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石文焕;武巧芝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针刺, 康复训练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2组吞咽功能评分改善情况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饮水前SpO2值及饮水后SpO2值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可有效降低患者SSA评分,利于改善其吞咽功能,减轻心理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七氟醚诱导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七氟醚诱导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行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产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产妇采用七氟醚诱导复合喉罩全身麻醉.观察2组产妇不同时间点MAP、HR变化情况、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结果 术前2组产妇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时、切皮时及术后观察组产妇MA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苏醒时间及停药至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七氟醚诱导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效果显著,可降低产妇对手术的应激反应,缩短苏醒时间,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亭亭;蔡恒宇;刘东俊;刘诗璇;张丽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医院体检并确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2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收体检且结果正常的健康者2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2组均血常规及生化检验,比较2组检验后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及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肝功能白球比例(A/G)和总胆红素(TBIL)等.结果 观察组检验后PLT、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为(101.93 ±21.52)×109/L、(5.11 ±1.23)×109/L、(53.96±12.47)%、(39.96±5.24)%,与健康对照组的(175.93±26.37)×109/L、(7.03±0.65)×109/L、(65.39±5.98)%、(31.29±2.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ALB、A/G、ALT、TBIL水平为(41.62±2.54) g/L、(1.06±0.92)、(111.96±14.52) U/L、(25.63±2.37) μmol/L,与健康对照组的(46.93±1.46) g/L、(1.67±0.28)、(31.69±2.58) U/L、(15.94±2.64)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结论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57例.2组均采用基础性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B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转阴率、1个月后再次出血率、平均出血停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A组的82.46% (P <0.05);B组1个月后再次出血率为3.51%、转阴率为92.98%,高于A组的14.04%、78.94% (P <0.05);B组平均出血停止时间为(5.12±1.14)d,短于A组的(7.45±1.37) d(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效果肯定,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序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左西孟旦辅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辅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 选取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T-proBNP水平、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 (P <0.05);治疗后,2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血清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9.41% (P <0.05).结论 左西孟旦辅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较传统正性肌力药物有一定优势,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短期预后更好.

    作者:班韶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医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研究进展

    女性出现月经不调在妇科临床上较常见,同时也是较多发的一种病症,通过中医药治疗的方式,能够在女性的月经不调当中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在我国有着较悠久的历史,在中医文化当中,认为月经正常来潮是天葵、经络和气血达到协调反应产生的结果.近些年来,女性月经不调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现代社会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获得了广大妇科专家和学者的关注.随着我国妇科传统理论,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研究的不断推动和深入,中医药对女性月经不调的治疗效果越来越明显,并且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1].因此,本文将对中医药结合针灸的方式,对女性月经不调的研究和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贺宏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在胎盘位置判定与剖宫产瘢痕妊娠预判及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在胎盘位置判定与剖宫产瘢痕妊娠预判及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40例胚期宫内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子宫及孕囊特征的观察结果,对超声检查在胎盘位置判定与剖宫产瘢痕妊娠预判及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 通过孕囊囊壁较厚处位置与血流较丰富处位置超声判定胎盘位置的符合率明显高于通过胚芽(x2 =4.123,P<0.05)与卵黄囊位置(x2 =4.011,P<0.05)判定,而通过孕囊囊壁较厚处位置与血流较丰富处位置超声检查判定胎盘位置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位置超声判定的不同分型患者在剖宫产瘢痕处肌层厚度(t=6.142,P<0.01)、血流情况(x2=11.243,P<0.01)、住院天数(t=3.289,P<0.01)、治疗方式(x2=14.587,P<0.01)以及预后(x2=9.261,P<0.01)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实现对胚期胎盘位置的预测判定,其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及诊治、预后评估方面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孔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7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多苷,2组均持续治疗12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2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CRP、RF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RA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是治疗RA的较好方案之一.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推拿辅治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推拿辅治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推拿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6个月内反复发作的次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7.14% (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推拿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使用及管理情况分析

    目的 规范医院麻醉药品的管理,促进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方法 对2017年医院北区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门诊处方数共计423张,其中59张为不合格处方.结论 麻醉药品属于特殊管制类药品,需严格执行国家对麻醉药品的相关规定,才能避免麻醉药物的滥用.

    作者:焦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妇女2 000例作为观察组,未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2 00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情况及优生优育知识认知程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育龄妇女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以提升育龄妇女对于优生优育的认知程度,扩大优生优育在我国的科普程度,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概率,降低我国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我国的出生人口整体素质.

    作者:侯立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组随访1个月,记录治疗前、后脑纳肽、心肌肌钙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并进行心脏功能评分,同时记录不同时间段患者的生存情况,对比2组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后,2组脑纳肽、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心肌肌钙蛋白、心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2组3d、1周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周、1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存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韦威海;黄志卫;梁其先;李任文;符兆胤;黄克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艾地苯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艾地苯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8例.2组患者均采取营养脑细胞、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药物治疗,并予具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地苯醌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细胞因子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0%,高于对照组的77.55% (P <0.05);观察组治疗后NGF与BDNF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艾地苯醌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效果肯定,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调节神经细胞因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建启;孙美芝;张景帅;郭庆龙;李坤峰;唐华伟;智洪颖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目的 分析角膜塑形镜应用在青少年近视矫正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角膜塑形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参差度和屈光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系统治疗后,患者裸眼视力超过治疗之前佳矫正视力1.0以上者56例,占93.3%;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屈光参差度分别为(3.1±1.1)和(0.35±0.3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通过接受角膜塑形治疗,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靳敏肖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接诊的84例晚期结直肠癌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指标等.结果 2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低于对照组的30.95%(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相近,但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作者:张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含铋剂四联一线治疗方案用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含铋剂四联一线治疗方案用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三联一线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应用四联一线治疗方案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93.33% (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 (21/30) (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停药数天后不良反应症状均自行消失.结论 将含铋剂四联一线治疗方案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治疗,根除率明显提高,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毅晖;罗健康;程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穴位注射加中医透药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加中医透药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透药加穴位注射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肌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膝关节、髋关节肌力较治疗前均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髋关节肌力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组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中医透药加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患者肌力,也能改善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颂;赵立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我院2018年第1季度药品不良反应57例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其特点,了解监测过程存在不足,探讨改进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以2018年第一季度我院上报的57例药品不良反应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方式、药物类型、ADR主要症状等要素进行分析.结果 5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男女比例相似,低于10岁组以及大于60岁组所占比例高,静脉给药不良反应所占比例高,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反应及消化系统,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物.结论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还需进一步完善,以避免和减少发生率.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在世界医学中,阿司匹林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三大药物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阿司匹林初应用于解热、镇痛及抗炎,随着科学家们对其药理作用的大量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在风湿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辅助治疗中疗效确切.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云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不合理事前干预处方1826份分析

    目的 通过药师电子审方事前审核模式,拦截不合理处方,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18年1~6月事前干预处方1 826份进行回顾分析,对不合理处方类型,未干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事前干预登记的不合理处方共1 826份,未干预成功12份,成功率99.34%,其中以诊断不全、用法用量不适宜占据多数,因医师录入错误的处方占比32% ~ 42%,已严重影响处方的整体质量,且有一定隐蔽性,需引起重视.结论 通过审核处方并进行事前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处方质量,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林嘉鑫;吴雯;陈瑶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PDCA循环法在药库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药库作为药剂科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全院药品的采购、验收、养护、供应等工作.不断改进药库药品管理工作方法,既可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又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工具,是一个不断循环、持续改进、阶梯上升的过程.本文就PDCA循环在提高我院药库药品管理方面的效果进行探讨.

    作者:巫建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