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情绪障碍调查分析

梁阿端;郭玉娟;赵亭娴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 化疗, 情绪障碍
摘要:目的 通过对食管癌患者对患者化疗情绪障碍进行研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期为患者顺利实施化疗过程提供有效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食管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进行焦虑量表(HADS)调查,化疗后1~2d进行症状量表(MDASI)调查.结果 患者的症状困扰及生活受干扰评分分别为(3.16±1.52)分与(2.89±1.86)分.前者与焦虑呈正相关,后者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结论 食管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普遍存在各种情绪障碍,护理人员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情绪护理,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的护理对肝癌介入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分析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的护理对肝癌介入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肝癌介入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的护理,比较2组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自护责任、自护技能、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项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后,2组功能领域、单项问题、症状领域、整体生活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项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的44.00% (P <0.01).结论 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的护理可有效改善肝癌介入术患者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颖;陆璐;刘璐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全麻组和复合组,每组46例.全麻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情况、麻醉维持用药量、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复合组HR、MAP以及CVP在麻醉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5 min(T2)、拔管时(I3)中较为稳定,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全麻组(P<0.05);复合组芬太尼、维库溴铵及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全麻组,苏醒时间短于全麻组(P<0.01);复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低于全麻组的23.91% (P <0.05).结论 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要硬膜外阻滞效果更佳,血流动力更平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班荣球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2种营养支持方式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肝胆胰外科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31例,肠外营养组30例.比较2组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前检测得到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术后(P<0.05或P<0.01),早期肠内营养组平均体质量术后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早期肠外营养组术后CD4 +/CD8+、IgM、IgG指标高于肠外营养组(P<0.01);而CD4+与CD8+的表达水平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肠外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早期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住院时间短、费用较低(P<0.05或P<0.01).结论相较于肠外营养支持方式,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情况,营养状况更佳,免疫功能较强,不良反应少,顺应性好,且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可节省住院费用.

    作者:贾军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使用量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不同使用剂量的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住院部送检的痰培养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102株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株.对照组采用头孢噻肟钠单方制剂抑菌,观察组采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复合制剂抑菌,根据每天每100床患者对2组不同药物用药的频率及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变化,比较不同使用剂量的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2组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使用频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但对照组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使用频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3年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平均耐药率为63.4%,高于观察组的42.1%;头孢噻肟钠单方制剂、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复合制剂均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性,且采用复合制剂比采用单方制剂更能有效改善耐药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结论 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使用量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密切相关,抗菌药物使用量越大,则细菌的耐药性也就越强.

    作者:林翔彪;黄浩南;刘辉;谢思思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就诊并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接受舒适护理,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心绞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2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均下降,且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后,2组SAQ各维度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SAQ各维度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发射、低血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尿滞留、皮下淤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介入术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面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鹿丙荣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未生育妇女127例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对术后妊娠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未生育妇女子宫肌瘤剔除术及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未生育妇女127例,比较手术方式及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随访术后妊娠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短,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妊娠率为76.34%,高于经腹手术组的61.76% (P <0.05).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剔除肌瘤个数及盆腔粘连程度对术后妊娠有影响.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妊娠率高,年龄、子宫肌瘤个数、盆腔粘连程度是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

    作者:邓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地尔硫(草)与氨碘酮用于老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急诊患者救治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地尔硫(草)与氨碘酮用于老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急诊患者救治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急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地尔硫(草)治疗,观察组予氨碘酮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 (P <0.05).结论 地尔硫(草)与氨碘酮用于老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患者治疗均有明显效果,氨碘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用药安全性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

    作者:战雪亮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佐治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佐治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29例.2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同时段(第6、9、12个月)阴性率与空洞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5.86% (P <0.05).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第6、9、12个月时痰菌阴性率、空洞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2种药物在针对多药肺结核的治疗中,均有一定效果,但莫西沙星治疗效果更为明确,痰菌阴性率高,空洞改善情况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利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DAAS方案治疗基因1b型丙型肝炎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含小分子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方案在基因1b型丙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验证DAAS在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48例基因1b型丙肝患者,采用含DAAS治疗方案进行12、24周疗程治疗,观察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及肝脏硬度值(F)的变化情况.结果 含DAAS的治疗方案抗病毒疗效高,快速病毒应答(RVR)高,持续病毒应答率(SVR)12周高.48例患者无论HCV-RNA的基线高低,所有含DAAS药物的方案均在2~4周HCV-RNA<25 IU/ml,RVR 100%,SVR12为95.8%,TBIL、ALT下降甚至复常,ALB增加、肝硬度值F下降.抗病毒治疗前和结束后12周比较,TBIL、ALT、AL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含DAAS的治疗方案,是高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缩短疗程,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莉华;龙湘珍;蒋玉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选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筛选68例因患肺炎支原体肺炎,对其展开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治疗效果做进一步分析.结果 给药后,入选的68例患儿中,显效54例(79.41%),有效12例(17.65%),无效2例(2.94%),治疗总有效率97.06%;68例患儿啰音消失时间为(5.85±1.20)d,退热时间为(2.25±1.24)d,咳嗽消失时间为(8.10±3.12)d.结论 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展开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病情转归,建议推荐应用.

    作者:唐铭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就诊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 (P <0.05);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 保妇康栓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妇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华瑞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参与此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比较2组活产率、分娩时孕周、分娩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活产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时孕周长于对照组,分娩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5.0% (P <0.05).结论 习惯性流产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延长分娩孕周,减少出血.

    作者:李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就诊治疗的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2组梗死冠状动脉的具体狭窄程度、复通情况,心脏事件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再通率与完全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30.23% (P <0.05);2组治疗后均未出现脑部出血与重度出血情况,仅出现轻度出血,观察组轻度出血发生率为13.95%,低于对照组的39.53% (P <0.01).结论 在不具备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对有适应证的AMI患者在转院前或拒绝转院的患者尽早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有效,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首选的治疗策略和模式.

    作者:杨勇;陈红;张万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结核丸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结核丸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结核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空洞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1);观察组空洞改善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8.0% (P <0.05).结论 结核丸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核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能有效促进病灶的吸收,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韩立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用于老年人白内障术后40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人白内障术后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诊断并治疗的老年人白内障患者80例,患者均进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根据术后采用的消炎、抗炎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白内障手术后给予常规消炎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 (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提高(0.73±0.12),对照组视力提高(0.42±0.11),观察组视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在老年人白内障术后应用效果明显,可降低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哲;徐兵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NF-κB、NLRP3炎性小体在高糖培养的糖尿病肾病大鼠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糖尿病肾病(DN)大鼠中的NF-κB因子、NLRP3炎性小体及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制作DN大鼠模型14只为DN组、正常大鼠14只为对照组.DN组予高脂饲料饲养,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饲养.喂养3个月处死2组大鼠取肾组织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N组大鼠肾组织的caspase-3、caspase-1、NLRP3及NF-κB较正常对照组表达显著上升(P<0.05或P<0.01).通过对ASC检测,凋亡因子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结论 NLRP3炎性小体、NF-κB及ASC在DN肾组织中表达上升,DN炎性反应机制与细胞凋亡可能有关系.

    作者:张筠;路素丽;莫美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的价值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2组诊断准确率、ST下移幅度、ST下移维持时间.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5.0% (P <0.01);观察组ST下移幅度大于对照组,其ST下移维持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在较长的时间内为冠心病患者记录下更加全面的心电信号,其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上有着更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积极使用这种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实现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早期防治.

    作者:陈苏云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结直肠癌患者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基于氟尿嘧啶化疗方案疗效关系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性评价结直肠癌患者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18年1月.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等位基因(T vs C)遗传模型下的效应量,以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CI)描述效应量,I2和Q检验评价异质性,采用逐一排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Begg检验和Egger检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共计1 5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等位基因模型中,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敏感性间无显著相关性(T vs C:OR=1.05,95% CI =0.80-1.38).按人种差异进行亚组分析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敏感性分析显示研究结果较稳定,Begg和Egger检验结果表明纳入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不是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对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可靠指标.

    作者:钟磊;何霞;张远;串俊兰;彭倩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2016-2017年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制剂,具有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能随身携带、省去煎剂煎煮过程、消除中药煎剂服用时特有的异味和不良刺激等优点,是中药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更是传统中药汤剂的必要补充,也是广大人民群众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有效武器之一.但是在临床应用中成药的过程中,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为了解医院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收集我院2016年和2017年药物不良反应报表409份,其中中成药不良反应报表94份.

    作者:杨永莲;吴彩云;肖亮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腱切断术与腱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合并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腱切断术与腱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病变合并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LHBT病变合并有中小肩袖撕裂患者1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采用LHBT切断术(A组)治疗;60例采用LHBT固定术(B组)治疗.2组均进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2组在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VAS疼痛评分、美国肩肘外科评分系统(ASES)评分、肩关节的活动度(ROM)和上臂外观改变的评估.术后12个月时观察Popeye畸形发生率及评估肘部肌力.结果 2组术前VAS评分、ASES评分、ROM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VAS评分、ASES评分、ROM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与B组末次随访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Popeye畸形发生率高于B组(P<0.05);2组屈肘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前臂旋后肌力大于A组(P<0.01).结论 在LHBT病变合并肩袖撕裂的治疗中,腱切断术和腱固定术患者的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腱切断术的Popeye畸形发生率较高,腱固定术患者术后前臂旋后肌力较腱切断术高,两者术后的屈肘肌力未发现有显著差异.

    作者:罗艺;陈进鸿;王卢林 刊期: 2018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