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张均
出血性脑梗塞(HI)是脑梗塞病人因梗塞区内血液再灌注引起的继发出血, CT或MRI上显示出在原有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 从Lidell 1872年报道HI的病理以来, 在没有CT和MRI的情况下, HI约占脑梗塞的3~5%, 临床上诊断困难, 仅见于病理诊断. 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诊治脑梗塞1500例, 其中HI 92例. 本文对92例HI的发病机理及其预后讨论如下.
作者:应乐群;梅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 又称Lewis-Summer综合征. 临床特点为慢性不对称性累及运动神经而不伴感觉障碍. 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东祥;李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54例病例符合1992年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的诊断标准; 是1998年7月~2000年7月住院的396例脑卒中病人的一部分; 均卧床二周以上. 其中男22例, 女32例, 年龄48~84岁, 平均72.5±1.46岁, 70岁以上33例, 占61%.
作者:陈光;张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 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3%~19%. 多数为良性, 生长缓慢; 少数可发生恶变或转移. 部分脑膜瘤虽经手术全切且证实为良性, 但术后仍可复发. 本文对63例脑膜瘤MRI表现及病理特征作了回顾性分析, 以期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耿少梅;孙国柱;姚志刚;左书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双侧腹内侧丘脑综合症(Bilateral Ventromedial Thalamic Syndrome)是一少见的丘脑病变, 由双侧丘脑腹内侧梗塞引起. 我们于1995年至2001年共收治7例患者, 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陈金波;周晓生;刘庆新;孙建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41例中男25例, 女性16例, 年龄在35~81岁之间, 其中50岁以下者9例, 50岁以上者32例, 平均年龄51.3岁. 41例带状疱疹者, 其发病前即有脑梗塞、脑出血者10例, 均出现于胸背部; 糖尿病者6例, 结核病史1例, 糖耐量异常2例, 恶性肿瘤2例. 饮酒后发病者2例, 上感后发病者共计18例.
作者:周彦儒;阿仁高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男7例, 女1例, 年龄36~70岁, 平均52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例, 均无糖尿病史.
作者:谢静;胡志可;刘太平;李义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资料与方法1. 资料: 病例选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1年7月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AC1患者, 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 经头颅CT或MRI确诊, 排除TIA; 首次发病, 年龄在80岁以下, 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无肿瘤及高血脂病史;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10~30分.
作者:丁朝兵;蔡良;曹涌;金庆文;丁新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脑缺血是脑血管病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 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 对于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致残率, 一直是医学界所关注的热点.
作者:杜亚强;刘连祥;吴育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 男, 16岁. 因头晕、头痛、恶心4天, 四肢抽搐、意识障碍1天于2001年8月5日住院. 当日晨起家人发现患者阵发性四肢抽动、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头后仰、呼之不应、小便失禁, 持续4分钟左右后缓解, 之后间隔1~2小时类似上述发作一次, 间歇期神志不清. 急送我院. 家族中无高血压病史. 查体: 体温36.6℃, 血压220/140mmHg, 浅昏迷, 双视盘边缘不清, 生理凹陷消失, 视网膜未见出血点.
作者:徐林新;向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14例, 女6例; 小年龄56岁, 大年龄83岁, 平均65.3岁. 有高血压病史者15例, 急性起病者3例, 缓慢性病呈进行性痴呆者3例, 反复卒中后进入痴呆者14例.
作者:沈红卫;马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短暂性完全遗忘综合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 syndrome, 简称TGAS), 首例于1956年由Bender描述, 1958年Fisher和Adams正式命名为TGAS. 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特点为突然不能接受新的信息, 近记忆丧失, 保留远期记忆, 常在24小时内恢复. 现将我们诊治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贾三鹏;杨华;任礼静;高红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病例陈志华, 男, 63岁, 湖南省天心实业总公司退休干部. 住院号434478. 因剧烈头痛, 左上睑下垂2月余, 左眼失明1周, 于2001-10-18第二次住院. 患者自2001-07-16开始, 无明显原因出现剧烈的持续性疼痛, 以左侧为甚, 左眼胀痛, 1周后右眼胀痛, 双眼视力下降, 复视, 伴呕吐, 左侧面部麻木, 左侧鼻痛鼻塞. PE: 瞳孔3mm>2mm, 左上睑下垂, 遮盖角膜约3/4, 左眼球外展内收及下视受限, 视力0.3; 右眼正常, 视力1.2. 视野呈散在光点.
作者:肖志杰;周德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 女, 25岁, 因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全身抽搐三年, 持续昏迷伴肢体强直九天于2001年8月6日入院. 该患者无原因三年来经常在清晨起床时不易被叫醒, 至多持续24小时可自动醒, 其间间断出现双上肢屈曲, 双下肢伸直、头向后仰、继之四肢抽搐、约2~3分钟缓解, 一般发作1~2次. 症状特点为: 昏睡→癫痫样抽搐发作→昏睡→清醒、且每次发作症状刻板. 曾在多家医院求治, 均按原发性癫痫对症治疗, 不能控制发作.
作者:孙佳红;赵风玲;张为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总结59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经验. 方法: 对我科1997年2月至2001年10月收入院行手术治疗59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9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存活49例, 死亡10例. 结论: 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 包括院前急救, 颅内血肿的早诊早治, 手术方式选择, 亚低温治疗, 脑血管痉挛的治疗, 各种并发症的防治及全身支持治疗等措施, 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作者:卢进发;古彩喆;张松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发现至今已有一百余年, 但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曾提出过多种学说. 近年来在基因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已确定该病是一种基因病. 下面从基因遗传学、自由基、兴奋毒性、神经微丝等方面综述了与ALS发病机制有关的研究进展, 试图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郑永玲;吴文斌;胡常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