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生长激素与谷氨酰胺协同促进短肠大鼠小肠的代偿

顾岩;吴肇汉;谢建新;左焕琛

关键词:生长激素, 谷氨酰胺, 小肠
摘要:目的 研究添加生长激素(rhGH)及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PN)对短肠大鼠残存小肠代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按2×2析因实验方案,将SD大鼠随机分成STD、Gln、rhGH及rhGH+Gln组,建立PN短肠动物模型。PN 6 d后行小肠黏膜形态学检查,并行细胞增殖核心抗原(PCNA)测定、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的Northern b1ot测定。结果  rhGH+Gln组残余小肠黏膜形态学上呈显著代偿表现。析因分析表明,rhGH与Gln间存在协同作用(P<0.01)。其PCNA表达显著高于rhGH、Gln与STD组,分别为24.95±3.93、19.28±3.25、17.27±3.38与8.37±2.23(P<0.01);凋亡指数显著降低,分别为5.68±2.07、8.06±2.33、10.00±2.24及22.32±3.84(P<0.01);小肠IGF-1 mRNA表达在rhGH+Gln组显著高于rhGH、Gln及STD组,分别为0.73±0.05、0.62±0.04、0.51±0.04及0.41±0.22(P<0.05)。结论  rhGH与Gln通过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与抑制其凋亡,协同促进短肠大鼠残存小肠代偿,小肠IGF-1在二者协同作用的发挥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
中华消化杂志相关文献
  • 第一讲慢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

    编者按:自1994年至今,本刊先后举办临床药理、分子生物学基础、免疫诊断技术、胃肠激素及肝脏疾病等医学基础与临床的系列讲座,深受广大消化界同道的欢迎。临床医师迫切希望了解有关消化疾病研究新进展的动态,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关于胰腺疾病的研究和临床方面,近几年有了许多新的成就,为此,我们组织了有关专家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等内容,以专题报告形式,撰写成系列讲座,供读者参考。

    作者:王兴鹏;龚自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部分肠外营养对炎症性肠病作用的研究

    炎症性肠病(IBD)易发生营养不良,作为治疗手段,营养支持与药物、手术等具有同等重要性。国外多采用全肠外营养(TPN)或全肠内营养(TEN)或TPN-TEN阶段疗法[1,2]。但TPN并发症较多,费用较高,而TEN受肠道吸收功能及要素膳食的适口性影响。本文研究了含脂肪乳剂的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PPN)对IBD患者人体测量指标与血清蛋白的影响,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施先艳;肖建群;易季云;朱尤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重组生长激素与谷氨酰胺协同促进短肠大鼠小肠的代偿

    目的 研究添加生长激素(rhGH)及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PN)对短肠大鼠残存小肠代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按2×2析因实验方案,将SD大鼠随机分成STD、Gln、rhGH及rhGH+Gln组,建立PN短肠动物模型。PN 6 d后行小肠黏膜形态学检查,并行细胞增殖核心抗原(PCNA)测定、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的Northern b1ot测定。结果  rhGH+Gln组残余小肠黏膜形态学上呈显著代偿表现。析因分析表明,rhGH与Gln间存在协同作用(P<0.01)。其PCNA表达显著高于rhGH、Gln与STD组,分别为24.95±3.93、19.28±3.25、17.27±3.38与8.37±2.23(P<0.01);凋亡指数显著降低,分别为5.68±2.07、8.06±2.33、10.00±2.24及22.32±3.84(P<0.01);小肠IGF-1 mRNA表达在rhGH+Gln组显著高于rhGH、Gln及STD组,分别为0.73±0.05、0.62±0.04、0.51±0.04及0.41±0.22(P<0.05)。结论  rhGH与Gln通过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与抑制其凋亡,协同促进短肠大鼠残存小肠代偿,小肠IGF-1在二者协同作用的发挥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

    作者:顾岩;吴肇汉;谢建新;左焕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生长抑素类似物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改变的研究

    目的 观察比较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前后胰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雨蛙肽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前后6、24、48、72、96 h处死大鼠。同时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胰腺组织TGF-β1mRNA表达,核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及Lowry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 胰腺炎诱导后血清淀粉酶上升,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诱导后6 h,未见TGF-β1mRNA表达。TGF-β124 h后出现表达,72 h时达高峰。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6 h即可检测到TGF-β1表达,且24 h、48 h时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显著增强,并于24 h时达大值。同时胰腺炎诱导后72 h,DNA合成显著下降,治疗后96 h DNA合成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 h总蛋白含量下降,治疗后48 h总蛋白含量有明显增高,至96 h达高峰。结论 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急性胰腺炎促进胰腺再生,可能是通过诱导TGF-β1基因表达增强,促进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增加胰腺DNA合成和蛋白含量,从而加速胰腺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作者:袁耀宗;楼恺娴;龚自华;涂水平;翟祖康;徐家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部疾病的病理变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清除与否与胃黏膜病理转归的关系。方法  191例Hp感染的胃炎或溃疡病患者分别随机给予抗Hp或非抗Hp治疗,1年后复查胃镜,病理分型根据悉尼系统。结果  191例患者中,慢性炎症1年后的炎症程度较1年前减轻(P<0.05),其中萎缩和肠化生的程度也较前减轻(P<0.05),但活动性炎症程度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1年后胃镜复查有无Hp清除分为两个队列,Hp清除列有107例,Hp未清除列有84例。Hp清除列较未清除列1年后慢性炎症程度轻(P<0.05),活动性炎症者少(P<0.05)。对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治疗分层后发现,Hp清除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总是较Hp未清除者轻(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Hp感染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关系较为密切。Hp清除有利于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减轻。

    作者:刘天舒;王吉耀;陈世耀;乐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部分性胃肠外营养对肝纤维化家兔血清转铁蛋白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对肝纤维化家兔部分性胃肠外营养后的肝脏组织学对照研究证实,运用部分性胃肠外营养对肝脏的纤维化有一定的逆转作用,且发现血清转铁蛋白是监测家兔肝纤维化的可靠指标之一。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欣;王毓明;陈建华;皇甫照;郑家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多潘立酮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多潘立酮(商品名:吗丁啉)是一种合成的苯丙咪唑类衍生物,结构上与丙基甲酮苯基相似。它是一种具有抗呕吐作用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多潘立酮作用于血脑屏障外的化学受体触发区,因此几乎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多潘立酮选择性阻断多巴胺2(DA2)受体,主要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由于DA2受体也同样是胃肠道的主要受体,因此DA2受体拮抗剂可减少多巴胺介导的胃平滑肌松弛。在胃肠道中,多潘立酮作为一种促动力药,能增加消化道的动力。

    作者:郭建强;谷成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疏肝健胃方对大鼠血浆胃动素及胃组织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症状群,包括轻重不一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适、腹胀、腹痛、早饱、嗳气等,同时经胃镜、B超等仔细检查未发现有溃疡或仅有慢性胃炎。疏肝健胃方为我院消化科治疗FD的一个常用方药,临床疗效较好,本研究就疏肝健胃方对大鼠血浆胃动素及胃组织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作了初步观察,以进一步明确本方治疗FD临床获效的原因。

    作者:方盛泉;朱生梁;黄蔚;王晓素;韩志芬;金若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Barrett食管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许多研究表明,Barrett食管(BE)是一种癌前病变,与食管腺癌密切相关。相对正常人群而言,BE转变为食管腺癌的机会高出30~125倍。目前认为,食管下端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代替,无论化生的是胃上皮、小肠上皮,还是大肠上皮,都可以定义为BE,就其柱状上皮的长度及大体形态,Barrett上皮化生>3cm称为长段型BE(Long segment BE,LSBE),<3cm称短段型BE(Short segment BE,SSBE),也有呈舌状、星状和岛状分布,而长段型BE发展为异型增生和癌变的概率大于短段型,舌状、星状和岛状病变极少癌变。

    作者:厉有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人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新近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的尿素酶B亚单位(UreB)、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Hsp A)和空泡细胞毒素(Vac A)均是有效的抗原成分。由于Hp属微需氧菌,培养条件要求高,难以获得大量天然来源的Ure B,Hsp A,Vac A等成分。我们运用PCR技术克隆Hp hsp A基因,并构建载体对其进行序列分析。

    作者:郭学青;邹全明;张卫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咪唑安定在内镜检查、治疗中的应用

    接受内镜检查或治疗时,患者常会有明显的不适感(咽部不适、恶心、疼痛等),甚至躁动,难以合作,给操作与诊断带来困难。适当给予镇静药物可使患者的耐受性提高,配合良好,并产生遗忘作用,即处于一种无焦虑状态。本实验,探讨咪唑安定用于内镜检查治疗中镇静的适剂量。

    作者:金珏;于布为;袁耀宗;吴云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34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原因不明的主要侵犯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炎症。北京协和医院自1974年1月至1984年1月经结肠镜检查的1 428例患者中,仅检出80例溃疡性结肠炎,远较欧美等国为少[1]。但近年明显增多,值得引起重视。本文总结23年中我院346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国人UC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利华;方秀才;潘国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胆囊收缩素对胰腺生理及病理生理的调节作用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是美国学者Ivy和Oldberg于1928年从小肠提取物中发现的第三个胃肠激素,具有促进胆囊排空的作用。1945年英国学者发现第四个胃肠激素——促胰酶素(Pancreozmin,PZ)。20世纪60年代,瑞典学者Viktor Mutt研究认为,胆囊收缩素和促胰酶素系同一多肽激素,故曾命名为CCK-PZ[1],目前均称为CCK。CCK是研究广泛的胃肠激素之一,它广泛存在于体内许多部位,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息肽。除具有经典的循环激素活性外,在哺乳动物,它还是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及顶体肽。CCK可通过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和精子分泌等形式调节多种细胞功能。

    作者:唐承薇;韩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胃嗜酸性肉芽肿并霉菌感染一例

    患者男,43岁,农民。于1999年7月24日,因上腹痛伴黑便3 d,呕血2次入院。既往有胃病史,3 d前无诱因的出现上腹痛,以钝痛为主,自诉解黑便3 d,1次/d,量不多;入院当日呕血2次,咖啡色,量约100 ml。起病后曾在当地医院口服西米替丁治疗,无效。体检:体温36.5℃,脉搏78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5/9 kPa,心肺(-),腹平软,肝脾未及,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3 g/L,红细胞3.86×1012/L,白细胞12.8×109/L,血小板220×109/L,血沉10 mm/h,肝、肾功能无异常。胃镜检查:胃体小弯侧可见一4 cm×4cm左右的巨大溃疡,底附污秽苔,周边边界清楚,呈堤状。病理检查:胃嗜酸性肉芽肿并霉菌感染。 经内科保守治疗1周,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胃小弯侧见有一4 cm×4 cm溃疡,穿透胃壁,与胰腺黏连。行胃溃疡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大体标本病理检查与上次相同。 讨论胃嗜酸性肉芽肿过去认为是少见病,合并霉菌感染更为少见。随着胃镜的普及,近年来报道较多。目前,对胃嗜酸性肉芽肿的病因还不明确,有人推测本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而霉菌性胃炎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患者为一中年农民,既往无其它疾病史,可能的原因是胃嗜酸性肉芽肿的生长破坏了胃黏膜的壁细胞,使胃酸分泌减少,从而形成了霉菌在胃内生长的条件,导致了胃霉菌感染。

    作者:刘冰;杨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清及胃液中幽门螺杆菌IgG抗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抗体的测定,主要用于Hp感杂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对其与胃癌相关性研究较少。我们对血清及胃液中Hp IgG抗体与胃癌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马强;张振书;任登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抑癌基因p53与p16在胆囊癌的表达及意义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病变标本的抑癌基因p53与p16蛋白表达,分析其在胆囊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全志伟;王建军;施伟斌;张忠德;张文竹;殷敏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医会编字(2000)第83号

    各杂志编辑部: 为维护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本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尽管2篇文稿在文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以及在一种刊物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的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稿,应向有关期刊编辑部作出说明。(2)如1篇文稿已以全文方式在某刊物发表,除非文种不同,否则不可再将该文投寄给他刊。(3)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有无一稿两投问题。(4)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部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退稿,则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作者欲投他刊,应事先与该刊编辑部联系并申述理由。(5)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应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并仔细核对后再通知作者,在作出处理决定前请作者就此问题作出解释。期刊编辑部与作者双方意见发生分歧时,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后仲裁。(6)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择期在杂志中刊出其作者单位和姓名以及撤消该论文的通告;对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一切文稿,2年内将拒绝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000年9月29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并左下肢髂股静脉血栓一例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肠外并发症较多,如骨关节病、皮肤病变、眼病和肝脏疾病等,下肢深静脉血栓较少见,现报告一例。 患者男,38岁。因反复脓血便4年,加重1周于2000年4月6日入院。以往无心、肺及糖尿病史。入院后结肠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重度活动期。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12.9×109/L、血小板292.2×109/L,凝血酶原时间11.2 s,血沉65 mm/h。经激素治疗症状未见缓解。4月10日突然出现左下肢肿胀、疼痛,Homan征(±),排黏液血便,次数增多(13次/24 h),体温38.5℃,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左髂股静脉血栓。给予抬高患肢,局部按摩,同时加用尿激酶10万U,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由患侧肢体滴入),肝素钠25 mg,皮下注射(2次/d),阿斯匹林、潘生丁各25 mg,3次/d,1周后左下肢肿胀消失,B超检查血栓溶解,并且腹泻症状明显减轻,便血消失。

    作者:李军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第一届全国呼气试验临床应用与研究学术交流会纪要

    呼气试验,即利用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氢气(H2)及/或甲烷(CH4)水平变化,进行生理及/或疾病研究的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胃肠与肝、胰功能的检测手段,已在我国消化病临床与科研领域被广泛应用,并证明其具有非创伤性、方便、灵敏及可靠等优点。为了进一步促进呼气试验的应用,中国呼气试验研究会与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00年10月6~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了我国首次呼气试验的学术交流会。来自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深圳、杭州,江苏与海南省等地的专家与代表,就呼气试验在我国的开展情况及今后工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学术探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3-D:CRT,亦称光子刀)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方法。我院从1998年7月开展了此项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简燕婷;智发朝;陈龙华;李彦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