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斌;郭荣江;朱云海;赵天河;张传伟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众多,生理过程极其复杂,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我们将1996年5月-2003年12月收住的33例颅脑损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与56例单纯股骨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了比较.
作者:武峰;封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新西兰大耳白家兔65只,分别制成单纯股骨干骨折、脑外伤合并股骨干骨折及脑外伤1周后合并股骨干骨折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各处死5只家兔,摄骨折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α.结果:实验表明,脑外伤合并股骨干骨折的家兔骨折愈合速度快,而无脑外伤的单纯股骨干骨折家兔,其骨折愈合速度较慢.结论:脑外伤后家兔骨折愈合的速度加快,这可能与脑外伤后家兔体内生长因子特别是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黄浩;恽时峰;王跃;高萍;李新华;杭明富;马勇;马德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1998年以来采用外固定器结合股前外侧皮瓣急诊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所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患者21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安;伍成奇;李克坤;马俊;裴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踝关节骨折青壮年易发生,其中旋后外旋型占40%~70%.自1999年6月-2004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22例,疗效满意.
作者:叶锋;张龙君;陈建良;王水桥;王晓;郑晓东;张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11例,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36.2岁(25~46岁),病程2个月~3年,均采用小针刀治疗,在颈部压痛明显的颈椎横突后结节上用小针刀对前、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纤维作切割和剥离.结果:所有患者均无血肿形成,术后10 min 10例的症状、肌力和感觉明显好转.6个月后随访6例症状消失,肌力、感觉恢复正常,2例有好转,2例无效.4年后仍有7例有效.结论:小针刀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可靠.
作者:林浩东;陈德松;方有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通过外固定架的牵伸辅助复位,矫正桡骨的短缩、成角移位,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利用外固定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并进行功能练习.术后定期进行X线和腕关节功能的评价.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根据Aro功能评价:优9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66%.结论:外固定架能很好维持复位后的位置,恢复桡尺骨的相对长度和关节面的平整,使腕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因此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新晖;董威;沙子义;于晓光;李瑞琦;刘进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1995-2001年收治翼状肩胛患者2例,采用钢丝及阔筋膜条肩胛骨固定术,经随访1~3年,固定效果好.例1,男,41岁.于9岁时无明显原因引起左上肢无力,肩关节上举功能受限进行性加重,并有肩胛骨后凸畸形.
作者:于文军;袁林军;南秋生;乔洪杰;郭文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4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例;平均年龄31岁.根据Levine-Edwards的X线分型:Ⅰ型1例,Ⅱ型7例,ⅡA型3例,Ⅲ型3例.3例合并神经症状.3例采用后路C2椎弓根螺钉固定;8例前路手术,行C2,3椎间盘切除及植骨,颈前路钢板固定;3例后路复位,行前路C2,3椎间盘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结果:14例全部获得5-63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序列良好,颈椎伸屈侧位片显示颈椎稳定,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无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3例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Ⅱ型、ⅡA型、Ⅲ型应及早手术治疗,颈椎前路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可使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即时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不影响颈椎活动度,是Ⅱ型、ⅡA型、Ⅲ型Hangman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梅伟;杨勇;翟明玉;王春丽;陈长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男,31岁,于2004年4月13日与人斗殴时右拳不慎击到墙壁上,引起右手背疼痛、肿胀,明显畸形,由于工作繁忙和误认为是软组织损伤,患者自行在家口服及外搽药物治疗,经治疗17 d后,疼痛及肿胀减轻,但手背隆凸及握拳功能障碍未消失,遂来我院就诊.检查见右掌背尺侧第4、5掌骨基底部隆凸畸形,掌腕关节活动障碍,右手握拳功能障碍,压痛较轻,无尺神经损伤体征.
作者:范相成;谭霞;韩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漂浮膝是指同侧股骨干和胫骨干或相邻的干骺端骨折而导致整个膝关节呈连枷状[1].骨折多属于高能量损伤,常合并全身多处复合伤,治疗较困难.在漂浮膝中合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使治疗、康复更困难.复习我科漂浮膝合并交叉韧带损伤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勇;贾子超;王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对30例未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三维牵引并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勇;雷庆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颈椎前路手术在颈椎间盘疾病中已广泛应用,手术方法主要为颈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术.但不管是早期的自体骨融合的颈前路手术,还是后来进一步发展的颈前路钢板以及椎间融合器技术,都存在着诸如融合失败率高、植骨块移位、塌陷、螺钉断裂、钢板松动等并发症,造成手术疗效不佳以致于二次手术.自2002年2月-2004年1月采用颈椎间盘摘除、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后均无前述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浩正;朱宝华;李毛银;刘道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骶骨骨折病例作回顾分析,根据Denis骶骨骨折分类法,Ⅰ型15例,Ⅱ型16例,Ⅲ型5例.Ⅰ型骨折中2例伴有L4或L5神经根损伤,1例L4、L5神经根损伤.Ⅱ型12例伴有S1、S2神经根损伤.Ⅲ型3例单侧S1、S2神经根损伤,2例双侧S1、S2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损伤.Ⅰ型骨折15例予保守治疗,Ⅱ、Ⅲ型骨折21例均予手术治疗,其中8例无神经损伤或损伤轻微者单纯行骶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3例伴有严重神经损伤者,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加神经探查松解术.结果:随访6~36个月,36例骶骨骨折均愈合,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3例Ⅰ型,10例Ⅱ型,3例Ⅲ型神经症状完全恢复,2例Ⅱ型残留骶神经损伤症状,2例Ⅲ型残留鞍区感觉减退、排尿乏力及性功能减退等症状.结论:骶骨骨折的治疗方案应取决于骨折类型及骶神经损伤程度.Ⅰ型骶骨骨折保守治疗效果满意,Ⅱ、Ⅲ型骶骨骨折需切复内固定手术,有严重骶神经损伤者需神经探查松解术.
作者:张永民;赵钢生;赵品益;陈欣;赵胜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钢丝作为骨折内固定的一种材料,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特异性,不易被其他固定物所替代,在骨折内固定领域中仍有广泛的使用价值.但是在骨折愈合后,钢丝取出不顺利,甚至不能完全取出是经常遇到的,尤其是环形捆扎后被骨痂包围的钢丝.我们总结出一种缠绕式钢丝取出法,1999年3月-2004年6月共收治各式钢丝内固定患者21例,固定时间为3个月~5年,结果钢丝全部取出,疗效满意.
作者:马平虎;骆小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1997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沙袋垫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段椎体单纯性压缩骨折8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沈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1999年7月-2004年7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t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45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范丽娟;刘献祥;苏奇;佘焕群;李建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2000年6月-2002年12月运用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刘敬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背侧脱位是临床较为少见的损伤,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1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功华;万冬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1996年8月-2005年3月采用支架外固定植骨灌洗法治疗感染性胫骨不连1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23~64岁,平均为35.6岁.病程6~24个月,小腿均有过窦道流脓现象.
作者:邵仲良;崔凤;倪景远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