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原发性肺癌围术期的护理

伊玲玲;雷新宁

关键词:老年人, 肺肿瘤, 手术期间, 护理
摘要:对老年原发性Ⅰ、Ⅱ期肺癌患者,手术治疗是临床首选方法之一,其疗效远远高于非手术治疗,由于高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1].因此,做好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监护和防止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现总结报道如下.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干预在咯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咯血患者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181例咯血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咯血停止后的恢复期,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通过干预及健康宣教,患者情绪稳定,配合治疗,无窒息发生.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大限度的解除了患者恐惧心理,提高了疗效,有效地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出院后正确自我保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防止复发上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敏;陈清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TIA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新达苏、葛根素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次,1次/d,按1mg/h微量泵输入3~7d后,改尼莫同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续应用7d后改为1次/d,连用3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24d内TIA控制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分别为19.4%,80.6%,两组患者24d内TIA控制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安全有效,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姜秀芹;尹佳;芮敏;栾德英;张克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肺栓塞16例临床分析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在我国,随着医生对该病的逐步认识和警惕性的提高以及检测水平的发展,肺栓塞发病率有增加趋势[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肺栓塞发病率占心血管疾病的第3位,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2].肺栓塞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抗凝和溶栓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临床中仍有较高的误诊率,尤其大面积肺栓塞,发病凶险,病死率极高.避免误诊,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减少病死率的惟一途径.本文回顾16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意识,减少误诊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巨笔;左慧芬;朱林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矽肺并发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60例临床分析

    矽肺并发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合并症多.为了解此类患者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现对我院2004~2005年收治的60例老年矽肺并发肺源性心脏病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雷仲新;何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肺功能和肺外疾病的关系

    肺功能的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关肺功能的改变与肺外疾病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阐述的肺外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尿毒症、肝病、外科疾病以及影响肺功能的一些重要因素.研究这些疾病和因素对肺功能的损伤、肺功能和各个系统病症之间的关系及可能机制,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曹佃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与白介素-6(IL-6)的变化,评价其意义,评价其意义.方法 将132例UA患者按标准划分危险度,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同时加用辛伐他汀20mg/d或普伐他汀10mg/d,检测其治疗前、后CRP、IL-6的变化,并与1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RP、IL-6的值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UA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UA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与对照组间差异亦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危险度UA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RP水平下降的89例患者与CRP无变化或反而升高的43例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发生心脏事件与未发生心脏事件患者IL-6水平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RP、IL-6对UA患者评估病情、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席晋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棓丙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注射用棓丙酯(propyl gallate)是由中药赤芍活性成分没食子酸经酯化反应合成的具有更强生物效应的单体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自由基、扩张血管和改变血液流变、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为了观察和比较棓丙酯的疗效,对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小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分析

    血清脂蛋白(a)[LP(a)]的结构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类似,高LP(a)血症易引起血管腔狭窄,伴LDL-C增高的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文献报道,高LP(a)者发生AMI是健康者的2~5倍,而且含量的高低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我院对80例老年人LP(a)进行了检测,报道如下.

    作者:李亚雄;许益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肝性脊髓病三例

    1 病例简介患者1,男,52岁,6年前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1个月前出现四肢无力并进行性加重,以双下肢为著,行走困难,抬足无力,四肢感觉无异常于2005年9月20日来我院.

    作者:王洁蕊;王强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以心脏症状为主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以心脏症状为主的亚临床甲亢的特点,探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36例以心脏症状为主的亚临床甲亢患者,均给予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10mg/d,并酌情给予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用药3个月后判定患者的疗效.结果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25例,好转8例,无效1例,死亡2例,有效率91.7%.结论 以心脏症状为主的亚临床甲亢多为中老年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心脏症状.

    作者:韩书霞;曹彦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病死率及病残率均较高,大多数患者在发病6h之后就诊,错过了脑梗死的溶栓时间.我院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俊梅;王哲;袁钰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长期的高血压可影响重要靶器官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逐渐导致这些器官的衰竭.尽管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或研究已有很大提高,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提高.但高血压仍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疾病.

    作者:顾正宝;孙海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管饲膳食的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胃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优越性在临床治疗中日渐显著,由于伤后患者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患者的高能量消耗,所以我科主张以EN为主的营养方式.在临床应用多的是鼻胃管插管,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奶的EN支持.现将我科总结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管饲膳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血压患者联合使用络活喜和立普妥可使冠心病死亡和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减少一半

    欧洲心脏病学杂志公布的新数据为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血管事件提供了一个新方案

    作者:《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1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07例及对照组79例,对照组只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钙拮抗剂、脑细胞活化剂、甘露醇及对症治疗),氯吡格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次口服,1次/d.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d及21d后进行血浆LPA水平的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PA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后3d,21d LPA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皮层支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LPA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后21d LPA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深穿支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LPA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后3d LPA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较未使用者更为显著,对皮层支及深穿支梗死均有效,尤以深穿支脑梗死效果明显.

    作者:李晓宇;李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渐趋于外科手术,我院1998~2005年共有1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再手术16例.现对再手术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文军;李刚华;万楼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原发性肺癌围术期的护理

    对老年原发性Ⅰ、Ⅱ期肺癌患者,手术治疗是临床首选方法之一,其疗效远远高于非手术治疗,由于高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1].因此,做好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监护和防止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伊玲玲;雷新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香烟烟雾提取物对人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白介素-8表达以及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

    目的 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作用对人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I)和白介素-8(IL-8)表达以及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黏附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制备香烟烟雾提取物(CSE);用不同浓度(0、2.5%、5.0%、10.0%)CSE刺激内皮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1h、3h、6h、9h、12h、24h、48h)收集的细胞培养上清液IL-8的浓度,细胞免疫化学染色(SABC)检测ICAM-1在不同时间点(3h、6h、9h、12h)内皮细胞上的表达,细胞记数法测定(1h、3h、6h、9h、12h)后PMN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率(PMN -EC).结果 (1)各CSE浓度组干预12h后,ICAM-1在EC上的表达量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而增高,除了2.5%CSE干预组和5.0%CSE干预组之间无差异外,各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0.0%CSE干预不同时间点后,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ICAM-1在内皮细胞上的表达量增加,各时间组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随着CSE干预浓度的增加和干预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表达IL-8的浓度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各CSE浓度组干预12h后,PMN-EC黏附率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0.0%CSE干预不同时间点后,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PMN-EC黏附率增加,各时间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香烟烟雾提取物可以刺激激活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IL-8表达,增强PMN与内皮细胞的黏附.

    作者:陈芳;陈平;谢丽华;周锐;向旭东;吴尚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脑梗死合并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脑梗死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84例脑梗死合并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4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WBC、C-反应蛋白(CRP)、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中性粒细胞比例、CRP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脑梗死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

    作者:奚耀;钱义明;吴士延;王进;钱风华;张微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血尿酸水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尿酸水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尿酸水平将11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血尿酸正常组(对照组)50例和高尿酸血症组(观察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高脂血症、风心病、心律失常的发病率.结果 两组患者冠心病,高脂血症,风心病患病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

    作者:张萍;张盛群;李克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