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添;汤永红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与长托宁注射液联合针对性护理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2组均于术前注射咪达唑仑与长托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术前与术中血压、心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比较.结果 术前2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组血压、心率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的12.31%(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9.23%(P<0.05).结论 术前注射咪达唑仑与长托宁注射液并联合针对性护理在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不良反应少,满意度高,进一步保证了手术质量.
作者:袁雯;王晓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医院宫颈病变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方法不同分为A组(阴道镜下宫颈活检,60例)和B组(LEEP后病理检查,63例),观察比较2组诊断宫颈病变的符合率.结果 A组诊断总符合率(93.33%)与B组(96.8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LEEP后病理检查均为诊断和鉴别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对于确诊的高级别上皮内瘤病变可采用LEEP治疗.
作者:黄海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妊娠合并梅毒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对优生优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20例,根据梅毒是否治疗及治疗时机分为未治疗组(27例)、孕早期治疗组(45例)、孕中晚期治疗组(48例),比较3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结果 孕早期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孕中晚期治疗组、未治疗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在孕早期治疗组、孕中晚期治疗组、未治疗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梅毒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和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有利于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赵碧玉;陈惠妹;陈幼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观察组出现咳嗽1例、咯痰1例,对照组出现咳嗽4例、咯痰4例、气喘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1).结论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采用盐酸氨溴索辅助方法有显著效果,对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银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临床监测的过程中,观察行葡萄球菌A蛋白快速检测法的效果,评定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采用葡萄球菌A蛋白快速检测法对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90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测定,应用SPSS 17.0软件测定检测的灵敏性效果和特异度.另选取100份ICU患者的痰标本,通过双盲实验法,分别对痰标本进行常规痰培养测定以及葡萄球菌A蛋白法测定,分析痰培养结果 和葡萄球菌A蛋白法的测定相关性.结果通过SPA测定后的结果优于痰标本常规测定的效果.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过SPA测定后,均为阳性指标,在显微镜下显示为棕色球形,灵敏度为100%,90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呈现阳性.结论 通过应用葡萄球菌A蛋白测定法能够及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监测,临床灵敏度高.
作者:邱杰;苏明宽;吴海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玮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抢救的新生儿窒息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31例患儿(显效26例、有效4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结论 对新生儿窒息患儿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有较高的护理应用价值.
作者:王树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锁骨骨折患者术后干预与护理措施对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老年患者42例,均予手术治疗,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2组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组增加干预预防静脉血栓护理措施.对2组治疗前第1天与治疗后第3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血清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的28.6%(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样本手术前后第1天与第3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D-二聚体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老年锁骨骨折患者积极采取采用功能性训练、低分子肝素抗凝、密切预防观察以及干预等预防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锁骨骨折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张倩;尤雯雯;郝士卿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运用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采取一般治疗、合并治疗,必要时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56例在一般治疗、合并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临床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口腔溃疡、皮疹程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及发热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为76.78%、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52.08%、77.08%(P<0.01或P<0.05);2组患儿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以轻微不良反应为主,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显著缓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症状,促进病情转归,进一步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尚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国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急性胃肠炎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 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医院成人输液区急性胃肠炎患者1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9.4%,高于对照组的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急性胃肠炎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燕玉;赖小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及止血率和再出血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9.7±5.8)h、平均住院时间为(7.3±1.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5.3±6.3)h、(13.2±1.6)d(P<0.01);观察组24 h止血率为64.0%、48 h止血率为76.0%,高于对照组的40.0%、56.0%(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出血时间缩短,降低了再出血率,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张懿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单纯罗哌卡因不同剂量蛛网膜下腔注射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拟阴道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2 mg(L1组)、罗哌卡因3 mg(L2组)、罗哌卡因4 mg(L3组)、空白组(N组),每组20例.在宫口开至2~3 cm时,分别给予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2 mg、3 mg、4 mg,空白组未用药.在疼痛VAS评分≥3分时,连接硬膜外自主脉冲镇痛泵.记录镇痛情况,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各产程时间,分娩情况,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4组产妇VAS评分比较:与N组相比,L1、L2、L3组在5 min、10 min镇痛评分降低(P<0.05),与L1组相比,L2、L3在5 min、1 h镇痛评分更低(P<0.05).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比较:与N组相比,L1、L2、L3组镇痛起效时间短(P<0.05);与L1组相比,L2、L3组镇痛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L3组有3例运动神经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产程时间,分娩情况,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3 mg鞘内注射镇痛起效快,持续时间长,可安全应用于分娩镇痛.
作者:杨丽君;周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出院时予以健康教育及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采用中文简明烧伤患者健康量表(BSHS-C)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依从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1);观察组BSHS-C各维度(一般健康状况、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社会关系、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度烧伤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可使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蒲晓华;陈迷;肖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对产妇产后宫缩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阴道分娩后出现宫缩痛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为自愿接受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的产妇,对照组为不自愿接受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的产妇.观察2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后阴道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逐渐降低,无重度疼痛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组产妇在产后24 h和48 h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镇痛后不影响子宫复旧.结论 对产妇实施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能有效缓解产后宫缩痛,不增加产后出血量、子宫复旧,无创、方便,而且不影响母乳喂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优华;丘驰;卢琼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I).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1);治疗前,2组NIHSS与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有所降低,BI评分有所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的测定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的标准化治疗.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作为糖尿病组,正常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样本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水平,糖尿病病程.结果 2型糖尿病组在FBG、2 h PBG、HBA1c、VE-C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VE-Ca水平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结论 VE-Ca水平的测定可以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在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中加入VE-Ca水平的测定和积极干预有助于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谭子新;秦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与七氟醚在高血压手术患者深度麻醉下拔管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在医院实施胃肠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Ⅰ~Ⅱ级患者40例,无心肺功能问题、ASAⅡ~Ⅲ级,术前通过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S组采用七氟醚深度麻醉下拔管,P组采用丙泊酚深度麻醉下拔管.观察2组在入室后(T1)、拔管前(T2)、拔管时(T3)、拔管后3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术后躁动、呼吸抑制、舌后坠)发生情况.结果 P组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S组,拔管时(T3)及拔管后3 min(T4)血压、心率变化S组>P组.结论 用丙泊酚及七氟醚进行深度麻醉下拔管均可较好地抑制心血管反应及不良反应,且丙泊酚比七氟醚能够更好地进行深度麻醉下拔管.
作者:陈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因出现下肢骨折接受专业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施行护理干预,B组施行常规干预,对2组DVT具体发生情况及干预满意度作综合评定.结果 A组DVT发生率为3.57%,低于B组的28.57%(P<0.05);A组干预满意率为96.43%,高于B组的67.86%(P<0.01).结论 对于施行手术疗法的下肢骨折患者,施予护理干预有助于防范DVT,推荐骨科优先选用.
作者:汤仁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医健脾止咳化痰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平喘、化痰等西医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同时配合中医健脾止咳化痰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8.3%(P<0.01);观察组咳嗽、咯痰、喘息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嗜中性细胞吞噬指数等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医健脾止咳化痰方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患者免疫能力.
作者:吕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在血液净化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医院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47.5%(P<0.01);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结论 在对血液净化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护理效果可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晶晶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