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全宝
为进一步了解我园乙肝疫苗全程注射的儿童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情况,我们对1995年9月-1999年9月在滨州医学院幼儿园入托的3 14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在3 146名幼儿中,抗-HBs阳性者2 232人,占受检儿童的71.0%.其中男童1059人,占70.6%,女童1137人,占71.3%.
作者:苏春芳;彭新国;郭峥;王爱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手术在达到治疗效应的同时,也与感染及其它伤害性刺激一样,对机体稳态构成破坏,引起免疫内分泌系统等各方面的变化.白介素-6(IL-6)是机体急性应激反应中敏感、重要的一种标志物及介导物[1].笔者通过观察腹部手术中IL-6、内皮素(ET)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揭示手术对机体内在的损伤.
作者:张加林;沙树贞;南芳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梅尼埃病为膜迷路积水所致,其特点是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恶心呕吐.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而儿童期发病者较少见,笔者于1999年发现家族性梅尼埃病一家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丽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血糖测定的实验室方法很多,目前我们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AP法)和手握式血糖仪测定.我们以质控血清作了平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极为常见,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们应用彩超高频探头对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主要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以达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之目的.
作者:卢洪涛;赵跃青;解朝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院内延迟时间及不同治疗时间的治疗效果,探讨缩短病人院内延迟时间的方法及溶栓治疗的有效时间窗.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急诊溶栓组经CT或MRI确诊后立即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溶栓组则在住院后进行.结果:急诊溶栓组病人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58 min,发病6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9例(47.5%);住院溶栓组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120 min,发病6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2例(30%).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6~48 h内溶栓仍有效.结论: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缩短院内延迟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姜秀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蝶鞍区范围小、结构多、毗邻关系复杂,且是疾病的多发部位.随着CT、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及其分辨率的提高,鞍区更多的结构和病变得以显示和诊断.如冠状薄层高分辨率CT及MRI均能直接显示垂体,发现垂体微腺瘤.但蝶鞍区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变异较大,给断层影像诊断增加了困难.因此,研究和学习蝶鞍区局部解剖和断层解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寻航;王靖;高凤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前,单纯肥胖症为世界范围内受关注的营养性疾病之一,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呈上升趋势[1,2].它不仅极大程度地危害着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还是成人期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引起足够认识.笔者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栾绪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愈来愈多的糖尿病(DM)患者并发有心血管疾病.但是,DM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还不十分清楚.DM常并发血浆脂蛋白的产生及清除紊乱,血脂异常也可能是Ⅱ型DM的原发病理生理改变.DM血脂异常常见于Ⅱ型DM,是可治疗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作者:于苏国;孙吉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含量变化,阐明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将40例HIE患儿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采用酶免法和比色法测定其急性期、恢复期血浆ET和NO含量,设15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期中、重度组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恢复期轻、中度组降至正常水平,而重度组仍保持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急性期患儿血浆NO含量变化规律与ET相似,而恢复期轻、中、重度组均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IE新生儿血浆ET和NO含量水平升高,且与脑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如ET水平持续不降,提示脑损伤程度较重,预后差.如能早期阻断ET和NO所致神经毒性作用,有可能减轻HIE患儿神经细胞损伤程度.
作者:周明琪;蒲蕾;刘兰;王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总结我院1998年9月-2001年8月间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3例,分别监测其血清心肌酶,发现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报告如下.
作者:王爱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以自发性颅内出血为特征,是婴儿期危重症之一,病死率和病残率高,易误诊;且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将我科自1994-2000年诊治的40例报告如下.
作者:端全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并发脑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为了解HFRS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借以为预防和治疗HFRS并发脑出血提供依据,我们对疑诊为HFRS并发脑出血的患者进行了适时CT检查.现将通过CT证实的32例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郭洪江;刘华;金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左手肝脏触诊法 检查者位于患儿的左侧,左手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并拢,与拇指分开,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患儿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在反复触诊中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由于患儿不合作,且呼吸频率较快,触诊时不必强求触诊节奏与呼吸频率一致,只要部位、手法准确,反复触诊几次即可触清肝下缘.其他注意事项及测量方法同一般单手触诊法.
作者:史继利;郭晓辉;张向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从1998年10月-2001年3月对80例剖宫产病人术后应用持续硬膜外镇痛,同时对80例剖宫产病人术后应用肌注哌替啶镇痛作为对照,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爱民;闫爱国;刘顺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三维成像在腹部、小器官、浅表肿块及大血管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有关成像的技术性问题.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了10例甲状腺、8例颈部肿大淋巴结、5例乳腺肿瘤、8例肝肿瘤、5例肾脏、7例子宫肌瘤、4例膀胱肿瘤、3例蔓状血管瘤、10例颈动脉,然后进行CDFI三维重建.结果:甲状腺、肾脏正常血流走行及分布显示清晰、立体、直观,各种肿块的血供情况及血管来源显示清晰、形象、直观,颈动脉三维成像,特别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扩张及颈动脉弯曲显示立体、直观.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图三维成像对正常和各种病变的血流分布、走行情况、血管来源立体直观地显示,对于判断病变的性质、来源较二维超声有更大的帮助.
作者:张永桂;崔广和;芦爱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科的常见病,病因尚未明确,治疗亦无特效.笔者自2000-2001年使用贝复济局部喷涂联合万应胶囊口服治疗口腔溃疡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劳昆峰;周华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浆膜病理变化在贲门癌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贲门癌6例,卷席筒法取材,分段全部包埋,间断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6例巨检,腱状型3型,扁平结节型2例,多彩弥漫型1例.累及浆膜的4例浸润范围均超过主癌相对应的部位.结论:浆膜下癌细胞的浸润较相对应的范围大,在手术治疗和判断预后时应注意此种情况.
作者:张祥盛;韩玉贞;李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为探讨一种简易、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我院对产妇第三产程早期口服米索前列醇(米索)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玉;王桂芬;司红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例1.男性,54岁.因腹胀、双下肢浮肿2年入院.于入院前1个月,在当地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给予保肝利尿等治疗,效果不佳.体检:皮肤无黄染及蜘蛛痣,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浮肿明显并有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乙肝免疫标记物阴性,丙肝抗体阴性,肝功能正常.腹部B超示左肝及中肝静脉显示尚可,但在入下腔静脉处狭窄,显示不清.彩色多普勒示左及中肝静脉出现返流,肝右静脉不显示.X线下血管造影:下腔静脉近膈下见膜性充盈缺损,造影剂尚能通过入心房,部分造影剂返流.用带球囊导管在下腔静脉近心房处扩张,再次造影示膜性充盈缺损消失,造影剂通畅,无返流.术后2 d,患者腹胀、双下肢浮肿消失,1周后痊愈出院.
作者:汤志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