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媛敏;杨锡翠
帕金森病是以锥体外系为特征的老年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主要是以药物治疗,通常需要长期服药,不少帕金森病患者确诊后虽然接受了药物治疗,但由于服药依从性较低,没有得到满意疗效.因此,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尤为重要.
作者:张春英;肖黎丽;干克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7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加炎琥宁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肺部影像学异常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较单用阿奇霉素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美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健康教育能缩短精神病患者恢复期的疗程和平均住院时间,消除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各种心理负担,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恢复和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预防病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为了解缓解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患者的职业康复和社会回归率,本研究对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2008年4月-2009年4月的缓解期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书莲;肖红;张少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社区综合干预观察对高血压的控制疗效,并逐步探索高血压社区防控的新模式、新方法.方法 首先进行社区高血压人群的筛查,选取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居民8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非干预组),两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前者还增加健康教育、定期巡诊、随访、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制定健康运动方案等社区综合干预措施.两组均定期检查理化指标,进行干预前后对比.结果 干预组除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外,其他诸如体质指数、血脂等指标良性改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控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并需要长期、持续进行下去.
作者:卢帮爱;陶明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常见的不满问题.方法 采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2010年1-6月入住我科室CCU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满意度为90.4%.针对征集的不满意见,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并对80例患者在转出CCU时再次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结果 CCU患者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对入住CCU及陪人探视制度的不理解等,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后,满意度提高到98.8%.结论 CCU患者满意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必须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工作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作者:刘海荣;薛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炎症递质的影响.方法 入选8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其分级处于Ⅰ~Ⅲ级的稳定型,进入研究前至少4周未使用抗生素或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口服辛伐他汀,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连续12周,对照组(45例)口服安慰剂.比较用药前后TNF-α,CRP、FEV1、FEV1/FVC,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辛伐他汀组治疗前TNF-α为(28.34±6.13)pg/ml,治疗后为(20.30±6.28)pg/ml;C反应蛋白治疗前为(4.26±3.70)mg/L,治疗后为(2.64±1.80)mg/L;FEV1治疗前为(1.14±0.44)L,治疗后为(1.16±0.45)L;FEV1/FVC治疗前为(47.80±9.88)%,治疗后为(53.77±11.26)%.对照组TNF-α,FEV1,FEV1/FVC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能减少COPD患者缓解期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分泌,但对FEV1及FEV1/FVC百分比无明显改善,这并不排除治疗时间偏短的影响因素,可适当延长观察时间重新评价.
作者:门雪琳;王永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全科医生家庭服务责任制模式和机制探索是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切入点,其核心是探索社区健康管理的方法和居民、医保、全科医生的同向利益机制,形成以结果导向替代任务导向的新机制.全科医生指定性任务确立、责任主体明确、信息系统智能支撑、健康结果和成本的自动评价是基础.
作者:黄煊;顾建钧;李惠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9年2月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对27例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术后24h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1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显示11例残余分流消失;术后心电图显示3例有偶发房性期前收缩,27例均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术后随访3、6、12个月结果显示,右心室流出道流速降低,未发生右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下降.结论 在管状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作者:单文军;黄建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肿胀与包扎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0年12月100例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手术患者使用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为传统包扎,B组为改进方法.观察患者从包扎至24h拆除绷带之间患者手部肿胀青紫麻木及有无出血情况.结果 A组手部肿胀青紫严重,B组手部肿胀青紫麻木明显较A组轻.结论 改进后的包扎方法能明显减轻患者手部肿胀青紫麻木及出血情况,且简便易行不增加患者任何费用.
作者:侯英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对压疮伤口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压疮病人及长期卧床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及一、二期压疮的病人采用消毒纱布浸透药液后湿敷患处,感染创面先用0.9%氯化钠溶液和双氧水清创后再用本品冲洗,并用浸透康复新液的纱布填塞或敷用.并用TDP烤灯照射20min,对照组只翻身1次/2h,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的清洁干燥等措施.观察两组治疗压疮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3d后和第7天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新液纱布湿敷配合TDP烤灯照射可有效地治疗压疮.
作者:王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其病情凶险,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母儿健康.如何早期诊断及给予恰当的治疗,对降低母儿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其高危因素、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珍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前有很多胸痛经常会发生在没有明显的冠脉粥样硬化的病人中,或者发生在冠脉粥样斑块病变较轻的病人,还有些心肌梗死病人在成功PCI后病变血管没有发现残余狭窄,但仍出现慢血流现象或持续的胸痛等缺血症状.目前认为这些症状与冠脉微血管病变有关.本研究对冠脉微血管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指标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徐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盐酸贝那普利对心房纤颤患者的防治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0年10月我科入院或门诊心房纤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窦律转复率、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随访6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窦律转复率、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望成为控制心房纤颤的一条新途径.
作者:袁晓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脂必泰联合非诺贝特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8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服用脂必泰及非诺贝特,随访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血浆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的变化,并监测血氨基转移酶及肌酸激酶的水平.结果 脂必泰联合非诺贝特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治疗2个月后,TC从治疗前(6.11±0.67)mmol/L降至(4.02±0.51)mmol/L;TG从治疗前(4.32±2.20)mmol/L降至(1.88±0.72)mmol/L;LDL-C从治疗前(4.01±1.21)mmol/L降至(2.41±0.91)mmol/L;治疗期间,患者肌酸激酶、肌酐均无异常升高,1例患者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结论 脂必泰联合非诺贝特对混合型高脂血症降脂效果明显,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康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及发生规律.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218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和有症状性心肌缺组.结果 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6%,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73%,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较少.结论 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常见表现形式,SMI昼间发生率比夜间高,动态心电图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冠心病.
作者:秦孝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银杏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银杏黄酮苷和银杏苦甘脂与潘生丁组成的复方制剂.我院自2009年10月-2010年9月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配合富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艳萍;张艳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精神病例院前救治救助的特点,以及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收集整理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2009年7月-2010年6月所有精神病患者院前急救病历.结果 院前医疗急救精神患者141例,1、2、3、4季度分别51例、32例、23例、35例;安全护送到院135例,拒绝送治3例,死亡3例.结论 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精神病患者的能力,加快精神卫生立法,推进社会保障机制,健全三级管理网络,各级政府、110、卫生、社区等相关部门和团体多方支持协作,才能有效规范精神病例医疗救治和救助,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邱勇;黄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随着PCI的发展,介入医师需要对冠脉内的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指导介入治疗,单纯冠脉造影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而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脉进行切面显像,不仅可观察到管壁结构和管腔形态,还可准确地测量血管直径、管腔面积和斑块面积,明确斑块的性质和偏心程度,明确血管造影中等程度冠脉狭窄病变的性质、严重性和稳定性,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已被广泛应由于临床.本研究主要对IVUS技术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商锡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动态管理,分析动态管理的效果,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从建档的社区居民中筛查出高血压现患人群,提供系统的治疗方案,进行动态管理.结果 从5年的动态管理中分析得到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非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率均明显提高,血压得到明显控制.结论 重视社区高血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改变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遵医行为是控制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作者:徐颂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每组各90例患者,分别给予口服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14d,观察疗效和病菌清除率.结果 莫西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总有效率为95.56%,与左氧氟沙星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莫西沙星组的总转阴率为95.56%,左氧氟沙星组的总转阴率为6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莫西沙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左氧氟沙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确切,病原体清除率高,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翁方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