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芳;徐芳
DIC属于在很多疾病上产生的一种疾病,因为致病因子对凝血及其纤溶系统等予以激活,致使形成全身微血栓,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合并继发性的纤溶亢进,致使全身出血以及血栓等综合征引发.传统肝素治疗宜致出血,笔者采取小剂量肝素与其他方案相结合治疗[1],报道如下.
作者:沈舜燕;陈碧虾 刊期: 2017年第35期
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影响着全球人口的25%以上,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动脉粥样随着衰老而发生,并导致收缩压增加和舒张压降低(BP).在老年人群中,血压升高与心血管危险增加有关.对这个人群的试验对于控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益处.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指南指出将血压降低到150/90 mmHg.然而,进一步的BP降低是否可以提供有益结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近出版的SPRINT试验表明,在75岁以上的患者中,将SBP(收缩压)降低至120~125 mmHg可提高生存率.在各种抗高血压药物类别中,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被证明在老年人中是有益的,并且作为治疗老年高血压个体的首选.鉴于其他合并症和多药物的共存,建议医师在开始或上升治疗时要小心,以避免潜在的不良事件或与其他药物或疾病的相互作用.
作者:王琳;朱晓明;邵新雯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血浆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23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23例).另选取同期2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以ELISA测定血浆Hcy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结果 血浆Hcy水平、IMT A组和B组均高于对照C组(P均<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IMT与血浆Hcy水平呈现正相关(r=0.472,P<0.05).结论 血浆Hcy高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发病关系密切,及早检测血浆Hcy水平,对预测与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意义重大.
作者:李健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不同注射部位治疗眼睑痉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以医院收治的眼睑痉挛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以A型肉毒毒素进行眼部注射治疗,依注射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位点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注射位点基础上增加眼轮匝肌睫部区域注射.观察比较2组药物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Cohen痉挛强度分级标准评价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更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物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畅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轮匝肌睫部区域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而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宗惠花;施俊峰;陈成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云南无敌胶囊与秋水仙碱联用治疗痛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痛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治疗,观察组采用云南无敌胶囊与秋水仙碱联用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畅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结论 云南无敌胶囊与秋水仙碱联用治疗痛风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月香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男性乳腺癌(MBC)是一种极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占乳腺癌的0.82%~1.29%,占男性全部肿瘤的0.2%~5%,近年来MBC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流行病学数据显示, MBC的发病年龄分布呈单峰,峰值为71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比女性大约晚10年[1].现将我院近期钼靶X线确诊后手术的男性乳腺癌患者3例报道如下.
作者:苏建辉;胡聪聪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冲洗液温度与膀胱痉挛的关系,为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 选取在医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2组患者术后均接受膀胱冲洗,A组冲洗液的温度接近肛温(37℃左右),B组冲洗液的温度接近室温(25℃左右),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日均膀胱痉挛发生次数、膀胱痉挛持续天数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发生膀胱痉挛与未发生膀胱痉挛患者的冲洗液温度,计算冲洗液温度与膀胱痉挛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系数.结果 A组的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日均膀胱痉挛发生次数、膀胱痉挛持续天数均少于B组(P<0.05),且A组血压、心率的变化幅度均小于B组(P<0.05).经比较,膀胱痉挛患者的冲洗液温度低于未发生膀胱痉挛患者(P<0.05).冲洗液温度与膀胱痉挛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呈负相关.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冲洗液的温度越接近肛温,其膀胱痉挛发生的概率越低,临床上应尽量选用接近肛温的冲洗液对患者进行膀胱冲洗.
作者:郭瑞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和顺铂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控制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2组白细胞减少、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反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培美曲塞和顺铂,效果突出,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帆;李芳斐;郑翔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COP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EV1/FV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TNF-α、IL-8、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的治疗方式上,采用小剂量阿奇霉素效果更佳,并且在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上有着明显的效果.
作者:鲁士均;刘璇;陆卫光;盛泽波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Krupple样转录因子6(KLF6)蛋白在口腔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p21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口腔癌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医院诊治的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入选对象口腔组织的KLF6、p21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观察比较2组检测结果,并对2种蛋白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KLF6蛋白与p21蛋白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KLF6、p21蛋白两者间表现为正相关性.结论 口腔癌患者中,其KLF6、p21蛋白的表达均会明显降低,且两者间表现为正相关性.
作者:胡丹妮;孙小年;钟雅婷;徐刚;杨利民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分析产妇使用间苯三酚对其产程活跃期的延缓及停滞作用.方法 选择医院妇产科进行生产的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产程活跃期肌内注射间苯三酚,对照组活跃期注射阿托品.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产程进展、宫口扩张速度、新生儿阿氏评分、产后出血量、用药后出现的副作用等情况,以此评价2种不同方式在产程活跃期延缓及停滞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宫口全开时间短于对照组,先露下降速度、宫口扩张速度快于对照组(P<0.01);2组新生儿阿氏评分、产后出血量、胎心异常及宫缩乏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程活跃期内为产妇使用间苯三酚可进一步加速产程、加快宫颈口的扩张速度,且这一药物效果安全不良反应较少,因而在产科极具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曲耀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非洛地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79.69%(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非洛地平疗效优于厄贝沙坦,其可将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提高,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静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4个月进行2组患者康复训练评定:跌倒指数(FI)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4个月后康复训练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芳;徐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比较增强CT和彩色超声检查急性胰腺炎变化特点比较.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增强CT、彩色超声检查,观察2种检查结果的差异,总结2种检查手段在临床中的运用价值.结果 增强CT组在急性胰腺炎检出率、水肿型胰腺炎检出率及坏死性胰腺炎检查率方面均优于彩色超声组(P<0.05或P<0.01);2种方法对实质不均匀、局限性增大、脂肪层模糊以及胰外脓肿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在胰管扩张及胆总管结石检出率高于增强CT(P<0.01);增强CT对胰内小灶液化、胰外片状高密度及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高于彩色超声(P<0.01).结论 急性胰腺炎采取增强CT和彩色超声检查各有优势,但增强CT检出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鹏林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采取国产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放疗和负氧离子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国产覆膜双喇叭口金属内支架介入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食状况改善率、存活率情况.结果 对于实施国产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的患者,国产金属内支架置入成功率100.00%,并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进食状况改善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2.73%(32/44)(P<0.05);观察组存活率为17畅78%,高于对照组的4.55%(P<0.05).结论 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采取国产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的方案效果良好,可以对于患者近期进食质量进行改善,同时相对延长生存时间,但是远期的效果还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毛东良;王诗学;樊胜志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分析剖宫产手术产妇行镇痛方案时联合应用地佐辛以及右美托咪定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胎儿娩出后,2组均行硬膜外镇痛,同时对照组应用芬太尼,而观察组联合应用地佐辛以及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中牵拉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观察组抑制术中牵拉反应优良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 对于接受剖宫产的产妇,在硬膜外镇痛方案的基础上,应用地佐辛以及右美托咪定辅治,在抑制牵拉反应的同时,防止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加旭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收诊治的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降低血糖及血压效果显著.
作者:曾小华;龙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的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且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分析麻醉效果.结果 优22例,良7例,差1例,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6.67%;麻醉起效时间为(4.28 ±3.23)min,阻滞上界平面时间为(12.03 ±3.21)min,胎儿娩出时间为(22.33 ±4.03)min;恶心、呕吐3例;术中应用麻黄碱1例.结论 剖宫产手术对麻醉有较高的要求,腰硬联合麻醉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马淑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监护室(PICU)护士对于疼痛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法 选取医院PICU在职的护士52例,全部护士均采用PNKAS(护士疼痛知识及态度调查表)对其疼痛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观察了解,并提出对应的改进对策,以便PICU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水平提高.结果 全部入选护士通过调查后显示,52例PICU护士的平均疼痛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13.98 ±5.14)分,平均正确率为33畅97%;对不同学历、PICU护龄及职称护士的小儿疼痛管理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畅05),而对是否存有疼痛管理培训或者自学经历护士的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PICU护士对于小儿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在临床上应将PICU护士的相关疼痛管理培训加强,提高其小儿疼痛管理的能力及意识,以将PICU中的小儿疼痛管理效果提高.
作者:刘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在临床外科中,腹股沟斜疝较常见,好发于老年群体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近些年来,老年腹股沟斜疝的患病率正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经研究相关资料显示,在腹股沟疝或者腹外疝患者中,超过90%均属于腹股沟斜疝,临床分型包括先天性与后天性2种,患者临床表现可依照疝气类型的差异而有所不同[1].当下临床对于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多采取传统手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尽管这2种术式均可取的确切的效果,但亦有差异[2].无张力修补术通过利用人工生物材料[3]对腹部沟管后壁进行加强来实施斜疝治疗的手术,由于修补不会引起周围组织张力进而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现对我院收治的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39例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礼 刊期: 2017年第35期