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性平滑肌瘤1例

林达珊

关键词:小腿, 皮疹, 临床资料, 结节, 患者, 红色, 肝肾功能, 辅助检查, 表面光滑, 血常规, 疼痛感, 尿常规, 既往史, 活动度, 直径, 用力, 色质, 溃烂, 家族, 疾病
摘要: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因左小腿皮疹3年来我院就诊.患者3 年前始出现左小腿数个红色质硬结节,用力按压及遇冷时有疼痛感,无其他不适.发病以来皮疹数目大小无明显变化.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否认家族有类似疾病.查体:芹小腿伸侧可见散在数个直径0.3 ~ 0.5 cm的红色结节,质硬,表面光滑无溃烂,活动度尚可(图1).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腹部B超无明显异常.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消银颗粒联合窄谱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92例疗效观察

    我院门诊于2010年2月采用口服消银颗粒联合窄谱UVB(NB -UVB)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18 ~ 60岁,男女不限,近4周内未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近2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系统性抗银屑病治疗者,2周内未曾接受过任何局部抗银屑病治疗者.

    作者:朱小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目的:分析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形态学、生长动力学及生物学的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在血清饥饿状态下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种成纤维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形态与生长动力学上基本相似,血清饥饿对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差别.CTGF、TP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均呈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却很微弱,且有显著差别.结论: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3类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其形态、生长特性以及对血清饥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3类成纤维细胞对细胞因子具有不同的反应特性.

    作者:杨艳;张豫凤;李竹茜;赵东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除湿止痒软膏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肛门湿疹疗效观察

    肛门湿疹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常增厚,颜色灰白或暗红、粗糙,以皲裂、渗出、瘙痒、病程长、反复发作为特点.给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我们采用常规疗法结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肛门湿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武昌;张建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聚甲酚磺醛阴道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近年来,尖锐湿疣发病率迅速增加.而宫颈尖锐湿疣因其部位特殊,暴露不充分,操作不便,并且HPV感染与妇女宫颈癌密切相关,因此要求临床尽量彻底治疗.以往单纯用物理或药物方法治疗复发率高,我科应用聚甲酚磺醛阴道栓(商品名:安阁)联合微波治疗宫颈尖锐湿疣,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世军;李萍;闫华;季姗姗;王雪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阴囊湿疹疗效观察

    阴囊慢性湿疹反复发作,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疗效逐渐递减,可造成对糖皮质激素软膏的严重依赖,甚至对所有外用药都不敏感.近年来,我们用玫芦消痤膏联合润燥止痒胶囊、依巴斯汀口服治疗慢性阴囊湿疹18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钱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桂利嗪治疗冬季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采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桂利嗪片治疗冬季皮肤瘙痒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入选标准①符合文献[1]冬季瘙痒症诊断标准.②入选患者2周内均未接受任何治疗.③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疾病患者.④排除对桂利嗪片及润燥止痒胶囊过敏者.⑤非妊娠及哺乳妇女.

    作者:霍亚兰;王铭秀;胡玮;穆道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成人Still病伴发药物性皮炎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76岁.发热伴发少许皮疹20余天.20天前出现发热,高达39.2℃,伴有寒战、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量胃内容物,关节痛、以大关节游走性疼痛为主,发热时周身出现少许皮疹.患者热退后精神可,皮疹基本消退,呈弛张热.

    作者:张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匐行疹误诊1例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左侧背部红斑、丘疹伴瘙痒2个月余,于2009年9月中旬来本院皮肤科就诊.2个月前始先感背部刺痛,似被蚊虫叮咬,数日后局部瘙痒并且出现花生米大红色丘疹,皮疹有位移现象,或数日不动,或一日内移行3~5 cm,在背部皮面20~30 cm2的范围内迂曲移行.

    作者:张宝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浙江省2010年麻风误诊情况分析

    目的:总结浙江省2010年麻风误诊情况,为麻风防治提供依据及为相关医师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全省新发现麻风病例中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医生警惕性下降、麻风临床表现复杂和诊断水平不高是主要原因.结论:在麻风低流行省份,提高医生的警惕性、强化麻风知识培训和麻风防治体制上创新是防止误诊的关键.

    作者:严丽英;谢碧波;沈云良;吴李梅;杨雪观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IL-8及GM-CSF的检测

    目的:研究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白介素8(IL-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 CSF)水平.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8和GM- CSF的水平并与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群进行比较,进一步探讨IL-8和GM- CSF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结果: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组皮损处IL-8水平和GM-CSF水平与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 0.05).二者浓度呈正相关(R=0.896,P≤0.05).结论:IL-8和GM- CSF可能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田静;谢欣;周毅成;孙丽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清解汤对解脲脲原体体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清解汤对解脲脲原体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复方清解汤及方中10味单药对6株标准株和34例临床分离株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清解汤的MlC90为31.25 mg/mL,黄柏、赤芍和丹皮MIC90为7.81~15.63 mg/mL,车前草、白花蛇舌草、苦参、苍术、革薢和败酱草的MIC90为31.25~62.5 mg/mL,生薏仁MIC90为>250 mg/mL.结论:除生薏仁外,复方清解汤及单味中药均有一定的体外抑菌作用,丹皮、赤芍和黄柏体外抑菌作用强.

    作者:李婷;胡阳;张海清;王国江;陈向明;陈丽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水通道蛋白与皮肤相关性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的皮肤可表达多种水通道蛋白,其中一部分直接参与水的转运,如汗腺的分泌.还有一部分水通道蛋白不仅能转运水,还能转运甘油,如AQP3,它们的生理功能十分复杂.大量的研究表明,AQP3参与了皮肤脂质代谢,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对皮肤创伤愈合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水通道蛋白的结构,家族成员,重点介绍了AQP3在皮肤中的表达和对皮肤甘油代谢,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作者:喻丽婷;张美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润燥止痒胶囊(贵州同济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凉血解毒润肠的功效,我科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5%过氧苯甲酰凝胶(法国高德美)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标准 自2009年4月至2010年在我科门诊选取80例痤疮患者,年龄16~ 32岁,性别不限;临床诊断为轻、中度寻常痤疮(采用Pilsbury改良分级法).

    作者:陈欢;俞新民;宋欣;蒋玉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丹参酮胶囊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应用丹参酮胶囊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临床资料150例患者均来自本科门诊,具有寻常痤疮典型临床表现,皮损主要位于面部,以粉刺、炎性丘疹、脓疱为主,少数小结节,病情严重程度为Ⅰ、Ⅱ、Ⅲ级(轻中度).1 150例患者中男73例,女77例,年龄15~ 36岁,平均(22.52+4.23)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2.12±1.65)年,随机分为丹参酮组、阿达帕林组和联合组,各50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殷文浩;许玲;谭宇辉;曹庆科;陈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手足疣疗效观察

    2004年4月至2010年6月,我们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多发手足疣,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52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8~52岁,平均34.8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1.6年.疣体数量均大于10个,多者达数百个,其中多发手寻常疣、甲周疣20例,多发跖疣32例.全部病例均否认免疫系统疾病史及2个月内免疫制剂使用史.

    作者:朱立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冷喷机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面部皮炎的疗效观察

    我院采用冷喷机(广州康美斯美容用品实业有限公司生产)CB - 65型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面部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并与单用电脑中频治疗仪药物透入法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陈庆娥;杨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蛎壳状银屑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战士.因躯干、四肢发生丘疹、斑块,伴痒、痛2周人院.2周前,患者躯干、四肢发生丘疹,渐增多、增大伴疼痛,轻度瘙痒,部分皮损形成长条形或梭形斑块,四肢关节无疼痛,未给予任何治疗.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无用药史,家族中无银屑病史,无不洁性交史.

    作者:屈晓莺;黄建刚;谭清华;熊金蓉;刘燕;陈艳芳;饶建军;李艳秋;陈思远;黄长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凝血酶与皮肤损伤愈合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有序的动态过程,其中包括凝血系统的激活、炎症介质的释放及炎症细胞的聚集、组织固有细胞的增殖、基质的产生、沉积与降解等一系列生物过程,终使伤口愈合,且常以瘢痕的形式闭合.初人们认为凝血酶(thrombin)只在损伤愈合的早期发挥作用,后来研究发现凝血酶在伤口愈合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进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细胞生长因子及酶的合成释放与激活,进而影响各个过程的平衡状态.

    作者:周燕;王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伐昔洛韦联合转移因子治疗生殖器疱疹复发情况观察

    笔者以伐昔洛韦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和控制生殖器疱疹复发方面取得较好疗 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入选病例年龄在18 ~65岁,性别不限,均有不洁性交史或配偶有不洁性交史,均在生殖器部位有典型 疱疹,且在过去每年生殖器疱疹发作次数均≥2次以上.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 功能不全,孕妇或哺乳期妇女,长期(>3个月)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近3周内使用免疫增强剂者.

    作者:杨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黄芪注射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

    银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易复发的慢性增殖性皮肤病.近年来,临床上将黄芪注射液用于银屑病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且未见副作用.1但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尚不清楚.为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本研究观察了黄芪注射液对角质形成细胞(KC)的作用.

    作者:张玉芳;甄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