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武昌;张建芬
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左股屈侧皮疹渐增多1年余入院.1年前发现左股屈侧1个黄豆大结节,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大.近4个月增长明显,2个月前至蚕豆大,在当地医院手术切除,拆线时发现相邻另1个类似皮疹.20天前逐渐增多至数个,皮疹较前变红.既往结肠癌术后13年.
作者:王明悦;张凡;杨淑霞;陈喜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因全身泛发皮疹20余年,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胸背部出现密集分布粟粒至绿豆大,肤色扁平丘疹,伴少许瘙痒,逐渐加重,四肢亦出现类似皮疹,泛发全身,多次外院治疗,均未确诊,具体情况均不详,病情夏重冬轻,该患者3代8人中共有3人患病(图1),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
作者:赵英杰;姜竹春;赵新杰;薛跃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左耳上方出现一鲜红色无毛乳头瘤状赘生物10余年,来我科就诊.患者22岁时无明显诱因左耳上方出现一结节,进行性增大,是乳头瘤状赘生物,曾自行沿皮面切除疣体两次,仍进行性增大,梳头时可出现渗液,结痂,无明显自觉症状.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廖非;吴敏智;贾国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近年来,尖锐湿疣发病率迅速增加.而宫颈尖锐湿疣因其部位特殊,暴露不充分,操作不便,并且HPV感染与妇女宫颈癌密切相关,因此要求临床尽量彻底治疗.以往单纯用物理或药物方法治疗复发率高,我科应用聚甲酚磺醛阴道栓(商品名:安阁)联合微波治疗宫颈尖锐湿疣,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世军;李萍;闫华;季姗姗;王雪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左侧腋部皮疹瘙痒10年,加重4年.10年前患者左腋下出现绿豆大红色皮疹,逐渐增大,呈斑片状,稍脱屑,微瘙痒,曾拟诊为湿疹、体癣反复给予治疗,近4年来瘙痒较剧烈,先后就诊23次予以抗过敏、抗真菌,糖皮质激素软膏.
作者:周爱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我院门诊于2010年2月采用口服消银颗粒联合窄谱UVB(NB -UVB)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18 ~ 60岁,男女不限,近4周内未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近2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系统性抗银屑病治疗者,2周内未曾接受过任何局部抗银屑病治疗者.
作者:朱小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左侧背部红斑、丘疹伴瘙痒2个月余,于2009年9月中旬来本院皮肤科就诊.2个月前始先感背部刺痛,似被蚊虫叮咬,数日后局部瘙痒并且出现花生米大红色丘疹,皮疹有位移现象,或数日不动,或一日内移行3~5 cm,在背部皮面20~30 cm2的范围内迂曲移行.
作者:张宝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肛门湿疹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常增厚,颜色灰白或暗红、粗糙,以皲裂、渗出、瘙痒、病程长、反复发作为特点.给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我们采用常规疗法结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肛门湿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武昌;张建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颊及鼻翼周围,发病原因不详,可能与颜面皮肤的光损伤、光老化、内分泌因素和局部或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关.1,2紧张、激动、饮酒等都会使病情加重,严重影响面部美观,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社交与工作,因此患者治疗愿望强烈.本研究分别应用强脉冲光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共85例,观察并比较二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华;张宪军;蔡大幸;孙青;王克玉;焦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白介素8(IL-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 CSF)水平.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8和GM- CSF的水平并与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群进行比较,进一步探讨IL-8和GM- CSF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结果: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组皮损处IL-8水平和GM-CSF水平与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 0.05).二者浓度呈正相关(R=0.896,P≤0.05).结论:IL-8和GM- CSF可能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田静;谢欣;周毅成;孙丽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76岁.发热伴发少许皮疹20余天.20天前出现发热,高达39.2℃,伴有寒战、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量胃内容物,关节痛、以大关节游走性疼痛为主,发热时周身出现少许皮疹.患者热退后精神可,皮疹基本消退,呈弛张热.
作者:张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疣状皮肤结核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类皮肤结核.由于病程慢性,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被忽视或误诊.1本文报道l例病史长达10年余、经过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工人.因右臀部暗红色斑片,伴结节、结痂、脱屑10年余,脓疱半月就诊.
作者:尹兴平;姜娟;蒋屏东;胡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因外阴破溃1周就诊.1周前患者因外阴破溃伴疼痛在外院就诊,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一).拟诊急性女阴溃疡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5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4d,百多邦软膏及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皮损逐渐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有外阴湿疹病史,无肝、肾疾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不洁性交史,性伴1个月前有硬下疳病史.
作者:任小惠;赵志明;王来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商品名:迪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入选标准: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1病例排除标准:对试验药过敏,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妊娠哺乳期妇女,患急性传染病、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的急性发作期,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其他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治疗及随访的病例.
作者:林世庄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哺乳动物的皮肤可表达多种水通道蛋白,其中一部分直接参与水的转运,如汗腺的分泌.还有一部分水通道蛋白不仅能转运水,还能转运甘油,如AQP3,它们的生理功能十分复杂.大量的研究表明,AQP3参与了皮肤脂质代谢,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对皮肤创伤愈合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水通道蛋白的结构,家族成员,重点介绍了AQP3在皮肤中的表达和对皮肤甘油代谢,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作者:喻丽婷;张美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形态学、生长动力学及生物学的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在血清饥饿状态下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种成纤维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形态与生长动力学上基本相似,血清饥饿对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差别.CTGF、TP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均呈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却很微弱,且有显著差别.结论: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3类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其形态、生长特性以及对血清饥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3类成纤维细胞对细胞因子具有不同的反应特性.
作者:杨艳;张豫凤;李竹茜;赵东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我院采用冷喷机(广州康美斯美容用品实业有限公司生产)CB - 65型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面部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并与单用电脑中频治疗仪药物透入法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陈庆娥;杨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59岁.因面颈部红斑、肿胀9个月,纳差、腰腹痛2个月于2009年11月3日第2次入我院.9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双眼睑肿胀,额部散在水肿性红斑,自觉轻度灼热,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经口服氯雷他定及利尿药治疗无明显效果,皮疹增多延及双侧面颊及颈部,又于当地医院复诊查肌酶谱,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升高,未治疗.
作者:王乖娟;陈裕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麻风在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分子流行病学模式.方法:2002 - 2010年发现164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130份皮肤样本适用于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VNTR)分型.收集患者人口统计资料,进行菌株VNTR分型和基因型的聚类分析.结果:分析显示该县某些少数民族人群的发现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聚类分析表明家庭内和邻近乡镇的菌株型相似,8年间某些聚集株持续出现.菌株基因型相匹配的病例所占百分率随地理分布而变化.北部乡镇聚集株的比例相当高,菌株分类仍与以前确定的组群一致.南部菌株基因型与北部不同,但无法鉴别南部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论:社交活动,自然居住和职业环境等可能更利于北部菌株的传播.
作者:邢燕;KASVIN-FELTON JASON;刘健;温艳;VISSAVARALAKSHMI;翁小满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战士.因躯干、四肢发生丘疹、斑块,伴痒、痛2周人院.2周前,患者躯干、四肢发生丘疹,渐增多、增大伴疼痛,轻度瘙痒,部分皮损形成长条形或梭形斑块,四肢关节无疼痛,未给予任何治疗.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无用药史,家族中无银屑病史,无不洁性交史.
作者:屈晓莺;黄建刚;谭清华;熊金蓉;刘燕;陈艳芳;饶建军;李艳秋;陈思远;黄长征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