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荣;王俊荣;王丽;王吉昌;李素英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急、危重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后,气管内套管消毒是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上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方法多种多样,为寻找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选用煮沸消毒法、0.1%新洁尔灭消毒法、0.5% 84消毒法、0.25%碘伏消毒法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作者:侯佃臻;吕晶;王欣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60 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入院后50 d做临床疗效评定.对照组仅给常规治疗.结果初治黄芪组总有效率54.3%,对照组23.5%;复治黄芪组总有效率46.7%,对照组21.7%(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王俊荣;吕长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其中7~11个月者20例,1~2岁者5例,3~7岁者13例,体重7~20 kg,手术时间4~6 h.常规禁饮食4~6 h,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3~5 mg/kg,阿托品0.02 mg/kg.肌注氯胺酮5 mg/kg作基础麻醉后,经腰3~4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头向置管3.0 cm.所用药物为1%~1.5%利多卡因,用量为8~10 mg/kg.术中为防止牵拉反应,将哌替啶100 mg加氟哌啶5 mg混合稀释到20 ml按手术要求静注,剂量以哌替啶0.5~1 mg/kg为宜,术中如发现肢动,再辅以氯胺酮1~2 mg/kg静注.常规面罩吸氧,连续监测SPO2、HR及无创血压.全组麻醉效果满意,SPO2均维持在98%以上,无意外及并发症发生.
作者:孙凤英;王建波;史文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为肺梗死.肺栓塞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美国每年新发生肺栓塞65万人,占心血管疾病的第3位,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1].我国该病也相当多,但由于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导致诊断率低,误诊率高[2].下面结合本人于2000年8月至2001年3月在外院进修期间遇到的12例肺栓塞病人浅谈一下诊治体会.
作者:胡顺玲;樊泽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了降低伤口的感染率,我院自1998年5月-2001年2月在清创术中加用碘伏液处理伤口100例,并与同期常规处理的100例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00例,男162例,女38例;年龄1~65岁,平均年龄36.3岁.其中上肢损伤108例,下肢损伤53例,面部损伤9例,面部合并上肢损伤10例,面部合并下肢损伤4例,上肢合并下肢损伤14例,面部及上下肢同时损伤2例.200例中合并肌腱断裂64例,合并四肢骨骨折36例,均为污染伤口.将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年龄、性别、一般情况、伤情、损伤部位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因素,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作者:王希水;韩艳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单发性假瘤的临床X线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手术切除、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证实的24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X线胸片及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4例肺炎性假瘤中,79%(19/24)的肿块位于肺的外周,贴近胸膜面可伴有胸膜肥厚;75%(18/24)的肿块边缘光滑规整,其内密度均匀;67%(8/12)CT增强值大于60 Hu;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定性诊断率为90%(10/11).结论:X线胸片和CT是诊断肺炎性假瘤的主要方法,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定性诊断率高,可作为组织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魏可煌;杨洪志;牛俊娈;刘玉元;马玉红;李泽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前常用的胃癌FAM化疗方案中阿霉素对心脏有一定毒性,易引起心肌损伤.我们对32例胃癌化疗患者同时服用六君子汤,以探讨六君子汤对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
作者:李辉;赵登贤;毛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随着结核发病率的回升,肝硬化病人中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由于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易被误诊.现将本科近3年收治及由外院转入首诊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癌性腹水,后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者11例分析如下.
作者:周芳;吕其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TT病毒是继甲-庚型肝炎病毒后新近发现的又一种肝炎相关病毒[1].其在肝病患者、血液透析者、静脉药瘾者及职业供血者血清中都有较高的检出率[2,3],但其在肝组织中的检测鲜见报道.为明确TT病毒的致病性及嗜肝性,我们采用套式PCR对54例肝病患者肝组织及血清进行了TTV-DNA检测,现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孙长华;陈步凤;李志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广谱抗生素,品种很多,常用者有30多种,其主要特点是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过敏反应少,对酶比较稳定,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不合理应用现象也经常出现.笔者根据各代药物的抗菌谱、作用特点、体内分布、联合用药等方面给予分析,旨在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刘呈华;王树诚;丁长玲;李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83-1994年我们用CO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近万例,对重度宫颈糜烂一次治愈率仅为74%.1995年开始,随机选取101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CO2激光并药物和单用CO2激光进行对比观察,经复查和随访3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耀坤;鞠胜芝;赵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不明原因不育症子宫内膜组织学、血清抗精子抗体和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原发性不育症和对照组34例子宫内膜行常规制片确定组织学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标记HSP70和HSP90 α在子宫内膜标本中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HSP 70阳性表达在原发性不育症子宫内膜标本为65.3%,对照组中为44.1%,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患者为81.3%,阴性患者为29.7%,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HSP90 α阳性表达在原发性不育症子宫内膜标本为54.2%,对照组中为47.1%,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患者为68.8%,阴性患者为24.3%,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HSP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仅孕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不育症患者子宫内膜HSPs的高表达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应激反应.如应用HSPs抑制剂抑制其合成,从而抑制HSPs基因的表达,进而可能为原发性不育症的治疗开辟一种新途径.
作者:张祥盛;韩玉贞;李冰;张燕;吴淑华;张树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男,12岁,学生.20 d前因左上第二乳磨牙根尖炎并松动而疼痛,在当地诊所行左上颌第二乳磨牙拔牙术.术后第5天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且呈进行性加重,而于2001年5月24日到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查体:T37℃,神志清楚,肢体活动正常.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左侧乳突、翼颌间隙、颞颌关节呈弥漫性感染;无骨质破坏,骨小梁完整.经积极抗炎、止痛等治疗,患者头痛、呕吐等症状得以控制,住院10 d带药出院.2个月后复查头颅核磁共振,病灶消失.
作者:李新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哮喘患者应用卡提素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总IgE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该药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健康人、50例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OKT3、OKT4、OKT8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总IgE水平.结果:用药后哮喘患者OKT4细胞减少,OKT8细胞增多,致使T4/T8比值降低,P<0.05.健康人血清总IgE(302.1±33.2)IU/ml,哮喘患者治疗前(866.8±89.6)IU/mL,治疗后(784.3±80.2)IU/ml,经t检验,哮喘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提素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辅助细胞增强T抑制细胞功能来产生作用的.
作者:孙英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1987年7月-2001年7月我院共收治孟氏骨折27例,21例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6~63岁,平均年龄28.8岁;左侧8例,右侧13例.致伤原因:跌伤7例,机器绞伤6例,重物砸伤2例,硬物击伤4例,碾压伤2例.伤后就诊时间:3周内者12例,3周~3个月者8例,1年者1例.合并伤:肱骨外髁骨折2例,桡神经损伤3例,桡骨骨折3例.
作者:王延德;张双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农民.因头痛半年,伴颈项痛1个月,左上肢活动不灵10d,于2000年9月10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症状时轻时重,重时服去痛片治疗.
作者:张英丽;王传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金属从稀酸中置换出氢气时,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的金属质量间存在定量关系.用已知准确质量的金属镁条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测出被置换出氢气的体积,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镁与氢气置换时的定量关系,便可计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即摩尔质量.但是学生的实验结果一直不理想,相对误差接近2%,甚至更大.为了降低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从参加反应镁条的质量、连接管长度、反应前测量气管内的液面位置等方面进行探索,得出测定镁相对原子质量的佳条件.
作者:高宗华;沈云修;付彩霞;马丽英;荣先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B超是一种经济、实用、无损伤的检查手段.由于人体各组织的密度不同,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声阻抗.当入射的超声波进入相邻的两种组织或器官时,就会出现声阻抗差,当差值>0.1时,通过这两种组织的交界面上的超声波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因而当声波穿过时,在两种组织之间形成了声学界面,不同组织又表现出不同的回声[1].根据不同回声超声仪可以检测出某些肌腱、韧带、关节软骨及某些骨的病变,这是诊断骨科疾患的重要辅助手段,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作者结合国内外的新研究,对其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作如下综述.
作者:孟治国;周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许多强大生物学效应的内源性多肽.近研究发现,某些炎症性细胞因子有促进心室重构和负性肌力作用,影响心肌代谢,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不全[1,2].笔者测定了6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并与临床心功能参数作相关分析,探讨其在CHF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于光禄;李跃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冠脉内支架置入是冠脉成形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其适应证的不断扩大,进一步了解支架早期和长期的生物相容性是非常必要的.以下从支架的材料、设计、涂层以及生物可降解支架和放射源支架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一简要的讨论.
作者:孟猛;马建群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