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中西医认识及其研究思路

阮静

关键词:卒中后情感障碍, 病因病机, 中西医认识, 心身疾病
摘要:中医学认为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主要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脑神逆乱,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人体进行整体调节,以调摄精神,达到心身的统一。西医认为其发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调等生物学机制相关,整合神经心理﹑神经免疫与神经内分泌等多学科的干预方法,辅以精神药物进行治疗。中西医对卒中后情感障碍的认识有许多共性和内在联系,在未来研究时可优势互补,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作为实现中西医结合的重要纽带,将西医“调心”与中医“调神”相结合,探索并形成“形神统一”调治的整体研究思路。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学的微生态学研究现状

    微生态学和中医药学在原理以及各自系统的研究特征上具有高度统一性,使得微生态学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新切入点。从中医证候学、中医临床应用和中药作用等方面概述了微生态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曹云飞;李慧芬;崔伟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四种不同提取方法对雷公藤提取物中内酯类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4种不同提取方法对雷公藤提取物中雷公藤内酯类含量的影响。方法:氯仿渗漉、氯仿回流、水提醇沉、醇提水沉4种提取方法提取雷公藤粗提物;将粗提物经柱层层析分离纯化,以所得雷公藤内酯类的含量为指标,考察4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结果:4种提取方法的氯仿萃取物量及雷公藤内酯类粗品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氯仿回流法、氯仿渗漉法、醇提水沉法和水提醇沉法。结论:氯仿回流法和渗漉法对雷公藤内酯类提取率较高,但氯仿用量大,实验成本较高。醇提水沉法和水提醇沉法适宜工业大生产。

    作者:付志明;尹履伟;李佳;韩春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景岳全书·妇人规》产后类论治思想浅析

    归纳分析《景岳全书·妇人规》产后类“随证随人,辨其虚实”的论治思想,认为产后不可妄补,应因证施治;产后外感发热,当汗则汗;产后儿枕腹痛,宜详辨虚实。

    作者:蔡晓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调经种玉汤治疗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调经种玉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脾肾阳虚型PCOS患者30例,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调经种玉汤,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每月的B超、基础体温及月经第22天的孕酮情况,以了解患者是否排卵。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周期排卵率42%。结论:调经种玉汤能调节PCOS患者的内分泌紊乱,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排卵率。

    作者:李瑞丽;傅金英;于胜男;李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HPLC指纹图谱对西黄滴丸胆红素含量的测定

    目的:建立西黄滴丸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进行指标成分胆红素的定量分析,为整体控制西黄滴丸质量和对天然牛黄定性定量检测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粒度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乙腈(非线性梯度洗脱),指纹图谱检测波长239 nm;胆红素定量分析检测波长453 nm。结果:建立了10批西黄滴丸的对照指纹图谱,各批次样品的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8,确立共有峰11个,其中以胆红素峰为参照峰,并确定对胆红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为西黄滴丸全面质量控制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丛晓娟;李峰;朱晓静;吴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中西医认识及其研究思路

    中医学认为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主要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脑神逆乱,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人体进行整体调节,以调摄精神,达到心身的统一。西医认为其发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调等生物学机制相关,整合神经心理﹑神经免疫与神经内分泌等多学科的干预方法,辅以精神药物进行治疗。中西医对卒中后情感障碍的认识有许多共性和内在联系,在未来研究时可优势互补,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作为实现中西医结合的重要纽带,将西医“调心”与中医“调神”相结合,探索并形成“形神统一”调治的整体研究思路。

    作者:阮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评价终点指标的文献调查分析

    目的:收集心肌梗死临床试验报告的终点指标,分析终点指标在选取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PubMed数据库有关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文献信息填写中文、英文文献调查表;借助频数分布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分别从文献概况、研究年份、使用频率、主次分布、观察时段、组合规律六个方面统计终点指标的选择和使用情况。结果:筛选文献156篇,收集心肌梗死的临床终点指标36种;包含终点评价的心肌梗死国内研究报告逐年增多;常使用的终点指标依次为再发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脑卒中等;出现频率高的终点指标组合为“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结论:再发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发作等是心肌梗死疗效评价常选用的终点指标,临床研究终点指标的使用有待规范。

    作者:赵晨;戴国华;龙凤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风热毒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

    目的:明确清热解毒方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中风热毒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清热解毒方药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急性期,安宫牛黄丸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中风急性期热毒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热毒生风作为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作者:马丽虹;李可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从张从正治外伤法浅析痛随利减

    列举了张从正应用痛随利减法则治疗外伤疼痛的医论、医案。认为痛随利减的机制是外伤疼痛多源于局部经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不通则痛”,用下利的方法起到了刺激并加快气血运行的作用,达到了使人体气血在各部位再分配的效果。

    作者:张普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逆灸关元、命门穴对极限耐力运动大鼠NOS、钠-钾-ATP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命门穴对大鼠极限运动时的运动耐力及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骨骼肌及心肌钠-钾-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力竭对照组、逆灸关元组、逆灸命门组、逆灸关元力竭组、逆灸命门力竭组,分别干预20 d后进行力竭游泳,观察力竭时间并检测相应的酶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力竭组钠-钾-ATP酶活性明显降低,NOS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而逆灸关元、命门对酶活性影响不大(P>0.05)。与力竭组比较,逆灸关元、命门均可使力竭大鼠游泳时间延长,钠-钾-ATP酶活性增高(P<0.05,P<0.01);逆灸命门还使其 NOS活性明显降低且与逆灸关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逆灸命门、关元穴均能提高极限运动大鼠的运动耐力,延长其游泳力竭时间,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NOS、激发钠-钾-ATP酶的活性有关。

    作者:罗丽;李晓泓;孙志芳;莫捷;朱世鹏;丁娜;章庆庆;王洋;张露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保元养心汤加味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保元养心汤加味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180例冠脉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西药加保元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和冠脉狭窄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防治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和冠脉狭窄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元养心汤加味具有减少冠脉术后再次狭窄的作用。

    作者:闫西鹏;卢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发酵全蝎粉优酶解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发酵全蝎粉的优酶解工艺条件。方法:以酶解温度、时间和酶底比为考察因素,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设计实验,并用改良Lowry法测定发酵全蝎粉蛋白质含量,筛选酶解的佳工艺条件。结果:仿胃酶解以实验方案A3B1C2所得蛋白质含量高,仿肠酶解以实验方案A1B3C3所得蛋白质含量高。结论:在pH值为1.0的环境下,用酶底比2.5%的胃蛋白酶酶解120 min的仿胃酶解工艺优;在pH值为8.5的环境下,用酶底比5.0%的胰蛋白酶酶解360 min的仿肠酶解工艺优。

    作者:刘文娟;苑如;王集会;单红燕;薛梦;孙惠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中医证候和方剂作用的重要工具

    蛋白质组学从不同层次的“整体”蛋白质活动角度来研究疾病发生、机体和细胞代谢等过程,从而获得对这些过程的全面认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思路与中医证候四诊合参的判定思路和中药方剂多靶点的整体调节方式一致,这成为构建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桥梁。

    作者:徐静雯;李运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醒脑益智胶囊对记忆障碍小鼠学习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醒脑益智胶囊对小鼠学习记忆获得、巩固、再现障碍模型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醒脑益智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79.2,89.6,44.8 mg/kg)及石杉碱甲(0.05 mg/kg),用药组灌胃给药,日2次,连续15 d。分别采用东莨菪碱(5 mg/kg)、亚硝酸钠(120 mg/kg)及40%乙醇(10 mg/kg)复制小鼠记忆获得、巩固和再现障碍模型,跳台法和避暗法研究醒脑益智胶囊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东莨菪碱模型、乙醇模型中醒脑益智胶囊高剂量组能明显减少5 min内的错误次数,显著延长潜伏期(P<0.05或P<0.01);亚硝酸钠模型中,醒脑益智胶囊中、高剂量组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小鼠潜伏期,减少5 min内错误次数(P<0.05或P<0.01)。结论:醒脑益智胶囊能改善学习记忆获得、促进记忆巩固、利于记忆再现,具有很好的益智作用。

    作者:马山;侯林;李慧芬;张晓平;田景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运气学说对不同时期医家学术思想的影响

    通过对运气学说外延及大运气司天学说的论述,借鉴竺可桢所制之“气候环境史”,陆九芝所提出的“运气司天学说”,指出运气学说不能单纯局限于六十甲子计算法,易水学派、温病学派等医学思想、模式的形成与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亦相关。

    作者:吴昊天;陈广坤;张保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神精间病”初探

    通过对《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的文献研究和探讨,就“神精间病”病机学说,从心肾不交、形神观、阴阳观三个层面上进行分析,认为“神精间病”病机学说对指导虚劳病、神志病等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于惠青;于俊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眠安方治疗原发性失眠7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眠安方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原发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眠安方,对照组采用氯硝西泮片,疗程为28 d,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量表)评定。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2.1%,对照组87.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治疗组97.57%,对照组81.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半月后,两组不良反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眠安方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氯硝西泮具有类似疗效,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静;杨文明;陈幸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类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类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搜集瓜蒌薤白类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运用RevMan 5.2.6软件完成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倒漏斗图分析等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合格研究,均存在较高的方法学偏倚风险,Meta-分析显示瓜蒌薤白类方在改善心绞痛症状方面合并效应量RR=1.24,95%CI[1.18,1.31],改善心电图表现方面合并效应量RR=1.29,95%CI[1.19,1.39],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倒漏斗图分析显示不对称。结论:瓜蒌薤白类方可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较高,尚需要开展样本量充足、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作者:庄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肾综汤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3例

    目的:探讨肾综汤治疗毒瘀互结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肾综汤加激素治疗;对照组31例单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对照组7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综汤能明显改善毒瘀互结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症状,且能防治患儿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于妮娜;孙响波;潘月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从脾胃论治原发性高血压

    脾胃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与脾胃所处的特殊地位、功能及痰湿体质有密切关系,调理脾胃功能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法则之一,主要治则为健脾化痰、清热和胃、活血化瘀,常用方剂为黄芪建中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泽泻汤加味等。

    作者:赵恒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