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床旁超声心动图协助诊断术中急性肺动脉栓塞1例

卜祥梅;王波;刘强;刘小滨;王耀岐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急性肺动脉栓塞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年龄57岁,身高170 cm ,体重75 kg ,既往体健,左胫骨平台骨折10 d ,拟在腰硬联合阻滞下行左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查血红蛋白(Hb)148 g/L ,红细胞比容(Hct)41.6%,血小板(Plt )计数143×109/L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 T )10.7 s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3.77 g/L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T T )29.8 s ,血浆凝血酶时间(T T )15.1 s。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肝细胞TNF-α及ICAM-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梗阻性黄疸(OJ)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以及黄芪对OJ幼鼠肝细胞TNF‐α及ICAM‐1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J组、OJ+黄芪(A)三组,OJ+A组给予黄芪注射液250 mg/100 g体质量腹腔注射,作用7 d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 TNF‐α、ICAM‐1的表达。结果①血清检测:ALT在OJ及OJ+ A明显高于对照组,在OJ组明显高于OJ+A组;DBIL在OJ组与OJ+A无显著差别。②OJ组及OJ+A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OJ组实验鼠血清TNF‐α高于OJ+黄芪组;③TNF‐α及ICAM‐1在肝细胞的表达:OJ组及OJ+A组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OJ组表达强于OJ+A组。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OJ大鼠出现肝功能损害,肝细胞TNF‐α、ICAM‐1表达增强;应用黄芪有助于减轻OJ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细胞内TNF‐α、ICAM‐1表达有关。

    作者:张鑫雨;胡凤爱;李得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教师体罚对学生心理适应影响研究

    体罚(corporal punishment)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教师体罚学生是中西方古代教育的共同特点,古希腊、古罗马不仅教育灌输色彩浓厚,并带有一定强制性。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学生服从就好,如果学生不服从,就打骂威吓直到其服从。在中国古代社会,教师体罚现象是教师管理教导学生常用的手段。在我国早的文字甲骨文中“教”字的意思就是教师手持棍棒(卜)迫使青少年在经典的约束下行动。我国的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无论从性善论还是从性恶论的观点都主张体罚对人的意义,因而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很普遍[1]。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体罚逐渐减少。体罚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还与儿童的攻击性及反社会行为有关,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2]。我国从民国时期开始就严禁体罚学生,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多次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禁止体罚学生[3]。

    作者:黄小敏;赵拥军;丛建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发病<6 h、6~24 h时间段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各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扩容及中药活血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针剂,发病24 h内连用120 mg持续48 h静点,然后1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每日2次静点5 d ,每瓶静点3 h。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进行NIHSS评定。结果试验组的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疗效确切。

    作者:曹现星;许春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善及人口老龄化,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糖尿病病人常伴有脂代谢紊乱,它通过产生脂毒性加重对胰岛细胞的损害;同时血脂紊乱还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调脂治疗显得尤其重要。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常用的调脂类药物,它是一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减少胆固醇合成,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1],但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现为指导临床用药就相关临床研究及潜在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宋玉玲(综述);刘长梅(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食管癌脑转移6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食管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6例食管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发生脑转移的6例食管癌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分期均为III‐IV期。单发脑转移者2例,多发脑转移者4例。6例患者均接受颅脑放疗或放化疗治疗。全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6个月,2例单纯脑转移不伴有其他脏器远处转移的患者生存期17.5个月,颅内多发转移瘤的患者生存期7-18个月。结论食管癌脑转移以男性多见,与分期及H ER‐2过表达相关,治疗上应采用以手术切除联合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远处淋巴结转移、颅外转移及患者年龄可能为预后相关因素。

    作者:韩霞;于泽顺;李绵利;宁方玲;王峰;兰卫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双源 CT 大螺距扫描模式在儿童胸部低剂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双源C T 大螺距扫描模式在儿童胸部成像中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行双源C T胸部检查的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0例,行大螺距模式扫描,螺距3.0;B组40例,行常规模式扫描,螺距1.2。对A、B两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值、剂量长度乘积DLP值及有效剂量 E)及扫描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两组均获得了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5,P=0.08);A、B两组患儿的CTDIvol值分别平均为1.82 mGy、4.50 mGy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0,P=0.00),A组患儿较B组患儿下降59.56%。A、B两组患儿的DLP值分别平均为38.41 mGy/cm、82.74 mGy/c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94,P=0.00), A组患儿的DLP值较B组患儿下降53.58%。A组患儿的平均扫描时间(0.27 s)明显短于B组患儿(2.6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1,P=0.00),A组扫描时间仅为B组的10.38%。结论双源CT 大螺距扫描模式具有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低等优点,在儿童胸部低剂量扫描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翟峰;李泉;许昌;王萍;张成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可溶性上皮钙粘蛋白在结肠癌中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意义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sE‐CAD浓度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93例根治性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sE‐CAD浓度,并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sE‐CAD浓度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93例结肠癌患者血清sE‐CAD浓度平均为5307ng/ml ,脉管受侵、淋巴结转移阳性及分期晚结肠癌患者血清中sE‐CAD浓度高,血清sE‐CAD浓度大于5307 ng/ml患者4年PFS明显低于此阈值者(60.3% VS 81.0%)。结论血清sE‐CAD浓度与结肠癌脉管受侵、淋巴结转移、分期及预后相关,血清sE‐CAD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结肠癌肿瘤标记物。

    作者:王振波;刘越;于泽顺;王峰;刘长民;王晓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DCD5蛋白在胃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差异性表达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及胃腺癌中的表达,以探讨PDCD5蛋白在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CD5在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和30例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①PDCD5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表达高,明显高于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在肠化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和胃腺癌组(P<0.05),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腺癌中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PDCD5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DCD5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胃腺癌的过程中阳性表达逐渐降低;但其在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作者:胡营滨;刘群;吴爱杰;夏范翠;张则艳;王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康惠尔透明贴治疗婴幼儿重度红臀58例的护理体会

    婴幼儿红臀也称为尿布疹或臀红,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损伤[1],主要表现为尿布接触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鲜红色红斑,严重时该部位皮肤甚至可发生丘疹、水疱、糜烂,它的发生不但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加重原发病,严重时可继发细菌、真菌感染,如处理不当甚至可导致败血症的发生。临床上腹泻所致的红臀多见。重度红臀根据皮肤病变程度分三度:Ⅰ度为局部潮红,伴有皮疹;Ⅱ度为皮疹溃破脱皮;Ⅲ度为局部有较大片糜烂或表皮脱落,可继发感染[2]。

    作者:王彩霞;牛晓桂;崔剑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级别迭代重建技术在颅脑 CT 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颅脑CT扫描中不同级别的迭代重建技术(SAFIRE)对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探讨获得佳图像质量的迭代重建级别。方法收集40例于本院行颅脑CT检查患者,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及1-5级SAFIRE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不同组别图像基底节层面的组织CT 值、噪声、信噪比、灰质可见度及图像对比度噪声比(C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两名影像学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以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①SAFIRE 2级及3级图像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图像评分优,高于FBP图像。②SAFIRE 1-5级图像的噪声、信噪比及对比度噪声比均优于 FBP图像,而灰质对比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颅脑CT扫描中,与常规重建算法FBP比较,SAFIRE重建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图像噪声。

    作者:李泉;张莉;卞佳;唐晓;殷志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视走廊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利用探视走廊开展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家属探视的效果。方法利用探视走廊对 NICU患儿家属进行探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计的家长满意度调查表分析探视前后家属心理变化及其满意程度;采用前瞻性目标检测的方法分析N IC U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入院24 h内两组患儿母亲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第1、第2次探视后实验组患儿母亲焦虑心理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母亲对医护工作满意度100%,其中很满意达到97.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年连续性检测中N IC U共出院4396例患儿,其中85人、89例次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病率为1.93%,例次发病率2.02%。感染发生部位中下呼吸道高,占26.97%;其次为胃肠道(24.72%)和败菌血症(24.72%);上呼吸道发病率低(3.37%)。结论探视走廊探视能有效地减轻患儿家属心理压力、提高其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张晓丽;王晖;王海迪;徐娟;马敏敏;罗倩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6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清洁中段晨尿,经培养、分离、鉴定等处理,通过K‐B法检测药敏试验。结果6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50例并发尿路感染(22.7%),检出137株病原菌(91.3%),其中革兰阴性菌63株(构成比为46.0%,其中包括46株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34株(24.8%,其中包括14株粪肠球菌)、真菌40株(29.2%,其中包括29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制菌霉素、两性霉素B敏感,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0%,病原菌呈多重耐药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呈多样性,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并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应积极做好尿液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同时,有效控制高血糖水平,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敏;李炯;张立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应用于临床是肺部疾病诊疗技术的一项重大革命,它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各种相关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涌现,该技术目前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呼吸内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其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操作并不是复杂的高难度技术,但因其所实施部位的特殊性,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对操作者提出了较其他内镜检查更高的要求。不熟练的操作,常引起患者剧烈呛咳,严重者可导致心律失常、呼吸道大出血甚至窒息、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1]。因此,各级内镜室一般都要求只有经过正规培训的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才可独立进行纤支镜操作。“如何教,如何学”一直是我们面临的课题,互助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2],通过手把手的带教,同时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医师与医师、医师与护士、医师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促进年轻医师的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强调医师之间、医护之间的多边互动,提高年轻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翟乃亮;高福泉;王晓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床旁超声心动图协助诊断术中急性肺动脉栓塞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年龄57岁,身高170 cm ,体重75 kg ,既往体健,左胫骨平台骨折10 d ,拟在腰硬联合阻滞下行左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查血红蛋白(Hb)148 g/L ,红细胞比容(Hct)41.6%,血小板(Plt )计数143×109/L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 T )10.7 s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3.77 g/L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T T )29.8 s ,血浆凝血酶时间(T T )15.1 s。

    作者:卜祥梅;王波;刘强;刘小滨;王耀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须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解除骨科术后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解除骨科术后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骨科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7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便秘改善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便秘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2.85% v s77.14%,P<0.0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100% v s85.71%,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骨科术后患者便秘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凌艳;徐丽;宋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卒中2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以脑卒中为首发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我院1995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PV并发脑卒中患者25例,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头胀头晕无力健忘,以及皮肤黏膜红紫,同时伴有肢体麻木,皮肤瘙痒,脾肿大,高血压。脑卒中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运动障碍、面瘫、意识障碍等。血液检查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慢性升高。骨髓检查显示各系造血细胞显著增生,红系明显,粒红比例下降。头颅CT或M RI检查提示丘脑梗死、基底节区脑梗死、脑叶梗死、脑干梗死、小脑梗死、脑出血。对于脑梗死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改善脑循环、脑保护等治疗;对于PV的治疗:静脉放血,羟基脲治疗,干扰素治疗。结果25例患者经治疗,其中22例神经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达到临床缓解,2例病情加重,1例死亡。结论 PV并发脑卒中治疗困难,虽然有缓解的情况,但致残率高,预防非常重要。

    作者:董新军;凤志慧;刘飞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腰背部脂肪瘤和脂肪疝的手术治疗

    目的:通过腰背部肿块的手术治疗,研究腰背部脂肪疝的鉴别方法、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发病率。方法分析163例腰背部肿块病人临床表现、影像检查、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研究腰背部脂肪疝与脂肪瘤的有效鉴别方法,并根据发病机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诊。结果腰背部脂肪疝占腰背部肿块的5.52%,脂肪瘤占87.12%。脂肪瘤只需肿块单纯切除,而脂肪疝却还需要腰背筋膜修复,手术复杂,容易漏诊。结论只有正确鉴别脂肪瘤与脂肪疝,正确手术处理,疗效才会满意。

    作者:崔光怀;满玉清;孙凤英;魏传梅;高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是一种新发现的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的细胞因子,被视为转化生长因子的下游反应元件。上世纪90年代初,Bradham[1]等首先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分离获得CTGF。在生理状态下,机体组织间质细胞可有微量的CTGF分泌,在病理情况下,它与皮肤瘢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器官纤维化以及创伤修复等有关。随着对纤维化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CTGF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纤维化的焦点之一,它已成为可能替代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治疗纤维化疾病的靶细胞因子[2~4]。

    作者:张政(综述);房清敏(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