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明;李素贞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多数继发于手术后,由于疾病、手术创伤导致机体消耗,加之部分病人术后制动等因素,其治疗上有一定特殊性.我院自1995年-2002年共诊治此类病人60例,其中以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单纯抗凝溶栓治疗30例,两组治疗对比结果如下.
作者:郭兆金;邵建东;张永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挫伤多发生于车祸及其他急性外伤,由于创面污染严重,皮肤缺损,伤口愈合期长且感染率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院门诊换药室于2002年1月至2003年2月对58例挫伤患者的创面使用贝复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芳;郭兰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发生于食管的恶性黑色素瘤罕见.1906年Baur首次报道该病以来,国内已有数十例报道.临床上该病术前易误诊,治疗意见亦有分歧.现报告我院自1977年9月-2003年3月收治的3例病人,并结合文献对该病临床诊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高学军;张庆广;王玉玖;刘洪建;李伟;陈茂华;张连国;田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胫骨下段骨折,传统的钢板内固定跟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效果不佳,目前尚无理想的固定物.我院1998年6月-2001年10月交锁髓内钉及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下段骨折49例,随访6~24个月,疗效满意.
作者:顾保清;于锡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由滑膜细胞合成,是关节液的主要成分,在滑膜关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自1999年始应用透明质酸钠行颞下颌关节上腔注射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对照研究.
作者:卜祥斌;张俊;崔东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其对UAP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UAP病人163例,所有病人接受强化药物治疗,随机分到罗红霉素组的病人自入院当天起给予罗红霉素150 mg,每日3次,疗程为30 d.结果:治疗30 d后CRP、FG水平在罗红霉素组明显下降(P<0.05),90 d时下降更明显(P<0.01);UAP罗红霉素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罗红霉素治疗组良好控制率87.6%,常规治疗组7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罗红霉素组3个月内AMI、死亡、被迫介入治疗、UAP复发率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红霉素抗炎治疗明显降低炎性标志物水平,同时也明显改善UAP的近期预后.
作者:崔家玉;高慧芳;孙蕙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也是给药的主要途径,因年龄及病情的差异,所需的液体量各不相同,目前我院自制的液体规格有每瓶100 mL、250 mL及500 mL三种,远不能满足儿科临床输液的需要,必须根据患儿之所需,将多余液体排掉,这既增加了工作量及污染机会,又造成了大量液体的浪费.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李永珍;刘素萍;张瑞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腰痛伴右臀部、下肢疼痛1年余加重1个月,于1999年4月12日经右侧开窗行L4/L5椎间盘摘除术,术后刀口愈合I/甲,腰腿疼痛消失,术后1个月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一周后感冒一次,在当地肌注洁霉素后逐渐出现腰痛,放射至双侧髋部,卧床休息可减轻,于1999年6月1日来我院检查:
作者:杨兆新;王本胜;黄兰昌;许永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隐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10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及MRI检查,10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及胸椎、腰椎.结果:本组25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CT检查10例亦无明显骨折征象,仅见骨小梁结构较乱,周围软组织肿胀;MRI检查25例显示隐性骨折呈现长T1、短T2或不规则状线形异常信号,其周围可见不规则长T2骨挫伤水肿异常高信号影,均伴有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异常信号.结论:MRI能早期诊断骨隐性骨折,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线检查无阳性征象者行MRI检查应为佳检查手段.
作者:吴立德;张晓;马吉伟;于台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宽 QRS 心动过速是指 QRS 间期≥0.12 s的心动过速,它包含了发病机制、起源部位及治疗原则均不相同的心动过速,即室性心动过速(VT)、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原有的一侧束支阻滞、SVT 伴间歇出现的束支阻滞(功能性束支阻滞)、SVT 伴室内差异传导、SVT 伴房室旁道及结室旁道.此外植入 DDD 起搏器的患者,少数可能由于室性早搏、对心房感知功能不足等原因而诱发以起搏器为媒介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作者:高鹏亮;张贞美;马建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β-内啡肽在脑出血时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脑出血患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脑出血患者急性期β-内啡肽含量显著升高(P<0.001).结论:β-内啡肽对脑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长福;安国花;赵冬梅;王桂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水痘是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我们采用西米替丁治疗水痘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云明;李素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即经腹小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8月实施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48例为经腹小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53例为经典子宫全切术.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不增高术中出血及术后病率.结论:经腹小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较为优越的手术方式.
作者:管东东;吕耀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螺旋CT中耳仿真内镜的检查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及15例耳部流脓、耳部外伤、外耳道闭锁和听力下降的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层厚1 mm,螺距1.0~1.5,对两侧颞骨用高分辨骨算法小视野重建,重建间隔0.2~0.3 mm,利用 Navigator 软件对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中耳仿真内镜图像.结果:螺旋CT中耳仿真内镜能清楚显示外耳道以及中耳腔内、外、前、后内表面,还可从不同角度观察听骨链,但是不能区分内表面密度差异.结论:螺旋CT中耳仿真内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中耳的结构,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马吉伟;徐永通;宋振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笔者就我院2001年3月-2002年3月收治的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简要分析.
作者:赵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有密切联系.控制和根除HP后,溃疡愈合率提高,且复发率显著降低.现就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用药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艺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腺苷是体内重要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对心脏功能有多方面的作用.近年来,通过对腺苷的生理效应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发现腺苷在心肌保护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燕振中;周其文;崔宝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7-2002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外伤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0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万绍杰;王运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腹腔镜手术是近十几年来在外科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技术,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内脏干扰轻、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无大的手术疤痕等优点,但亦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内脏热损伤、腹内压增高、腹腔内脏血流变化、皮下气肿、气胸、气体栓塞、高碳酸血症、肩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本文就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综述如下.
作者:徐秀杰;李雪梅;陈强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自体移植小肠粘膜ATP酶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幼猪自体小肠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再灌注期间静脉滴注L-精氨酸150 mg/kg.观察再灌注24、48及72 h时肠粘膜Na+-K+-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术后48 h,实验组术后72 h肠粘膜Na+-K+-ATP酶活性较正常对照值明显增高;假手术组术后72 h较24、48 h,术后48 h较24 h的肠粘膜Na+-K+-ATP酶活性值显著增高.实验组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间各时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幼猪小肠冷缺血再灌注操作后肠粘膜ATP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应用L-精氨酸并未明显增加ATP酶的活性.应用L-精氨酸预防移植小肠再灌注损伤粘膜的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兴华;张元德;傅文政;刘希杰;傅廷亮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