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向华;陈建华;陈奎生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2、IL-13的影响,探讨其治疗MP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阿奇霉素组、地塞米松组、联合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各25只。各组大鼠均予MP菌液(1×106 CFU/ml)缓慢滴入大鼠鼻腔,共4 d,在后1次接种后第2天开始干预。采用ELI-SA方法监测干预后第3、5、8天大鼠血清及BALF液IL-12、IL-13水平,并对肺组织炎症浸润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在干预第3、5、8天,阿奇霉素组、地塞米松组、联合干预组及模型对照组肺组织病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71~20.11,P均<0.01),其中均以联合干预组评分低。在干预第3、5、8天,四组间血清及BALF液中IL-12、IL-1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2~143.47,P均<0.01);其中干预第3天,联合干预组血清IL-12高于阿奇霉素组,而血清及BALF液IL-13均低于阿奇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地塞米松可能协同阿奇霉素通过促进大鼠体内IL-12分泌和抑制IL-13表达,减轻肺组织炎症。
作者:王志华;王玉水;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出生巨大儿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可能与妊娠糖尿病、肥胖、妊娠时体质量增加等有关。巨大儿在儿童时期易出现肥胖,成年后罹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出生巨大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引起关注。
作者:付东霞(综述);卫海燕(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人类ABO血型系统抗原在胚胎早期(约37d)就开始发育,但其抗原强度直至出生也不一定明显增加,自身ABO血型抗体也尚未完全产生(出生3~6个月后逐渐产生合成),故新生儿ABO血型血清学检测有其独特性。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部分新生儿ABO血型鉴定及异型交叉配血结果。
作者:雷丽明;王华;彭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临床心理科于2014年4月7-11日举办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临床儿童神经心理评价培训班》(负责人:张劲松)。招生对象:从事儿童保健、儿童精神、儿童心理或相关专业的工作者。学分:参加者完成培训通过考核可取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I类学分10分。主要内容:学龄及学前儿童智能发育诊断测验,盖塞儿法婴幼儿诊断性发育测验,社会适应能力评价,常用儿童心理评估方法(气质评估方法),安排操作实习。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婴儿Chiari畸形Ⅱ型的临床资料,加深儿科医师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Chiari畸形Ⅱ型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2个月,因颈部肿物2个月入院。颅脑MRI示小脑扁桃体部分疝入枕骨大孔。予手术治疗后一直间断发热,不能竖头、独坐,前囟门进行性增大,CT诊断脑积水。结论 Chi-ari畸形Ⅱ型会导致神经功能异常,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积极手术,可改善预后。
作者:胡凤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卡介苗(BCG)对哮喘小鼠干细胞因子(SCF)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BCG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末次激发24 h后取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ALF中SC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肺组织中SCF蛋白表达。结果哮喘组、BCG组和对照组肺组织的EOS计数分别为(10.67±1.94)个/HP(、6.40±1.55)个/HP和(0.37±0.33)个/HP,BALF中EOS计数分别为(7.58±1.30)×107/L、(3.78±1.15)×107/L和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组、BCG组和对照组的肺组织SCF蛋白免疫组化指数分别为(24787.97±7214.12)(、20509.50±4775.27)和(12261.66±3277.65),BALF中SCF水平分别为(280.25±14.20)pg/ml、(266.77±31.15)pg/ml和(223.59±15.61)pg/ml,其中哮喘组和BCG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G组与哮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部SCF表达与EOS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BCG干预能显著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但不能抑制SCF的表达。
作者:林晓亮;张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3种行为。为了提高来稿质量,防止抄袭、伪造、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本刊已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检测出有严重不端行为的稿件,编辑部将一律退稿。
作者:《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承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发育行为儿科学培训班》(负责人:金星明,编号:20144206010010)暨《0-6岁婴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和干预技能学习班》(负责人:张劲松)定于2014年4月15-21日在上海举行。本次高级培训班是发育行为儿科学的盛宴,云集中、美、加三国顶级儿童发育行为儿科学家、心理学家、儿童精神科医师、遗传学家、语言学家,以多名国外专家授课为主。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肺炎是儿童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重症肺炎发病率约为10%。每年大约有200万儿童死于重症肺炎,是引起学龄前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622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标本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物耐药预警结果,为临床合理选用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颜云盈;邱宝强;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医学名词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版的《英汉医学词汇》(第2版)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应用通用名或化学名,不可用商品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较过去30年有明显降低,但随着超早早产儿存活数量的增多,严重颅内出血继发脑积水成为早产儿管理中的棘手问题之一。颅内出血后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包括,反复腰椎穿刺放液、通过脑室储液囊反复放液、脑室-腹腔分流术、引流加灌洗和纤维溶解综合治疗、应用利尿剂减少脑脊液产生、脑室内纤维溶解治疗等。文章阐述颅内出血后脑积水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干预措施的指征及其效果和安全性等。
作者:俞丽君;林振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敏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有明显增加趋势,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21世纪的流行病。儿童期是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的高发年龄段,FA的症状呈非特异性,几乎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因而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并常常延误治疗。
作者:李在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拟于2014年9月-10月在广东省广州市联合举办“第十六届全国儿科肾脏病学术会议”。大会并将邀请国、内外专家专题报告。欢迎广大儿科肾脏病专业和相关专业同道踊跃投稿,积极参加会议交流。稿件内容:各类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遗传性肾脏/泌尿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等的临床/基础研究。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简称儿中心)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 HOPE)的合作建设项目,是一所集医疗、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科综合性医院。2013年,儿中心成为国内首家通过JCI(国际医院认证)复评审的儿童专科医院;同时入选2013年度全国佳医院排行榜;儿内、儿外、心外专科继续入选全国佳专科榜。医院技术力量雄厚、设施齐全,小儿重症医学科和小儿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小儿心血管中心、血液肿瘤科和儿童保健科等多个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势特色学科。为了支持和配合国家西部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为全国各地尤其是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培训儿科方面的骨干型人才,儿中心院领导结合医院的具体实际和建院理念--TRAIN THE TRAINER,在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的通力协作下,筹建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西部、东北地区儿科医师和护士培训项目和儿科高级研修班。
作者:[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美国HOPE基金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婴儿大肠埃希菌肺炎的临床特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方法将2003年6月-2013年6月336例婴儿大肠埃希菌肺炎分为社区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分析临床资料,统计ESBLs检出率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患儿发病年龄以1~6个月为主,临床特征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相似。分离的336株大肠埃希菌中196株(58.33%)产ESBLs,院内感染组ESBLs阳性率为84.00%,高于社区感染组的5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7,P<0.05)。2003年6月-2008年5月与2008年6月-2013年6月两个时间段比较,社区感染组的ESBLs阳性率为49.21%和5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05);而院内感染组从76.74%升高至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敏感的抗生素为碳青霉烯类。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好发于小婴儿,病情重且容易迁延,院内感染是获得ESBLs的高危因素。社区感染及院内感染抗生素的应用应该有所区别。
作者:刘晟;张亚丽;蔡海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桥畸形及其合并肺动脉吊带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确诊为支气管桥畸形或同时合并肺动脉吊带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胸部平扫、增强及气道重组图像影像学表现。结果21例患儿中有10例为单纯的支气管桥,其中3例合并其他类型先天性心脏病;11例为支气管桥合并肺动脉吊带,其中8例合并其他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年龄除1例外均<2岁。大多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及阵发性呼吸困难起病。根据Wells法分为I型15例、Ⅱ型6例。其中单纯支气管桥10例均为I型,5例合并肺动脉吊带;Ⅱ型6例均合并肺动脉吊带。结论对于临床上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应警惕支气管桥畸形可能,并注意合并肺动脉吊带。多层螺旋CT胸部平扫、增强及气道重建图像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书兰;赵德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经《临床儿科杂志》编委会讨论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起举办2014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函授班,具体方法如下。一、2013年第7期起开设2014年度函授继续医学教育专栏,主要内容包括:婴儿常见胃肠道症状的实用处理法则等。每期刊登1讲,共10讲,2014年第5期刊登考试题,第6期刊登正确答案。要求学员认真阅读讲座后答题,并将答案寄至编辑部(复印无效)。合格者授予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10分,学分证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颁发。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咯血病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咯血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引起咯血的主要疾病为支气管、肺部炎症8例(其中伴支气管扩张2例),支气管异物3例,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3例,气道内肿物2例,疑诊肺血管发育异常4例(未行血管造影确诊),原因不明2例。术中并发低氧血症2例。6例患儿镜下有活动性出血,局部予有效止血治疗;3例患儿于右肺下叶取出支气管异物;1例肉芽组织增生导致的肺不张患儿实施病变部位冷冻治疗2次,2周后支气管镜复查阻塞气道的肉芽组织消失,CT检查肺不张消失。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咯血患儿必要且安全的检查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
作者:郦琳琳;梁慧;王全;赵德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与小儿危重评分(PCIS)的关系及其对病情危重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脓毒症患儿在入院24 h内检测的血浆AT-Ⅲ和DD水平及PCIS评分等资料。将患儿按PCIS分为极危重组(≤70分)、危重组(71~80分)、非危重组(>80分);将患儿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AT-Ⅲ活性、DD水平的差异及其与PCIS的相关性。结果极危重组、危重组和非危重组的AT-Ⅲ活性和DD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极危重组AT-Ⅲ活性降低以及DD水平升高为明显,危重组次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活性与PCIS评分呈正相关(r=0.548,P<0.01),DD水平与PCIS呈负相关(r=-0.657,P<0.01)。死亡患儿DD水平高于存活患儿,AT-Ⅲ活性和PCIS评分均低于存活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血浆AT-Ⅲ、DD与其病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作者:齐英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211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和24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造成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11例高胆红素晚期早产儿中27例为重症,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与新生儿相关的因素包括:入院时日龄<3d、出生窒息、小于胎龄儿、头颅血肿或明显产伤淤血、低白蛋白血症、红细胞增多症、感染、溶血病、喂养不耐受、胎粪排泄延迟10个变量;与母亲相关的因素包括:来自农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及胎膜早破3个变量。以上变量在高胆红素血症和非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窒息、胎粪排泄延迟、低白蛋白血症和母亲妊高症为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OR=2.35~4.05);母亲妊高症和新生儿溶血病是晚期早产儿发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OR=5.74、73.64)。结论出生窒息、胎粪排泄延迟、低白蛋白血症、溶血病及母亲妊高症是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加强妊高症和新生儿溶血病诊治,可减少晚期早产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作者:杨树杰;易海英;汪珍珍;黄杰;何源;魏贤;王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