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张锡宝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荨麻疹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FⅦa、TFPI/Xa的水平,并分析其与症状评分、病程的关系.为得到更为准确可靠的结果,进行前后两次实验并作综合分析.在两次实验中,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且D-二聚体水平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82,P<0.01).但FⅦa和TFPI/Xa水平在两次实验结果中不一致:实验1,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FⅦa水平较正常对照者低(P<0.01),TFPI/Xa水平在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实验2,急性荨麻疹FⅦa水平及慢性荨麻疹TFPI/X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均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荨麻疹患者存在凝血级联反应的激活,抗凝和继发性纤溶也参与荨麻疹的发病.但在不同疾病阶段部分相关的蛋白因子水平处在动态水平.
作者:梁碧华;肖常青;林路洋;李振洁;李润祥;叶兴东;罗静英;朱慧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23岁.因左侧上腹部浸润性斑丘疹,偶感瘙痒,反复7年,加重3个月于2008年1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上腹部散在米粒至绿豆大丘疹,境界清楚,偶痒,外用皮炎平等药物皮疹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此后,每年上述皮疹复发2次,渐皮疹增多呈带状.
作者:王乖娟;陈洪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24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4例患者为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占全科住院患者的25.2%(全科同期住院492例).其中,男51例,女73例,男女比例为1∶1.43.发病年龄18~86岁,平均58.9岁,其中<25岁3例(2.4%),25~55岁28例(22.6%),>55岁93例(75.0%).各季节均有发病,其中春、秋农忙季节多发.
作者:张蕾;谷金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与性激素水平、皮脂腺毛囊口角化、毛囊内微生物及遗传有关,另外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部分患者可遗留色素沉着、萎缩或增生性瘢痕,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应根据其致病因素及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现将近年来关于治疗痤疮的中草药产品的实验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黄峥烨;王海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羊肠线穴位埋植疗法配合德国沃曼UV-1000L NB-UVB治疗仪治疗银屑病患者8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荆鲁华;王燕飞;刘卫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对1例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进行分析.右胫后多发结节,组织病理特征为肿瘤组织在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弥漫性浸润,肿瘤组织具有血管中心性及血管破坏性特点,肿瘤细胞具有异型性.瘤细胞表达CD2,CD56,颗粒酶B,EBER阳性,未检测到TCR克隆性基因重排.诊断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预后差;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检测及EBER原位杂交技术.
作者:蔓小红;应航宇;白彦萍;张晓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麻风病的病原体是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 ML).自挪威学者于1873年发现以来已有130多年了.遗憾的是至今尚无人工体外培养之法.尽管小白鼠足垫模型等相关动物模型在新药研究、抗原生化分析以及麻风杆菌分子结构分析诸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欲走向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麻风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是必须了解的领域.近年来这方面研究有不少进展.现简介如下.
作者:吴勤学;宋顺鹏;吕成志;王群;王洪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科采用口服斑秃丸联合CO2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斑秃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15例斑秃患者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皮损1~3处,脱发面积在10 cm×10 cm以内,临床确诊为斑秃,且2周内未接受过任何药物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作者:吴波;路永红;周培媚;树瑜;周群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反复感染及慢性迁延等原因,导致Mh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日益严重,抗生素治疗效果下降.1为了解本地区Mh感染的耐药趋势,对我院皮肤性病门诊近6年来分离到的Mh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期总结本地区Mh耐药情况的变化趋势.
作者:李颂;闫倩;杨安波;路麒;陈瑞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2000年1月至2008年2月资料完整的81例天疱疮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81例住院天疱疮患者,男46例,女35例,男女比为1.3:1.发病年龄14~85岁,平均50.28岁,<20岁1例(1.23%),20~39岁16例(19.75%),40~59岁43例(53.09%),60~79岁19例(23.46%),>79岁2例(2.47%).病程10天~5年,平均病程10.5个月.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且资料完整.
作者:李张军;王香兰;郭碧蓉;许庆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关节病型银屑病(Psoriatic arthritis, PsA)是一种慢性致残性关节病变,临床表现多样,外周附着点炎是其常见的临床特征,但表现为单纯外周附着点炎的PsA国外报道为数不多,国内未见报道.
作者:屈丽娜;王广进;亓兴亮;田洪青;蒋红伟;张福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科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应用吸疱皮肤磨削术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3例患者均来自皮肤科门诊,其中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23.4岁(16~52岁),平均病程5.7年(2~20年).除2例为泛发型外,其余均为局限型,稳定期(近3个月内皮损无新发及扩大).皮损以植入皮片面积约1 cm2为一区计算,共648区,其中躯干部162区,颈胸部235区,额头54区,眼睑31区,口鼻周围47区,耳前下颌62区,四肢40区,外阴部17区.
作者:周梅娟;宋智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资料 先证者女,43岁.因双腋下、外阴、肛周反复起红斑、水疱、糜烂伴瘙痒20年,加重6天,于2009年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腋下、外阴及肛周出现红斑,成群小疱或大疱,疱液浑浊,破后留糜烂面、结痂,中心渐愈,周边又出现新皮损.逐渐形成扁平、柔软、湿润增殖面,有腥臭味.
作者:魏群;陶英娜;白英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们对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薄芝注射液与单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或薄芝注射液治疗斑秃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20例斑秃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制订的斑秃诊断标准,且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作者:赵淑芝;高鸠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疣状斑块型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汗孔角化症,笔者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臀部疣状增生性斑块10余年.10年前双侧臀部开始出现数个米粒至黄豆大的角化性丘疹.
作者:田美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内皮素(ET)家族包括三种异构肽:ET-1,ET-2,ET-3,广泛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内皮素与受体结合后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如促进细胞增殖、组织纤维化等,参与皮肤肿瘤、红斑鳞屑病、结缔组织病等多种皮肤病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内皮素及其受体在皮肤病中的作用,将可能揭示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之带来新的疗法.
作者:李艳秋;黄长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共收治抗癫痫药物所致药疹患者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32.18±19.04)岁.原发性癫痫25例,带状疱疹4例,脑外伤2例,脑血管病2例.既往合并糖尿病1例、高血压2例、慢性胃炎1例.有2例患者原有药物过敏史,过敏药物分别为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
作者:莫征波;周珉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雀斑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色素沉着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面、手背等部位.我们用强脉冲光子嫩肤仪治疗雀斑24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女233例,男7例,年龄18~63岁,20岁以下23例,20~50岁193例,50岁以上24例.
作者:李瑞芝;孙莉;颜敏;徐丽;卞金玲;连海燕;杨昭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确定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OPN、TNF-α的水平,并分析OPN和TNF-α与银屑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OPN、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浆OPN和TNF-α水平可作为评价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春红;张春敏;史永俭;魏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带状疱疹内脏损害,为病毒由脊髓神经节侵及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胃肠道、泌尿道及呼吸道症状.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具有亲神经和皮肤的特性,除脊神经后根神经节常被侵犯外,还可累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颅神经及自主神经等,亦可通过变态反应引起脑部症状.1由于临床表现较为特殊,常易被误诊.现将我院2004-2009年诊治的带状疱疹伴发内脏损害的23例患者情况报道总结如下.
作者:张志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