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蕊;王强庆
1 病例简介患者1,男,52岁,6年前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1个月前出现四肢无力并进行性加重,以双下肢为著,行走困难,抬足无力,四肢感觉无异常于2005年9月20日来我院.
作者:王洁蕊;王强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德国Thomalla等报道,对急性卒中患者如能及时行MRI检查,利用MRI特殊序列灌注加权成像(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可筛选出具有较大范围缺血半暗带的患者,将这部分患者溶栓时间窗延长至6h,可提高溶栓有效率,且安全性未降低.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与白介素-6(IL-6)的变化,评价其意义,评价其意义.方法 将132例UA患者按标准划分危险度,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同时加用辛伐他汀20mg/d或普伐他汀10mg/d,检测其治疗前、后CRP、IL-6的变化,并与1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RP、IL-6的值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UA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UA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与对照组间差异亦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危险度UA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RP水平下降的89例患者与CRP无变化或反而升高的43例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发生心脏事件与未发生心脏事件患者IL-6水平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RP、IL-6对UA患者评估病情、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席晋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肩痛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卒中后并发症,但关于卒中后肩痛的研究较少.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脑梗死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84例脑梗死合并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4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WBC、C-反应蛋白(CRP)、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中性粒细胞比例、CRP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脑梗死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
作者:奚耀;钱义明;吴士延;王进;钱风华;张微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B型脑钠肽(BNP)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符合标准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36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分别测定并比较其血浆BNP水平.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BNP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浆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NP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BNP升高反映出早期心功能的受损,对心衰的早期诊断,心衰疗效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倪卫兵;高想;葛芳清;陶志强;唐艳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现将我院收治的52例偏瘫患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季亚成;王东阁;王翠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8 例,分为脑梗死组(CI组 )43例和短暂性脑缺血组(TIA组)25例,另选同期门诊及病房非脑血管病患者32 例(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比较.结果 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48例(70.6%)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5例(15.6%)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两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无症状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症状侧斑块检出率.CI、TIA两组患者无症状侧斑块检出率与症状侧斑块检出率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除常规检查颅脑影像学外,还应重视检查颈部血管.
作者:宋晓;魏明辉;肖丽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年发生率(包括首次发病和复发)范围为2.0/10万(北京)~22.5/10万(芬兰)[1];性别、种族和地区对SAH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对SAH的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综述如下.
作者:舒英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癫痫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423例癫痫患者进行24h AEEG及常规脑电图(EEG)检测,比较AEEG与EEG对癫痫的诊断价值.结果 癫痫患者中AEEG与EEG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异常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AEEG对于癫痫诊断与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琦;荣良群;张建华;张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咯血患者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181例咯血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咯血停止后的恢复期,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通过干预及健康宣教,患者情绪稳定,配合治疗,无窒息发生.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大限度的解除了患者恐惧心理,提高了疗效,有效地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出院后正确自我保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防止复发上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敏;陈清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欧洲心脏病学杂志公布的新数据为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血管事件提供了一个新方案
作者:《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脑卒中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我国脑卒中(其中约75%为脑梗死)每年新发病例150万,患病人数高达500~600万,每年死亡者近100万,存活者中约75%致残,其中40%重残[1].因此,对脑卒中特别是脑梗死的防治研究是当今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者:黄坚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用松龄血脉康的降压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80mg/d,晨8时顿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2粒/次,3次/d,疗程均为4周.记录每日血压变化和自觉症状、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用松龄血脉康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何智敏;梁耀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肺功能的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关肺功能的改变与肺外疾病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阐述的肺外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尿毒症、肝病、外科疾病以及影响肺功能的一些重要因素.研究这些疾病和因素对肺功能的损伤、肺功能和各个系统病症之间的关系及可能机制,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曹佃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对老年原发性Ⅰ、Ⅱ期肺癌患者,手术治疗是临床首选方法之一,其疗效远远高于非手术治疗,由于高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1].因此,做好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监护和防止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伊玲玲;雷新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rfficiency,CC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7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加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滴,1次/d,同时口服养血清脑颗粒4~8g/次,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滴1次/d,同时口服心脑康,2粒/次,3次/d,其他对症治疗相同,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优于一般治疗.
作者:白雁明;张志平;王海洋;朱晓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急性脑梗死病死率及病残率均较高,大多数患者在发病6h之后就诊,错过了脑梗死的溶栓时间.我院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俊梅;王哲;袁钰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局部脑供血障碍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局部性、短暂性和反复发作性是TIA主要的临床特征.尽管TIA患者近期转归较好,但远期死亡和残障的风险仍然相当高[1].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4%~8%的完全性卒中发生于TIA之后[2].提高TIA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对完全性卒中的发生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收治的40例TIA社区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杨淑恩;李佳勋;边志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得到护理人员全方位的服务,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成为当今护理的一大主题.当前健康教育的形式很多,如:口头语言表达式,问答式,讲课式,卡片式等,其中卡片式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应用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侯伟娜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