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爱云
自1996年8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4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病例男45例,女3例,年龄17~56岁,临床主要表现中上腹部疼痛、厌食、纳差、返酸、剑突下轻压痛、舌淡、消瘦等.病程均在5个月~12年.其中浅表性胃炎38例,萎缩性胃炎5例,胃窦炎13例.诊断标准均依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为准,所有治疗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治愈好转以胃镜检查为准.
作者:杨从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80岁,因腹胀、腹痛无肛门排气排便2天入院.既往史:患者3天前因胃部不适,饮食差,在曹县第二人民医院行胃食道钡餐透视,报告为胃炎.入院体格检查:T:36.5,P:85次/分,R:19次/分,BP:17/11kPa,神志清,急性痛苦貌,呼吸音清,心率85次/分,律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张玉荣;潘秀兰;蔡昌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四肢大感染创面彻底扩创后用大张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的疗效.方法对33例四肢大感染创面彻底扩创,有肌腱或骨外露的用肌瓣或筋膜瓣局部转移覆盖,采用大张中厚皮片加压打包植皮修复.结果皮片成活率90%以上者28例,占84.8%,皮片成活率60%~89%者5例,占15.2%,所有病例皮片移植后经1~2周换药创面均愈合.结论创面修复后外观良好,感觉恢复,耐磨,大张中厚皮片植皮是修复四肢大感染创面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磊;王霞;张照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受损,骨皮质变薄,骨小粱疏松 ,骨脆性增高,并可伴有骨折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腰酸腿疼,驼背畸形,身材缩短,易于骨折(如腰椎的压缩性骨折、腕骨、踝骨、股骨颈等部位骨折).随着女性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男性骨质疏松症也得到了医务工作者关注.
作者:谢海连;谢海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脑活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6例患儿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对照组)28例,普通治疗合并丹参注射液、脑活素治疗组(观察组)38例,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意识恢复、反射恢复、肌张力恢复、平均住院天数4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对于HIE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丹参注射液、脑活素治疗,疗效明显提高,神经系统后遗症明显减少,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作者:葛惠兴;李功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儿男性,7岁, 学生, 因左手指不能正常屈伸1年于2000年3月入院.患儿1年前不慎摔伤左前臂,肿胀约2周,经治疗1个月后好转,当时摄片未发现骨折征象.1个月后渐感左手屈指无力,左手食、中、无名、小指中立位常处于半屈曲位,经一年手指主、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无明显好转,故来院.查体见左前臂稍细于右前臂,左掌中立位时,四指处于半屈曲位,不能主动伸直,被动伸直感疼痛,左拇指主动屈伸可,大、小鱼际无明显萎缩,左腕掌曲时左手四指可主动伸直,背曲时完全屈曲,不能主动伸直.左前臂及掌、指皮肤无感觉异常.
作者:余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试通过对任城区十年疫情特征进行分析,掌握其规律,为今后制定相应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任城区十年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病时间聚集性用合量合成表示法进行探讨,数据用χ2检验处理.结果本区总体发病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四类传染病十年总发病构成比为:肠道类80.62%,虫媒及动物源性类11.48%,呼吸道类7.67%,血源及性病类0.23%.发病时间聚集性M值均小于30.结论今后应继续加强以肠道传染病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大<防治法>的实施力度,才能控制发病.
作者:孙秋菊;昝雪荣;张国庆;陈代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合并糖尿病的发生规律.方法将38例急性心梗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154例心梗不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合并糖尿病组无痛性心梗、心衰、再梗塞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不合并糖尿病组.结论对于糖尿病心梗患者除溶栓、控制血糖外,还应积极改善微循环以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解合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精神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异常率.方法通过TCD检测127例门诊精神病人的脑血流改变.结果发现127例患者脑血流异常率为77.1%,并发现40岁以上的病人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而40岁以下的病人以血流速度增快或双侧血流不对称为主.结论 TCD检测结果提示精神病人的功能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与脑血流改变有关.
作者:孙冠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折病人用卫生巾垫预防褥疮的效果. 方法将220例胸腰椎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用卫生巾垫,对照组用气圈或海绵垫. 结果两组褥疮发生率均为0,观察组皮肤潮红率约1.67%,对照组皮肤潮红率为58%.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 结论卫生巾垫吸潮、透气、表面柔软,使皮肤干燥,可有效的预防褥疮的发生.
作者:刘瑞兰;任庆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1年间 ,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大59岁,小15岁,均为在校师生.湿热型9例,热毒型6例.中药基本方剂:湿热型用芍药20g,当归、黄连各9g, 槟榔、木香、甘草(炙)各5g,大黄、黄芩、官桂各 9g.热毒型用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西药:均在治疗同时给PPA 0.5、复方SMZ 2片各日服3次.用药1周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血象改变.疗效判定为痊愈:3天症状明显减轻, 1周临床症状消失,血象正常.显效:用药1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象好转.有效:用药1周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血象好转.无效:用药1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血象无明显变化.疗效:9例湿热型病人治愈8例,显效1例,6例热毒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93.3%,有效率为100%.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措施.方法采用非手术方法保守治疗:禁饮食,持续有效的胃肠碱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加强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结果 13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愈.结论对该症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保守治疗.
作者:李步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儿,女,58天,因咳嗽、气喘3天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1产,足月顺产.于生后1个月易哭闹、吃奶差、乏力,近3天出现咳嗽,气喘,逐渐加重,不伴发热.父母非近亲婚配,母孕期健康,2年前曾患宫外孕,无化学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体检:体温36.5℃,心率146次/分,呼吸68次/分,体重3500g.气喘状,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胸部外观无畸形,左肺中下部叩浊,右肺及左肺上部可闻及哮鸣音,右肺底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左肺中下部呼吸音低,心音覆盖.
作者:李莉;邵宝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男,23岁,在舞厅工作,两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头晕、胸闷、情绪低落、流泪等症状,后来逐渐发现与舞曲有关,白日如常人,晚上工作时曾三次昏倒,肢体痉挛样抽搐,历时3秒钟.否认有癫痫及阳性家族史. 查体: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血、尿、大便正常,EEG示:背景节律为9~10C/Sα活动,人为音乐诱发试验2分钟后,病人出现肢体痉挛样抽动,EEG出现阵发性短-中程两侧对称同步4~6C/Sθ活动,杂以多量尖波发放,持续15秒,随即病人意识丧失,几秒后清醒.临床诊断:乐源性癫痫.口服抗癫痫药治疗半年,复查EEG正常,1年后随访无复发.
作者:张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用于新生儿上腹部手术时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6例幽门肥厚环肌切开术新生儿,清醒状态下行常规骶管麻醉,选用0.5%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1:20万),剂量2ml/kg.测量麻醉平面、脉搏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 ,然后静脉注射r-OH,50mg/kg镇静.结果所有病例麻醉效果满意, 仅2例辅助氯胺酮.结论骶管麻醉用于新生儿上腹部手术,与以往其它方法相比,肌松、止痛效果更满意.
作者:解同山;王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32例中晚期膀胱癌先行介入治疗,再手术切除.结果 32例膀胱癌完全缓解(CR)率为71.9%.结论介入治疗中晚期膀胱的手术提供了良好基础,对一部分原本行扩大切除术甚至全切的患者实行单纯部分切除术,从而保留了膀胱生理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王艾秋;高凤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卡托普利(Captopril,Capt )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来,随着对Capt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就近年来Capt的几种新用途作一介绍.
作者:侯本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频喷射通气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1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伴中间综合征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8例进行高频喷射通气,B组57例进行间歇正压通气和间歇指令性通气,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结果 A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明显改善,其死亡率3.4%,低血压发生率1.7%,肺部感染发生率1.7%,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伴中间综合征患者行高频喷射通气治疗,通气频率快,气道压、胸内压低,对循环干扰小,优于间歇正压通气.
作者:于桂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药经炮制后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方法大致可分为对药材进行加热处理、加水处理、加辅料处理和除去某一部分等几种.
作者:彭延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例1 男,28岁.曾有预激综合征病史2年,因突然心悸、胸闷、头晕1小时来本院就诊,EKG诊断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心室率150次/min,立即静脉给西地兰0.4mg,心室率降至90次/min,仍为房颤节律.因不同意住院治疗而回家,回家后症状渐加重,故再次来院.查体:BP12/8kPa,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室率210次/min,律绝对不整,EKG诊为预激合并房颤.在心电监视下给心律平70mg加50%GS20ml,15min后心率130次/min,按原剂量重复给予心律平静注,当推注一半剂量时突然转为窦性心律,心室率86次/min,律整,呈A型预激图型,住院观察一周并给口服心律平100mg,日3次,未再复发.
作者:田进;丁春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