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
目的 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再发性腹痛(RAP)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内科门诊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RAP患者236例和CSG患者2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Hp阳性RAP患者分为A1组(n=85)和A2组(n=64).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Hp阳性CSG患者分为B1组(n=87)和B2组(n=70).A2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A1组患者在A2组基础上给予抗Hp治疗.B2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B1组患者在B2组基础上给予抗Hp治疗.统计Hp感染阳性率,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RAP、CSG Hp阳性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RAP和GCS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63.14%、65.42%;A1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2组(P<0.05);B1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B2组(P<0.05).结论 CSG和RAP患者均存在较高的Hp感染率,因此对于伴感染Hp者需及早实施抗Hp治疗,方可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广龙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理气散瘀组方穴位敷贴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临西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理气散瘀组方穴位敷贴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及孕酮、雌二醇水平.结果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2例,治疗组患者出现皮肤过敏1例.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孕酮、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孕酮、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理气散瘀组方穴位敷贴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缩小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降低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肖莉;范文文;霍彦青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根据雾化吸入剂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咳嗽、气促、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观察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气促、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且安全性好.
作者:陈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皮疹、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皮疹、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
作者:秦大妮;雷勇;周泽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巴中市巴州区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1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患儿予以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静脉注射疗法,均连续治疗2~3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医疗费用、静脉注射阿奇霉素时间和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静脉注射阿奇霉素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静脉注射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时间短、医药费用低,且安全性好.
作者:赵映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预防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易损斑块/稳定斑块、脑卒中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易损斑块/稳定斑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MT、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易损斑块/稳定斑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MT、斑块面积小于治疗前,易损斑块/稳定斑块少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脂质代谢紊乱,降低慢性炎性反应,稳定斑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作者:张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行椎管内麻醉老年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1月于山西省汾阳医院收治的行椎管内麻醉老年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予以椎管内麻醉,观察组患者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予以0.9%氧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手术结束(T6)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及T2、T3、T4、T5镇静情况〔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时两组患者HR、MAP、R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T5、T6时观察组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T5时观察组患者BIS值、OA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行椎管内麻醉的老年患者中的镇静效果确切,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桑杷止咳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丰城市白土中心卫生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桑杷止咳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桑杷止咳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作者:徐发春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补肝肾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DPN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补肝肾通络汤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体征评分、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MNCV与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MNCV与SNCV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肝肾通络汤治疗DPN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裴瑾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2013年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132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6)和治疗组(n=76).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ADL评分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治疗组患者ADL评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远期效果,且安全性好.
作者:万姝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黔东南州苗族侗族中医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05例,根据感染情况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1组52例(细菌性感染)和观察2组53例(病毒性感染).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检查人员53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观察1组患者PCT阳性率高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患者PCT水平高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患者CRP水平高于观察2组、对照组(P<0.05),观察2组和对照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可作为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指标,也可对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进行鉴别,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光兰;叶校根;龙淑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射洪县中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8例,随机分为西医组和结合组,各34例.西医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结合组患者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结果 结合组患者优良率高于西医组(P<0.05).结合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进食时间短于西医组(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涂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中风患者96例,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恢复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海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湖北省安陆市普爱医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75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以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教育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瑾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LDL-C、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DL-C、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IL-1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IL-1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ACS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患者的炎性反应,且具有一定的调脂作用,安全性好.
作者:吴晓琴 刊期: 2017年第15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可通过血液、医源性传播、母婴父婴、破损皮肤黏膜、性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染.目前乙型肝炎疫苗为预防及控制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预防性乙型肝炎疫苗及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本文从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现状、常见乙型肝炎疫苗种类、乙型肝炎疫苗在不同人群中应用的免疫策略等方面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陈雪霞;姚云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2-DM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健康检查量表(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PG、2 h PG及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老年2-DM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纪爱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肝功能酶学指标在老年高脂血症并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泸州市中心血站2013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人员12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脂肪肝发生情况,并检测脂肪肝患者肝功能酶学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及碱性磷酸酶(ALP)〕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脂肪肝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肝组患者AST、ALT、GGT高于非脂肪肝组,ALP低于非脂肪肝组(P<0.05).结论 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而肝功能酶学可作为诊断脂肪肝参考指标.
作者:黄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郫县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及肺部啰音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李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抗GBM肾炎患者22例,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其中16例抗GBM肾炎患者采用血浆置换+甲泼尼龙冲击及环磷酰胺强化免疫治疗,1例考虑为IgA肾病并抗GBM肾炎患者采用血浆置换+甲强龙+吗替麦考酚酯,5例抗GBM肾炎并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5期)及经济原因患者采用腹膜透析治疗.结果 患者咯血3例,血尿22例,蛋白尿20例;治疗前血肌酐(Scr)在452~474 μmmol/L间4例,在928~1495 μmmol/L间18例;血红蛋白40.8~96.0 g/L;GBM抗体阳性22例,其中双阳性(抗GBM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1例.10例患者接受肾脏穿刺活检术,其中存在新月体形成6例;可疑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例;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例;局灶增生性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1例.5例以免疫球蛋白G(IgG)及C3沉积为主,4例以免疫球蛋白M(IgM)沉积为主,1例以IgA沉积为主.16例抗GBM肾炎患者,好转8例,无效8例.1例考虑为IgA肾病并抗GBM肾炎患者好转.5例抗GBM肾炎并慢性肾衰竭患者无效.结论 抗GBM肾炎患者抗GBM抗体阳性,但也存在双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咯血及急进性肾炎表现,病理存在较多的新月体形成,临床可采用血浆置换+甲泼尼龙冲击及环磷酰胺强化免疫治疗;病理荧光显示IgA沉积患者可选择血浆置换+甲强龙+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情况选取.
作者:王成玉;李仕华;李丽丽;廖蕴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