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殖器溃疡422例血清学病因分析

覃善列;李伟;甘泉;梁月金

关键词:生殖器溃疡, 血清学检测, 生殖器疱疹, 免疫反应, 流行情况, 感染特征, 增长, 性病, 梅毒, 临床, 疾病, 机体, 患者
摘要:在我国,以生殖器溃疡为主要表现的性病:如生殖器疱疹(GH)、梅毒(TP)等,近几年来有增长的趋势.为了解这类疾病的流行情况及机体对其免疫反应,探讨GH、TP临床感染特征,我们对422例有生殖器溃疡的患者同时进行GH和TP的血清学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水痘爆发疫情的调查与控制措施

    2006年3~4月,某大学突然发生水痘爆发疫情,先后发病38例(包括水痘-带状疱疹病人1例).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孙珍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性伴双方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一致性的临床研究

    为研究性伴双方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一致性.对89对互为固定的性伴(至少一方有泌尿生殖道UU感染)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当男方存在尿道的UU感染时,其性伴(女方)宫颈的UU感染一致率为87.76%;而女方存在宫颈的UU感染时,其性伴(男方)尿道的UU感染一致率为53.01%.性伴双方泌尿生殖道UU感染的一致性存在差异.

    作者:刘毅;陆春;朱国兴;冯佩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龙珠软膏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我们于1998年6月~2004年6月应用中成药龙珠软膏治疗600例痤疮患者,收到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陈洁;徐洪玉;张瑞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浙北地区甲真菌病及病原学分析

    为了解甲真菌病在浙江北部地区的发病情况和病原学分布特征,我们在2004年5月~2006年4月对来我院就诊的435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标本进行了系统的检验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丽华;陶亦帆;高锦伦;黄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为探讨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64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干预治疗后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银屑病除常规的躯体治疗外,应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晋广;任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SCLE母亲生一NLE患儿

    临床资料 患儿女,2个月.因头面部红斑1个月余就诊.其父母代诉出生半月后无明显诱因面颊、前额、太阳穴等处出现黄豆大小红斑,红斑逐渐增多增大,约指盖至硬币大,变大的红斑中间颜色变暗,使之成为环状(图1).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黄疸、腹泻、惊厥,吮奶及睡眠正常.足月顺产,第一胎.

    作者:陈艳香;韩杰;杜家杰;周运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毛母质瘤4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40例毛母质瘤进行了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1∶1,平均发病年龄21.2岁,平均病程2.3年,10岁以内发病者20%,20岁以内者40%,30~40岁35%,除1例多发外,均为单发的质地较硬的皮下结节,有压痛者7例(17.5%),病理上均可见到影细胞.发现3例特殊类型,1例表现为穿通型,其中2例为与表皮囊肿相关的毛母质瘤.临床正确诊断率15%.结论:毛母质瘤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影细胞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病理上可以出现特殊类型.

    作者:黄长征;田进;杨凌云;陶娟;杨井;李延;涂亚庭;李家文;王椿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海普林软膏治疗冻疮疗效观察

    我科从2005年12月~2006年2月,使用海普林软膏(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公司生产)治疗冻疮55例,并与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商品名:喜疗妥,德国路易大药厂生产)治疗40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岳喜昂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手术结合高频电灼治疗寻常疣98例临床分析

    我们应用手术切削结合高频电灼治疗手、足、躯干等部位的寻常疣,疗效好,复发率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黄贵义;吴信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咪唑斯汀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2~2005年应用咪唑斯汀片(商品名: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轻度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庞晓文;赵广;田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播散型环状肉芽肿1例

    播散型环状肉芽肿(generalized granuloma annulare,GGA)是临床较少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将笔者所见1例报道如下.

    作者:颜潇潇;于美玲;周桂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64例多重耐药支原体株的药敏分析

    为了解支原体的耐药情况,我们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5年1~12月的支原体培养阳性标本中挑选出对4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的支原体株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其药敏情况,以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颜克香;褚国弟;陈翔;谢红付;杨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及血清IgE变化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自2005年1月以来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256603

    作者:王忠永;邱会芬;安荣贞;张俊花;张玉杰;张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肿瘤患者并发带状疱疹30例临床分析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3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单纯肿瘤切除或放疗后和(或)化疗期间并发带状疱疹,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菡;王红;刘劲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淋球菌MtrC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和特性鉴定

    目的:建立针对淋球菌MtrC膜蛋白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单抗),用于淋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和淋球菌耐药的临床检测.方法:用重组MtrC抗原免疫6周龄Balb/c小鼠,按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应用间接ELISA法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单抗亚类及其特异性.结果:建立了2株小鼠抗MtrC单抗杂交瘤细胞2B3和4F7,染色体数在95~103之间,能稳定分泌抗MtrC单抗,单抗类型为IgG1,腹水效价为1∶105和1∶10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单抗在检测淋球菌MtrC膜蛋白时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林能兴;陈宏翔;黄长征;涂亚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同患两型重症药疹死亡1例

    重症药疹临床上少见,而两型重症药疹同发一人临床属罕见.我科收治1例先以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入院后出现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而致病情严重导致死亡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巫毅;王雪峰;李晓天;李雪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枣庄市80例麻风治愈者血糖血脂分析

    为探索麻风治愈者血糖血脂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于2005年8月~2006年1月对我市80例住院麻风治愈者进行血糖血脂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宗岚;李怀章;丁广存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荨麻疹1.笔者于2004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治疗急性荨麻疹,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雍磊;程相铎;李明;李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P物质的外周致痒机制研究进展

    P物质(SP)是一种重要的瘙痒介质,参与了多种瘙痒性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SP与角质形成细胞上神经激肽1(NK1)受体结合,促进白三烯B4释放或一氧化氮合成而引起或增强瘙痒;也可通过作用于传导痒觉的无髓C纤维上NK1受体直接引起瘙瘁.虽然SP可通过激活皮肤肥大细胞上NK1受体释放组胺,但其在SP诱发的瘙瘁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作者:樊卓;樊翌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来源痤疮丙酸杆菌培养上清对THP-1细胞产生TNF-α、IL-12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痤疮丙酸杆菌培养上清对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细胞产生TNF-α、IL-12的影响,明确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分离菌株与标准株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的差别.方法:采用ELISA法、RT-PCR的方法观察标准株与从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分离株的培养上清对THP-1细胞产生TNF-α和IL-12的影响.结果:(1)痤疮丙酸杆菌培养滤液可促进THP-1细胞产生TNF-α和IL-12,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准株较临床株有较强的刺激THP-1产生TNF-α的能力;(2)所有培养上清均能促进THP-1细胞产生IL-12,标准株较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分离株培养滤液的刺激THP-1细胞产生IL-12作用弱(P<0.05).结论:不同来源痤疮丙酸杆菌培养上清均可促进THP-1细胞产生TNF-α、IL-12,但其能力不同,说明不同来源痤疮丙酸杆菌刺激机体早期免疫应答水平不同.

    作者:林琨;齐显龙;孙东杰;徐修礼;李春英;高天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