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扩张棒促宫颈成熟及其引产效果观察(附105例分析)

薄其芳

关键词:宫颈扩张棒, 宫颈成熟, 引产
摘要:适时引产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婴患病率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产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引产成功的关键在于宫颈是否成熟.近年来,促宫颈成熟的方法日趋增多.自1995年以来,我们将一次性宫颈扩张棒用于宫颈评分≤6分孕妇的引产过程,对其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婚前医学检查21 266例结果

    我站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底,共接受婚检对象21 266例,检出疾病者1 503例,疾病检出率为7.07%.检出的疾病中以传染性疾病为首位,占总发病人数的60.35%,尤以HBsAg阳性为主,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及内科疾病次之.对HBsAg阳性者经查乙肝五项指标,双阳者201例,大三阳103例,小三阳83例,分别进行了医学指导和卫生咨询,并定期随访.

    作者:董淑贞;司俊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2例

    随着CT在各级医院的普及应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向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演变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关注.自1995年4月至2000年8月,我们对5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住院病人进行了动态观察,其中12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均经CT及手术证实.结合文献就其转变过程及其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林明剑;李凌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与行为特征的关系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行为特征,找出行为特征与支气管哮喘相互关系的规律.方法:使用Rutter行为量表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病人做心理测验,先将男女在一组比较,再将男女分成两组分别比较,将每组的总分数、神经质(N)和焦虑(A)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再分析检验组具体的行为问题的发生率.结果:总体比较检验组的总分及神经质和焦虑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 ;男患儿组的总分与N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女患儿组的总分与A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较普通儿童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在生物学治疗的同时也需要考虑行为问题的矫正.

    作者:傅振荣;马连美;张加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产后急性子宫内翻2例

    1 病例介绍例1.25岁,农民,G1P0.因产后2 h 15 min胎盘不下,子宫翻出,于2000年10月19日下午2时入院.患者入院前2 h在家自然分娩,0.5 h后胎盘不下,未用宫缩剂,接生员即牵拉脐带,家属用力推压腹部,随之胎盘下降,子宫粘膜翻出,患者腹部剧痛、呼叫,阴道大流血,急诊入院.查体:血压测不到,脉搏微弱,重度贫血貌,下腹部触不到宫底,阴道口外可见一圆形肿物,胎盘约有1/6尚未剥离,及时给予输血、输液、抗休克治疗,剥离胎盘,徒手还纳子宫,宫颈口松弛,还纳顺利,一次成功.宫缩剂加强宫缩,血压渐回升,宫缩渐好转,10 min后宫缩佳,手法复位结束.共输血2 200 ml.产后抗生素预防感染,住院8 d痊愈出院.产后42 d门诊复查,子宫恢复正常.

    作者:刘惠玉;乌艳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入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近20年的病理和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机制是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血栓形成,只有尽早使完全堵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才能挽救濒危心肌[1].我们自1998年1月开始,采用尿激酶在AMI患者入院前进行溶栓治疗15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信强;田文辉;郑家善;王忠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双吻合器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我院1994-2000年双吻合器吻合法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中采用该技术行直肠癌手术的237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吻合口瘘15例(6.33%),吻合口梗阻1例(0.42%),无手术死亡.结论: 双吻合器吻合方法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省时的技术方法.

    作者:宋延强;吕文平;庞新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Wihpple手术治疗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72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77年10月至2001年5月采用Wihpple手术治疗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患者72例.72例中,男44例,女22例;年龄小者38岁,大者72岁,中位年龄57岁.住院时已出现黄疸者60例(95%),腹部隐痛者45例(59.1%),发热者23例(33.3%),白陶土样粪便者12例(16.7%).入院前3~6个月内体重进行性下降5 kg者22例(33%),厌油、胃纳者53例(80%).详见表1,2.

    作者:杨宏新;李玉明;杨振林;蒋宏;王荣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医学影像学胶片的数字化处理及应用

    目的:研究医学影像学胶片的数字化处理、质量评价及应用.方法:运用数字化扫描仪对以前的非数字化影像学胶片扫描.以普通的个人计算机和数字化扫描仪作为硬件平台,操作系统为Wind ows 98,采用Photoshop5.0作为应用软件.采集、处理压缩图像,建立文件,并将图像文件通过可写光驱存入光盘,同时编写文件索引.结果:胶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数据检索也可以达到快捷、准确的目的.结论:胶片经数字化处理,可节省存储空间和永久保存.

    作者:魏冠英;马吉伟;宋振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式剖宫产127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0年1月以来,采用以色列医生M.stark创立的新式剖宫产术并略加改进,对127例孕妇行剖宫产术,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左旋甲状腺素钠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状态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1994-1996年间确诊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亚临床状态门诊和住院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组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L-T4)治疗3个月,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治疗3个月,随访5年.[ HT5”H〗结果:应用L-T4治疗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原发性甲减亚临床状态可延缓原发性甲减的发生,降低原发性甲减的发生率.

    作者:王秀云;杨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L-精氨酸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试验证明,L-精氨酸雾化吸入能降低哮喘状态下支气管气道的反应性,舒张气管平滑肌,从而改善临床症状[1].笔者对L-精氨酸的应用剂量及应用时间问题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希文;陈志刚;王建国;赵兰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从脾论治慢性泄泻的体会

    慢性泄泻是临床觉见病,证情复杂,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慢性泄泻多属虚证,常见者为脾胃虚弱而致,亦有脾肾阳虚而致者.由于病程长,体质虚弱,治愈较为困难.其治疗关键在于分清病变脏腑,针对病因、病机,准确辨证选方,以达到恢复正常脏腑生理功能、治愈疾病的目的.笔者将临床所得介绍如下.

    作者:宫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肾功能衰竭85例临床分析

    1990-2000年我院肾内科血液净化室经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人85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李启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探讨(附78例分析)

    自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以来,我们对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分别进行了CT导向血肿抽吸尿激酶溶解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大骨瓣血肿清除术.作者对三种术式的适应证和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现结合临床实践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李彬;郝志强;朱方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EOA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

    化疗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手段,而且有取代放疗的趋势.我们应用EOA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1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杨建新;阎春平;牛业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中期妊娠引产98例疗效观察

    我院妇产科1997年4月至2000年7月,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13~27周单胎妊娠者引产98例,取得满意效果.其有效率达到100%,成功率达97.76%.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艳华;刘忠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持续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1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笔者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高位硬膜外阻滞(TEA)治疗ACS 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朱黎晨;袁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金属烤瓷桥牙体预备的暂时桥检验(附39例报告)

    金属烤瓷桥牙体预备后戴用暂时桥保护基牙牙体牙髓,恢复牙合关系,保持基牙肩台形状;同时对金属烤瓷桥的牙体预备结果予以检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刚岭;姚谊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挖出术48例分析

    目前,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及高龄孕妇分娩的增多,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肌瘤者也日渐增多.现将我院子宫肌瘤48例总结如下.

    作者:常宗龙;杨霞;刘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宫颈扩张棒促宫颈成熟及其引产效果观察(附105例分析)

    适时引产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婴患病率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产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引产成功的关键在于宫颈是否成熟.近年来,促宫颈成熟的方法日趋增多.自1995年以来,我们将一次性宫颈扩张棒用于宫颈评分≤6分孕妇的引产过程,对其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薄其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