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骨多发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

马都平;王金洪;张彦

关键词:颅骨, 纤维异常增殖症
摘要:患者,女,48岁,13岁时开始出现无诱因的头疼,初期呈间歇性后逐渐加重,严重时头疼剧烈不能睡眠.在当地医院就诊未发现明显异常,只进行了对症治疗.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微型皮瓣瓦合修复示指末节脱套伤

    2000年6月-2004年5月,我院应用中指中节带指背神经的邻指皮瓣和示指近节的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急诊修复示指末节脱套伤,临床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吴立志;郑有卯;孙捷;王相;金鑫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治疗

    目的:探讨影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因素,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疗效.方法:周围神经损伤186例186条,男146例,女40例;年龄10~67岁.尺神经32条,桡神经65条,正中神经根24条,坐骨神经19条,腓总神经18条,股神经9条,胫后神经11条,腋神经6条,肌皮神经2条.新鲜损伤Ⅰ期缝合神经,缺损>2.5 cm的酌情行自体神经移植术.陈旧性损伤根据损伤情况分别行神经缝合术、神经移植、神经松解术.116条全断神经,其中76条采用肉眼下外膜缝合;18条显微镜下外膜缝合或束间固定加外膜缝合;22条行自体神经移植:移植神经取自腓肠神经19条,上臂内侧皮神经3条.神经部分断裂挫伤16条,行束间移植10条,肌桥吻合移植6条.神经挫伤、瘢痕粘连54条,行肉眼下外膜松解39条,显微镜下外膜加束膜松解15条.结果:上肢神经损伤中桡神经损伤修复优良率79.2%,尺神经优良率30.76%.下肢神经损伤中胫神经及股神经修复优良率83.1%和71.4%,腓总神经和坐骨神经优良率50%和42.8%.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应争取尽早手术修复,显微镜下外膜缝合能有效地预防神经挫伤引起的瘢痕粘连,当神经缺失>2.5 cm行自体神经移植术有利于神经再生.

    作者:李平生;林国叶;何向阳;阮雄星;王怀云;方国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后路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脊柱损伤,约占颈椎骨折10%~14%[1],是引起寰枢椎不稳的重要原因.经颈后路手术治疗危险性大,且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可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我院2002-2003年采用后路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共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介绍如下.

    作者:徐欢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评价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39.8岁.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椎板减压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术前在X线机下,分别于病变节段上位棘突下缘、上位椎板下缘中点定位,置入内窥镜头.在椎间盘镜配套的监视器下咬除部分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板间隙,清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扩大神经根管.结果:本组除1例患者因术中硬膜囊破裂改为开放手术,其余14例平均手术出血量60ml,平均手术时间86 min.本组平均随访时间13.2个月,按照Nakai评级,优11例,良3例,可1例.结论: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常规手术方法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基本保持了脊柱后柱完整.

    作者:周红羽;黄曹;张连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腓骨长肌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修复较困难,术后效果与新鲜断裂相比较差,且重建的跟腱由于瘢痕增生而粗大,踝关节活动受限.

    作者:芈吉强;李玉宝;陈小兵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带肩峰骨瓣喙肩韧带转移修复喙锁韧带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新方法.方法:2000年8月-2004年3月收治TossyⅢ度肩锁关节脱位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7~54岁,平均42.5岁;新鲜脱位9例,陈旧脱位5例.采用带肩峰骨瓣喙肩韧带转移修复喙锁韧带加内固定治疗,其中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6例,骨片钉固定8例.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个月~3年(平均2.4年)随访,根据Karlsson评定标准:A级9例,B级5例.结论:喙肩韧带替代喙锁韧带确保肩锁关节的稳定,骨瓣与锁骨固定愈合较韧带与骨愈合更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功能恢复快.

    作者:彭国栋;张云飞;林勇;历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孟氏外固定支架治疗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脱位32例

    我院骨科自1988年以来,应用闭合复位孟氏支架固定治疗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脱位3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振海;孙乃明;王翠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胫骨近端MAY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MAY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998年3月-2002年9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6例,男43例,女13例;左侧38例,右侧18例.Schatzker分型:Ⅲ型18例,Ⅳ型15例,V型16例,Ⅵ型7例.行切开复位胫骨近端MAY解剖钢板内固定,根据分型的不同决定手术方式.Ⅲ型骨折行切开复位植骨MAY解剖钢板内固定,Ⅳ、V、Ⅵ型骨折行切开复位MAY解剖钢板加螺栓、螺钉内固定.结果:5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8个月,平均20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38例,良10例,中5例,差3例.结论:MAY解剖钢板是胫骨平台骨折可靠的内固定.合并韧带半月板损伤应及时处理,早期行CPM功能锻炼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焦宁;姜海;温世明;薛金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间歇挤压髋部辅助治疗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有多种内固定治疗方法.但绝大多数病例是囊内骨折,血供差,愈合时间较长,易形成骨延迟愈合,骨不连,骨吸收,以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作者:王珏;王化南;王国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儿童孟氏骨折37例治疗分析

    孟氏骨折是儿童常见损伤之一,就其损伤病史、明确诊断和适时治疗等方面,结合我院自1994年10月至2002年4月间临床诊治的37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邹妙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及所致并发症的原因.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股骨转子周围骨折112例,其中男58例,女54例;年龄36~94岁,平均67.2岁.采用DHS内固定103例,DHS结合骨水泥固定3例,DHS结合大转子稳定钢板(TSP)内固定6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94例获得5~18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按黄公怡疗效评定标准:优33例,良52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90.4%.术后局部并发症有骨折延迟愈合1例,髋内翻3例,螺钉从股骨头割出3例.结论:DHS是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有效手段,适应证的正确选择和内固定物的正确置入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卢华定;蔡道章;曾庆彩;王昆;王其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颈椎椎体前缘撕脱性骨折的诊治体会

    颈椎体前缘撕脱性骨折较少见,属于颈椎过伸性损伤范畴[1].我院从2000年始,诊治颈椎体前缘撕脱性骨折7例,采用螺钉内固定,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水桥;张龙君;陈建良;叶锋;王晓;郑晓东;张建军;王新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治疗胸锁关节脱位

    胸锁关节脱位手术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很多[1-3],多因固定不够牢固而遗留不同程度脱位畸形,疗效不理想.特别是合并有胸锁端锁骨骨折时,固定更为困难,为提高疗效,我们改进了克氏针加钢丝的固定方法,经12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谭俊良;覃同昌;罗顺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活络效灵丹加味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活络效灵丹加味在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应用止血带环扎家兔后肢造成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Ⅰ组(活络效灵丹加味预防和治疗)于造模前活络效灵丹加味灌胃5 d,并于恢复血流再灌注始继续活络效灵丹加味灌胃5 d;Ⅱ组(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Ⅲ组(甘露醇治疗)及Ⅳ组(模型对照)于恢复血流再灌注始分别中药灌胃、静推20%甘露醇、蒸馏水灌胃各5 d.测定肢体缺血再灌注后2 d和5 d血清MDA、SOD、NO、LDH的含量;制备肢体缺血再灌注后5 d的骨骼肌切片,进行光镜观察并比较各组组织学变化.结果:再灌注2 d及5 d活络效灵丹加味预防和治疗组、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组、甘露醇治疗组血清MDA、LDH值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SOD、NO值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光镜下活络效灵丹加味预防治疗组、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组、甘露醇治疗组骨骼肌损害轻于空白对照组;活络效灵丹加味预防治疗组、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组骨骼肌细胞再生现象较甘露醇治疗组、模型对照组明显,而以活络效灵丹加味预防治疗组为著.结论:活络效灵丹加味在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骨骼肌有保护作用且能促进骨骼肌细胞再生.

    作者:孙德舜;李忠娈;王小鹤;邢攸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手法整复并牵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法整复远折端出现旋转复位屡见不鲜.而旋转畸形愈合多并发肘内翻畸形被大家所公认[1].我科自2000年7月至2004年7月,共收治伸直型、尺偏型患者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成明;徐好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急性骨短缩-延长加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并骨缺损

    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多,胫骨开放性骨折并骨缺损病例逐年增多,由于胫骨解剖的特殊性,其治疗颇为棘手.2000年3月-2004年3月,应用半环槽外固定架采用急性骨短缩-延长加骨髓移植方法治疗胫骨骨折并骨缺损1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战营;薛云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非压迫性髓核致脊神经根和脊神经节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突出引起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神经根受压程度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疼痛并无直接关系,提示机械性压迫并非是惟一的因素.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提示:NP的炎症反应可能在根性神经痛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思胜;赵继荣;赵健雄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交锁髓内钉结合带血管髂骨瓣移植治疗骨缺损性骨不连

    由于创伤、炎症和肿瘤等因素造成的骨缺损性骨不连临床并非罕见,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其优缺点[1].我科1993年以来,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供的髂骨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患者15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桂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垂直动态冲击下骶孔骨折伴神经根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垂直冲击下骶孔骨折伴神经根损伤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采集人体新鲜骨盆骨骼标本10具,行动态冲击试验.测量动态骨折时的一系列动力学参数,确定骨折的动力学特性;并取骶孔骨块脱钙,作石腊切片,再用Masson三色法、Mallory改良法和HE染色,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①骶孔边的应力集中明显,S1、S2孔边上缘的应变为2703με和1689με,相应的压应力分别为25 MPa和16 MPa;左右两侧边缘的大拉应力可达40 MPa和31 MPa,比骶骨处应力高3.1倍.此时可计算得到S1、S2椎体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1.6和1.9.②骶孔发生以下四种骨折方式:Ⅰ型为单纯骶孔骨折,Ⅱ型为骶孔骨折伴骶骨翼骨折,Ⅲ型为整侧骶孔纵形骨折,Ⅳ型骶孔劈裂状骨折.当冲击能量达到25 J以上时,发生粉碎性脆性状态骨折,形成骶孔劈裂状骨折,并产生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及神经根损伤,常累及一侧或两侧的腹侧神经根损伤.③从骶孔断面的电镜观察来看,骨折裂纹大多数在薄弱断面,高低不平,并在孔边的应力集中处交汇、集合、发散、扩散和发展,骨折面较为锐利,孔边并有一些宽度不大于120μm微裂隙存在.结论:骶孔状骨折为高能量伤,损伤常累及神经根,与骶骨的力学结构、力的传导、冲击动力学特性以及应力、应变分布相关.

    作者:全仁夫;杨迪生;苗旭东;王以进;李伟;谢利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

    肱二头肌长头腱位于深层,断裂较少见.我院收治4例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报告如下.

    作者:董洪光;梁贵诚;刘宗礼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