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永;邱会芬;安荣贞;张俊花;张玉杰;张建明
Survivin作为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的成员之一,不仅具有抑制由线粒体诱导的凋亡的作用,还协同单一的p53基因抑制凋亡的发生,同时在血管生成过程中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保护新生血管.Survivin在正常表皮不表达,但在很多皮肤疾病中有充分表达.本文综述了Survivin的分子结构、抑制凋亡的机制以及在各种皮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诊断、预后、治疗的意义.
作者:栾莉;孙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们于2002~2005年应用咪唑斯汀片(商品名: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轻度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庞晓文;赵广;田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科1年来诊治了因各种疾病服用司帕沙星导致光敏性皮炎患者1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进一步探讨我区性病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作者对我区1991~2005年的性病报告病例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针对目前的流行状况和今后的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虎根;丁陈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科于2004年11月至2006年8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日本美能发源制药公司生产,深圳健安医药有限公司销售)联合胱氨酸(成都市湔江制药厂生产)治疗斑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照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观察国产伊曲康唑(美扶)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选择216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均口服美扶治疗,其中手足癣组口服美扶200 mg,bid,连服7天;其余各组口服美扶200 mg,qd,连服7天.停药3周评价疗效.结果: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和念珠菌性阴道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97.47%、95.65%、81.25%、100%、81.25%.国产伊曲康唑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好、经济而安全.
作者:黄发清;方静;鲁昌宇;邹凌云;张晓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测定survivin和Bcl-2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方法(SP法)分别检测60例CA组织及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survivin、Bcl-2基因的表达.在镜下观察切片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CA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率为86.67%,显著高于正常包皮的表达率20%(P<0.01).其中棘层的表达率85.00%显著高于基底层的表达率70.00%和颗粒层的表达率66.67%(P<0.05),基底层与颗粒层的表达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在CA的表达率为66.67%,正常包皮组织中未见Bcl-2蛋白表达.survivin在CA中的表达与Bcl-2呈正相关(P<0.01).结论:本实验检测出survivin基因在CA组织中有异常表达,提示survivin蛋白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在CA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survivin与Bcl-2在C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
作者:许成蓉;杨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6年3~4月,某大学突然发生水痘爆发疫情,先后发病38例(包括水痘-带状疱疹病人1例).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孙珍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了解广东籍女性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情况,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2002年10月~2003年9月与2004年10月~2005年9月724例广东籍女性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及药敏检测.结果:单一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率分别为41.09%、48.93%(χ2=4.490,P<0.05),UU和人型支原体(MH)合并感染率分别为10.63%、6.38%(χ2=4.229,P<0.05);支原体对罗红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司帕沙星,耐药性增强(P<0.05);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及大观霉素,耐药性减弱(P<0.05).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可考虑使用四环素类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作者:陈明玉;赵佳;孙乐栋;周再高;曾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评价外阴阴道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作用的敏感性,探讨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方案(1997)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2株分离自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的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以及两药物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联合用药时,伊曲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从0.2898 μg/mL降至0.1202 μg/mL,制霉菌素MIC值的几何均数从2.0640 μg/mL降至0.6234 μg/mL.27.3%(6/22)受试菌株表现为协同作用,63.6%(14/22)表现为相加作用,9.1%(2/22)表现为无关作用,未观察到拮抗作用.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联合作用的一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联合用药组都较单独用药有显著减少.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较任一药物单独用药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高.
作者:郭秀军;陆野燕;贾丽萍;雷鹏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生殖器疱疹(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周部位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局部出现水疱、丘疱疹及糜烂等损害,易反复发作.近年来认识到机体是否发病、潜伏感染的维持和复发频率与机体HSV感染的免疫反应存在直接的影响.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泛昔洛韦抗病毒、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胶囊、胸腺肽针剂联合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6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天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播散型环状肉芽肿(generalized granuloma annulare,GGA)是临床较少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将笔者所见1例报道如下.
作者:颜潇潇;于美玲;周桂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自2005年1月以来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256603
作者:王忠永;邱会芬;安荣贞;张俊花;张玉杰;张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3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单纯肿瘤切除或放疗后和(或)化疗期间并发带状疱疹,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菡;王红;刘劲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化脓性肉芽肿是一种后天性、良性结节状增生,多在外伤后由新生的血管形成1,多为单发,我科近期发现1例多发性化脓性肉芽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益兴;裴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全身反复起瘙痒性红斑伴发热4个月.约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反复起瘙痒性红斑,速起速落,但以关节部位多见并午后及夜间发热,体温38℃~38.5℃并有手指关节肿胀,白天体温自动恢复正常,曾在外院诊断为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亚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等.予以抗生素治疗无效,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热退、皮疹消失,停药后症状持续发作.
作者:李凡;徐萍;唐冬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B)为罕见的外阴软组织肿瘤,来源于盆腔软组织间叶细胞,多发生于中年妇女的生殖道,以外阴多见.临床上大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在术前常难以做出明确诊断,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方能确诊.现将我科发现1例报道如下.
作者:吴绍芳;蓝岩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了在大学生中做好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改变他们的危险行为,使他们能够开展同伴教育活动,自2002年以来,我们每年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之前,对青岛市10所高校大学生组织一次预防艾滋病的专题讲座.现将4年来干预效果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姜珍霞;修翠珍;张西江;法仆;刘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组胺释放活性与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以FcεRⅠα融合蛋白(rsFcεRⅠα)为抗原,用ELIS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并通过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刘组胺释放活性的影响证实其功能.结果: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检出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阳性者22例(35.5%),其血清引起的组胺释放率平均为26.26%±16.08%;将其血清与rsFcεRⅠα作用后组胺释放率下降为9.14%±5.79%,组胺释放活性明显受到抑制.结论: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的组胺释放活性因子与其血清中的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有关,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可能直接活化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引起荨麻疹的发生.
作者:孙蔚凌;夏济平;毕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科于2003年2月~2005年3月共诊治带状疱疹66例,我们采用神经妥乐平(每支3 mL,3.6 U)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对止痛效果进行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秋允;沈俊萍;张红岩;史义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