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凤莲
目的 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发生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2009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输液外渗的患者68例进行分析、归类、总结.结果 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是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和业务能力、患者因素、疾病和药物.结论 认真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加强预防,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避免和减少对患者身心的伤害.
作者:姜绍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王佐地区现阶段6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状况.方法 对该地区拥有农村或小城镇户口,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体检,测量血压、测定血糖.结果 王佐地区60岁以上老人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的发病率分别为62.46%、25.24%、24.27%,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较血糖正常者升高,高血压患者的空腹血糖较血压正常者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在发病方面存在相关性.
作者:杨秀泉;盛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pH、PaO2、PaCO2指标变化.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晋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诊断的价值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 总结64例经MRI、MRA、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住院和急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30例病人无明确病因,发病时间4~9年,主要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表现.62例病人经MRI、MRA确诊,未确诊2例经DSA检查确诊.本组32例发病<1个月的病人经静脉窦插管溶栓术及抗凝等治疗,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本组28例行静脉窦插管溶栓术,20例病人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结论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MRA及DSA检查可确诊.发病早期(<1个月)给予静脉窦插管溶栓术,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几率大,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王怀敏;张聚斓;杨广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随着PCI的发展,介入医师需要对冠脉内的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指导介入治疗,单纯冠脉造影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而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脉进行切面显像,不仅可观察到管壁结构和管腔形态,还可准确地测量血管直径、管腔面积和斑块面积,明确斑块的性质和偏心程度,明确血管造影中等程度冠脉狭窄病变的性质、严重性和稳定性,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已被广泛应由于临床.本研究主要对IVUS技术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商锡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LVEDD 、LVESD、LVESV、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卡尼汀可以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和护理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护士是健康教育的具体操作者.所以,护士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熟悉,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工作方法的把握程度,是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实践证实,有效的健康教育使社区已婚青年女工把握了自己生殖健康的有关健康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感情上的支持和生理上的帮助.使广大青年女工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因缺乏生殖健康知识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乃至终身遗憾,有力地促进了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作者:闫玉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其意义.方法 对30例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应用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出心肌缺血者27例,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T改变占76%.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以及对治疗指导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昝春辉;王军;李金斌;郑宪文;边军吉;赵克伟;李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及护理效果的作用.方法 对本院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使用呼吸机的102例患者,进行救治及特殊护理效果观察分析.结果 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率为96.07%,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及使用呼吸机时的特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刚;吴金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3例,分为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倍他乐克对患者症状、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18%,64.1%.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及心功能,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任兴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9年2月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对27例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术后24h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1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显示11例残余分流消失;术后心电图显示3例有偶发房性期前收缩,27例均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术后随访3、6、12个月结果显示,右心室流出道流速降低,未发生右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下降.结论 在管状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作者:单文军;黄建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关节镜是一种比较安全实用的新技术,它不仅可在直视下观察关节的形态和动态,对关节内的病损做出准确可靠的诊断,且能同时行手术治疗及活组织检查.我科自2009年6月-2010年1月行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疾病87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未发生特殊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帕金森病是以锥体外系为特征的老年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主要是以药物治疗,通常需要长期服药,不少帕金森病患者确诊后虽然接受了药物治疗,但由于服药依从性较低,没有得到满意疗效.因此,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尤为重要.
作者:张春英;肖黎丽;干克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是主要死亡原因,占50%,甚至更高.其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比普通人群高20~30倍.除了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外,ESRD患者动脉中膜钙化与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增加相关[1].血管钙化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重要预测因子.ESRD患者的血管钙化机制尚未明确,但这是个多因子参与的过程.在ESRD患者中诸如高脂血症、糖尿病这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和尿毒症特殊危险因素共同参与了血管钙化.
作者:杜正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超声检测技术分析评价左室构型无改变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弹性功能的超声特征,探讨其对临床诊治高血压及早期预测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的价值.方法 入选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及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6.3±14.8)岁.高血压组32例,均选择左室构型正常者,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9.6±13.5)岁.应用二维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及高血压组受试者的颈动脉二维超声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相关参数.结果 高血压组的经颈总动脉直径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峰值速度(Vimax)及经颈总动脉直径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加速度(Aci)均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经心率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加速时间(Ati)及经心率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减速时间(Dti)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僵硬度(β)测值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可扩张度(DC)测值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IMT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病人在心脏左室构型尚未发生改变时其颈动脉的弹性功能已经减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早于颈动脉结构及心脏构型的改变.超声检测技术能够为评价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弹性功能提供早期可靠信息.
作者:郭丽苹;左云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7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加炎琥宁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肺部影像学异常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较单用阿奇霉素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美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在通山县的发病趋势,揭示其流行规律,指导防治实践.方法 系统收集、逐年核实2000-2009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年报资料,用Excel软件计算发病率、构成比等相关统计指标,比较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构成比并描述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00-2009年通山县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波动在(40~128.83)/10万之间,无明显的发病高峰年.但近3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病原学分型有甲、乙、丙、戊和未分型5型,其中甲型肝炎占3.87%,年平均发病率为2.39/10万;乙型肝炎占90.23%,年平均发病率为55.74/10万;丙型肝炎占1.88%,年平均发病率为1.16/10万;戊型肝炎占0.56%,年平均发病率为0.35/10万;未分型肝炎占3.46%,年平均发病率为2.14/10万.病例的性别比为3.24:1;发病年龄11个月~86岁.高发年龄组甲型肝炎是50~59岁,发病率为9.08/10万;乙型肝炎是30~39岁,发病率为43.78/10万;丙型肝炎是70~79岁,发病率为3.84/10万;戊型肝炎是60~69岁,发病率为1.16/10万;未分型肝炎是50~59岁,发病率为5.14/10万.甲、乙、丙、戊和未分型的多发职业是农民,分别占54.37%、41.77%、60%、56.52%.丙型肝炎的多发职业是离退休人员,占32%;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甲、乙、丙和未分型肝炎夏秋季报告病例多于冬春季,戊型肝炎无季节多发现象.结论 通山县病毒性肝炎无明显流行周期现象.甲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乙、丙、戊型肝炎呈现上升趋势.病原分型以乙型为主,应加大对乙型肝炎的防治力度.丙、戊型肝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作者:朱建刚;舒进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房颤)与脑钠肽(BNP)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房颤患者76例,分为快室率房颤与慢室率房颤两组,正常对照组42例,留取其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BNP.结果 慢室率房颤组血浆BN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快室率房颤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慢室率房颤组.结论 BNP不仅是反映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与房颤有较密切的关系.
作者:王霞;姚福梅;周宁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老年人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科监护室住院病人感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检测结果.结果 6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未发现替考拉林、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十分重要.
作者:马蕾;李兴德;张红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对住院产妇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知识宣传,建立了亲密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增强了产妇的育儿信心,促进母婴身心健康,来我院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的孕产妇逐渐增加,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和社会效益.
作者:姚媛敏;杨锡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