况.
作者:杨乃忠;董从松;刘洋;潘文艳;张志平;陈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 (PD-1)及其配体1(PD-L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不同分期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43例AIH患者(包括活动期31例和缓解期12例)肝组织,并选择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肝组织内PD-1及PD-I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病情分期PD-1及PD-I1表达的差异.结果 AIH患者肝组织PD-1为(10.12±5.31)%,高于对照组(1.74±(0.37)%,(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1为(15.68±6.31)%,高于缓解期(6.24±3.25)%,(P<0.05).AIH患者肝组织PD-L1为(7.45±4.29)%,高于对照组(1.48±0.32)%,(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L1为(9.47±4.67)%,高于缓解期(4.78±2.43)%(均P<0.05).结论 PD-1及其配体PD-L1在AIH患者肝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AIH的发病机制.
作者:柯坤宇;魏大海;陈丽芳;孔金峰;孙芳;熊克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核苷(酸)类似物(NAs)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主要药物之一,但由于NAs不能完全清除肝细胞内的cccDNA,所以需要长期维持治疗.长期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的副作用,其中对肾功能的影响尤为引起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各类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肾功能的影响作一概述.
作者:李微霞;李强;凌云;陈冲;黄玉仙;陈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2006年,我国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已经从1992年的9.75%下降到7.18%,推测我国仍有9 300万左右的慢性HBV感染者[1].同时作为全球三大重要传染病之一的结核菌(TB)感染,在我国也有广泛的流行.根据WHO结核病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960万例,而我国2014年新发肺结核人数达93万[2].虽然,目前没有大样本的数据统计,但仍可推测在我国应该存在相当多的患者同时发生TB和HBV合并感染(TB-HBV).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TB合并感染[3-6]和HIV-HBV合并感染[7-10]诊治对策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关于TB-HBV合并感染相关的研究还较少.
作者:申恩瑞;张慧;马世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纤溶与抗凝实验室指标对慢性肝衰竭患者诊断治疗、病情监测及预后的价值评估.方法 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 5年11月门诊及住院17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和152例慢性肝炎患者,采用凝固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FV(凝血因子V活性)、FⅦ(凝血因子Ⅶ活性)、FⅧ(凝血因子Ⅷ活性)、DD(D-二聚体)、PLT(血小板)、AT-Ⅲ(抗凝血酶Ⅲ)、PC(蛋白C)、PLG(纤溶酶原)等指标.结果 PT、APTT在肝衰竭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DD、VIII活性增高,而PTA、FV、FⅦ、FIB、PLT、AT-Ⅲ、PC、PLG活性则显著降低(P<0.001).慢性肝衰竭患者PTA与FV相关性高(r=0.82).DD在慢性肝衰竭有脑病组比无脑病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APTT、PTA、FV、FIB、AT-Ⅲ、PC、PLG在有脑病组比无脑病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APTT、FIB、FV、FⅦ、PLT、AT-Ⅲ、PC、PLG水平对慢性肝衰竭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FV可以作为慢性肝衰竭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指标.DD、PT、APTT、PTA、FV、FIB、AT-Ⅲ、PC、PLG可以作为慢性肝衰竭是否并发肝性脑病的联合指标.
作者:李沛然;张树永;蔡硕;洪炜;耿伟;申艳;杨宁;李妍;王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患者,男,26岁,主因“身目黄染,小便黄26年”入院.缘于出生后1月出现眼黄,皮肤黄染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未查明病因.此后20多年来,黄疸持续存在,劳累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加重,休息或身体恢复后减轻,整个病程中无皮肤瘙痒.长期未予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未见好转.2015年无明显诱因身目黄染较前加重,无乏力、无厌食油腻、皮肤瘙痒等不适感,于多家医院就诊,化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阴性,甲、丙、戊型肝炎阴性,未能确诊.为明确病因人住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病程中,无畏寒、发热、腹痛、腹泻、关节疼痛等,体重无明显变化.否认肝炎、手术、外伤及输血史.无烟酒嗜好,无毒物及药物接触史.个人史及婚育史无特殊.家族中无遗传病史.
作者:袁元;黄昂;梁庆生;赵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长期高血压状态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改变,外在因素引起血压剧烈上升导致已发生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而表现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也是神经内科的急危重症之一.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CHB)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广泛流行,近10年来一直位居各种肝病住院患者的首位,已经成为我国突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大多CHB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机体凝血功能障碍,对脑出血的病变程度、范围、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等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临床上合并慢性活动性肝炎失代偿期的脑出血患者并不少见,脑出血是重型肝炎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重型肝炎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2].近年来我们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疾病特征和预后情况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丽;秦延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抗风湿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66例抗风湿药物导致DILI门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肝功能、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166例患者中男86例(51.8%)、女80例(48.2%),平均年龄(48.3±13.0)岁.123例(74.1%)DILI由抗风湿药物联合应用所致.DILI分型:肝细胞损伤型157例(94.6%)、胆汁淤积型7例(4.2%)、混合型2例(1.2%).预后:治愈126例(75.9%)、好转30例(18.1%)、无效10例(6.0%).结论 抗风湿药物联合应用易致DILI,多数为肝细胞损伤型,经治疗多数预后较好.
作者:朱飞燕;黄德东;庄建文;施洁;来晓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腹水肿瘤抗原125(CA125)、白蛋白及其浓度梯度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60例肝硬化腹水发生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肝硬化腹水无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为对照组;同时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和腹水,进行CA125、白蛋白测定,并计算腹水-血清CA125梯度、血清-腹水白蛋白浓度梯度(SAAG),再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CA125、腹水CA125、腹水-血清CA125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腹水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CA125、腹水-血清CA125梯度、血清和腹水白蛋白与SBP密切相关,对SB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凌霞;田尧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