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振波;许幸;吴新民
目的研究吸入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对犬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应.方法感染性ARDS建立后,12只纯处毕格犬随机分成两组,单纯机械通气组(对照组,n=6),机械通气+吸入NO组(NO组,n=6).NO吸NO浓度分别为10、20、40、80 ppm,各浓度吸1 h,然后降至10 ppm吸6 h.通过以下指标变化分析判断吸入NO对ARDS的影响: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参数;氧合指数(PaO2/FiO2)、分流率(Qs/Qt)、肺动态顺应性(Cdyn)、死腔量(VD/VT)及气道阻力(Rrs);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尿中亚硝酸根/硝酸根浓度(NO2-/NO3-);血正铁血红蛋白含量及动物存活时间.结果吸入10、20、40、80 ppm NO,PaO2/FiO2增加超过50%,Qs/Qt下降<25%,VD/VT下降至0.36,PVRI下降近50%,一定程度改善Cdyn,与单纯机械通气组相应时相点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动物存活时间为(10.2±1.7)h显著高于对照组(4.4±1.2)h(P<0.01);NO浓度由80 ppm降至10 ppm时,改善的Qs/Qt,PaO2/FiO2,PVRI,VD/VT及Cdyn等指标又回落,实验后阶段,随病程发展,肺部情况恶化;吸入NO可减轻外周血白细胞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吸入10~80 ppm NO可明显降低犬感染性ARDS时肺血管阻力,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对ARDS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缪长虹;蒋豪;薛张纲;孙波;白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对中度到重度慢性非癌性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疼痛门诊中度到重度慢性非癌痛患者46例,采用开放非对照试验设计使用多瑞吉,剂量从25μg/h开始,疗程15 d.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停药反应.结果46例患者中有38例完成试验,8例因不良反应退出.多瑞吉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P<0.01),治疗有效率达94.74%;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P<0.01).其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头晕、呕吐、多汗、嗜睡、厌食等,但大部分可在发生后1周内自行消失.停药后均未出现戒断症状.结论多瑞吉治疗中度以上慢性非癌性疼痛,镇痛效果好、使用方便、安全,在严格选择患者和严密监控的条件下可用于临床.
作者:徐庆;黄宇光;罗爱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研究拟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体外循环中抑肽酶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抑肽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作者:苏宁;马捷;张林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术(OLT)患者围术期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例晚期肝病患者,ASAⅢ-Ⅳ级,择期行OLT手术,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组,n=9):切皮后将乌司他丁20万单位加入100ml生理盐水,持续静脉输注,之后每4小时重复使用.对照组(C组,n=9):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无肝前期120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5 ain、新肝期60 min和术毕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IL-6、IL-8、TNF-α和丙二醛(MDA)浓度.无肝期使用静脉-静脉转流(VVB).术中吸入氧浓度(FiO2)为100%.连续测定心输出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及中心静脉血温,监测ECG、CVP、PETCO2、SpO2、桡动脉压、肺动脉压.维持血温不低于35.5℃.结果C组IL-6和IL-8浓度从无肝前期120 min开始至术毕显著高于切皮前(P<0.05);无肝前期和无肝期TNF-α和MDA水平与切皮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肝期5 min开始明显高于切皮前水平(P<0.01).U组各项参数除新肝期5 min IL-6和IL-8水平高于切皮前外,其余时间点与切皮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且明显低于C组各相应时间点水平(P<0.05).结论肝移植围术期持续输注乌司他丁可以抑制IL-6、IL-8和TNF-α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及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作者:张欢;乔青;杨拔贤;苟淑琴;张秀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c-fos基因在心肌缺血/再灌时能快速、早期表达,与蛋白质合成抑制及Ca、IP3、cAMP等第二信使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赤;王焱林;万德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评价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和温血停搏液连续灌注法对心肌的保护效果.
作者:法宪恩;董铁立;权晓强;付庆林;张大新;庄世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肿瘤患者存在着免疫调节功能的缺损,异常的免疫调节功能不仅与麻醉方法、手术创伤的应激有关,而且与细胞因子平衡相关.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的麻醉方法对手术前后血液动力学、IL-1、IL-6、TN,α、血糖及皮质醇水平的影响,以探索胃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作者:姜爱芬;徐旭仲;金胜威;胡明品;连庆泉;李挺;温怀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七氟醚中流量、低流量及双频指数监测下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以探讨七氟醚的应用方法.方法96例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中流量循环紧闭麻醉,氧流量1000 ml/min;B组: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氧流量500m/min;C组:双频指数监测下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氧流量500ml/min.各组均以七氟醚环路内吸入维持麻醉.A、B两组根据临床麻醉体征和手术刺激情况调节七氟醚浓度,C组根据BIS值调节七氟醚浓度.结果A组、B组和C组呼气末七氟醚维持浓度分别为(1.4±0.2)MAC、(1.1±0.2)MAC和(0.8±0.2)MAC水平;七氟醚总耗量分别为(13.3±1.6)ml/h、(9.6±1.5)ml/h和(7.5±1.8)ml/h,C组七氟醚总耗量低(P<0.01);苏醒时间分别为(14.3±3.3)min、(10.5±2.8)min和(7.5±2.6)min;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24.5±6.1)min、(17.4±5.5)min和(12.7±4.8)min,C组苏醒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快;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4.5%±2.6%、10.1%±2.3%和7.5%±2.1%,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双频指数监测下七氟醚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具有节约麻醉药,苏醒时间短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优点,是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范秋维;Roger Eltringham;Sally Ryder;于布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肠静脉回流阻断肠淤血时肠屏障的变化.方法采用种群相近的猪8只,无感染症状.分离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分别阻断、然后开放各50min,分别观察动脉血压、心率、血气分析、手术中肠颜色及形态变化.在各时间点取回肠末端小肠全层,行光镜及电镜检查,测定肠丙二醛(MDA)含量及门、颈静脉血内毒素含量.结果8只猪一般情况无差别.阻断后,肠淤血、水肿,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光镜下阻断前基本正常,实验结束时绒毛、腺体均有损伤.电镜下阻断前细胞形态基本正常,阻断后细胞超微结构轻微异常.阻断前后的肠MDA含量、血内毒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肠静脉回流阻断引起的肠道淤血可导致肠粘膜屏障损伤.在50 min内肠淤血性的损伤不会引起肠腔内内毒素的大量移位.
作者:黄文起;陈宇;黑子清;江楠;郭隽英;苏松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前列腺手术患者术后机体凝血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1].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TVP)术后虽具有创伤小、DVT发生较少,但也有4.2%~10%[2].
作者:严火荣;肖旺频;宋剑乔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13例于2001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一区行结、直肠肿瘤根治术的病例,通过多因素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判断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结果输血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输血的患者(P<0.01).在校正了对输血及术后感染均有影响的混杂因素的影响后,输血与不输血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优势比值为1.133(P<0.01).Logistic回归得出的回归预测方程为P(Ⅰ)=1/[1+e-(-2.756+0.125U].结论异体输血是导致受血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输血与术后感染之间存在量效关系,但是这种因果联系较弱,提示输血是术后感染的助因.
作者:肖颖;黄文起;赖仁纯;宇传华;萧亮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吸入一氧化碳(CO)对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及缺氧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10):吸入21%O230 min;缺氧组(n=10):吸入10%O2与90%N2的缺氧混合气30 min;CO组(n=10):吸入100ppm CO与10%O2+90%N2的混合气30 min.随后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碳氧血红蛋白测定,并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放血处死大鼠后,速取右肺肺组织样本,戊二醛磷酸缓冲液固定后,采用透射电镜检查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升高,MDA水平增加,SOD活性降低,肺超微结构发生了病理改变;与缺氧组比较,CO组MPAP明显下降,PaO2明显增加,MDA水平下降,SOD活性升高,肺超微结构明显改善.结论吸入CO可改善缺氧大鼠的氧合,降低肺动脉压,减少氧自由基产生,从而减轻了急性肺损伤.
作者:丁学琴;刘贵明;王俊科;盛卓人;孙新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近年来,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痉挛型脑瘫,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我院从2000年12月至2001年10月共施行腰骶部SPR手术65例,现将有关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钱自亮;周启兵;张亦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冷血浆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生后17~26 d的新西兰白兔32只,分别灌注冷血浆停搏液(P组,n=16)或冷晶体停搏液(C组,n=16).离体心脏连接Langendorff装置,灌注时在Krebs-Henseleit(K-H)液中持续通入95%O2+5%CO2,心脏复跳稳定10 min后灌注不同的停搏液.C组灌注冷St.Thomas停搏液,P组灌注冷血浆停搏液(血浆与St.Thomas停搏液按4:1比例配制,其中钾浓度与C组相同).停跳30 min后重新灌注K-H液,观察心脏复跳时间,稳定10 min后测定复跳后心率、冠脉流量及心肌含水量,在光、电镜下观察心肌的形态结构.结果P组再灌注心脏复跳后心率(129±5)次/min、冠脉流量(5.10±0.20)ml/L分别均高于C组(120±4)次/min、(3.50±0.50)ml/L;心肌含水量72.0%±2.0%低于C组77.0%±4.0%(P<0.05);光镜下P组心肌间质血管轻度扩张,血管周围轻度水肿;C组心肌细胞血管明显扩张,血管周围水肿明显,细胞间质可见水肿液.电镜下P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轻度肿胀,细胞核、细胞器基本正常;C组心肌细胞线粒体多高度肿胀,有空泡变性,嵴部分分散、断裂.结论冷血浆停搏液比冷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吴秀英;赵平;李树森;崔健君;张秉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52岁,因阵发性头痛、胸闷8年,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于8年前出现阵发性头痛、胸闷、面色和双手苍白,伴心慌、出汗、唇色发紫,一般于劳累和激动后发病.1年前因1次乏力、胸闷测血压为96/60mm Hg(1 kPa=7.5 mm Hg).
作者:郭向阳;赵晶;罗爱伦;任洪智;叶铁虎;黄宇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5-羟色胺(5-HT)代谢水平的改变.方法选日本大耳兔40只,年龄8月~2岁,体重2~3kg,雌雄不拘.10只兔颈外静脉连接Graseby3500注射泵进行靶控输注(TCI).应用异丙酚TCI系统,确定不同麻醉深度下所需的异丙酚靶控血药浓度.以咀嚼反射消失作为浅麻醉标志,以夹尾后无体动反应为深麻醉.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各10只).1 h后断头处死,迅速冰上分离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并匀浆,测定5-HT及5-羟吲哚醋酸(5-HIAA)的含量.观察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下兔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5-HT代谢水平的改变.结果大脑皮层5-HT水平在麻醉后显著性增加,海马5-HT水平和丘脑5-HIAA水平随麻醉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性降低.结论异丙酚显著性增加大脑皮层和丘脑的5-HT活性,降低海马区5-HT的活性,表明5-HT在异丙酚的麻醉作用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姚尚龙;陈建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全麻病人苏醒期因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多有躁动发生;而且气管拔管可刺激交感神经使病人血压急剧升高,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作者:赵斌江;林爽毅;胡晓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是两种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生成,对免疫、代谢和炎症具有重要的调节和介导作用.本研究拟观察吗啡对人外周血TNF-α和IL-6的影响.
作者:饶艳;王焱林;李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研究拟比较术前骶管注射等量氯胺酮复合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脐下手术后的镇痛作用.
作者:徐道妙;江宏冰;郭曲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麻醉手术操作会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1,2].单纯吸入全麻不能完全抑制麻醉手术期间的麻醉操作、手术操作等刺激所引起的脑垂体和肾上腺髓质分泌大量应激激素[3],增大吸入麻醉药浓度,加大麻醉深度会产生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心肌抑制、心律失常等[4].
作者:王建光;房明;严相默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