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隐匿阴茎治疗的体会(附24例报告)

王安果;张宗平;伍季;姜滔

关键词:隐匿阴茎, 手术治疗
摘要:我科从1992年至1999年9月收治隐匿阴茎患儿24例,针对其不同的个体表现,分别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24例,年龄5~14岁,平均8.6岁.均以阴茎短小、龟头不能外露而就诊.其中体形肥胖下腹壁脂肪较多者16例,匀称体形8例.合并单侧隐睾4例,腹股沟斜疝2例,精索鞘膜积液2例,曾在院外误行包皮环切术6例,2例术后曾有切口感染.体检外观阴茎短小,龟头不能外露或包皮与龟头炎性粘连,阴茎自然位长度介于1~1.5 cm者7例,小于1 cm者17例,向耻骨联合推压包皮皮肤,可显露或触及正常长度的阴茎.
中国男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6例报告

    我院1995年~1998年共诊治6例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结果本组6例,年龄38~55岁,平均44岁.均已婚,病程5~7天.病变均始发于阴茎背侧冠状沟部位,主要症状为病变部位隐痛或不适,肿胀及阴茎背侧冠状沟处包皮下索条状肿物,长度2.5~3.6 cm,呈透明状,轻触痛,不与表面皮肤粘连,可以在皮下滑动,触之硬韧似输精管.淋巴管病变发生于背浅淋巴管纵行支5例,环行支1例.

    作者:赵家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雄激素诱导大鼠阴茎细胞增殖的研究

    本研究试图探讨雄激素补充治疗能否诱导去势大鼠阴茎勃起组织细胞增殖.30只成年SD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势组及补充组.补充组术后2周肌注十一酸睾酮(13.7 mg/kg),并分别于补充治疗后24、48、72及96 h处死,后处死对照组及去势组动物,取中段阴茎海绵体,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其细胞增殖情况.发现正常情况下阴茎组织中存在中等强度的细胞增殖(39.8±3.47),去势2周后几乎无细胞新生(P<0.01),睾酮补充48 h后即诱导DNA合成(21±2.29),96 h后增殖细胞显著增多(95.2±9.65,P<0.01).增殖细胞包括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等.结果表明雄激素能诱导去势大鼠阴茎勃起组织多种类型细胞增殖.

    作者:张新华;陈坚;莫曾南;黄伟华;白先忠;胡礼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四环素囊内注射精液囊肿23例报告

    我院男科门诊自1995年2月~1999年4月对23例精液囊肿患者,采用四环素作为硬化剂囊内注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23例,年龄24~46岁,平均35岁.其中右侧15例,左侧8例,病程4个月~9年,平均9.3月.囊液量2~16ml,平均6.5 ml.患者主要表现为阴囊内肿块,局部胀痛或向腹股沟放射,触摸有明显囊状感,表面圆滑,界线清楚,与睾丸或附睾贴近,位于附睾头部多见,穿刺抽取囊液为乳白色,镜检可看到不活动的精子、脂肪小体,偶见上皮细胞及淋巴细胞而明确诊断.

    作者:李其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1993年5月到1999年5月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74例,年龄小19岁,大56岁,平均31.岁.病史7天至3.5年,平均8个月.已婚61例,未婚13例.其诊断标准为:下列四项有两项以上符合.(1)有耻骨上及会阴部不适,尿痛尿急、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排尿不尽感或有早泄、血精.(2)肛诊:前列腺压痛、灼热感、结节,前列腺液检查:WBC>10个/Hp,和(或)脓细胞.(3)前列腺B超检查示:包膜不光滑、增厚,腺体质地不均匀等慢性前列腺炎影像特征.(4)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本组病例均有两项以上符合上述标准.

    作者:路继儒;穆惠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季节因素对男性尿睾酮、促间质细胞素水平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均受生理节律的影响,许多治疗措施也会因人体生理功能的节律性变化而表现出时间性差异[1],所以,了解人体生理节律对于临床诊断、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拟通过对20名健康成年男性四季尿睾酮、促间质细胞素(LH)水平的动态观察,了解男性生殖内分泌的四季变化规律,为某些男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时间治疗及因时保健提供参考.

    作者:罗卫芳;郭树仁;王友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隐睾股内侧筋膜固定术(附240例报告)

    从1991年至2000年我们采用睾丸股内侧筋膜固定术[1]治疗隐睾2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年龄2~28岁.单侧192例,双侧48例.其中2~10岁159例,双侧32例;11~20岁46例,双侧7例;21~28岁35例,双侧9例.已由院外术后睾丸位置仍高,需再次手术5例.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或全麻,腹股沟切口,寻及睾丸切断睾丸系带,距内环3 cm横断鞘状突或并存的疝囊,将鞘状突与精索分离开,高位结扎鞘状突或疝囊,精索向上分离至内环以上腹膜后方,使睾丸拉至阴囊底部不紧张为度.食指扩大阴囊,阴囊底部切开2~3 cm,钳夹睾丸白膜经阴囊底部切口提出.于同侧股内侧相应部位切开,分离后钳夹提起股筋膜.

    作者:薛广兴;苑登强;李洪洲;郭永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育精阴对精子特异性酶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复制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睾丸炎(EAO)模型,采用酶动力学分光光度法以及明胶固定底物薄膜法,观察EAO状态下精子顶体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变化,观察育精阴对精子特异性酶的影响.结果:EAO造成的附睾精子顶体酶系中顶体蛋白酶和透明质酸酶以及精子胞浆乳酸脱氢酶活性下降.在育精阴治疗后,顶体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恢复.揭示育精阴对EAO造成的免疫损伤有修复作用.

    作者:夏卫平;陈磊;周智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输精管节育粘堵材料进入膀胱构成膀胱异物1例报告

    患者,男性,38岁,教师,已婚.按计划生育要求行双输精管粘堵节育术后月余.一次性生活后突觉下腹抽痛,尿频,尿急伴肉眼血尿就诊.基层医院按炎症治5天不见好转,于1999年7月27日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发现膀胱内条索状异常声影,遂行急诊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内充血明显,三角区有一长条状透明异物,即用膀胱镜活检钳取出.

    作者:刘俊山;张步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精液过滤结合IUI治疗精液不液化不育

    探讨体外精液过滤法治疗精液不液化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本文采用双层镜头纸过滤精液结合宫腔内授精或宫颈管内授精(IUI/ICI),对35例精液不液化不育者进行了48个周期治疗.结果表明过滤后精液全部液化,妻子妊娠率51.4%,周期妊娠率37.5%.结论认为双层镜头纸过滤精液结合IUI治疗精液不液化不育,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苏梅;杨丹彤;邱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三种附睾精子分离方法的比较

    1992年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iection,ICSI)的问世,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首先在治疗男方少弱畸精不育方面获得成功[1].但单纯ICSI技术对于男性无精子症仍然是力不从心,而该病患者在男性不育患者中占很大比例.经皮穿刺附睾取精(percutaneous epididymal sperm aspiration,PESA)方法的建立,使IVF-ET用于无精子症的治疗成为可能.由于PESE法取到的精子数量很少,沿用常规精子分离方法易丢失.需采用特殊的精子分离方法本文比较了IVF-ET过程中三种PESA精子分离方法的效果.

    作者:黄敏珍;邢福祺;陈士岭;毛向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国人前列腺组织中PSP94 mRNA的替代剪接

    为探讨国人PSP94 mRNA的替代剪接特点,本文提取了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的总RNA,用RT-PCR扩增其cDNA,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并与国外报道进行比较.结果如下:①国人PSP94 cDNA序列与国外报道一致;②国人PSP57 mRNA相对PSP94 mRNA的表达量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因此我们认为国人PSP94 mRNA的基因序列与西方人相同,其低水平替代剪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剪接子的活性与西方人存在差异.

    作者:田长生;高瑞娟;李春凌;刘喜春;赵雪俭;刘树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Fas配体mRNA在正常睾丸组织及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

    为明确Fas配体mRNA在正常睾丸组织及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原位杂交、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正常睾丸组织8例Fas配体mRNA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33例精原细胞瘤组织中的Fas配体mRNA的表达.结果RT-PCR方法证明正常人睾丸组织中有Fas配体mRNA的表达;原位杂交法证明8例正常睾丸组织中均有Fas配体mRNA的表达,且表达局限于睾丸Sertoli细胞,正常生殖细胞中无Fas配体mRNA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在33例精原细胞瘤组织中检测到Fas配体mRNA表达阳性11例,阳性率为33.33%,多呈现小片状或点状表达.提示Fas配体mRNA仅表达于人类睾丸的Sertoli细胞中,Fas配体mRNA在精原细胞瘤组织中的出现可能是精原细胞瘤形成及进展的原因.

    作者:李宏军;卢春华;庄立岩;俞莉章;郭应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睾丸鞘膜假纤维瘤的超声表现

    患者男性,28岁,阴囊内扪及小肿块一周来诊.查体,发现阴囊内小结节质硬,表面欠光滑,无压痛,结节与睾丸能够分开.B超检测:双侧睾丸与附睾大小形态正常,左阴囊内可见五枚实性低回声光团,全部位于鞘膜的壁层,其中位于附睾头部内上方有2枚,约1.5 cm×1.0 cm、0.4 cm×0.5 cm;位于睾丸下部外侧有3枚,约0.5 cm×0.3 cm、0.3 cm×0.4 cm(2枚);并在小结节旁可见局部鞘膜扁平状增厚约0.3 cm×0.9 cHm.肿块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内部光点分布均匀,肿块有包膜,其中大一枚肿块内可见一条彩色血流,为静脉频谱,其余部位的鞘膜(包括脏层鞘膜)回声及厚度正常.超声诊断:阴囊内实质性肿块,来自鞘膜,良性增生可能性大.术中所见:左睾丸鞘膜可见五枚大小不等肿块,质硬,表面欠光滑,切面呈灰黄色.病理:左鞘膜假纤维瘤.

    作者:夏建国;许桂英;陈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按需服用赛力士(IC 351)可提高阴茎勃起功能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万艾可——一种治疗阴茎勃起障碍的新药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是泌尿男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约10%[1].在美国约3000万人患ED,每年400万门诊患者,30万人需要住院治疗.治疗ED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负压吸引、血管活性药物阴茎海绵体内注射、前列腺素E1尿道内灌注、假体植入及一些动静脉手术等,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不方便,不接近自然状态,不易为患者接受,退出率较高[2].万艾可(Viagra)是一种磷酸二酯酶V(Phosphodiesterase TypeV,PDE5)的拮抗剂,是第一个通过FDA用于治疗ED的口服药物,疗效佳、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勃起接近自然状态,易为患者接受.本文就此药研究的新进展作综述.

    作者:王为服;张元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男性儿童脑瘤幸存者性腺状况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编者按:性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需要男女共同参与.不论哪一方出现障碍都可影响性和谐.因此,了解一些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知识,对于男科医师来说,也是需要和有益的.为此我们特请马晓年教授撰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裨益.据美国1999年公布的一项涉及1749名妇女的性调查报告称,43%的女性患有性功能障碍,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妇女的性问题比男性要复杂得多,比如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时多只有10%的人会伴有性欲低下,而妇女在出现其它性问题时同时伴有性欲问题的人则多达40%以上.

    作者:马晓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早泄65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高选择性a-肾上腺素能受体(a-AR)阻滞剂在早泄治疗中的价值,我们从1998年5月至2000年1月采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早泄65例,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65例年龄23~54岁(33.7±7.2),病程2月~4年(25.3±5.6月).其中15例阴茎接触阴道口即射精;21例阴茎一插入阴道口即射精;29例阴茎插入阴道口后2分钟内稍作抽动即射精.所有患者外生殖器发育正常,阴囊内容物触诊无异常,前列腺肛检正常.小便常规、前列腺液及精液常规检查均正常.性激素检查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均无勃起障碍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近3月内未服用过性激素及神经系统药物.

    作者:常德贵;张蜀武;邵继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杀精子剂壬苯醇醚-9的研究现状

    杀精子剂(spermicides)是利用药物的理化特性,使精子接触后迅速制动、杀灭或使精子失去受精能力的一类阴道内避孕药.自六十年代初以来,曾有100多种杀精子剂流行[1],其中现今国内外使用和研究多的一种是以壬苯醇醚-9(Nonoxyno1-9,N-9)为主药的杀精子剂.本文综述N-9用作杀精子剂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文红;朱伟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丝线套扎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经验

    我科从1995~2000年用丝线套扎,治疗男性尖锐湿疣共150例.方法为:丝线套扎主要针对阴茎散在湿疣,系带处或尿道口疣体,直径大约0.5 cm左右的疣体为适合.消毒,局部麻醉(注意:麻醉药不宜注射过深,仅作皮下注射即可),后用蚊式钳在疣体根部钳夹,钳夹时应注意位置不宜过深,也不能过浅,原则是包括疣体根部部分皮肤,然后用0~1号线结扎即可.结扎远端之疣体可剪去,然后用石碳酸、酒精处理.

    作者:毛林;张锦莎;杨芝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