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吉平;黄久仪
目的了解更年期妇女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50名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一般状况、睡眠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共871名,该调查人群妇女匹兹保睡眠质量指数(PSQI)平均得分为(5.67±3.61)分;以PSQI总分>7分作为判断更年期妇女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则有32.7%的妇女有睡眠质量问题.结论更年期妇女的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及抑郁症状比较突出.需要社区对更年期妇女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张晓冬;张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是临床常用的止吐药,可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而作用于延脑催吐化学感应区,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还可加强胃及上部肠段的运动,促进小肠蠕动和排空,松弛幽门窦和十二指肠冠,从而提高食物通过率,这些作用也可增强本品的镇吐效应[1].故临床常用口服或肌注治疗放疗、化疗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呕吐.在240例癌症患者的介入治疗中,我们采用经导管动脉推注来预防化疗药物所引起的呕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田洪英;高国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利维爱对老年绝经后女性血浆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老年绝经后女性,给予利维爱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分别测定血浆ET-1和NO水平,并与20例绝经前女性做对照.结果老年绝经后女性血浆ET-1水平较绝经前女性明显增高,应用利维爱治疗后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而老年绝经后女性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绝经前女性,给予利维爱治疗后血浆NO水平较应用前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利维爱通过调节老年绝经后女性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缩血管及舒血管物质来发挥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静;林晓文;李莉莉;费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院内肺炎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2002年收治的2105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院内肺炎的特点.结果 2105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者248例,感染率为11.8%.其中肺炎162例,患病率为7.7%,占院内感染的65.3%,死亡37例,占院内感染死亡的80.4%,除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外,支持疗法、控制脑水肿,切断脑-肺之间的恶性循环,积极鼻饲减少误吸、雾化吸入局部抗炎是治疗此病的关键.结论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患病率较高.这与老年人的各器官趋向老化,生理功能逐年下降,内分泌、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
作者:王春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27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缺损修补术或畸形矫正术.结果所有患儿体外循环时间40~21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25min.深低温停循环1例.患儿完成麻醉诱导后均顺利完成经鼻腔行气管内插管、动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微泵注入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后,心率上升(10.5±2.6)次/min,SBP(90.4±8.7)mmHg,主动脉插管、转流前血压均能维持于此水平.本组24例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3例分别电击1~4次复跳.4例于停机前使用临时起搏器,3例手术结束时心率恢复正常.结论平稳的麻醉诱导、维持,积极、适时的心功能支持,熟练快速的麻醉操作,注重有效地心肌保护是婴幼儿先心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的关键.
作者:郭训;刘琴湘;邵兵;刘玉妍;周海波;夏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科于1994年10月~2004年10月采用口服补钾治疗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37例,并与采用静脉补钾治疗者70例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唐月学;颜永忠;向大军;张新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益处 PHS和WHS是一级预防中两项里程碑式的研究,两项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可使健康男性首次心梗发生危险降低44%,使健康女性首次缺血性卒中危险降低24%,并可使健康老年女性双重受益(即首次心梗危险降低34%,首次缺血性卒中危险降低30%),提示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高,阿司匹林治疗的受益越大.
作者:李小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前,护士职业性安全的防护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关注.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高新仪器设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得临床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更加复杂多样.而ICU正是危重患者集中、高新仪器设备集中的医疗场所,作为ICU的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相对特殊性,护士一刻也不离患者,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因此,加强ICU护士的职业防护,保证其健康非常重要.现将ICU护士的职业危害现状、影响因素及防护对策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纪伟;单秀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前列腺素E1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观察.方法 8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两组分别连用30d,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前列腺素E1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可靠.
作者:郭文玲;马建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作者:《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 病例介绍患者1,男,66岁,因呼吸困难伴胸痛7d就诊,3年前患脑梗死.查体:P 89次/min,Bp 130/85mmHg(1mmHg=0.133kPa),口唇紫绀,颈静脉充盈,心率89次/min,肺部少量湿性罗音,肝脾未及,右下肢水肿.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按肺部感染应用抗生素等治疗3d无效,且进一步检查发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PaO2 58mmHg、PaCO2 23mmHg,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扩大和右房室瓣反流,放射性核素肺灌注和通气扫描提示肺栓塞(PE).诊断:肺栓塞(PE).抗凝等综合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
作者:席丰;王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射频电能(Radiofrequency energy)是一种低电压高频(30.0KHz~1.5MHz)电能,在外科电切、电凝、神经外科等领域应用已逾50年.射频消融仪通过患者背部的电极板和导管头端的电极释放射频电能,在导管头端与局部心肌内膜之间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一定温度(46℃~90℃)后,使局部心肌细胞脱水、变性、坏死(损伤直径7~8mm,深度3~5mm),自律性和传导性能均发生改变,从而使心律失常得以根治.1987年SK Huang等在动物试验中证实射频电能可安全地消融房室结,造成完全性房室阻滞,1989年正式应用于人体,从此开始了射频消融根治心律失常的新篇章.
作者:张海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农村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卫生需求.方法对入选的60岁以上的1145例农民进行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族史、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嗜盐等情况调查.结果农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0.1%,其发生与吸烟、饮酒、超重、缺乏运动、食盐摄入过量有关,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获得的途径主要为广播与电视.结论高血压已经成为老年农民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农村老年人卫生需求与供应不成比例,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一条可行之路.
作者:陈波;汪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爱喘乐、多索茶碱联合应用对老年人哮喘的疗效.方法将26例老年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给予雾化吸入爱喘乐、静滴多索茶碱联合治疗;对照组10例,单纯采用多索茶碱治疗,疗程均为1周.治疗组在吸药前及吸药后1h、1周分别做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雾化吸入爱喘乐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多索茶碱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爱喘乐联合多索茶碱治疗老年人哮喘安全有效.
作者:赵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8例,分为阿魏酸钠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阿魏酸钠组予阿魏酸钠100mg,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0.9%氯化钠溶液500ml+三七总皂苷0.6g,静脉滴注,1次/d,另予常规治疗(甘露醇、茴拉西坦、胞二磷胆碱、尼莫地平等),疗程14d.对照组除不予阿魏酸钠外,其余治疗同阿魏酸钠组,疗程14d.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阿魏酸钠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阿魏酸钠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作者:齐振祥;孙书梅;邢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确诊的30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与28例非脓毒症患儿(对照组)血清中CRP和心肌酶的含量.结果 (1)脓毒症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CRP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肌酶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脓毒症组患儿治疗前后CRP、心肌酶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小儿脓毒症时CRP检测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心肌酶对危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婷婷;赵欣欣;王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们自2003年11月~2005年8月对健康成人嗜酒者与非饮酒者各50例进行了脑电图(EEG)的对照分析,旨在探讨酒精对大脑生物电活动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荣;闫鹤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9月~2005年4月收治的56例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情况,了解其临床症状、X线表现、Mp-IgM抗体检查及其治疗药物.结果儿童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肺X线阴影及心肌损害.治疗以阿奇霉素或红霉素为主,全部患儿均治愈.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在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进行支原体抗体检查,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邵传达;张宪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临床诊断肺血栓栓塞23例,现将肺血栓的血栓来源、血栓形成及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诊断治疗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孙桂芳;陈红;尹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经导管碎栓和除栓、外科手术取栓等.急性PTE的早期,采用抗凝、溶栓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疗效.但PTE发病后,如果患者伴发心脏骤停、休克、广泛型致死性肺栓塞或存在明确的溶栓禁忌证,则静脉溶栓难以奏效或溶栓禁忌.通常有溶栓禁忌证的急性大面积PTE患者亦不适于开胸手术治疗,因而人们致力于探索研究介于内科药物溶栓和手术治疗之间的导管介入治疗方法.1971年,Greenfield首次运用静脉切开导管介入技术治疗PTE.近年来,随着介入诊断治疗技术的发展,PTE的介入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肺血栓栓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张珺辉;赵兴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