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石;王坤正;赵小魁;王奎生;王大民;王强
骨性关节炎是常见关节疾患之一,是导致中老年残疾的常见原因,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是软骨的改变,软骨细胞分解和合成活动的平衡有助于维持软骨细胞外基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而软骨细胞的这种平衡受到细胞因子制约,本文就近年来细胞因子与OA软骨退变之间的研究现状综述.
作者:黄武君;谈志龙;白人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重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过注射胶原酶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重复注射胶原酶,观察疗效及影像学变化.L4.527例L5S131例;年龄20~61岁,平均42岁;男25例,女33例;病程2个月~5年,平均3.7个月.第1次注射到本次注射的时间平均为3.8个月.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优46例,良5例,可2例,差5例.46例症状体征消失,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原突出的椎间盘缩小2~6 mm,平均3.4 mm;余12例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术后1周复查CT,7例突出的椎间盘较术前大,5例椎间盘形态、体积无改变.此12例第3次溶盘术后其中10例症状体征消失,2例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其中1例行第4次溶盘术后症状进一步改善.27例CT显示有椎间盘出现真空征.复查CT突出的椎间盘溶解率73%,未发生过敏、感染、破坏、椎体滑脱等情况.结论: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重复进行,适应证选择恰当可以彻底治愈此病,并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燕春山;姜志高;刘晓光;刘玉波;郑晓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重建(SSD)及容积重建(VRT)在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Siemens Plus 4 螺旋CT机对17例骨盆肿瘤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15~71岁,平均38岁)术前进行扫描,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三维SSD及VRT.结果:术后创口延迟愈合1例,经引流Ⅱ期闭合伤口;术后16个月复发1例,行半骨盆切除及人工半骨盆重建后恢复健康,患者行走正常;肺部转移1例;其余病例在随访期内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螺旋CT三维表面SSD及VRT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术前骨盆肿瘤的细节,以易理解的形式立体直观地显示了病变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手术应切除的范围,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和制定手术计划,有效地减少术后局部复发.
作者:杨万石;王坤正;赵小魁;王奎生;王大民;王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医骨折分期治疗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探讨中药治疗骨折的佳分期方法.方法:于SD大鼠双侧胫骨上1/3段前部的中点,造成2 mm×1.5 mm骨质缺损,作为骨折愈合模型.222只雄性SD大鼠,首先随机取出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他216只于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三期治疗组、二期治疗组、一期治疗组以及模型对照组,每组54只.分别给予中药三期、二期、一期治疗以及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分别于术后1、3、5、7、9、12、15、21、28 d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右侧胫骨标本作为观察对象,通过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评价几种分期治疗方法对骨缺损愈合的作用.结果:X线片肉眼观察示:模型对照组自术后7 d起,各时间点评分均低于或等于用药组,部分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二期治疗组总平均评分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X线片图像分析显示:术后9~28 d,模型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的骨痂填充率均低于各用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各中药治疗组骨折愈合较模型对照组提前约1周.二期治疗组平均骨痂填充率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组织学观察示:模型对照组在术后大部分时间点组织学评分低于各用药组,部分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二期治疗组在术后5~15 d大部分时间点组织学评分有高于一期治疗组和三期治疗组的趋势.二期治疗组平均评分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结论:对骨折分期辨证治疗是必要的,二期治疗可能是骨折治疗的佳分期方法.
作者:温建民;徐颖鹏;孙永生;雷仲民;徐海斌;桑志成;胡海威;成永忠;佟云;孙卫东;韩凤岳;李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简单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以保护髋关节,改善临床症状.方法:采用新鲜胎儿骨软骨镶嵌移植、髋关节滑膜切除、股骨头髓心减压及旋股外侧血管植入联合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5例(91髋),男62例,女23例,年龄14~59岁,平均39.8岁.术后对其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5~10年随访,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5例,良32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90.59%(77/85).结论:采用新鲜胎儿骨软骨镶嵌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适用于Ficat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尤以中青年患者为宜.
作者:刘永辉;曹斌;邓念;王俊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病理现象,在其组织学上表现为脊柱后纵韧带的异常增厚及骨组织形成,在放射影像学上则表现为位于椎体或椎间隙后方的条索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区.本病多见于颈椎,其次为胸椎,而腰椎发病率很低,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本病的诊断有了明显提高.自1998年3月-2003年11月,共收治15例腰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刚;周英杰;史相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冰蜜生肌膏促进体外培养兔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消化分离法进行兔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通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鉴定成纤维细胞.第3代纯化的成纤维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每孔加入等量的PBS,实验组每孔分别加入125、62.5、31.25、15.625 mg/ml的冰蜜生肌膏提取液进行培养,培养24、48、72 h后分别行MTT法检测每孔的光吸收值(OD值).结果:冰蜜生肌膏提取液加入到成纤维细胞中培养24、48、72 h后,经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浓度分别为125、62.5、31.25、15.625 mg/ml)冰蜜生肌膏与对照组O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625 mg/ml浓度冰蜜生肌膏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药物浓度在15.625~62.5 mg/ml时其作用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加,并在浓度为62.5 mg/ml时达到大效应值(P<0.01),当药物浓度大于62.5 mg/ml时则作用趋向于饱和,提示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冰蜜生肌膏药液能明显增加成纤维细胞数量,且促进作用和浓度呈显著依赖性.
作者:唐良华;易洪城;吴承龙;熊屹;宋应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8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男56例,女29例,年龄14~70岁,平均39岁,均经手术或关节镜检查明确诊断,对所有患者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显示侧副韧带损伤77条、交叉韧带损伤81条.侧副韧带损伤分为轻、中、重度;交叉韧带损伤表现为不完全撕裂、完全撕裂及撕脱骨折.MRI可显示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局灶或弥漫性肿胀、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移位及韧带信号改变,可显示韧带撕脱骨折及移位,经与手术或关节镜对照分析,磁共振诊断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及后交叉韧带准确性分别为92.3%、97%、81.3%、100%.结论:膝关节磁共振检查对韧带损伤的程度、类型的诊断较为准确,对临床治疗指导价值较大.
作者:孔凡芝;李保灿;黄文起;李玉舟;高素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铸骨胶囊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雌性6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骨疏康颗粒组,模型+铸骨胶囊高、中、低剂量组),Ⅰ组在双侧卵巢位置切除与卵巢同等大小的脂肪块,其他各组(Ⅱ~Ⅵ)切除双侧卵巢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Ⅰ、Ⅱ组按1 ml/100 g体重灌胃(1.33%的β-环糊精水溶液),Ⅲ组按2.7g/kg体重灌胃(骨疏康颗粒水溶液),Ⅳ、Ⅴ、Ⅵ组分别按400、200、100 mg/kg体重灌胃(铸骨胶囊水溶液).给药3个月后,检测各组动物的左侧股骨及第2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股骨生物力学强度(用三点弯曲实验检测),对胫骨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采用放免法测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降钙素(calcitonin,CT)、骨钙素(bone gal protein,BGP)含量.结果:切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3个月后,腰椎及股骨BMD明显降低,与Ⅰ组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提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复制成功.铸骨胶囊各组(Ⅳ、Ⅴ、Ⅵ)与Ⅱ组比较,Ⅳ组腰椎和股骨BMD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P<0.01).Ⅳ组股骨生物力学强度各项指标及胫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参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CT、BGP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01,P<0.01).Ⅳ组与Ⅲ组比较,大桡度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骨小梁形成表面(trabeculaformation surface,TFS)百分比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1);CT、BGP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铸骨胶囊可以增加切除双侧卵巢大鼠的BMD,提高骨的力学性能,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对去势大鼠有一定的抑制骨丢失作用.
作者:陈绍红;胡素敏;张建军;李伟;王景霞;欧丽娜;高学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自1995-2004年应用无菌技术与生肌橡皮膏(天津骨科医院自制)外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类组织坏死型感染伤口64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兴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时机对于创伤性漂浮膝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漂浮膝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将患者按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72 h内(23例)和72 h后(19例)手术组,根据Karlstrom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将评定结果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1个月~6年,平均26个月,72 h内接受手术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0例,良7例,中5例,差1例;72 h后接受手术者优2例,良5例,中4例,差8例,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手术坚强内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漂浮膝损伤远期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侯喜君;林昂如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关节僵硬和强直是骨科临床的并发症,多由膝关节创伤、手术、感染等所致.大多数关节僵硬患者经过主、被动锻炼或手术松解等治疗后均能得到满意的恢复.但一些由于关节创伤严重、病程长、治疗不及时而致关节完全强直的患者,治疗非常困难.我院2000-2004年,共收治此类患者18例,采用手术松解粘连,股直肌肌腱延长,人造髌上囊,术后早期主、被动锻炼,中药熏洗等中西医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立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移位性髋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随着现代化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发展,这种损伤日渐增多.由于关节面受累和骨折移位,如未能及时达到确切的复位,日后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和不愈合,将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目前,对移位性髋臼骨折多倾向于早期确切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以改善和提高治疗效果[1~3].1998年6月以来,我们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技术治疗18例移位性髋臼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功林;章鸣;张文正;蔡国荣;王顺炳;王干生;杨德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肱骨干骨折愈合延迟和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研究发现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愈合率可达3.6%[1].我院自2002年6月-2005年4月采用Smith+Nephew施乐辉公司的肱骨Rusgell-Taylor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连39例,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分析.
作者:丁浩;周军杰;曹成福;纪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管移植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4例(52条)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男35例,女9例,年龄14~58岁,平均27.3岁,分别采用自体血管(42条)和人造血管(10条)移植.结果:截肢3例,人工血管移植物感染行股浅-胭静脉原位置换2例,肢体缺血挛缩6例,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7例.其余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血循环良好.结论:血管移植治疗血管损伤保肢成功率高;治疗中须注意早诊断、早修复、严格显微外科原则、积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
作者:陈根强;张志军;戴雪松;张浩;朱家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节段性减压后稳定结构重建术的远期疗效.方法:12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腰椎后正中切口,剥离一侧骶棘肌,切断棘突剥离对侧椎板,保留了棘上、棘间韧带和一侧组织的完整;手术中采用椎板间孔开窗减压,尽量保留腰椎后部结构骨性组织,切除导致狭窄的病理因素,将切断的棘突复位固定,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对接受随访的78例患者,应用JOA评分标准计算短期(术后3个月)及长期(8~13年)随访时的改善率和手术满意率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78例短期随访优7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8.7%(77/78).长期随访优62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9%(74/7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长期随访时手术满意率为98.7%(77/78).结论:节段性减压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重建,显露范围广,椎管减压彻底,长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正兵;谭远超;张恩忠;张卫;王岩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重度烧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中重度烧伤合并四肢骨折的处理过程.在纠正低血容量、控制休克后的48 h内,根据骨折移位情况,1例仅给予石膏托固定,3例分别给予钢板、克氏针、带锁髓内针固定.3~7 d后再给予切痂或削痂植皮.结果:4例经过1次或多次植皮,伤口愈合.随访1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无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发生.2例因瘢痕挛缩出现膝或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结论:烧伤48 h内在烧伤部位行骨折的复位手术,不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且有利于烧伤的处理及骨折的愈合.
作者:刘贻运;王兵;李俊龙;郑介柏;李斯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自1999年1月-2005年3月,应用胫前肌瓣修复胫骨骨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13例,同时辅以中药治疗,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颈椎病是目前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的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本院于2005年3-7月采用葛仙益通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并与颈复康颗粒治疗30例进行对照,取得较好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楠;王和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