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来临,对中华消化杂志来说,带来了新的机遇。经上级批准,从2001年起改为月刊。自1981年中华消化杂志创刊已来,从季刊、双月刊发展为月刊,已走过了20个年头。杂志的成长,表明中国消化界在学术方面不断努力和创造的成就。回顾历史,自1980年成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以来,当时不过数百人而已,如今在大多数二级以上的医院均成立消化内科,有专科病房。每年有数百名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国内外消化病学术活动欣欣向荣,消化病的学术组织已发展成消化、肝病、内镜三个独立的分会,在消化病学分会内,还先后成立消化道激素、幽门螺杆菌及胃肠动力三个学组。去年,消化病学分会还被评为优秀学会之一。近,我们又加入了世界及亚太地区胃肠病学会,成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我们应该在消化病学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许国铭;夏维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新近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的尿素酶B亚单位(UreB)、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Hsp A)和空泡细胞毒素(Vac A)均是有效的抗原成分。由于Hp属微需氧菌,培养条件要求高,难以获得大量天然来源的Ure B,Hsp A,Vac A等成分。我们运用PCR技术克隆Hp hsp A基因,并构建载体对其进行序列分析。
作者:郭学青;邹全明;张卫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细胞内端粒长度的差异,以及细胞内DNA含量,探讨端粒行为异常、细胞内DNA含量与胃黏膜癌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Southern杂交分析细胞内端粒长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DNA含量。结果 在172例胃镜活检标本中,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伴0、1、2度肠化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胃癌组织的端粒长度,分别是(10.42±0.2)kb,(9.86±0.4)kb,(9.78±1.2)kb、(8.64±1.0)kb、(6.22±1.2)kb和(5.86±2.6)kb。45例胃癌手术标本结果 相似。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DNA含量,在胃镜活检标本中,正常胃黏膜,CSG,伴0、1、2度肠化的CAG和胃癌组织的异倍体DNA检出率分别为0、0、0、10.00%、12.50%6和33.33%6。45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结果 相似。异倍体细胞内端粒长度明显短于二倍体细胞,异倍体细胞中端粒长度与DNA指数呈负相关(r=-0.91,P<0.01),即端粒越短,DNA指数越高。结论 端粒长度从正常胃黏膜、不同程度肠化胃黏膜到癌变胃黏膜逐渐缩短。在正常胃黏膜和CSG中未检出异倍体DNA,从1度、2度肠化到癌变胃黏膜异倍体DNA检出率逐渐增高,而在异倍体细胞中端粒长度和DNA指数呈负相关。推测,可能存在端粒愈短,DNA扩增愈活跃。端粒缩短伴DNA指数增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先兆。
作者:何兴祥;王家;吴捷莉;袁顺玉;艾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各杂志编辑部: 为维护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本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尽管2篇文稿在文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以及在一种刊物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的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稿,应向有关期刊编辑部作出说明。(2)如1篇文稿已以全文方式在某刊物发表,除非文种不同,否则不可再将该文投寄给他刊。(3)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有无一稿两投问题。(4)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部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退稿,则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作者欲投他刊,应事先与该刊编辑部联系并申述理由。(5)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应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并仔细核对后再通知作者,在作出处理决定前请作者就此问题作出解释。期刊编辑部与作者双方意见发生分歧时,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后仲裁。(6)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择期在杂志中刊出其作者单位和姓名以及撤消该论文的通告;对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一切文稿,2年内将拒绝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000年9月29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肝硬化是常见疾病之一,约占住院患者1.22%,第一死亡原因是肝性脑病,而血氨增高又是诱发肝性脑病的重要因素[1]。近年来发现,幽门螺杆菌(Hp)在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而Hp在胃内会分解尿素产生大量的氨,这是否会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的上升,诱发肝性脑病?我们对此作了研究。
作者:方黎明;钱国胜;王跃进;章国华;姒建敏;高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潘托拉唑组(治疗组,简称潘组)和奥美拉唑组(对照组,简称奥组),其中潘组60例,应用潘托拉唑40 mg,1次/d;奥组58例,应用奥美拉唑20 mg,1次/d。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疗程4周,胃溃疡6周。停药后均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治疗期间每周随访1次,并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两组分别为91.7%和94.7%,胃溃疡的愈合率两组分别为91.7%和90.0%,P值均>0.05。各项症状的改善情况两组相仿(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 潘托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疗效与奥美拉唑相当,其不良反应很少,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质子泵抑制剂。
作者:上海潘托拉唑临床验证协作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呼气试验,即利用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氢气(H2)及/或甲烷(CH4)水平变化,进行生理及/或疾病研究的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胃肠与肝、胰功能的检测手段,已在我国消化病临床与科研领域被广泛应用,并证明其具有非创伤性、方便、灵敏及可靠等优点。为了进一步促进呼气试验的应用,中国呼气试验研究会与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00年10月6~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了我国首次呼气试验的学术交流会。来自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深圳、杭州,江苏与海南省等地的专家与代表,就呼气试验在我国的开展情况及今后工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学术探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3-D:CRT,亦称光子刀)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方法。我院从1998年7月开展了此项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简燕婷;智发朝;陈龙华;李彦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序列特异的DNA结合蛋白c-myc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并能诱导细胞凋亡。反义c-myc RNA,采用c-myc基因含有起始密码子的第二外显子及其两侧部分内含子序列,共1.53kb片段构建而成,具有抑制c-myc表达的作用[1]。本研究以腺病毒介导,胃癌细胞系作为靶细胞,研究反义c-myc的抑癌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陈洁平;徐采朴;林晨;张雪艳;付明;隗月;吴旻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编者按:自1994年至今,本刊先后举办临床药理、分子生物学基础、免疫诊断技术、胃肠激素及肝脏疾病等医学基础与临床的系列讲座,深受广大消化界同道的欢迎。临床医师迫切希望了解有关消化疾病研究新进展的动态,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关于胰腺疾病的研究和临床方面,近几年有了许多新的成就,为此,我们组织了有关专家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等内容,以专题报告形式,撰写成系列讲座,供读者参考。
作者:王兴鹏;龚自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实验,通过对肝纤维化家兔部分性胃肠外营养后的肝脏组织学对照研究证实,运用部分性胃肠外营养对肝脏的纤维化有一定的逆转作用,且发现血清转铁蛋白是监测家兔肝纤维化的可靠指标之一。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欣;王毓明;陈建华;皇甫照;郑家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症状群,包括轻重不一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适、腹胀、腹痛、早饱、嗳气等,同时经胃镜、B超等仔细检查未发现有溃疡或仅有慢性胃炎。疏肝健胃方为我院消化科治疗FD的一个常用方药,临床疗效较好,本研究就疏肝健胃方对大鼠血浆胃动素及胃组织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作了初步观察,以进一步明确本方治疗FD临床获效的原因。
作者:方盛泉;朱生梁;黄蔚;王晓素;韩志芬;金若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多潘立酮(商品名:吗丁啉)是一种合成的苯丙咪唑类衍生物,结构上与丙基甲酮苯基相似。它是一种具有抗呕吐作用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多潘立酮作用于血脑屏障外的化学受体触发区,因此几乎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多潘立酮选择性阻断多巴胺2(DA2)受体,主要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由于DA2受体也同样是胃肠道的主要受体,因此DA2受体拮抗剂可减少多巴胺介导的胃平滑肌松弛。在胃肠道中,多潘立酮作为一种促动力药,能增加消化道的动力。
作者:郭建强;谷成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比较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前后胰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雨蛙肽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前后6、24、48、72、96 h处死大鼠。同时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胰腺组织TGF-β1mRNA表达,核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及Lowry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 胰腺炎诱导后血清淀粉酶上升,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诱导后6 h,未见TGF-β1mRNA表达。TGF-β124 h后出现表达,72 h时达高峰。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6 h即可检测到TGF-β1表达,且24 h、48 h时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显著增强,并于24 h时达大值。同时胰腺炎诱导后72 h,DNA合成显著下降,治疗后96 h DNA合成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 h总蛋白含量下降,治疗后48 h总蛋白含量有明显增高,至96 h达高峰。结论 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急性胰腺炎促进胰腺再生,可能是通过诱导TGF-β1基因表达增强,促进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增加胰腺DNA合成和蛋白含量,从而加速胰腺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作者:袁耀宗;楼恺娴;龚自华;涂水平;翟祖康;徐家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清除与否与胃黏膜病理转归的关系。方法 191例Hp感染的胃炎或溃疡病患者分别随机给予抗Hp或非抗Hp治疗,1年后复查胃镜,病理分型根据悉尼系统。结果 191例患者中,慢性炎症1年后的炎症程度较1年前减轻(P<0.05),其中萎缩和肠化生的程度也较前减轻(P<0.05),但活动性炎症程度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1年后胃镜复查有无Hp清除分为两个队列,Hp清除列有107例,Hp未清除列有84例。Hp清除列较未清除列1年后慢性炎症程度轻(P<0.05),活动性炎症者少(P<0.05)。对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治疗分层后发现,Hp清除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总是较Hp未清除者轻(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Hp感染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关系较为密切。Hp清除有利于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减轻。
作者:刘天舒;王吉耀;陈世耀;乐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幽门螺杆菌(Hp)已被公认为是慢性胃炎一个重要的致病原因。目前,病理检验本病一般采用三张切片,分别染色,观察组织炎症、肠上皮化生和Hp感染情况。既耗材料试剂,又费时间,且不便于观察病变彼此间关系。我们将三种染色同时在一张切片上进行,建立了一种三重染色方法,供临床和相关科研单位应用。
作者:余俐;暴菊英;彭杰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许多研究表明,Barrett食管(BE)是一种癌前病变,与食管腺癌密切相关。相对正常人群而言,BE转变为食管腺癌的机会高出30~125倍。目前认为,食管下端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代替,无论化生的是胃上皮、小肠上皮,还是大肠上皮,都可以定义为BE,就其柱状上皮的长度及大体形态,Barrett上皮化生>3cm称为长段型BE(Long segment BE,LSBE),<3cm称短段型BE(Short segment BE,SSBE),也有呈舌状、星状和岛状分布,而长段型BE发展为异型增生和癌变的概率大于短段型,舌状、星状和岛状病变极少癌变。
作者:厉有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添加生长激素(rhGH)及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PN)对短肠大鼠残存小肠代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按2×2析因实验方案,将SD大鼠随机分成STD、Gln、rhGH及rhGH+Gln组,建立PN短肠动物模型。PN 6 d后行小肠黏膜形态学检查,并行细胞增殖核心抗原(PCNA)测定、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的Northern b1ot测定。结果 rhGH+Gln组残余小肠黏膜形态学上呈显著代偿表现。析因分析表明,rhGH与Gln间存在协同作用(P<0.01)。其PCNA表达显著高于rhGH、Gln与STD组,分别为24.95±3.93、19.28±3.25、17.27±3.38与8.37±2.23(P<0.01);凋亡指数显著降低,分别为5.68±2.07、8.06±2.33、10.00±2.24及22.32±3.84(P<0.01);小肠IGF-1 mRNA表达在rhGH+Gln组显著高于rhGH、Gln及STD组,分别为0.73±0.05、0.62±0.04、0.51±0.04及0.41±0.22(P<0.05)。结论 rhGH与Gln通过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与抑制其凋亡,协同促进短肠大鼠残存小肠代偿,小肠IGF-1在二者协同作用的发挥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
作者:顾岩;吴肇汉;谢建新;左焕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抗体的测定,主要用于Hp感杂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对其与胃癌相关性研究较少。我们对血清及胃液中Hp IgG抗体与胃癌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马强;张振书;任登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病变标本的抑癌基因p53与p16蛋白表达,分析其在胆囊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全志伟;王建军;施伟斌;张忠德;张文竹;殷敏智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