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贝复济联合万应胶囊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劳昆峰;周华丰

关键词:贝复济, 万应胶囊, 治疗, 口腔溃疡
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科的常见病,病因尚未明确,治疗亦无特效.笔者自2000-2001年使用贝复济局部喷涂联合万应胶囊口服治疗口腔溃疡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肝脾触诊新法及应用

    左手肝脏触诊法 检查者位于患儿的左侧,左手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并拢,与拇指分开,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患儿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在反复触诊中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由于患儿不合作,且呼吸频率较快,触诊时不必强求触诊节奏与呼吸频率一致,只要部位、手法准确,反复触诊几次即可触清肝下缘.其他注意事项及测量方法同一般单手触诊法.

    作者:史继利;郭晓辉;张向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白介素-6及相关因子在腹部手术损伤中的变化

    手术在达到治疗效应的同时,也与感染及其它伤害性刺激一样,对机体稳态构成破坏,引起免疫内分泌系统等各方面的变化.白介素-6(IL-6)是机体急性应激反应中敏感、重要的一种标志物及介导物[1].笔者通过观察腹部手术中IL-6、内皮素(ET)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揭示手术对机体内在的损伤.

    作者:张加林;沙树贞;南芳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32例

    自1999年8月至2001年5月间,我院门诊共诊治婴幼儿外阴阴道炎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莉;郑爱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迪银片与银屑灵冲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迪银片与银屑灵冲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2周复诊1次.观察记录病情变化,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66例,痊愈9例(13.6%),显效29例(43.9%),有效率为57.5%.对照组60例,痊愈4例(6.7%),显效17例(28.3%),有效率为35%.两组有效率比较χ2=6.43,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迪银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锟;刘东静;殷翠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血清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速率法测定40例正常人、45例糖尿病人和15例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中的β-羟丁酸含量,同时用酮体粉对血酮体定性检测.结果:血清β-羟丁酸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酮症酸中毒患者高于无酮症糖尿病患者(t=9.81,P<0.001).在无酮症糖尿病患者中β-羟丁酸阳性率高于酮体定性阳性率.结论:β-羟丁酸测定对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测、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诊断及预防病情恶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际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误诊10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病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27~61岁。发病到确诊时间5年以下者6例,5年以上者4例,长者达10年。

    作者:徐伟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极为常见,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们应用彩超高频探头对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主要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以达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之目的.

    作者:卢洪涛;赵跃青;解朝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治疗食管及贲门狭窄

    目的:观察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食管及贲门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结果:25例患者中,食管癌术后狭窄5例,晚期食管癌12例,晚期贲门癌3例,食管癌放疗后狭窄2例,食管癌术后复发3例.3例吞咽困难0级患者经扩张治疗后恢复至2级;22例吞咽困难1级者,12例恢复至2级,10例恢复至3级,有效率为100%,疗效持续25~50 d,平均37.5 d.无大出血或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是治疗食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广利;朱培华;牟爱芹;许春华;陈传福;牟卫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营养支持治疗危重新生儿6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给予部分静脉营养(PPN)是否有助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治愈率.方法:对60例危重新生儿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根据一般情况给予胃肠营养.观察组32例经外周静脉输入营养液,监测有关指标,并与对照组28例比较.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对危重新生儿至关重要,危重新生儿应用部分静脉营养安全有效.

    作者:任青;卢宪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银杏叶片治疗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

    银杏叶片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及银杏内酯和白果酯,具有改善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和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现已应用于临床,作为抑郁症[1]的辅助治疗药物.为观察单用本药对抑郁状态的疗效及副反应,作者用银杏叶片与氯丙咪嗪进行双盲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武春忠;杨洪志;王艳;陈九义;冯春霞;黄世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差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氧氟沙星的含量

    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氧氟沙星的含量测定法,卫生部标准为对照品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本文利用氧氟沙星在0.1mol*L-1氢氧化钠液和0.1 mol*L-1盐酸液中紫外光谱发生变化的特征,采用差示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氧氟沙星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不受注射液中辅料的干扰.

    作者:景艳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痛临床观察

    为进一步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30例不同程度癌痛患者给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观察结果表明康莱特注射液有较好的镇痛作用,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丁延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63例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实质出血,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逐步年轻化.它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自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我院对63例重症高血压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士勇;张学芹;杨升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应用

    我国育龄妇女常放置宫内节育器(IUD)避孕,绝经后因失去避孕目的应在绝经一年内取出IUD.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绝经1年以上甚至10年仍未取环者.这些妇女,因绝经时间的延长,体内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使子宫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宫体及宫颈变硬,增加了取环的难度,易造成取环困难或失败,也有部分病例可造成子宫穿孔等并发症.近年来我们对绝经1年以上的妇女应用米索前列醇后再行取环术,明显提高了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智;郭庆枝;尹秀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乳腺癌患者长期应用三苯氧胺后子宫内膜的变化

    三苯氧胺(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是一种非甾体类雌激素拮抗剂,现在,已成为乳腺癌患者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首选内分泌治疗药物,无论对乳腺癌的缓解,复发的预防,还是患者的生存时间都有显著效果.但是TAM同时具有弱雌激素样作用,1985年以来,有关乳腺癌患者应用TAM作为辅助治疗导致子宫内膜病变的报道越来越多,因此,乳腺癌长期应用TAM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及是否增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成为当今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顾振鹏;袁秀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院内延迟时间及不同治疗时间的治疗效果,探讨缩短病人院内延迟时间的方法及溶栓治疗的有效时间窗.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急诊溶栓组经CT或MRI确诊后立即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溶栓组则在住院后进行.结果:急诊溶栓组病人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58 min,发病6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9例(47.5%);住院溶栓组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120 min,发病6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2例(30%).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6~48 h内溶栓仍有效.结论: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缩短院内延迟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姜秀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治疗围抗癌化疗期病人呕吐疗效探讨

    目的:筛选对化疗病人更有效的止吐方法.方法:胃复安为对照组,以恩丹西酮为主综合用药为观察组进行自身前后对照,以止吐效果为主要指标进行多侧面观察比较.结果:急性期和延迟期消化道反应防治(0~Ⅰ,下同)有效率分别是:对照组为42%、28%;观察组为94%、92%.结论:安定、地塞米松、恩丹西酮联合用药是较理想的抗癌化疗止吐处方.

    作者:田红;毕玉东;巩长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脑出血32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并发脑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为了解HFRS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借以为预防和治疗HFRS并发脑出血提供依据,我们对疑诊为HFRS并发脑出血的患者进行了适时CT检查.现将通过CT证实的32例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郭洪江;刘华;金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76例临床与CT分析

    以往认为腔隙综合征是腔隙性梗塞所致,自CT问世以来,发现脑内小量出血也可引起腔隙性梗塞的表现,称之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1].近年来我们共收治此类病人76例,现结合CT分析如下.

    作者:高鹏亮;初荣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为心肌梗死4例

    据报道,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7.5%[1].我院2001年8月-10月间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全部发展为心肌梗死,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徐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