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林
目的 观察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以探讨组织发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例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进行光镜观察,并做免疫组化,标记物为NSE、CgA.结果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组织学形态,生物学行为与肺小细胞癌相似,NSE、CgA阳性率分别为65%、85%,随访显示,平均生存期为5个月.结论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组织发生可能来源于多潜能上皮基底细胞或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是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
作者:唐先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纳络酮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用纳络酮治疗,根据中毒程度分别给予盐酸纳络酮肌注、静注或静脉点滴,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除积极采用常规药物外,及时、反复应用盐酸纳络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尤其对中重度中毒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杨金凤;魏思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前对农药中毒主要是内科治疗,但在临床上,常遇到由于洗胃不彻底,造成治疗困难.为了达到洗胃的目的,1994~2000年,对23例农药中毒病例行剖腹冲洗胃肠道,手术方法简单、实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女19例,男4例,年龄小17岁,大58岁,有机磷中毒20例,敌杀死2例,速灭杀丁1例.服毒时间到手术时间短40分钟,长3小时,多数在服毒后1~2小时内手术.
作者:尹效明;刘春霞;孙富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锰酸钾溶液用于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应用0.01%高锰酸钾溶液做全身沐浴,然后用 0.2 %高锰酸钾溶液做脓疱局部点抹,观察其疗效、副作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高锰酸钾溶液用于治疗新生儿脓疱疮能促进脓疱壁萎缩、干燥、脱落,有效率达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χ2= 29.86 , P<0.01 ).结论高锰酸钾溶液治疗新生儿脓疱疮能杀死患部细菌,促进患部及早结痂,预防皮疹形成新的脓疱疮,明显缩短病程并无毒副作用.
作者:张欣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传统的臂丛阻滞有三个径路(腋路、锁骨上、肌间沟),以往上肢手术的麻醉多采用臂丛阻滞中的单一径路,其每一径路都有其局限性,如术野阻滞不全或麻醉并发症的增多.这一直是麻醉界所关注的问题. 我们自2000年8月~20001年9月在90例上肢手术中采取了腋路加改良肌间沟联合阻滞方法(下称双径路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谷旭鹏;魏俊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20世纪60年代Hodnett等人发现R′CH=NR类希夫碱及其某些金属螯合物具有抗癌作用以来,关于这类化合物的研究已有许多文献报道[1~4],表明这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菌抑霉等活性.目前临床上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及交叉耐药性的出现,使治疗由耐药菌株感染引起的疾病成为医学上的一大难题.因此对药物进行结构修饰、筛选,寻找抗菌谱广、高效低毒的抗菌剂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特综述水杨醛衍生物亚胺配合物的合成修饰方法,以期有利于此类药物的发展.
作者:吕冬梅;赵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产妇母乳缺乏的疗效. 方法对106例母乳缺乏产妇随机分为3组,采用西药、中药、中西药结合三种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而中西药结合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4.73,P<0.05). 结论中西药结合(猪蹄汤并灭吐灵)组治疗产妇母缺乏总有效率为100%,促进母乳分泌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疗法.
作者:玄萌艳;高红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性,32岁,因柏油样便1天于2001年6月29日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90次/分,血压15/11kPa.患者轻度贫血貌,心肺无异常,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Hb 100g/L,RBC 3.00×1012/L,大便为柏油样,OB实验阳性.既往无高血压、肝病史,家族中无高血压患者.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后静脉滴注止血芳酸和甲氰咪胍,口服冷盐水1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6mg.服后10分钟,患者诉头痛、头晕,测血压24/16kPa.立即舌下含化卡托普利12.5mg、心痛定10mg.10分钟后头痛头晕症状缓解,血压降至16/11kPa .4小时后重复上述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口服后血压又复升高,经同样措施处理后血压又降至正常.
作者:李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方法的改进及疗效.方法将5年内收治的286例上消化道穿孔病人分成A、 B两组,A组行带血管蒂大网膜束填塞一针修补、大网膜束缝合覆盖;B组采用传统术式.结果 A组146例病人平均手术时间38分钟,平均住院天数8天,术后随访一年,无1例幽门狭窄或梗阻发生.B组140例病人平均手术时间52分钟,平均住院天数10天,术后随访一年,经钡餐及胃镜检查证实为术后疤痕性幽门管狭窄26例.结论两组比较带血管蒂大网膜束填塞一针修补上消化道穿孔明显优于传统的多针修补.
作者:祝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例1:患者25岁,因停经8+月,双下肢浮肿1+月,头晕半天入院.入院查体:T 36.8℃,P 88次/分,R 20次/分,BP 20/12kPa.皮肤、粘膜无苍白,心肺无异常,宫高28cm,胎心146次/分,LOA、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作者:曲岩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男患,28岁,因患肺结核于1年前经皮试阴性后肌肉注射链霉素0.75g, 3小时后出现眩晕、恶心、头重足轻,颈部活动时尤甚, 伴头面部紧缩感和口周麻木及轻微耳鸣,无耳聋. 查体:双眼球细小水平性震颤,听力基本正常,余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及肾功能、血脂、血糖均正常,血、尿、粪常规正常,血沉50mm/h,颈椎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 头颅CT无异常,胸片示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双侧前庭功能试验反应明显减退,故考虑为链霉素耳中毒致前庭功能损害,乃停用链霉素,改用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腰丁醇三联抗痨,同时用多种维生素、尼莫地平、眩晕停、复方丹参和地巴唑等药物治疗, 历时11个月.结核症状渐消失,而链霉素所致前庭功能损害未见好转.
作者:储俊菊;王凤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尿液中L型细菌的存在比例及其耐药性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对这类细菌引起疾病的治愈率.方法将201例L型菌尿症标本放入L型平板和血平板上,用无菌环涂抹均匀,干后放入35℃ 5%~10% CO2环境中培养,逐日观察,对照分析.结果葡萄球菌伴L型和大肠埃希菌伴L型是主要的病原菌,该菌对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等呈低度耐药.结论 L型细菌对红霉素、氯霉素、利福平等显示出相对较低的耐药性,使用这些药物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
作者:李大印;陈凤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P53基因突变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纯构象多态分析及免疫组化ABC法研究结肠癌组织中的P53基因及其产物蛋白质的变化.结果结肠癌中有45%发生P53基因突变,52.50% P53蛋白阳性;所获数据经χ2检验.结论对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志.
作者:张玉敏;尹德霞;朱桂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噻替哌和卡介苗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6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噻替哌40mg和卡介苗60mg, 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灌注,共灌注12次,以后每间隔3个月灌注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2~9年,平均4.6年,肿瘤复发率为8.1%.结论噻替哌和卡介苗交替膀胱灌注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比只应用其中一种可明显减少膀胱癌术后复发率.
作者:冯勋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难治性青光眼的定义及分类青光眼的治疗是用各种手段降低眼压来实现的.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为70%~90%[1] .然而,有些类型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成功率较低,仅有11%~52%,称为难治性青光眼、顽固性青光眼或复杂性青光眼,是指经常规滤过手术或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睫状体破坏手术等治疗,而眼压仍难以控制在正常范围的青光眼[2] ,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次滤过手术失败者、复杂眼外伤后青光眼、无晶体性或人工晶体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术后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术后青光眼、硅油注入后青光眼、伴葡萄膜炎的青光眼、晚期先天性青光眼等.以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预后差, 成功率为11%~33%[3,4].
作者:戴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菏泽市STD流行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CR方法和RPR方法对泌尿生殖道和血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1756例STD发病情况. 结果 (1) 1756例患者中,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梅毒和生殖器疱疹的感染率分别是61.21%、42.99%、19.24%、10.14%、4.78%;(2)GU由1998年的52.48%降至2000年的40.92%,NGU和SY分别由1998年的23.54%、4.97%升至2000年的34.23%、8.67%;(3)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病者占38.38%,其中GU合并NGU为54.75%;(4)性病高发率集中于25~34岁年龄组.结论菏泽市近几年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种构成以淋病为主,但构成比逐年下降,而NGU和梅毒的构成比逐年上升,特别是梅毒上升幅度较大.性病患者以性活跃人群为主.
作者:孙孟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出血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历来被列为手术禁忌,随着经济的发展,病人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临床输血的普及及护理水平的提高使这种要求变成了现实.我科自1990~1999年间先后为5例出血性疾病患者实施了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急性腰扭伤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太理想,在临床上运用针刺手三里、合谷穴为主,辅以腰部活动治疗急性腰扭伤20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大50岁,小28岁.
作者:吴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42岁,半小时内呕血2次,约1000ml.无烧心、返酸、上腹疼痛病史,无肝炎病史.查体,BP 10/6kPa,脉膊110次/分,神志清,皮肤湿冷,无肝掌及蜘蛛痣.巩膜无黄染.双肺听诊正常.心率110次/分,心律规整.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拟诊为急性胃粘膜病变.给予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和止血药物,口服8 %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液及补液治疗. 约 1 小时后再次呕500ml,鲜红色.急诊胃镜检查,见胃体后侧壁一0.5cm×0.5cm溃疡,并搏动性出血.给予内镜下止血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见胃体后侧壁溃疡处动脉硬、弹性差,迂曲畸形,成小动脉瘤.术后住院14天.
作者:史留聚;孙良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方法对近10年行Dixon术的350例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39例(8.3%),复发时间为术后3~18个月,平均8.3个月,复发部位为吻合口24例,吻合口周围10例,会阴部2例,系膜淋巴结3例;属Dukes A期2例,B期23例,C期14例.粘液腺癌17例,低分化腺癌17例,印戒细胞癌3例,腺癌2例.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分期,细胞学类型,远切缘距离,直肠系膜是否全切,直肠肛管术中冲洗,术中无癌操作等多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于高生;袁志勇;司世同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