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黄云;乔尚琳

关键词:骨肉瘤, 光镜观察,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摘要:目的观察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与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9例骨肉瘤中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进行了光镜、电镜及组织化学的观察.结果光镜示肿瘤由纤维母细胞,多边形和小圆形细胞组成,电镜示有似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软骨母细胞等;组织化学G.S显示单个或几个瘤细胞被网状纤维包饶,VG示多数瘤细胞和胶原纤维着红色,Masson着绿色.结论骨肉瘤在少数情况下,显示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过渡增生,伴席纹状排列,并出现明显多形性,而在瘤组织中找到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是诊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唯一证据.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病人的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的实施是科学发展的必然,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只有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才能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为了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我科对156例产后病人实施了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贤芹;张敬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附1例报告)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施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1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施行同种异体转流式经典原位肝移植术.结果病人经同种异体转流式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后近3月,病情稳定,肝功能恢复正常,无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启龙;王爱亮;刘志强;姜飚;张新;贾振忠;刘国河;李勇强;姜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肾血管平滑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12例行肾切除,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11例行肾部分切除,6例行肿瘤剜除术.结论肿瘤内出血及脂肪含量低是造成肾血管平滑肌瘤影像学误诊的重要原因.

    作者:李胜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8例冠状动脉瘘的解剖位置及心腔内异常高速血流进行观察.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的共同特征:①异常交通的冠状动脉显著扩张,走行迂曲,开口大,瘘口小,可间断或全程显示瘘管.②心腔内异常高速血流.瘘入右心系统者,分流呈双期连续性血流,瘘入左心系统者分流仅见于舒张期.③单纯冠状动脉瘘时无论冠状动脉瘘入哪个心腔均可见左室扩大,主动脉根部内径增宽,瘘入右心者右室亦扩大.④右冠状动脉右心瘘多见,瘘入左心者少见.结论冠状动脉瘘具有明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图像特征.

    作者:隋桂玲;陈东风;李英娥;宫霞;刘阿庆;安霞;秦玲;汤洪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五胞胎超低体重儿新法复苏体会

    我国首例自然受孕五胞胎于2002年4月16日在我院诞生.五胞胎发生率为1/89 [n-1](n为胎数),约6000万分之一.本组5胎中4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1例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窒息,通过采用新法复苏及突破常规用药量,并延长胸外心脏按压时间,获得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强惠玲;郭鲁红;徐霖;孙绪丁;邵宝云;周淑娴;赵保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川芎嗪对肾缺血再灌注时c-fos bcl-2 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c-fos、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及川芎嗪干预后c-fos、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表达的分布及强度变化.结果c-fos蛋白分布于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浆内,再灌注后1h表达明显增强,3h达高峰,6h锐减.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主要分布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再灌注后1h表达明显增强,6h达高峰,24h仍有较强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分布在肾血管、肾小管等部位,其中以肾血管为著,其表达增强于再灌注后1h,直到24h仍有增高趋势.川芎嗪干预后c-fos、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川芎嗪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祝海洲;廉萍;雷学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钻颅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钻颅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疗效相对比.手术组穿刺血肿,将尿激酶1~2万u加入生理盐水2ml注入血肿腔多次冲洗.保守组采取降颅压,调整血压,营养脑细胞,防止并发症等内科治疗.结果手术组病死率为13.79%,对照组病死率为55.36%,两组相比P<0.01.结论钻颅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总体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作者:张茂霞;刘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34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流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34例患者均采用分流加断流术.结果再出血1例,轻度肝性脑病2例,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术前为3.05±0.5kPa,术后2.1±0.4kPa,手术过程中门静脉压在分流术后降低,在断流术后呈现不同程度的回升.结论两种术式的联合既可降低门静脉的压力,仍然可以维持较多的门静脉血流向肝灌注,具有扬长避短,相互补充的作用.

    作者:王强;蔡旺;储宪群;高鹏;徐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应用小剂量利多卡因8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使用小剂量利多卡因对大脑的保护作用.方法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微量利多卡因.观察临床症状,颅脑CT检查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情况.并检测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测定IQ值及主要后遗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HIE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谷氨酸与天冬氨酸的含量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治疗组存活患儿IQ值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对窒息复苏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明显,可以作为潜在的神经保护剂以对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王鲁娅;史佩琳;庞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a期和Ⅲb期)的可行性,观察近期疗效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6例,由美国Stryker公司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放射治疗计划,体部固定装置及机械多叶光栅技术实施适形放射治疗.计划靶区为临床所见肿瘤区外放1.0-1.5cm,计划照射剂量为45-70Gy;2-6 Gy/次,3-5次/周,按美国放射肿瘤学协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观察急性放射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26例全部完成治疗计划,肺原发灶完全缓解占18.2%,部分缓解占73.6%,无变化和进展占8.2%,总有效率为91.8%;纵隔转移淋巴结完全缓解占34.7%,部分缓解占65.3%,无变化和进展占0%,总有效率为100%.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34.6%,其中3、4级白细胞下降为7.7%;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2级11.5%(3/26),3级0%(0/26);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2级3.9%(1/26),3级0%(0/26),急性心脏损伤发生率1-2级3.9%(1/26),3级0%(0/26).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选择性淋巴结照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早期并发症较少,能为患者耐受,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陈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21名正常学龄儿童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血流动力学参数正常值.方法使用XG-Ⅱ型血液循环功能仪对221名7~14岁正常学龄儿童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结果学龄儿童的总血容量、左心室有效泵力、每搏心搏出量、每分钟心输出量及心搏指数均明显低于成人值.而总周血管阻力则明显高于成人值.心脏指数略低于成人值,但仍在正常生理范围.全血粘度及微循环半更新时间与成人无明显差别.结论本检测方法具有简便无创伤性等优点,其各项参数正常值可供临床及儿童保健检查时参考.

    作者:常洪霞;倪金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粘膜癌前病变与胃癌p16 p53蛋白表达的比较研究

    目的检测p16、p53突变蛋白在胃癌、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病变中的表达,以探讨抑癌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和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SP)法.结果p16蛋白在胃癌、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的表达呈递增趋势;p53蛋白的表达则呈递减趋势.结论p16蛋白的缺乏和p53蛋白的突变与细胞异型性和生物学行为改变有密切关系.

    作者:粱桂华;王舟;颜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7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病情急,来势凶猛,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抢救、恰当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程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D4+CD8+和CD4+/CD8+比值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不同类型的肝炎病人,比较分析其外周血CD4+、CD8+和CD4+/CD8+比值.结果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且急性肝炎大于慢性肝炎(轻中度)大于慢性肝炎(重度);CD8+细胞则相反(P<0.05).结论人体外周血CD4+、CD8+绝对数和CD4+/CD8+比值影响着HBV感染后的患者的临床表现.

    作者:刘云莉;孔庆胜;孔令斌;赵庆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过期妊娠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的224例过期妊娠病人与同期孕37~41.6周分娩的产妇作对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羊水过少是过期妊娠的主要危险因素;羊水粪染率高、双顶径宽、胎儿过大是造成剖宫产率与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的另一因素;虽然新生儿Apgar评分各组无显著差异,但过期妊娠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产前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减少过期妊娠是保护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

    作者:翟庆美;解瑞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3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7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①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初发症状为持续发热(97.30%)伴肌无力或/和肌痛(78.38%),受累肌群以四肢近端多见;②血清肌酶谱升高;③肌电图均呈肌源性损害,病肌电位明显降低;④常伴有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可以发热、肌肉乏力为初发症状,常伴有间质性肺炎及吞咽困难;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作者:赵建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膀胱癌术后卡介苗灌注的观察及护理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几年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尤其是中青年较为明显,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缓肿瘤复发,对保留膀胱者行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现将灌注方法、观察效果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李玉兰;李桂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与脂蛋白(a)的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浆中一氧化氮脂蛋白(a)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检测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一氧化氮和Lp(a)水平,并设对照组.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一氧化氮明显低于缓解期(P<0.01),缓解期一氧化氮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脂蛋白(a)水平(中位数)为301.46mg/L较对照组155.61mg/L显著升高(P<0.01).结论低水平的一氧化氮和高水平的脂蛋白(a)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二者存在密切负相关关系.

    作者:山凤莲;邵泽伟;姜鲁宁;张秀莲;山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单纯疱疹病毒抗原ELISA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与生殖器炎症的关系.方法对259例单纯疱疹病毒患者的分泌物标本采用单克隆抗体ELISA(McAb-ELISA)双抗体夹心法进行HSV-1和HSV-2型特异性病毒抗原测定.结果249例生殖器炎症标本中HSV-2Ag的阳性检出率为10.04%.其中宫颈糜烂Ⅲ度和Ⅳ度的标本中HSV-2Ag的检出率分别是2.74%和14.29%.滴虫性和霉菌性阴道炎的HSV-2Ag的检出率分别为32.00和20.00%,而另外10例CSF和面部疱疹标本仅检出2例HSV-1Ag阳性.结论 HSV-2不仅是引起女性生殖器炎症的重要病因,还与妇女生殖道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刘香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周围性面瘫10例报告

    1984年1月至2003年1月,我们共收治急性肾功能衰竭247例,其中伴有双侧周围性面瘫者10例,占4.05%.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延香;张士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