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坤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多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各种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7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CHD组和非CHD组,对11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合适的血清学指标,分析其独立诊断价值及组合上述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CHD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CHD组,总胆红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C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三酰甘油、直接胆红素、载脂蛋白B、肌钙蛋白等4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胆红素等指标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共筛选出4项指标,但单项指标的诊断价值均有限(AUROC<0.75),4指标组合诊断价值优于任何单项指标(AUROC=0.845).结论 本研究对多项冠心病相关血清学指标进行评价,多数指标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但是单项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不高,而结合我们筛选的4项指标取得了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钟永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心力衰竭的特征和原因.方法 综合分析20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20例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特点,根据心电图、心肌酶的动态变化、Killip心功能分级和心脏彩超报告的心功能指标,探讨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特征和原因.随访10人的预后,1年内3人死亡.结果 20例中,15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5例心肌酶轻度升高;随访1年内死亡率30%,均为糖尿患者;心电图特点:AVR和(或)V1导联S-T段抬高,余导联S-T普遍压低>0.1mV,尤其V3-V6 S-T段压低更明显,或T波呈对称性深倒置;心脏彩超:LVEF(40±10)%,LVEF<40%8例,LVEF>40%12例;节段性室壁动度减弱或不协调.结论 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1)多合并有冠心痛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2)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大多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3)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及损伤的面积广泛;(4)表现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显著减弱或不协调;(5)心力衰竭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李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血尿酸水平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尿酸水平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Fg增高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中高尿酸血症者Fg为(4.87±1.56)g/L,非高尿酸血症者Fg为(4.26±1.32)g/L,两组患者Fg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可能与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促进血栓形成有关.
作者:王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湿疹患者自用外用药的情况.方法 口头方式随机调查400例初诊湿疹患者自用外用药物情况,将外用药物分为,A:糖皮质激素类;B:抗真菌类(如复方土槿皮酊、达克宁等);C:中草药类;D:抗生素类(如红霉素、四环素软膏等);E:大蒜头类(捣烂湿敷);F:上述多种类交替或混合用药类.结果 A类128例(32.00%),B类89例(22.25%),C类53例(13.25%),D类28例(7.00%),E类15例(3.75%),F类72例(18.00%),未用药者15例(3.75%),多为婴幼儿的面部湿疹患者.用药后皮疹变化情况:A类好转62例,加重60例,无效6例;B类加重87例,无效2例;C类好转8例,加重40例,无效5例;D类好转2例,无效26例;E类加重15例;F类痊愈37例,好转15例,无效20例.结论 湿疹患者误用、乱用外用药或用药方法不当现象仍普遍存在.建议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鼓励患者到专科医生处就诊及咨询.
作者:王建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加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5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4例,B组26例,A组患者给予10%葡萄糖250ml加胞二磷胆碱0.75g静脉点滴,续用5%葡萄糖液加利多卡因100mg静脉点滴,每日一次,7d为1个疗程.B组患者给予706代血浆500ml加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续用5%葡萄糖液加利多卡因10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图治疗眩晕疗效显著,有效率高.
作者:张水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急性左心衰竭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发作导致的呼吸衰竭是心脏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及时提供机械通气进行呼吸支持至关重要.我科2007-2008年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并严重低氧血症28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眩晕宁配合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以眩晕症为主要表现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采用眩晕宁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盐酸培他司汀治疗.60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异常变化,未见过敏反应.结论 眩晕宁配合针灸能有效改善眩晕症患者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玉娟;徐毅;王守富;李秋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2008年6-12月我科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22例,护理效果较好,现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23-75岁,根据患者出血的原因:外伤性出血20例,脑血管动脉瘤出血2例.临床症状为头痛、呕吐、昏迷和精神症状,合并有癫痫发作、偏瘫、尿失禁等.主要阳性资料有脑膜刺激征、高血压、体温高、瞳孔不等大,并有脑疝、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
作者: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羊膜移植治疗早期严重眼烧伤的可行性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严重眼烧伤的患者80例(10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加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新鲜羊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患者视力的提高和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刺激症状减轻,52眼视力较术前有提高,9眼视力无变化.无角膜穿孔及眼球萎缩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出院时视力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鲜羊膜移植术可用于重建早期严重眼烧伤后眼表微环境,减少眼烧伤后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张秀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近年来,我国中小城市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因此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也随之增加.正确处理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的问题,是围生医学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也是产科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现就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相关因素作以初步探讨.
作者:姜玉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作者:谢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率波动对冠状动脉运动及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临床申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且同意参加试验者34例为试验组,根据两次扫描心率变化分为三组,A组:≤5次/minBMP,B组:6~10次/minBMP,C组:>10次/minBMP.分别测量心脏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间的距离,计算两次扫描的距离变化差.回顾性收集同期64SCTCA资料完整者137例为临床组,根据心率波动程度分成三组:Ⅰ组:0-2次/minBMP,Ⅱ组:3~6次/minBMP,Ⅲ组:>7次/minBMP.按5分法评价不同心率波动情况下的图像质量.结果 试验组两次扫描右冠状动脉与左前降支的间距差以舒展期变化较大,同收缩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越大,距离的变化值也越大(P<0.05).临床组137例患者共有83.2%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不同心率波动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心率变化越小图像质量越好(P<0.05).结论 心率波动时数据匹配错误是导致图像质量降低的根本因素,稳定心率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兰勇;李伟;龙晚生;张朝桐;罗学毛;胡茂清;谭国强;钟向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由于重症患者全身器官功能减退以及机体对创伤的应激能力和代偿功能相对较差、意识障碍吞咽反射减弱或吞咽困难等,极易并发肺部感染,若感染加重可导致呼吸衰竭,在此探讨减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作者:田蕊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有效清理新生儿呼吸道黏液的方法.方法 我院产科足月阴道分娩并且阿氏评分8分以上的新生儿6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用传统法清理呼吸道黏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对胃、食管的清理后转入母婴同室继续观察,实施母乳喂养,时两组新生儿发生的呕吐、吸入综合征等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试验组应用改良的呼吸道清理方法明显减少了新生儿呕吐的发生,呕吐的次数和量也明显减少.并且新生儿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也比传统方法显著降低.结论 改良法能更有效地清理新生儿呼吸道黏液.
作者:闫君;王丽娟;李谦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后引起严重的、广泛的急性心肌损害,突出表现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或猝死.其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演变有时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如果能早发现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防治各种严重并发症,对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若心肌炎症得到控制,心肌供血得到改善,由此引起的生化及超微结构改变常可逆转[1-2],从而使预后大大改善,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燕丽;曾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与硝苯地平缓释片配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38例,3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欠满意的情况下加用丹红注射波及硝苯地平缓释片,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抽取空腹肘静脉抗凝血3.5ml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测定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结果 显效2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2.11%.3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与硝苯地平缓释片配伍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降低肺循环阻力,从而改善心肺功能,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张德顺;唐毅彬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水平与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的97例糖尿病患者,把合并冠心病患者77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其血浆TM水平,并对血浆TM与冠状动脉病变作相关分析.结果 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血浆P-选择素、TM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TM水平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P-选择素水平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浆P-选择素和TM水平与心绞痛程度呈正相关(r=0.695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血浆TM水平可能相应升高.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M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的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作者:凌志梅;肖小敏;王战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有日益年轻化的趋势,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证实1984-1999年北京市35~44岁心肌梗死病死率增加了154%[1],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大多起病无先兆,起病急,来势凶险,多数以急性冠脉综合征就诊,有的甚至猝死,目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总结40岁以下冠心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特点,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李春蕾;郭金成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