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碧华;肖常青;林路洋;李振洁;李润祥;叶兴东;罗静英;朱慧兰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2000年1月至2008年2月资料完整的81例天疱疮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81例住院天疱疮患者,男46例,女35例,男女比为1.3:1.发病年龄14~85岁,平均50.28岁,<20岁1例(1.23%),20~39岁16例(19.75%),40~59岁43例(53.09%),60~79岁19例(23.46%),>79岁2例(2.47%).病程10天~5年,平均病程10.5个月.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且资料完整.
作者:李张军;王香兰;郭碧蓉;许庆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雀斑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色素沉着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面、手背等部位.我们用强脉冲光子嫩肤仪治疗雀斑24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女233例,男7例,年龄18~63岁,20岁以下23例,20~50岁193例,50岁以上24例.
作者:李瑞芝;孙莉;颜敏;徐丽;卞金玲;连海燕;杨昭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作者观察了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技术(ALA-PDT)联合电离子灼烧术治疗肛周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50例患者均来自潍坊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经临床、病理、PCR扩增HPV DNA分型确诊为尖锐湿疣.男27例,年龄18~32岁,平均23.8岁;其中13例承认有不洁同性性接触史.女19例,年龄20~41岁,平均26.9岁.儿童4例,均为女性,年龄1~7岁.
作者:马伟元;陈静;孙连功;赵克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自噬相关基因Beclin-l、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LC3)的表达.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4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l及MAPLC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组PBMC中MAPLC3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尤以活动期SLE患者更为显著.SLE患者组Beclin-1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活动期SLE患者Beclin-1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SLE患者PBMC的自噬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
作者:彭学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资料 先证者女,43岁.因双腋下、外阴、肛周反复起红斑、水疱、糜烂伴瘙痒20年,加重6天,于2009年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腋下、外阴及肛周出现红斑,成群小疱或大疱,疱液浑浊,破后留糜烂面、结痂,中心渐愈,周边又出现新皮损.逐渐形成扁平、柔软、湿润增殖面,有腥臭味.
作者:魏群;陶英娜;白英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23岁.因左侧上腹部浸润性斑丘疹,偶感瘙痒,反复7年,加重3个月于2008年1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上腹部散在米粒至绿豆大丘疹,境界清楚,偶痒,外用皮炎平等药物皮疹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此后,每年上述皮疹复发2次,渐皮疹增多呈带状.
作者:王乖娟;陈洪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科采用口服斑秃丸联合CO2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斑秃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15例斑秃患者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皮损1~3处,脱发面积在10 cm×10 cm以内,临床确诊为斑秃,且2周内未接受过任何药物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作者:吴波;路永红;周培媚;树瑜;周群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抗疟药具有调节免疫、吸收紫外线等作用,可治疗自身免疫性及光敏性皮肤病.对LE等疾病也有可靠疗效,但对于其他疾病的疗效尚待进一步证实.本文综述了皮肤科常用抗疟药的药理、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及与妊娠和银屑病的关系.
作者:李雪梅;张锡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疣状斑块型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汗孔角化症,笔者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臀部疣状增生性斑块10余年.10年前双侧臀部开始出现数个米粒至黄豆大的角化性丘疹.
作者:田美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采用小鼠气囊炎性模型观察三黄凝胶的抗炎作用. 三黄凝胶能显著降低气囊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数(P<0.01)和炎症渗出液中NO含量(P<0.01).三黄凝胶通过对小鼠气囊炎性模型灌洗液中白细胞数及NO含量的影响,产生明显的抗炎作用.
作者:王思农;裴文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荨麻疹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FⅦa、TFPI/Xa的水平,并分析其与症状评分、病程的关系.为得到更为准确可靠的结果,进行前后两次实验并作综合分析.在两次实验中,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且D-二聚体水平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82,P<0.01).但FⅦa和TFPI/Xa水平在两次实验结果中不一致:实验1,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FⅦa水平较正常对照者低(P<0.01),TFPI/Xa水平在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实验2,急性荨麻疹FⅦa水平及慢性荨麻疹TFPI/X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均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荨麻疹患者存在凝血级联反应的激活,抗凝和继发性纤溶也参与荨麻疹的发病.但在不同疾病阶段部分相关的蛋白因子水平处在动态水平.
作者:梁碧华;肖常青;林路洋;李振洁;李润祥;叶兴东;罗静英;朱慧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24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4例患者为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占全科住院患者的25.2%(全科同期住院492例).其中,男51例,女73例,男女比例为1∶1.43.发病年龄18~86岁,平均58.9岁,其中<25岁3例(2.4%),25~55岁28例(22.6%),>55岁93例(75.0%).各季节均有发病,其中春、秋农忙季节多发.
作者:张蕾;谷金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 30岁.因咳喘25天,双下肢紫癜伴血尿、足痛20天,加重2天于2008年8月13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5天前因咳嗽、哮喘在外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予地塞米松5 mg/d及抗感染治疗.20天前双下肢(双足为主)出现针头至米粒大瘀点、瘀斑,伴咯血、血尿、胃痛、双膝关节疼痛及双足底疼痛、麻木.
作者:付瑶;谭雪晶;韩世新;刘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资料 患儿男,32个月.10个月前右足背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红斑,逐渐扩大、增多至双小腿、双大腿、腰腹部,皮疹边缘稍高起.1个月左右红斑渐变成暗红斑,进而发展为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灰色或灰褐色斑.无自觉症状.
作者:王强;李铁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掌跖纤维瘤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2例,并追踪观察2.5~4年,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例1男,55岁,农民.右手掌有一肿物偶伴微痛1年,于2004年3月来我院就诊.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沿右手掌中指基底节指骨近端,可见长2 cm,直径0.8 cm的肿物,皮肤色.
作者:林萱;赵淑芝;林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又称为Kaposi肉瘤相关疱疹病毒,与Kaposi肉瘤相关疾病关系密切.HHV-8潜伏期相关核抗原(LANA)是HHV-8的开放阅读框架73(ORF73)编码的一种病毒衣壳蛋白,潜伏感染状态病毒稳定表达LANA,它在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因其较好的表达稳定性和特异性常用来检测HHV-8的感染状态.特别是对其在Kaposi肉瘤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文献较多.
作者:李振飞;普雄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科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应用吸疱皮肤磨削术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3例患者均来自皮肤科门诊,其中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23.4岁(16~52岁),平均病程5.7年(2~20年).除2例为泛发型外,其余均为局限型,稳定期(近3个月内皮损无新发及扩大).皮损以植入皮片面积约1 cm2为一区计算,共648区,其中躯干部162区,颈胸部235区,额头54区,眼睑31区,口鼻周围47区,耳前下颌62区,四肢40区,外阴部17区.
作者:周梅娟;宋智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选取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给予NB-UVB照射治疗,每周3次,共20次,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2(IL-12)水平.治疗总有效率为85%.治疗前TNF-α及IL-12水平均较正常对照者增高,治疗后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TNF-α及IL-12可能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理过程,NB-UVB治疗可降低血清TNF-α及IL-12水平.
作者:周敏;丰世科;陈金;段西凌;陈琦;陈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色素痣的免疫表型.方法:对38例色素痣进行免疫病理分析.结果:色素痣三种类型中S-100均呈强阳性表达;HMB45仅在真皮浅层阳性表达;Melan-A及层粘连蛋白在三种痣中表达强度和范围相同,但是强度比S-100表达弱,三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交界痣中表达明显增高.结论:PCNA在交界痣中活性增高.
作者:司海鹏;李慧;谭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资料 排除标准:18~40岁;对中药祛斑方某些中药成分或壬二酸衍生物凝胶过敏者;正在接受其他祛斑治疗者;在筛选之前30 d内参加其他药物试验者;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作者:马秋华;周春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