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线粒体DNA 16189 T→C变异与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曲静;白然;邢倩;杜建玲;孙丽鹏;孙国华;巴颖;杨郁;李昌臣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2型, 线粒体, 基因
摘要:应用PCR-RFLP技术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大连地区汉族人2型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组110例,非AS组120例]线粒体DNA(mtDNA)16189位点变异.AS组mtDNA 16189T→C变异率高于非AS组(35.5% vs 20.0%,P<0.01).mtDNA 16189 T→C变异组HOMA-IR和HbA1C高于非变异组(P<0.05).因此,mtDNA 16189 T→C变异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较高血糖水平和2型DM早期AS相关.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血糖监测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关系

    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每例记录48~72 h,共计完整记录220 d.以睡前血糖≤4.4 mmol/L,≤5.0 mmol/L,≤5.6 mmol/L,≤6.1 mmol/L,≤6.7 mmol/L,≤7.2 mmol/L,评估这些患者的夜间低血糖(≤2.8 mmol/L)的发生情况.26例患者39夜发生夜间低血糖,他们的睡前血糖为(4.4±2.6)mmol/L(2.2~12.6 mmol/L).在睡前血糖≤6.7 mmol/L时ROC曲线下面积达大值(0.359±0.046),其阳性预测值25.0%,阴性预测值91.7%.CGMS是诊断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国富;麦一峰;罗薇;于春艳;吴银环;焦江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2型糖尿病长期缓解及其预测因素

    早在1997年,Ilkova等报告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半数患者在2年内仅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锻炼就可以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但其机制与预后因素至今仍所知甚少.

    作者:张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胰岛β细胞瘤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的新观点

    低血糖症十分常见.非胰岛β细胞瘤的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的病因研究在近年来有了新的进展,各种不同的亚型在临床表现上各有不同的特征.了解这些临床特征对提高低血糖症的诊治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翁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婴幼儿持续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的分子病因

    婴幼儿持续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是婴幼儿持续性低血糖症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婴幼儿持续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有了显著的进展.根据不同的受累基因,可将婴幼儿持续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大致分为5型,但仍有约半数患者仍未发现致病基因.

    作者:蔡梦茵;翁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CTLA-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Graves病的相关性

    用PCR-RFLP和PCR-SSLP分别确定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和第4外显子3'末端AT重复序列的基因型,分析广东汉族120例Graves病患者及123名正常对照组CTLA-4基因多态性.结果显示CTLA-4基因外显子1 A49G及外显子4(AT)n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GD不相关.

    作者:姚斌;郝李敏;严晋华;翁建平;李延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雷公藤多甙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干预治疗

    目的 观察用雷公藤多甙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免疫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 在均使用胰岛素作为基础治疗的情况下,46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雷公藤多甙)及对照组,每组23例.比较入组时和治疗6个月后血糖、血清C肽、胰岛自身抗体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时血糖控制均较差,治疗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血糖(PBG)以及HbA1C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但治疗组的下降率较小(P<0.01).入组时两组的胰岛素剂量相似,治疗6个月后雷公藤多甙治疗组所用的胰岛素剂量较对照组少(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存在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阳性.治疗后对照组抗体水平无变化,治疗组GADA和IA-2A的阳性率及均值水平趋下降(均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外周血CD+4、HLA-DR+T淋巴细胞亚群均值水平降低[(42.3±3.3)% vs(38.4±3.6)%,(21.2±2.6)% vs(16.7±3.1)%,P<0.01],CD+8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升高[(23.0±2.8)% vs (27.7±2.1)%,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雷公藤多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导致的胰岛β细胞破坏,从而延缓疾病的进程.

    作者:吴艺捷;王煜非;杨虎天;黄云鸿;董维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宁波市某石化企业员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调查

    目的 调查宁波市某石油化工企业全体在职和退休员工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普查方法,调查了该企业11016名在职和退休员工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患病情况.结果 总体血尿酸值为(313.8±84.1)μmol/L,男性(345.9±72.2)μmol/L、女性(243.4±62.9)μmol/L;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为12.5%,男性16.0%,女性4.6%,标化患病率分别为8.6%、10.9%和2.9%.高尿酸血症者男性血尿酸值(459.2±53.2)μmol/L,女性(406.1±50.1)μmol/L;男、女平均患病年龄分别为43.6岁和55.7岁;痛风患病率为1.93%,男性2.34%,女性1.04%.高尿酸血症者中痛风的患病率为7.5%.结论 宁波市某石油化工企业员工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与国内其它地区的调查结果相近,但患病年龄有提前现象,表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呈升高趋势,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和关注.

    作者:毛玉山;周丽诺;叶红英;黄童;陈长喜;杜娟;洪中立;胡仁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空腹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的比较研究

    单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加用甘精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联合治疗3个月,然后停止胰岛素治疗,恢复原口服治疗方案,共观察6个月.结果甘精胰岛素组的HbA1C和餐后血糖低于NPH组[治疗3个月(6.1±0.5)% vs(6.9±0.8)%和(7.2±2.1)mmol/L vs(9.3±3.1)mmol/L,治疗6个月(6.6±0.7)% vs(7.4±1.1)%和(8.8±2.8)mmol/L vs(10.3±3.1)mmol/L,P<0.01或P<0.05],两指标的下降值甘精胰岛素组大于NPH组[治疗3个月(4.0±0.7)% vs(3.7±0.6)%和(7.1±2.0)mmol/L vs(5.9±1.8)mmol/L,治疗6个月(3.5±0.5)% vs(3.2±0.3)%和(5.5±1.4)mmol/L vs(4.9±1.3)mmol/L,P<0.01或P<0.05],提示使用甘精胰岛素可以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比NPH更加全面而有效地控制血糖.

    作者:曾龙驿;穆攀伟;张国超;许海霞;王曼曼;孙卫平;傅静奕;江柏泉;陈燕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格列吡嗪控释片联用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及β细胞功能变化

    为探讨磺脲类继发性失效者联合甘精胰岛素的疗效,改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20例)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32例).16周后两组血糖和HbA1C均下降,但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较少,且治疗后C肽升高.故联合甘精胰岛素有较好疗效,并可能改善β细胞功能.

    作者:黄云鸿;蒋筠;吴艺捷;彭永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拜安捷TM血糖监测仪免调码技术的试验分析

    血糖仪的调码是指不同批号的试纸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批间差异,因此,在使用不同批号的试纸测试血糖时,需要血糖仪根据试纸上的密码校准批间差异.目前市场上的血糖仪大多在更换试纸时必须先手动调整血糖仪的代码或手动插入试纸盒内专用的代码卡.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对55例2型糖尿病(DM)患者、25名正常对照者,分别用ELISA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提示sICAM-1、hs-CRP可能与2型DM患者颈动脉IMT的增厚有关.

    作者:卢曙芳;沈建国;朱麒钱;官莉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碘过量时FRTL细胞钠碘转运体表达的变化

    FRTL细胞分别在含有10-6~10-3mol/L碘化钾的培养基中培养24、48和72 h,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钠碘转运体(NIS)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FRTL细胞在10-6~10-3mol/L高碘培养基中培养24、48 h,NIS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RTL细胞在10-6~10-3mol/L高碘培养基中培养48、72 h,NIS蛋白呈逐渐下降趋势,碘浓度越高,NIS蛋白下降越明显.本研究显示急性碘过量不影响NIS mRNA的表达,但可下调NIS蛋白,碘过量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NIS的基因表达.

    作者:聂秀玲;孙云;李兰英;陈祖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在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中UCP4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TNF-α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

    观察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UCP4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TNF-α对成熟脂肪细胞中UCP4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UCP4基因在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逐渐下调,其机制可能有利于脂肪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脂质积聚,与肥胖发生有关;TNF-α能够上调成熟脂肪细胞中UCP4基因的表达,其效应总体趋势上呈现时间反应性特征.

    作者:周旭华;郭锡熔;杜娟;倪毓辉;潘晓勤;陈荣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碘过量摄入对雄性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碘过量摄入对雄性大鼠骨组织的毒性及损伤性作用.方法 复制不同剂量的碘过量摄入雄性大鼠动物模型,并设适碘组为对照,分别喂养3、6、12个月,观察实验大鼠离体股骨和腰椎L1~4的骨密度(BMD)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变化.结果 摄入碘过量3个月时,雄性大鼠股骨下端骨量及骨结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碘过量摄入6个月时,各剂量实验组的大鼠腰椎BMD均显著升高(均P<0.05),骨形态计量学参数表明骨代谢处于旺盛阶段;在碘过量摄入12个月时,各碘过量组均未出现骨量异常改变,但骨结构参数--骨小梁盲端数有显著升高(均P<0.05),提示碘过量导致骨小梁出现断裂,正常的骨组织结构被破坏.结论 短期碘过量摄入对雄性大鼠的骨代谢及骨组织结构不会造成严重影响,长期碘过量摄入往往会导致骨结构的破坏,雄性大鼠对碘过量的耐受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作者:黄迺萍;于顺禄;王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洛伐他汀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高浓度葡萄糖可刺激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NF-κB的活化;洛伐他汀可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NF-κB的活化.他汀类药物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NF-κB的活化可能是其不依赖降脂抑制糖尿病肾病病变进展的机制之一.

    作者:郭汉城;凌毅生;李国贤;陈孝文;赵家明;周丽华;韩蜀莲;黄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运动对2型糖尿病OLETF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和量的影响

    一些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运动可以防止或延缓胰岛素抵抗状态进展为2型糖尿病,但运动对2型糖尿病动物的影响报道不一,运动对糖尿病动物胰岛β细胞功能和质量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LETF大鼠胰岛功能和质量的影响.

    作者:赵家伟;王丹;胡瑞萍;董雪红;张烁;王东;周丽诺;吴毅;王庆华;胡仁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女性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瘦素水平及其在生殖功能调节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青年女性神经性厌食症(AN)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功能改变的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16例新诊断的女性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身体组成成分、性激素、瘦素等水平,分析其与生殖功能间的相关性.其中4例患者接受了24 h血清瘦素节律的研究.经18周综合治疗后,再次评价AN患者身体组成成分、血清瘦素、性激素水平,并分析其与月经周期恢复的相互关系.另设26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为正常对照.结果 (1)16例AN患者均发生闭经,13例为继发性闭经,3例为原发性闭经,14例患者LH低于正常参考范围的下限(1.5 U/L),12例患者FSH低于正常参考范围的下限(4.6 U/L),其中5例患者FSH和LH低于0.01 U/L.(2)治疗前16例AN患者体重指数(BMI)、体脂、血清瘦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13.6±3.5)kg/m2 vs (20.2±2.2)kg/m2;(16.14±1.99)% vs(23.20±2.64)%;(1.21±0.36)μg/L vs(7.70±4.15)μg/L,均P<0.01];AN组瘦素水平与BMI、体脂含量呈正相关(分别为r=0.526,P=0.015;r=0.628,P=0.003),调整BMI和体脂的影响后,AN组的血清瘦素水平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瘦素水平与年龄、体重、FSH、LH未见相关性.(3)24h血清瘦素节律提示AN患者瘦素分泌曲线较正常人低平.(4)经18周治疗,11例患者体重上升>15%,瘦素水平较未治疗时显著上升(P<0.01),16例患者月经周期均未恢复.结论 女性AN患者血瘦素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降低,并保持与BMI、体脂含量的相关性,经治疗后瘦素水平上升,但月经周期迟迟不能恢复.AN人群性腺功能低下可能与血瘦素水平的降低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赵咏桔;陆洁莉;唐金凤;刘建民;孙首悦;洪洁;王曙;宁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第四届中国胰岛素分泌专题研究会简报

    [编者按]中国胰岛素分泌组(China Group on Insulin Secretion,CGIS)成立于2003年4月22日.在今年召开的第四届专题研究会上选举李光伟教授继续担任CGIS组长,副组长为宁光教授、周智广教授和贾伟平教授.他们将共同组织CGIS小组第五次和第六次会议,CGIS致力于推动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的发展和进步.法国施维雅药厂为CGIS学术活动的独家资助者.

    作者:李光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甘肃回、汉族糖尿病肾病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与生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回、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与生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以Apo-E为候选基因,用PCR-RFLP方法检测回、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DM)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Apo-E基因多态性,并探讨与相应生化、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 (1)回族和汉族Apo-E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回族有3种基因型:E2/E3、E3/E3和E3/E4,其频率分别为0.043,0.894和0.064;汉族有5种:E2/E2、E2/E3、E2/E4、E3/E3和E3/E4,其频率分别为0.075、0.060、0.164、0.642和0.060.E2、E3和E43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回族和汉族中分别为0.021、0.947、0.032和0.187、0.702、0.112.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在回族和汉族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因频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汉族2型DM有2种基因型E2/E4和E3/E3,其基因型和3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00、0.500和0.250,0.500,0.250;DN有4种基因型,即E2/E2、E2/E3、E2/E4和E3/E3,其频率和3个等位基因频率为0.238,0.191,0.191,0.381和0.429,0.476,0.095.表明基因型E2/E2、E2/E3与汉族患DM合并DN有关.而回族DM、DN仅发现一种基因型,即E3/E3.(3)在汉族DN患者中,带有E2/E2和E2/E3基因型者的血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高于E3/E3和E2/E4基因型患者;而带有E2/E2基因型的汉族DN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肌酐(Cr)和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或P<0.01).在回族患者中仅发现一种基因型E3/E3.结论 回、汉族DN患者之间Apo-E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其与血脂水平和UAER、BUN、Cr的相关性存在着民族间的差异.汉族患者E2等位基因、E2/E2基因型与血脂和生化异常有关;回族患者并无这一联系,该结果提示回族人群易患DN的倾向与E2等位基因和E2/E2基因型无关.

    作者:郭茜;刘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伊犁地区多民族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调查

    2003年4月至2003年10月对伊犁地区6个主体民族常住人口进行关于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在伊犁地区20~75岁受调查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5.62%,糖耐量受损患病率为5.04%,高于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1994年(2.5%)和1996年(3.2%)的调查结果;维吾尔族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高于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人群(均P<0.05).

    作者:周鹏;叶尔肯·多森拜克;张燕;西琳·玉努斯;崔维江;阿塔汗·克日克巴依;米古力·卡德尔;关英芝;孟克;李兴国;王雪花;朱大龙;陈南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