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伴发凝血障碍:附 12例分析

杨光;唐锁勤;黄东生;王建文;刘英;于芳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 凝血, 儿童
摘要:目的研究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凝血象的变化.方法选取 12例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以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及纤维蛋白原( FIB),以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 D-二聚体( DD).结果 6例活动期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凝血检查结果均出现异常.而 5例处于静止期或完全缓解期( CR)的患儿除 1例血浆 DD轻度增高外,凝血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血浆 DD为更敏感的指标,总阳性率为 58.3%( 7/12例),其中复发或活动期患儿 85.7%( 6/7例)出现异常,而处于静止期或 CR期的患儿仅 20.0%( 1/5例)增高.结论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在活动期和复发期伴有明显的凝血障碍,血浆 DD是检测凝血异常的敏感指标,并对了解病情严重度、临床分期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临床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 L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 Balb/c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组织蛋白酶 L( cathepsin L)的表达及意义.方 法 CVB3m( Nancy株)病毒感染 Balb/c小鼠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实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 RT- PCR技术,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不同时点(正常和感染后第 3、 7、 15、 30 天) cathepsin L 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与 RT- PCR结果显示,感染 CVB3m后小鼠心肌组织中 cathepsin L的表达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至 30 d表达高,各时点 cathepsin L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小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cathepsin L在 Balb/c小鼠 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作者:杜九中;于小华;吕建华;邓晖;李双杰;赵刚;张新刚;王时俊;陈瑞珍;杨英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部分液体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部分液体通气( PLV)在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并发严重呼吸衰竭和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PPHN)时肺氧合不良,在使用 Babylog8000+呼吸机进行常频机械通气无效的情况下,将加温后的全氟化碳( PFC)缓慢注入患儿肺内,通过球囊加压,使其在肺内均匀弥散后继续进行常频通气.同时监测患儿的 PaO2、 PaCO2、氧合指数( OI)和相关生命体征,定时进行气道分泌物的细菌学检查.结果使用 PLV治疗后,患儿的氧合情况明显改善, OI明显下降, 6 h后 OI比 PVL前下降 41.18%,无明显二氧化碳潴留.使用 PLV后 77 h撤机,撤机后 7 d复查:动脉导管关闭、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肺部 X线显示病变吸收,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脑缺氧缺血性病变好转,健康出院.结论 PLV在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时可以使用,需要继续评价其在临床医疗中的效果和规范.

    作者:朱晓东;朱建幸;单炯;嵇若旭;狄华;陈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NICU院内感染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研究

    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收治的患儿年龄越来越小,侵入性诊治手段不断增多,使用的抗生素逐渐扩大和更新,导致院内感染发生机会日益增多,细菌耐药性也日趋严重.我们对收治的 356例可疑院内感染患儿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旨在了解 NICU院内感染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以期更好地防治院内感染,提高治愈率.

    作者:何少茹;黄爱伟;农绍汉;孙云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 -15与细胞内病原体感染的关系研究

    随着疾病研究在分子水平的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细胞因子在疾病中的作用.白细胞介素 -15( IL-15),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其在免疫调节、抗感染中的作用日趋明确,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就近年来有关 IL-15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儿科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余汉卿;曹兰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Cochrane图书馆中儿童心血管疾病的证据

    目前循证医学中心尚无儿童心血管疾病组,有关儿童心血管疾病方面问题的系统评价和探讨比较分散,现就目前循证医学中关于该方面的一些研究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广大儿科临床医务人员有所助益.

    作者:陈大鹏;万朝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在新生儿脓毒症中应用

    目的观察持续血液净化( CBP)在新生儿的应用及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5例严重脓毒症的新生儿进行持续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CVVHDF),观察心率、血压、氧合指数的变化以及预后.结果 5例新生儿均顺利置管,并进行转流,转流时间分别为 1~ 72 h,转流后心率逐渐下降, 4 h后恢复至正常;血管活性药物在 1~ 3 h下调, 2~ 10 h内撤除,氧合指数 4 h内稳定, 5例中 4例有效.结论持续血液净化能够在新生儿安全应用,有利于改善严重脓毒症新生儿的重要脏器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陆国平;陆铸今;陈超;贺骏;胡静;赵敏慧;张灵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 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与亚群的变化和分析

    目的通过对急性白血病( AL)患儿 T淋巴细胞( T细胞)表示 rDNA和 rRNA活性的嗜银蛋白的测定,了解患儿 T细胞的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 T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图象分析法测定 31例初发未化疗 AL患儿及 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外周血 T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银染区) /细胞核面积( I.S%),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T细胞亚群.结果 31例 AL患儿 I.S%值( 5.78%± 2.66%)较对照组( 7.51%± 1.06%)下降( P<0.01).T细胞亚群测定中, CD4+ ( 27.50%± 12.56%)较正常值( 35%± 2.55%)下降( P<0.05); CD8+ ( 26.11%± 12.35%)与正常值( 25%± 2.0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CD4+ /CD8+ ( 1.149± 0.51)较正常值( 2± 0.26)下降( P<0.001).结论在初发未化疗的 AL患儿中, T细胞嗜银蛋白含量下降,代表患儿 T细胞免疫功能的 CD4+和 CD4+ /CD8+值降低,显示患儿 T细胞活性的改变与 T细胞亚群的变化相符,患儿存在 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作者:李卫;王耀莉;邱定众;杜玲珍;夏文权;胡翊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目的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 pleuro-pulmonary blastoma, PPB)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和早期诊治的可行性.方法对 1例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 X线片呈肺野巨大圆形软组织肿块的患儿行肺叶切除术、病理学常规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明确诊断为 PPB,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2岁女孩肺内病变抗炎治疗无效,无呼吸困难、贫血、消瘦等表现,手术见左上肺尖后段囊实性孤立性、境界清楚肿块,组织结构见分化较差的小圆细胞、梭形细胞,间质成分含横纹肌母细胞、成熟和 /或不成熟软骨小岛,腺管分化良好.免疫组化标记检查确诊为 PPB.结论小儿肺部肿瘤病理学检查出现间胚叶组织和疑似上皮细胞且免疫组化标记呈阳性表达时,可诊断为胸膜肺母细胞瘤.

    作者:庞芸;陆洪芬;罗冰清;施达仁;丁爱莉;邬伟义;范月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皮脂腺痣综合征 1例报告

    皮脂腺痣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 1895年首先由 Jadassohn[1]报道.本例患儿皮脂腺痣伴发低血磷性佝偻病,而无脑发育异常,临床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沉涛;尹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重症肌无力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例临床分析

    重症肌无力( mgasthenia graris, MG)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侵犯眼外肌、咀嚼肌、吞咽肌、颈肌、四肢肌及呼吸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大多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肌无力,当 MG与甲亢同时存在时,其临床表现有时容易混淆,在成人曾有报道,但在儿童极少见.现将 4例儿童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钟英杰;楚海峰;张永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症肺炎链球菌败血症合并化脑2例报告

    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并不少见,但表现为暴发性流脑并发 DIC者并不多见,国内仅有3例报道.我院近期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娟娟;沈南平;梅柏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伴发凝血障碍:附 12例分析

    目的研究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凝血象的变化.方法选取 12例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以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及纤维蛋白原( FIB),以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 D-二聚体( DD).结果 6例活动期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凝血检查结果均出现异常.而 5例处于静止期或完全缓解期( CR)的患儿除 1例血浆 DD轻度增高外,凝血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血浆 DD为更敏感的指标,总阳性率为 58.3%( 7/12例),其中复发或活动期患儿 85.7%( 6/7例)出现异常,而处于静止期或 CR期的患儿仅 20.0%( 1/5例)增高.结论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在活动期和复发期伴有明显的凝血障碍,血浆 DD是检测凝血异常的敏感指标,并对了解病情严重度、临床分期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光;唐锁勤;黄东生;王建文;刘英;于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腹膜后纤维化 1例报告

    腹膜后纤维化(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R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腹膜后纤维脂肪组织增生为特征,引起腹膜后广泛纤维化,晚期可致输尿管及大血管受压而出现肾盂积水、肾功能不全、下肢水肿等.此病相当罕见,发病率约为 1/20万,男∶女 =2~ 3∶ 1[1],发病年龄 40~ 60岁,儿童极其罕见.我们于 2002年 10月收治儿童腹膜后纤维化病 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梅;郑秀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005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函授试题答案(Ⅱ类学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病疗效观察

    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由于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及小儿生理特点,决定了抗生素使用的局限性,治疗药物的选择受到一定限制.头孢克肟为第 3代口服头孢菌素,已用来治疗多种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证实其安全、有效.国内用该药治疗细菌性腹泻病的报道较少.我们使用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病,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希华;周莎;蔡虹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科机械通气时咪唑安定血药浓度与镇静效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儿应用咪唑安定( MDZ)的理想血药浓度及与镇静深度间的相关关系.方 法 28例需机械通气患儿,首先予 MDZ负荷量 0.1 mg/kg静脉注射,后以 0.1 mg/( kg· h)持续静脉输入,每 1 h进行 1次 Ramsay评分,使其保持 3~ 5级.否则即调整 MDZ剂量至 0.15~ 0.25 mg/( kg· h).于持续静脉用药≥ 24 h时,取血检测 MDZ血药浓度.结果随着镇静深度增加, MDZ血药浓度由( 83.2± 7.5) ng/ml上升至( 244.6± 56.5) ng/ml,与 Ramsay评分相关性良好( r=0.8523, 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维持理想的适度镇静,为 Ramsay评分保持 3~ 4级,此时 MDZ血药浓度应维持 80~ 160 ng/ml.监测血药浓度可作为临床调整剂量的基础.

    作者:王晓敏;黄敬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第六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耐环丙沙星的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 gyrA 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为了解耐环丙沙星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 gyrA基因突变状况.方法在大肠埃希菌 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 QRDR)序列的两侧自行设计引物并建立 PCR扩增和产物直接测序体系,对 11株耐环丙沙星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 1株环丙沙星敏感的 TEM2型大肠埃希菌的 QRDR序列进行检测.结果 11株耐环丙沙星的大肠埃希菌均存在第 83位和 87位的氨基酸密码子的错义突变: TCG(丝氨酸)→ TTC(亮氨酸); GAC(天冬氨酸)→ AAC(天冬酰胺);其中 3株菌株还同时存在第 85位氨基酸密码子的同义突变: GTC(缬氨酸)→ GTT(缬氨酸).而环丙沙星敏感的 TEM2型大肠埃希菌则无突变.结论耐环丙沙星表型的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存在 gyrA基因 QRDR区的突变.表明 ESBLs菌同时耐喹诺酮类药物的表型有其基因改变的基础.

    作者:丁云芳;糜祖煌;秦玲;陶云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慢性缺氧对幼鼠心肌细胞 CaM、CaMKⅡ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缺氧对心肌细胞钙调素( calmodulin, CaM)、钙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Ca2+ /calmodulin-dependent kinaseⅡ, CaMKⅡ)的影响.方法长期吸入 FiO2为 10%的混合气体,建立缺氧动物模型;用 RT-PCR方法检测正常和慢性缺氧幼鼠心肌细胞内 CaM、 CaMKⅡ mRNA的变化;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动物心肌细胞 CaM、 CaMKⅡ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随缺氧时间延长,幼鼠心肌细胞内 CaM、 CaMKⅡ mRNA转录水平均上调,缺氧 1周和 3周组动物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CaM、 CaMKⅡδ缺氧 1周组和缺氧 3周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0.01), CaMKⅡγ缺氧 1周组和缺氧 3周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随缺氧时间延长,心肌细胞内 CaM、 CaMKⅡ蛋白含量也逐渐增高,两者变化趋势相似.结论长期慢性缺氧可使心肌细胞内 CaM、 CaMKⅡ含量增高, CaM和 CaMKⅡ不仅调控心肌细胞 Ca2+活动,而且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使心肌肥厚、心室扩张.因此,慢性缺氧可影响心肌细胞电-机械收缩活动,对心功能产生影响.

    作者:赵鹏军;李奋;朱飞云;潘俊;杨欢喜;钱龙华;孙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儿机械通气时呼吸功能参数检测的临床评估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小儿机械通气中有关肺功能的撤机指标.方法分别于上呼吸机第 1天和 撤机时监测患儿有效动态顺应性、总阻力、气道闭合压( P0.1)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在肺原性呼吸衰竭患儿, 28 d~ 1岁组、~ 3岁组和~ 16岁组,有效动态顺应性、比顺应性、总阻力及 P0.1在撤机时与上呼吸机第 1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01或 P<0.05);非肺原性呼吸衰竭患儿有效动态顺应性和总阻力在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1在撤机时与上呼吸机第 1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机械通气中,对肺原性呼吸衰竭的有效动态顺应性、比顺应性、 P0.1、总呼吸系统阻力的检测可用于小儿机械呼吸撤离的预测.

    作者:易阳;张正霞;严纯雪;李昌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