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英丽;姚浩洁
本文对90例(肺心病50例、支气管哮喘40例)入院病人血气酸碱失衡情况进行了测定观察.结果:肺心病组比哮喘组变化明显增大.肺心病的动脉血PaCO2增高,PaO2降低,HCO3-增高有极其重要意义.而哮喘病人血气改善和临床表现大致并行发展,此外发现少部分病人可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此时应及时予以处理,故血气酸碱情况分析在临床诊治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吴海晏;薛汉英;田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对60例肾移植术前的尿毒症患者的心脏损害进行观察,并随机抽取正常成年男女各25名作为对照组.结果在病例组的60名患者中,室间隔增厚25例(占41.67%);左室后壁增厚21例(占35.0%);左室腔增大28例(占46.67%);左房增大54例(占90.0%);主动脉内径增宽32例(占53.33%);主动脉瓣返流12例(占20%);二尖瓣返流38例(占66.33%);三尖瓣返流12例(占20%);肺动脉瓣返流6例(占10%);心包积液19例(占31.67%).
作者:黄建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时复方丹参含片治疗对症状改善与血流变学、血脂以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缺血性中风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采用复方丹参含片,另一组采用消心痛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其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与ECG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但血液流变学、血脂以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含片对治疗缺血性中风并发心绞痛更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王介明;周宇;梁建华;李香蕊;付瑞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40岁.因饭后恶心、呕吐3次,腹泻2次,头晕、口唇震颤、四肢麻木无力7小时入院.查体:神志清,T36.2 C,P 110次/分,R 16次/分,BP13.3/8kPa.心律不整,呼吸无力,四肢软瘫,膝腱反射减弱.EKG示频繁室性早搏,ST-T改变.拟诊为食物中毒.入院后给予对症治疗,病情逐渐恶化.入院7小时查血钾1.8mmol/L,此时患者呼吸表浅无力,继而呼吸停止.
作者:邱发兰;赵荣荣;方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57岁.咳嗽、咳痰一周入院.无发热、心悸、胸闷、腹痛、腹泻等不适.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既往有高血压病十余年,平时血压控制在18/10kPa左右.有矽肺史10年,胸片和胸部CT示矽肺Ⅱ期.平素体健,无头部外伤史,不吸烟,饮酒100g/日,无类似剧烈咳嗽史和无晕厥发作史.体检:血压19/11kPa,肥胖体型,身高176cm,体重92kg.神清,五官正,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干湿罗音,心率76次/min,律齐,心音强,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杂音,肝脾未扪及,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陈建民;慈书平;杨春雷;胡仁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效果.方法38例患者共50支血管进行了PTCA或PTCA+支架治疗.结果共植入支架48个,单纯PTCA 2例均获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避免AMI和猝死的发生,应及时采取介入治疗.本疗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李国平;付桂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综述了目前冠状动脉支架的种类、理想支架的特点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以及术后再狭窄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防治方法与改进措施.
作者:刘清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变.方法应用美国2100型肺功能仪对33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正常人的肺功能,包括VC、VC%、FEV1、FEV1%、FEF25%~75%、DLCO、DLCO%6个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肺通气功能正常,小气道功能轻度受损,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肺弥散功能(DLCO%)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病程延长及合并症的增多肺弥散功能减退更为明显(P<0.05).结论1型糖尿病可以导致肺弥散功能减退,且同病程的延长及合并症的增加呈正相关.
作者:王杨;鲁启超;金建敏;卓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循环系统的急症.以血管扩张剂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是八十年代后的重大进展.本文报告我科2000年以血管扩张剂-硝普钠静脉滴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11例的护理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晓君;胡桂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无交叉瘫的桥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头颅CT或MRI资料的桥脑出血11例,对其临床症状、体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例桥脑出血,平均年龄59.1岁,既往有高血压史5例,糖尿病史1例,脑卒中史1例.起病时头晕、头痛者多(各8例),体征中以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多(8例),眼位体征多样复杂,11例病人除1例自动出院外全部存活.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常见病因,出血量少,损害范围局限是本组病例大多数存活的原因,头颅CT或MRI对本组病例的早期确诊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红宇;王颖慧;刘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肺纤维化是许多病因不同的肺间质疾病的共同结局,在早期为肺泡炎,终导致不可逆性肺纤维化.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的不同环节,对治疗方法的新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邵长周;陈小东;蔡映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方法,了解CDFI诊断冠状动静脉瘘的价值.结果10例患者中9例与冠脉造影相符,其敏感性达90%(9/10),对冠状动静脉瘘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罗荣;蒋标;张应碧;石伟元;祝伟宏;黄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对50例中老年患者胃镜检查前后的心电图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心率加快者40例占80%,P-R间期延长者3例6%,术后T波低平者4例占8%,Q-T间期延长者3例占6%,表明胃镜检查对老年患者心电图有一定影响.
作者:刘静;刘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井下肺心病工人患者中煤矽肺心病与慢支肺心病的差别.方法收集1997~1999年度所有矿工肺心病住院病例共104例,分煤矽肺心病及慢支肺心病两组进行临床各指标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在心电图上慢支肺心病以电轴右偏、肺性P波及肢导联低电压阳性率高,煤矽肺心病则以反映右室肥大的指标如V1R/S>1,aVR R/Q>1,右束支传导阻滞较为多见.而其它各临床指标均基本相同.
作者:许芳;刘萍;段建明;张大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QT离散度(QTd)对合并室速、室颤(vt、vf)及近远期预后的临床意义及美托洛尔对心梗患者QTd及心脏事件(再发心梗、心衰、室速室颤猝死)发生的影响.方法106例急性心梗患者(AMI)和100例健康人对照作进行QTd测定,对AMI存活患者中的50例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并以未用美托洛尔的常规治疗者作为对照,观察QTd变化及心脏事件发生率,随访期多5年(平均4.40士1.45年).结果(1)AMI患者QTd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大面积心梗组QTd显著高于单一部位心梗组(P<0.05);(2)AMI合并vt、vf组QTd显著高于不合并vt、vf组(P<0.001),凡QTd≥80ms者其vf发生率明显高于小于80ms者(P<0.01);(3)心梗患者远期发生猝死者其AMI后4周时的QTd都≥60ms,且均值显著高于存活者(P<0.001);(4)经美托洛尔治疗后QTd明显缩短,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不用美托洛尔(常规)组(P<0.01).结论QTd对预测AMI预后及vt、vf发生率有一定价值,4周后QTd仍增高可能与远期猝死率有关;AMI后出院患者用美托洛尔治疗可使QTd正常化加快,有利于防止和减低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心梗患者的远期猝死率.
作者:刘燕;李淑莲;张骥;宋秀珍;郭锦萍;袁责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从微循环障碍的角度对老年性耳聋的病因进行探讨.方法对30例正常人,平均年龄62岁,50例老年性耳聋患者(平均年龄64岁)进行纯音测听及甲襞微循环观察.结果血液微循环的状态与老年性耳聋的病情,病变程度呈正相相关.结论血液微循环改变与老年耳聋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氧饱和度是预防和治疗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马银霞;张勋;王玲;于绍斌;田国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风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对64例住院确诊的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随访.结果脑出血急性期发生中风后癫痫率为24例(58.5%),脑梗塞急性期发生率为6例(26.1%),病灶多在颈内动脉供血区,以脑叶病变多见. 结论中风后癫痫以脑出血急性期发生率高,脑梗塞则以恢复期发生率高,病灶多在脑叶.其发病机理:急性期为脑水肿和代谢障碍,而恢复期多由于慢性病灶所致.
作者:高伟;赵晓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38岁,因口服1605一口(约10ml)1天入院.患者因生气后口服1605一口,半小时后被家人送当地县医院,立即给予彻底清水洗胃,反复静脉推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后,继续给予阿托品2mg每小时1次静脉推注,患者时有烦躁,1天后入我院急诊科.体检:体温38C,神志清楚,精神萎糜.周身皮肤干燥,双瞳孔等大,直径约3.5mm,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
作者:岳英丽;姚浩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法莫替丁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34例,加用法莫替丁20mg入壶,一日两次,持续5~7天.对照组31例,未用法莫替丁.结果治疗组34例中未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对照组31例中5例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Χ2=3.91,P<0.05).结论法莫替丁能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溃疡出血.
作者:赵鸿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提高对老年自发性气胸特点的认识,研究防治对策,对1985年~1999年期间住院老年气胸患者67例进行临床分析,并选同期住院青年气胸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结果两组张力性气胸、闭合性气胸及呼吸困难均具有差异性(P<0.05).老年组发病均有肺部疾病的基础.老年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肺复张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病死率、复发率高(P<0.05).结论老年气胸具有以下特点:(1)继发于其他肺病(COPD、肺结核等).(2)病情危重.(3)张力性气胸发生率高.(4)并发症严重,复发率高.(5)肺复张时间长,病死率高.(6)临床处理困难,宜采取小导管(动脉导管、导尿管)引流.
作者:刘瑞芳;张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