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黑棘皮病合并胃癌1例

郭琳;田伟;张树孝;孙志坚

关键词:黑棘皮病, 色素沉着, 乳头状增生, 疣状增生, 外生殖器, 皮肤黏膜, 临床资料, 患者, 赘生物, 腹股沟, 对称性, 腋窝, 皮损, 农民, 颈部, 基础, 干燥, 粗糙
摘要: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农民.因皱褶部位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疣状增生5月余,于2004年10月21日就诊.患者5月前不明原因先于腋窝出现对称性灰棕色色素沉着,同时患处皮肤变得干燥、粗糙,伴微痒.渐于该部位色素沉着基础上出现乳头状增生及疣状赘生物.以后眼周、颈部、腹股沟、外生殖器及肛周部位出现同样皮损,并不断增多加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结节性硬化症1例

    患者,男,14岁,学生.面部起皮疹13年,躯干部皮疹7年.患儿自1岁起面部出现红色皮疹,逐渐增多,无自觉症状.6岁时腰骶部出现皮疹,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自8岁始发作癫痫,每月至少2次,服药(具体不详)后癫痫可以控制.患儿行为正常,现正在读书,学习成绩中下等水平.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姐正常,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查体: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眼距稍宽.面部可见密集淡红色丘疹,直径2~8 mm,触之较硬,表面光滑,伴毛细血管扩张.皮疹以鼻翼两侧、颊部、下颏为著,呈蝶形分布.右额部有一1.0 cm×1.5 cm的斑块,质韧,淡褐色,表面凹凸不平.腰骶部散在数个高起的鲛鱼皮样软斑块,约黄豆至花生大小.躯干部未见脱色斑.双手指甲周及双足趾甲周未见肿物.

    作者:贾雪松;李媛媛;黄长征;王椿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恶性黑棘皮病合并胃癌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农民.因皱褶部位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疣状增生5月余,于2004年10月21日就诊.患者5月前不明原因先于腋窝出现对称性灰棕色色素沉着,同时患处皮肤变得干燥、粗糙,伴微痒.渐于该部位色素沉着基础上出现乳头状增生及疣状赘生物.以后眼周、颈部、腹股沟、外生殖器及肛周部位出现同样皮损,并不断增多加重.

    作者:郭琳;田伟;张树孝;孙志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因肩背部及上肢出现丘疹、结节17年于2004年8月25日就诊.17年前无明显诱因于背部出现数个黄豆大丘疹,呈淡红或淡褐色,无瘙痒或疼痛.此后皮疹逐渐增多、增大,发展至肩部及双上肢伸侧.

    作者:胡银娥;王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p16和pRb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p16、pRb蛋白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原发性皮肤鳞癌组织中p16、pRb的表达.结果:p16、pR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和52.5%.两者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1).结论:在原发性皮肤鳞癌中存在p16和pRb的异常表达现象,两者的表达相互抑制,呈显著负相关.

    作者:刘彦群;魏志平;张昕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1家系15例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Hailey-Haileys disease,HHD)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皮肤病,现将我科诊治的1家系报道如下.先证者,男,37岁.因颈部、腋窝、腹股沟反复发生红斑和水疱15年,加重1周于2004年11月15日入院.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颈部、腋窝、大腿内侧腹股沟及腘窝处皮肤上出现米粒至黄豆大丘疹、水疱,部分水疱周围有红晕.

    作者:康晓静;李文政;徐益明;吴卫东;普雄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维胺酯胶囊和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囊肿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为观察维胺酯胶囊和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囊肿性痤疮的疗效,将囊肿性痤疮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和盐酸米诺环素;B组口服维胺酯胶囊;C组口服盐酸米诺环素.均治疗8周.A组对粉刺、丘疹和脓疱的疗效优于C组(P<0.05),对结节和囊肿的疗效优于B组(P<0.05);综合疗效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维胺酯胶囊和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治疗囊肿性痤疮较两药单独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瞿军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药引起红汗症2例

    色汗症是大汗腺或小汗腺排泌的不正常汗液,多是大汗腺排出有色色褐质,或小汗腺排泌色素或金属物质在体表被分解而留下色素性改变.色汗症多表现为黄、黑汗,红汗很少见,2个月前我们接诊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爱平;吴艳;陈思远;林能兴;连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银屑病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的调查

    为调查银屑病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16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调查,并与80例正常人作对照进行比较分析.银屑病患者不成熟防御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P<0.01),成熟防御、中间防御及掩饰因子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银屑病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存在异常.

    作者:陈晋广;胡雅玉;陈祥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四环素联合红霉素过氧化苯酰凝胶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3年6月~2004年6月用四环素联合红霉素过氧化苯酰凝胶(商品名:必麦森,山东德美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寻常性痤疮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标准:16~36岁寻常性痤疮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聚合性痤疮,继发痤疮;(3)2周内局部使用过治疗痤疮的药物;(4)4周内系统使用过抗生素药物或抗痤疮类药物;(5)对四环素及红霉素过敏者;(6)有肝、肾、血液及内脏疾病患者.

    作者:方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结节型类天疱疮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全身起丘疹、结节伴瘙痒2年,双足底水疱3月于2004年5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起丘疹,逐渐泛发全身,并出现散在结节,皮肤瘙痒.先后诊断为湿疹、结节性痒疹,用过抗组胺药治疗,皮疹时轻时重.3个月前双足底起水疱,未作治疗.门诊以大疱性类天疱疮、结节性痒疹收入院.

    作者:韩颜华;孙艳萍;王广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他扎罗汀凝胶外用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皮肤病,易复发,治疗比较困难.我院自2002年4月起外用他扎罗汀凝胶治疗银屑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150例资料完整的轻、中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连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南平市1999~2002年门诊性病患者资料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性病在南平的流行现状和趋势,通过门诊性病患者的就诊情况,从一个方面得到更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近作者将1999~2002年门诊资料较完全的4 514例性病患者进行分析、统计,现报道如下.

    作者:祖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鲁南地区908株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

    关于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及药敏,国内已有报道,为了解本地区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情况,我科对2001年1月~2003年10月诊治且资料完整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对解脲支原体感染的908例患者分离培养出的908株Uu进行了体外药敏测定,其结果与国内有关报道有所不同,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树玲;张玉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肠病性肢端皮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肠病性肢端皮炎(AE)是一种临床上多见于婴儿的锌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AE与获得性锌缺乏导致的AE样疾病有着本质不同;目前AE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有某些突破性进展,人们对体内转运金属离子的蛋白家族如SLC39家族的一些特性也逐渐开始有所了解.

    作者:许阳;骆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163例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

    采用过敏原体外定性检测的方法对163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进行检测,对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进行分析.163例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126例(77.3%),对1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的48例(38.1%),对2种及2种以上过敏原呈阳性反应的78例(61.9%).吸入组阳性106例,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是尘螨、粉螨、普通豚草、蒿类植物、猫皮毛屑、狗皮毛屑、白桦树、榆树、梧桐树、桉树、桑树.食入组阳性62例,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是鱼、虾、蟹.过敏原与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检测患者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可及时发现可疑的过敏原,有利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叶俊;程浩;陈伟;岑建萍;虞海燕;周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皮肤T细胞淋巴瘤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全身皮疹伴瘙痒鼢6年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腰部出现圆形紫红色水肿性斑,无水疱,瘙痒剧烈.红斑的边缘略高出皮面,逐渐向外扩展,以后水肿减轻,出现色素沉着.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固定性药疹,服用抗组胺药物,效果不佳.以后皮损逐渐增多,并融合成片,且出现色素减退和色素沉着,1年前发展至四肢.患者发病前无服药史,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光敏性.既往体健.无家族史.自述体重无明显变化.

    作者:史本玲;于斐;姜晓东;吴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人高亲和力IgE受体α链基因克隆及表达

    目的:克隆人高亲和力IgE受体α链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制备出可溶性FсεRIα蛋白.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皮肤组织的总RNA中扩增人高亲和力IgE受体α链基因,连接至PUCmT载体,重组克隆进行DNA测序.将测序证实的目的片段与高效表达载体pET30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并转入表达宿主菌BL21(DE3),以IPTG诱导表达,Ni-NTA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结果:RT-PCR扩增出一个约950bp的DN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与GenBank上登录的FcεRIα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经原核表达后,获得相对分子质量37 000的FсεRIα融合蛋白.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表达了人FcεRIα基因,制备出可溶性FcεRIα蛋白,为抗FcεRIα抗体的检测及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作者:孙蔚凌;毕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疣组织自体植入治疗多发性病毒疣疗效观察

    临床资料104例均来自我院门诊病人,均未治疗过疣体.其中治疗组58例,男45例,女13例,年龄19~35岁,平均25.3岁;对照组46例,男34例,女12例,平均年龄27.1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年.

    作者:张迎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扁平苔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扁平苔藓(LP)是一种慢性或亚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基本组织病理改变为表皮角化过度,局灶性呈楔形颗粒层增厚,棘层不规则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真皮上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带状浸润.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L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精神紧张等可诱发本病.本文就LP发病机制的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作者:田伟;李俊燕;于志湖;张树孝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表现为溃疡的萎缩性扁平苔藓1例

    萎缩性扁平苔藓是扁平苔藓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较为少见,以溃疡为表现的萎缩性扁平苔藓更为少见.现将我们所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庄明军;吴建华;顾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