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脑供血不足并发抑郁症40例临床分析

张荣灿;刘瑞春;李静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 抑郁症, 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脑缺血, 血管性痴呆, 中老年人, 早期诊断, 临床观察, 及时治疗, 工作能力, 改善预后, 多种疾病, 病人, 病理过程, 多发病, 常见病, 家庭, 程度
摘要: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血管性痴呆(VD)、Alzhelmer病(AD)和Binswanger病等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理过程.近年临床观察慢性脑缺血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症[1],它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带来很大的影响,更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临床40例合并抑郁症的脑缺血病人的分析,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衣原体与脑血管病及其感染的检测研究现状

    ㈠肺炎衣原体与脑血管疾病研究现状二十年前,Saikku报道了冠心病病人血清肺炎衣原体的(Chlamydia pneumoniae ,Cpn)IgG和Ig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阳性率[1],随后关于Cpn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的研究被大量的报道.近Elkind等发现了升高了的Cpn的IgA是初次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Cpn的IgA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塞和腔隙型脑梗塞有密切关系;Cpn的IgA与肺炎衣原体的慢性感染有关;与Cpn的IgG比较 ,IgA与脑梗塞的关系更密切[2].然而许多证据却不支持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的这种关系.血清流行病学的结果是多样的,技术依赖性的;PCR结果也显示出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间的差异;方法学上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差异;当选用了佳的,特异性的检测方法,肺炎衣原体总是不能被检出;免疫组化染色法只是检测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中的非特异性的混合物;二级预防试验也是不成功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应用不同的方法检测不同的疾病人群,检测结果往往前后不能一致,因此尚不能证明肺炎衣原体的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有明确的关系[3].Cpn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的关系也需要被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卜志平;刘国敏;王晓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8例脑膜癌病临床与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 亦称癌性脑膜炎,系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一种少见类型,是恶性肿瘤通过血行转移或脑脊液种植播散而累及脑膜,脑、脊髓内并无明显肿块的一种非独立性的严重疾病,此病确诊主要依赖脑脊液细胞学.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2年来经脑脊液细胞学诊断的8例MC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刘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影响

    近年来,对溶血磷脂酸(LPA)的研究,特别是在启动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重要作用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作者:郗红艳;朱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出血性结核性脑膜脑炎2例报道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脑脊液改变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病例的增多,造成了临床诊断结脑的困难.

    作者:邹月丽;何俊瑛;刘科;陈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艾滋病继发隐球菌性脑膜炎一例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多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 并常致深部感染.其中新型隐球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也可侵犯骨髓、皮肤、粘膜和其他内脏,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常见,也为严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AIDS)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常见死亡原因.近年随着艾滋病患者增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呈上升趋势, 临床上对此缺乏应有的警惕性和认识.

    作者:赵宝华;肖向建;郭宗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癌性Lambere-Eaton肌无力综合征5例临床电生理改变及对癌肿早期诊断的意义

    Lambert-Eaton综合征(LEMS)首先由Lamber和他的学生Eaton首先报告命名的[1].特征性电生理改变是临床确诊LEMS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李锦;王志芳;张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丁苯酞注射液对慢性脑缺血大鼠MDA、SOD 的影响

    慢性脑缺血是血管性痴呆、Binswanger、Alzheimer 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国内外有关丁苯酞注射液神经保护作用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急性脑缺血模型,有关丁苯酞注射液作用于慢性脑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报道尚未见报道.本文就丁苯酞注射液对慢性脑缺血后脑组织MDA、SOD 的影响做一报道.

    作者:李强;郭宗成;张和振;赵宝华;王贺波;靳玮;肖向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69例正常人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也称为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 是人对外界或环境刺激的心理反应.它是当人对某客体进行认知加工(如注意、记忆、思维)时,通过平均叠加技术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大脑电位.反应大脑皮层认知功能状况,亦即探讨大脑思维的轨迹.狭义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是了解大脑认知功能的一种较理想的客观方法[1].由于刺激方式及各实验室仪器的不同,各实验室的正常值各不相同.

    作者:赵素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一例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主因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4个月,四肢无力、幻觉7天,抽搐1天于2008-2-1入院.既往体健.于2007年10月初,患者家人发觉其无明显诱因出现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动作迟缓,间断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市人民医院检查TCD、头CT、腹部超声、胃镜等检查均无异常.

    作者:闫海燕;刘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导致血管性痴呆小鼠行为学变化的动态观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在西方国家,VD成为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种导致痴呆的病因,而在亚洲某些地区,VD则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构成部分[1],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也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药物,因此建立合理的VD动物模型对评价和研制有效的药物至关重要.国内应用的动物模型主要有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和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目前对后者的观察时间仅限于30d之内,缺乏更长时间的动态观察[2].因此,本研究欲延长脑缺血时间至30分钟,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合并尾部放血法建立VD小鼠模型,将观察时期延长至造模后6周,应用跳台和水迷宫试验分别在造模后4周、6周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旨在探讨该VD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作者:王天俊;吕佩源;王贺波;张和振;靳玮;郭宗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

    本文对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P300研究,以客观地评定TIA患者的认知功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素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出血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遗传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尤其是有家族聚集倾向的脑出血的关系密切.认识脑出血相关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将有助于对该病的防治.本文就脑出血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包括载脂蛋白、凝血因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Endoglin、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α-内收蛋白等基因作一综述.

    作者:刘宝琼;张乐;杨期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之一,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故临床上误诊率较高,可达50%左右[1,2],且死亡率相对较高,有文献报道CVST的死亡率约为10%左右[2],因此在临床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确诊,及时正确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文;员伟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株致GBS的空肠弯曲菌全基因组序列完成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 C. jejuni)是在世界范围内导致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多种食用动物体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由空肠弯曲菌导致的腹泻可达4-5亿例[1],其导致的消化道感染有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可导致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主要表现为四肢软瘫、呼吸肌麻痹、腱反射减低等症状.

    作者:李震中;刘慧;刘晓东;朱一飞;张军峰;李春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现代综合康复疗法积极序贯治疗对急性脑中风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传统康复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得患者生活质量恢复仍不理想,当今康复医学强调以功能为导向的康复研究.为快速高效地发挥现代康复技术的优势,我们综合应用且积极序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朱建国;魏琰;袁栋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恶性脑膜瘤的CT与MRI诊断

    脑膜瘤占原发颅内肿瘤的13%一19%,大多为良性实质性.恶性脑膜瘤仅占2%一10%[1],但其术后极易复发,有的甚至发生颅外转移,本文通过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患者的CT、MRI回顾性分析,探讨CT及MRI对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尹继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考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心理健康在学生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心理健康水平也是制约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高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的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保健,我们对河北省某县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作者:刘振红;苏便苓;李拥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9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死亡病例分析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所有病历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确诊,均为内科保守治疗.92例死亡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62.5岁,其中发病到就诊时间<3h 12例,3-6h 29例.6-12h 28例.12-24h 16例.24-48h 7例.

    作者:郭孟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脑梗死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有关TIA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文献报道较少[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118例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同期脑梗死患者100例.探讨影响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荣灿;刘国敏;高庆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北京地区伴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况:一项门诊连续就诊脑卒中患者横断面调查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伴糖尿病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IS)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h, TIA)患者的二级预防状况.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现况调查)方法,对北京11家二、三级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连续就诊IS或TIA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得到数据整合分析.结果:北京地区11 家医院,2006年7月1~8月15日期间总计有1247例卒中患者的数据纳入分析中.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351 (351/1238,28.4%),其中接受降血糖药物治疗者273例(273/323,84.5%), 未用药者50例(50/323,15.5%).各类降糖药物使用情况依次为双胍类126 (126/351,35.9%)、α-糖苷酶类97 (97/351,27.6%)、磺脲类90 (90/351,25.6%)、胰岛素63 (63/351,17.9%).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病例282例 (282/348,81.0%).获得空腹血糖数据病例数219例(62.4%),血糖控制良好(4.4~6.1 mmol/L)、一般(≤7.0 mmol/L)和不良(>7.0 mmol/L)的比例数分别为27.9%、23.3%和48.9%.获得餐后血糖数据病例数152例(43.3%),其血糖控制良好 (4.4~8.0 mmol/L),一般 (≤10.0 mmol/L),不良 (>10.0 mmol/L)比例数分别为30.9%、30.9%和38.2%.获得血压数据345名(345/351,98.3%),血压达标(BP<130/80mmHg)43名(43/345,12.5%),未达标(BP≥130/80mmHg)302名(302/345,87.5%).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89名(89/351,25.4%)患者有LDL的记录,LDL达标(LDL≤2.6mmol/L)的患者39例(39/89,43.8%).结论:伴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情况患者记录比率低、控制达标率低,临床医生应当依照临床指南要求加强对这些伴有糖尿病的IS和TIA患者的教育和治疗,使其进行严格的血糖、血压和血脂的监控和管理.

    作者:张宇辉;吴敌;王伊龙;王拥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