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拇畸形指体重建术后指甲的外观分析

王安远;高伟阳;周飞亚;丁健

关键词:手畸形, 外科手术, 指体重建术
摘要:目的 评价先天性多拇畸形指体重建术后的指甲外观,探讨指体重建术获得美观指甲的手术要点.方法 自2005年至2013年,我院对多拇指甲宽度小于健侧拇指80%的49例患者进行指体重建术,并观察术后患者指甲的外观,如指甲宽度、指甲表面粗糙程度、甲半月及甲皱襞的平整度,并对指甲外观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 术后3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94个月,平均37.3个月.参照指甲外观评定标准评定:优25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5%.结论 多拇畸形如要在指体重建术后获得较为满意的指甲外观,应做到术前精确的测量及术中精细的操作,考虑到指甲的大小适宜,甲半月的平整,甲皱襞的对称,指甲表面光滑.
中华手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双轴点设计的逆行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双轴点设计的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2年1月到2014年10月,我们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引导下,以近端皮支供养的远端蒂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共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缺损面积为2.0 cm×3.5 cm~ 5.0 cm×11.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4.0 cm~ 6.0 cm×12.0 cm.其中急诊修复4例,择期修复3例.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3~ 15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形、质地、颜色良好,手部可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结论 双轴点设计的逆行骨间背侧岛状皮瓣以近端皮支供养远端蒂部,该设计有效延长了皮瓣蒂部的长度,扩大了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范围.

    作者:吴春;谭莉;罗靖致;王正理;应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改良术式修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供区创面的临床疗效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中小面积的皮肤缺损,具有一次完成手术、指端组织饱满、颜色质地好的特点,但供区有植皮修复并发症[1-2].自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我们对皮瓣供区创面的修复方式进行了改良(应用同指另一侧指动脉横形V-Y推进皮瓣修复),较好地避免了并发症,修复效果良好.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冠状面纵形断指再植的体会

    在种类繁多的断指病例中,有诸多学者对断指进行分型,多局限于按横截面来诊断及治疗断指,对指体沿冠状面及矢状面离断的诊治关注不多.我们于2003年提出可将此类型损伤命名为纵形断指[1],这是指机械损伤引起的自手指远端向近端纵向切割致手指呈矢状面或冠状面离断,若不吻合血管,离断组织一定坏死.自2003年11月至2006年9月,我们对21例冠状面纵形断指患者进行再植,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谭建文;黄潮桐;陈隆福;李敬矿;朱家恺;刘宇涛;黄银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断指再植成活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手指受伤类型、断指热缺血时间、指动静脉吻合之比及术者显微技术水平等因素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 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做过断指再植手术的全部住院患者.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612例692指断指病例,成活率为89%.在控制混杂因素后,切割伤断指再植成活率是撕脱伤断指再植成活率的36倍[95%CI(12.11-107.82),P<0.001],挤压伤断指再植成活率是撕脱伤断指再植成活率的15倍[95%CI(4.31-54.35),P<0.001],断指热缺血时间与断指再植成活率之间呈负相关(β=-1.36,Se=0.168,P<0.001),指动静脉吻合之比以2:4和1:2断指再植成活率高,总住院医师主刀的断指再植成活率是低年资住院医师断指再植成活率的18倍[95% CI(8.66-39.41),P<0.001].结论 手指受伤类型、断指热缺血时间、指动静脉吻合之比和术者的显微操作水平是断指再植存活的影响因素.

    作者:何雨生;石武祥;翁雨雄;陈振兵;陈良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调控雪旺细胞迁移能力相关分子通路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研究调控雪旺细胞迁移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 细胞划痕实验对比静息态与激活态雪旺细胞迁移能力,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自ERK1/2和AKT蛋白表达.应用相应蛋白通路抑制剂后观察雪旺细胞迁移能力改变及ERK1/2和AKT蛋白表达,初步探索雪旺细胞迁移信号通路.结果 激活态雪旺细胞迁移能力较静息雪旺细胞明显提高,同时伴随着p-ERK表达增加.单纯阻断ERK磷酸化对激活态雪旺细胞迁移的能力无明显影响,而且伴随着p-AKT表达增加.联合阻断ERK及AKT磷酸化可明显降低激活态雪旺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雪旺细胞的迁移能力与ERK及AKT通路联合调控相关.

    作者:于灏;李崇杰;梁晓旭;沙德峰;魏侃;田芙蓉;姚阳;陈兵;车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植骨及带穹的第二趾趾腹皮瓣移植治疗钩甲畸形

    因外伤(电刨、铣床、挤压伤等)造成指腹及末节指骨缺损而甲床及指甲完好,由于条件有限或治疗不当,造成甲床腹侧与指腹残端间创面瘢痕渐渐收缩闭合而形成钩甲畸形.钩甲畸形多发生于体力劳动者,以示、中、环指多见.畸形程度与指腹及末节指骨缺损多寡有关.由于手指长度缺损不多且有指甲,影响功能不明显,所以要求矫治者不多.有些患者即使到医院就诊,多数仅听取治疗意见,若采用足趾趾腹皮瓣移植修复一时下不了决心而放弃治疗.仅少部分因外形不佳而有强烈要求的患者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自2008年以来笔者对5例手指中度及重度钩甲畸形患者采用植骨或带末节趾骨及带穹的第二趾趾腹皮瓣移植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由于病例量少,方法尚欠成熟,仅供同道参考.

    作者:程国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第一掌背动脉远端支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套状缺损

    目的 介绍第一掌背动脉远端支皮瓣在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套状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对34例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套状缺损的患者,采用第一掌背动脉远端支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除2例皮瓣在术后24~72 h内出现轻度肿胀,行对症处理后肿胀消退,其余皮瓣均顺利存活.未见皮瓣血供不足及感染等并发症,所有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恢复满意,静态两点分辨觉为6.0 ~ 8.5 mm,平均6.7mm.供区外观良好,供指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 第一掌背动脉远端支皮瓣为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套状缺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冯仕明;王爱国;张在轶;陶友伦;周明明;郝云甲;武艳云;孙擎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甲下血管球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手指甲下血管球瘤.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34例甲下血管球瘤患者,均于显微镜视下行手术切除.肿物行病理切片检查,术后门诊随访,通过主、客观评价进行评估.即典型疼痛三联征:间歇性剧痛、难以忍受的触痛以及疼痛有冷敏感性.诊断测试:Love试验、Hildreth试验和冷敏感试验.结果 34例患者切除的肿瘤组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确诊为血管球瘤,其中3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6~45个月,平均25.5个月.32例均治愈,术前症状消失.结论 血管球瘤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一种较为彻底和精准的治疗方法.

    作者:阮健;徐吉海;滕晓峰;陈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桡骨远端骨折致急性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所致急性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4例桡骨远端骨折致急性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手术取掌侧Henry切口,部分切除腕横韧带,解除正中神经卡压,复位固定骨折断端.术后随访根据顾玉东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肢肿胀于术后1周左右消退,神经卡压症状逐渐恢复,完全恢复正常时间为7~50 d,平均23 d.术后6个月随访,患手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所致的急性腕管综合征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吴作培;陈春华;孙贵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腕舟状骨骨折微创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腕舟状骨骨折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臂机透视下,采用掌侧或背侧入路经皮或小切口导针指引置入AO空心加压螺钉或Herbert钉治疗舟状骨骨折患者19例,根据Herbert分型:A2型2例,B1型3例,B2型9例,B3型4例,C型1例.经掌侧入路9例,背侧入路10例.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9.5周.腕关节功能采用改良Mayo评分:优6例,良11例,可2例.腕关节平均活动度为伸腕68°(55°~ 85°)、屈腕57°(45°~ 75°),患者均恢复工作,2例在重体力活动中有轻度腕关节疼痛,其中1例因螺钉头穿出舟骨远极皮质约2 mm,腕关节极度桡偏活动时可诱发疼痛.结论 AO空心加压螺钉或Herbert钉微创治疗舟状骨骨折固定牢靠,疗效确切.

    作者:陈星隆;高伟阳;李士;周飞亚;杨景全;褚庭纲;吴志鹏;李志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儿童手掌钙化性腱膜纤维瘤一例

    患者 女,11岁.无意中发现右手掌一五角硬币大小肿块2个月,肿块无疼痛触痛,右环小指活动感觉无障碍.临床检查:右手第四指蹼及小指近节处约2.0 cm× 1.5 cm大小肿块,局部无皮肤发红,皮温不高,肿物质地偏硬,推之不活动,边界清,右环小指感觉正常,指端血运可.X线片示:右手第四指蹼及小指近节指关节掌侧见软组织肿物密度略增高影,性质待查.

    作者:张小伟;黄必飞;陈艳;吴爱姣;陈红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游离上臂内侧皮瓣急诊修复手指皮肤及神经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上臂内侧皮瓣急诊修复手指一侧指固有动脉、指神经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急诊应用游离上臂内侧皮瓣修复13例13指合并皮肤软组织、神经缺损的患者,缺损面积为4.5 cm×3.5 cm~2.0 cm× l.5 cm,以上臂内侧皮瓣内的轴心动脉及神经桥接修复指一侧固有动脉、神经的缺损,切取皮瓣的面积为5.0 cm×4.0 cm~2.5 cm× 2.0 cm;指神经缺损的长度大为4.5 cm,小为1.5 cm,平均3.0 cm;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13例皮瓣及手指均存活良好,供受区创面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2年,损伤手指感觉和功能恢复良好,皮瓣外观和质地佳,患者对手指和皮瓣外形满意.术后随访指端两点分辨觉为6~ 12 mm,平均9mm;皮瓣的两点分辨觉为8~ 12 mm,平均10 mm.结论 急诊应用上臂内侧游离皮瓣既可以桥接伤指神经又能够解决创面皮肤软组织的缺损问题,可以恢复手指良好的感觉和功能,是解决此类手指损伤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作者:卜凡玉;薛明宇;黄军;强力;芮永军;许亚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创伤性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治疗

    目的 探讨创伤性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背侧半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8月至2014年6月,我们共收治28例不合并骨折的创伤性DRUJ背侧半脱位的患者.首先行保守治疗,前臂旋后位复位,然后屈肘90°位长臂石膏托固定6周,拆石膏后2个月内症状无明显缓解者认为无效.对无效者行桡尺韧带背侧浅部纤维加强术,术后旋后位长臂石膏托固定4周,然后改为短臂石膏托固定4周.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7个月至4.2年,平均2.5年.采用改良Mayo评分来评价腕关节功能.病程3周以内的14例患者保守治疗有效率为85.7%,病程3周以上的14例患者有效率为28.6%.对12例保守治疗失败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总体有效率为83.3%.结论 创伤性DRUJ背侧半脱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病程超过3周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DRUJ背侧半脱位患者取部分尺侧腕屈肌腱加强桡尺韧带背侧浅部纤维效果可靠.

    作者:李岩峰;蔡培华;陆叶;詹玉林;范存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上臂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肘部及前臂皮肤缺损

    肘关节周围及前臂近、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处理起来较为棘手.经扩张后的上臂内侧皮瓣因可供切取皮瓣面积较大,厚薄适中,肤色与头面部近似,因此在修复面、颈部等皮肤缺损中得到广泛应用[1-2],而修复肘部及前臂近、中段皮肤缺损的报告尚不多见.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们应用上臂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肘部及前臂近、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国红;谢振军;孙华伟;邓名山;邓小兵;郑竟舟;赵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断指再植术后2周和4周迟发型血管危象一例

    患者 男,40岁,患者因左示指挤压撕脱离断伤后疼痛、出血、活动受限约1h入院.临床检查:一般状态良好,生命体征稳定,左示指中节近端撕脱离断伤,指深屈肌腱撕脱至肌肉部分,左示指离断近远端指体皮肤软组织挫裂伤较重,左示指中节指骨远端骨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在左上肢扎气压止血带,外展左上肢于手术台上.

    作者:裴军;尹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顺行推进皮瓣结合克氏针矫形治疗拇指外伤术后钩甲畸形疼痛

    目的 探讨顺行推进皮瓣结合克氏针矫形治疗拇指外伤术后钩甲畸形疼痛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拇指尺侧带一侧血管神经束顺行推进皮瓣及克氏针矫形修复拇指外伤术后钩甲畸形疼痛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2 ~ 58岁.外伤术后直接缝合导致钩甲畸形6例,外伤采用简单V-Y推进皮瓣术后导致钩甲畸形3例.术中拇指指端采用鱼嘴状切口指甲拔除,3枚直径0.8mm克氏针插入末节指骨支撑矫形甲床,指端残留创面面积为1.2 cm×0.8 cm~ 1.2 cm× 1.2 cm,均采用尺侧带血管神经束顺行推进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者前臂内侧取皮植皮术.结果 术后9例均获得随访,供区创面Ⅰ期愈合.随访12~15个月,所有患者包括儿童均能很好地耐受手术及术后处理,未见明显并发症;对指端、指甲外形及功能的改善均很满意.推进皮瓣质地柔软,有指纹,静止两点分辨觉4~6mm.指甲完全生长的时间为6~8个月,1例患者术后仍然残留轻微钩甲但指端无疼痛,其余未见钩甲畸形,指端无疼痛麻木.结论 采用顺行推进皮瓣结合克氏针矫形是一种治疗拇指外伤术后钩甲畸形疼痛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周晓;薛明宇;芮永军;许亚军;强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掌侧入路角度锁定接骨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掌侧入路角度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7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观察组行掌侧入路角度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骨折愈合情况,应用Gartland-Werley系统评分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治疗前后影像学测量指标的差值.结果 患者经掌侧入路角度锁定接骨板治疗后的优良率(83.53%)显著高于对照组(5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较对照组(8周)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影像学测量指标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掌侧入路角度锁定接骨板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患者术后病情改善与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作者:王继宏;温树正;樊东升;郝增涛;景尚斐;韩超前;王永飞;殷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多拇畸形指体重建术后指甲的外观分析

    目的 评价先天性多拇畸形指体重建术后的指甲外观,探讨指体重建术获得美观指甲的手术要点.方法 自2005年至2013年,我院对多拇指甲宽度小于健侧拇指80%的49例患者进行指体重建术,并观察术后患者指甲的外观,如指甲宽度、指甲表面粗糙程度、甲半月及甲皱襞的平整度,并对指甲外观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 术后3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94个月,平均37.3个月.参照指甲外观评定标准评定:优25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5%.结论 多拇畸形如要在指体重建术后获得较为满意的指甲外观,应做到术前精确的测量及术中精细的操作,考虑到指甲的大小适宜,甲半月的平整,甲皱襞的对称,指甲表面光滑.

    作者:王安远;高伟阳;周飞亚;丁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克氏针支架固定治疗第五掌骨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支架固定治疗第五掌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新鲜第五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支架固定,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结果 本组31例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性愈合,28例获得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16.5个月.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优16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2.9%.结论 闭合复位克氏针支架固定治疗第五掌骨粉碎性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疗效满意;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

    作者:张文龙;赵刚;王玉峰;胡宏宇;王立杰;张颖;董慧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漂浮拇指掌骨一例

    患者 男,56岁,因棍棒击打致右手疼痛、肿胀、活动受限5d入院.患者2014年5月29日被人用棍棒击打第一掌骨,在外院行X线片检查提示:右拇指腕掌关节、掌指关节脱位(图1).行手法复位后铝制夹板固定.专科检查:右拇指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处明显畸形,呈弹性固定,压痛明显,腕掌关节、掌指关节桡侧可触及明显突出骨质,右拇指功能活动障碍,感觉及血运可.

    作者:黄平;余晓芳;尹卫东;王金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