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心静脉留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15例

田伟盟;范卫清;梁俊;张仲明;王艳;熊维迪

关键词:心包积液, 中心静脉留置管, 心包穿刺术
摘要:以往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需反复心包穿刺或外科心包切开引流,操作有较高的危险性且疗效较差,近年我院开展中心静脉留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1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疑难病杂志相关文献
  • 病毒唑外用治疗传染性软疣152例分析

    笔者从2001年3月~2001年9月试用病毒唑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外用治疗传染性软疣15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永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ITP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方法对67例ITP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患者感染部位、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情况、住院天数、使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情况进行评估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感染以呼吸系统多,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年龄大、合并糖尿病、住院天数长(>4周)、应用激素量大与感染发生呈正相关,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值分别>0.05、<0.05 、<0.05、<0.05), OR值分别约1.385、9.169、8.900、18.667.结论应用激素量大、合并糖尿病、住院天数长(>4周)是ITP患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应用激素量大为重要,合并糖尿病次之;必须控制易患因素,有效地预防感染.

    作者:彭玉娜;吴华;方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消化道疾病误诊为冠心病18例分析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某些冠心病发作可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而误诊,而某些消化道疾病也可误诊为冠心病.现将1994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误诊为冠心病的18例消化道疾病报告如下.

    作者:杨荣礼;原昕;李励;项洁;杨尚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钙致谷丙转氨酶急骤升高1例

    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30岁.因间断心慌伴胸闷、乏力1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缘于入院前因受凉感冒后开始出现间断心慌伴胸闷、乏力等症状,曾在私人诊所就诊后症状缓解,因上述症状再次加重后,来院就诊.门诊查心肌酶谱CK(肌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AST(谷草转氨酶)均升高,分别为246 U/L、325 U/L、69 U/L;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以病毒性心肌炎收入院.入科后经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和1、6二磷酸果糖等治疗,每周复查心肌酶谱1次,3周后心肌酶谱CK、LDH、AST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入院时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既往无肝炎接触史及药物过敏史.另因发现患者甘油三脂偏高,补充诊断:高脂血症.即加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d治疗,3日后患者明显出现恶心、全身不适等症状,急查肝功示:ALT(谷丙转氨酶)446 U/L,出现急骤升高,结合临床考虑为药物性肝炎.

    作者:李晓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慢性肛裂的药物及手术治疗近况

    慢性肛裂是指经6周治疗不能愈合的肛裂.其病因及其难以治愈的原因仍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肛门局部缺血及静息压高是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而肛门直肠解剖上的特点、感染、损伤因素、栉膜带和便秘等是肛裂久治不愈的原因.亦有人认为,高括约肌张力诱发肛管后中线供血不良是原发性慢性肛裂的病因,肛裂的本质是缺血性溃疡.其治疗的重点在于减轻肛门内括约肌痉挛和降低肛管压力,治疗方法仍以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周祖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辨证论治胃下垂32例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胃下垂3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陆朝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47例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是冠心病的独立致病因素.单纯糖尿病患者在10年内发生心肌梗死或冠脉疾病引起死亡的危险性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当;且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预后较非糖尿病者差[1].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非糖尿病人群显著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血脂异常.本文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吸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张丽君;刘德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脊髓空洞症外科治疗进展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行的脊髓内空洞形成.形成空洞的原因多种多样.磁共振成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病临床表现是以受损阶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征,有些病人出现肢体肌肉萎缩和自发性疼痛.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开展了多种手术方法,并达到了一定疗效,本文将介绍近年来本病外科治疗的进展概况.

    作者:方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葛根素引起溶血性贫血1例

    患者,男性,80岁.诊断为再次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房早)、2型糖尿病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血红蛋白124 g/L,肝、肾功能正常.给予葛根素(商品名麦普宁,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2032810)4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作者:黄玲;郑小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10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临床上较少见,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现将我院1993~2002年诊治的10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有机磷中毒好转、腹水、休克

    1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38岁,已婚,居民.因自服1605农药200 ml 1 h入院.入院前在门诊用温水洗胃至水清无味,用阿托品100 mg,分4次静推.入院时患者昏迷,BP 16.0/10.0 kPa(1 kPa=7.5 mmHg),R 24次/min,P 90次/min,T 35.8℃.全身湿冷,口唇紫绀.双瞳孔等大,直径2 mm,对光反射不敏感.颈软.闻及呼出农药气味.心率90次/min,律齐,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

    作者:刘承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特殊类型上颈椎综合征11例分析

    自1990年以来,我们发现了11例特殊类型的上颈椎综合征病例,经治疗均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修身;郭付臣;徐雪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5例,对照组65例,2组在性别、年龄及病因等方面无差异(P>0.05).2组均常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仅用美托洛尔常规治疗.14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症状改善有效率(85.9%)明显高于对照组(56.9%),P<0.01;治疗组房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76.5%)明显低于室性(92.1%),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是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文刚;卜秀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弱视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7~2002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弱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党运明;常学斌;李瑞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偏头痛及脑血管病中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对偏头痛、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以偏头痛、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分别作为病例组,正常体检者和无血管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vWF水平测定.结果偏头痛、脑梗死、脑出血患者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这些疾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可能与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vWF可作为一个标志物,为选择治疗药物、判断疗效和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马风杰;张富强;许福亮;李雪梅;刘百波;马传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岛池血肿2例

    例1.男性,52岁.以突发头痛伴呕吐2小时来诊.查体:血压14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语明.颅神经检查正常.右侧肢体轻瘫试验阳性,无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阴性,CT示左侧脑岛池内半月形高密度灶,内侧呈不规则锯齿状.出血量约15 ml.诊断为脑岛池血肿.按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1个月后治愈出院.

    作者:王国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针刺内关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的影响

    心室晚电位(VLP)阳性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观察了针刺内关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宋和文;李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低血糖昏迷误诊急性脑血管病15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严重者可引起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尤其老年人突发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时,常先考虑到急性脑血管病.现就我们收治的15例拟诊脑梗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资料进行总结.

    作者:林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骨质疏松症胸痛误诊为心绞痛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因胸痛伴心慌气短1个月就诊,就诊1月前常于夜间出现胸痛,伴心慌气短,白天也有发作,与活动、受寒、饱食无明显关系,疼痛当时不能活动,时限从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无发热、咳嗽及咯粉红色泡沫痰,无夜间憋醒现象.既往体健.查体:BP 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颈静脉略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界不大,心率88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示:心肌缺血(Ⅱ、Ⅲ、aVF、V4、V6导联T波低平),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卧位型心绞痛.

    作者:王海玲;张志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子宫自发性穿孔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1例

    患者,78岁.因下腹痛6 d,加重致全腹痛12 h,伴发热,无恶心、呕吐入院.查体: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以下腹痛为甚,麦氏点压痛明显,肠鸣音消失.妇检:白带多且有臭味,宫颈无异常.腹部X摄片:未见异常.B超:子宫未见异常,盆腔液性暗区.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充血、水肿,腹腔积脓500 ml,再探查于子宫底可见直径1 cm大小穿孔,宫腔内积脓,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而愈.

    作者:李有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疑难病杂志

疑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